工坊内目前很热闹。

  门口还有专门的门卒看守。

  进出都需要有专门的凭证。

  建设的也很方正,就有点类似后世的工业园区。临近灞水,两岸能看到诸多水车。在灞水冲刷下,不断旋转。

  “现在水车可不少。”秦王政目视前方,轻声道:“各县皆有仿造,能省去诸多苦工。按理说秦国破赵伐燕,关内粮价必涨,可今年却能维持住。劫,你的耕犁和水碓功不可没。”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入函谷关时,就立下誓言。必要倾尽所学,以报秦恩。我此前就曾说过,灭六国易,而得六国难。民智虽不可取,然民心不可失。”

  公孙劫遥望前方。

  史书中的记载皆就在眼前。

  诚然,史书中有部分东西不客观。可总体而言,秦国确实有不好的东西。也许政哥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不顾民力强行推行,结果会是什么?

  戍卒徭役,南征北伐。修驰道直道,出海东巡……骊山陵驰道旁,皆是累累白骨。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好比说现在要修一条路,正常工期是一年。修路也是好事,能方便很多人。可秦国直接给缩为半年,干不完就要受罚,动辄还得连坐。

  还有就是各种大规模的徙民。

  为了开拓岭南,赔进去多少人?

  也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还有就是继承人啊……

  开国皇帝结束乱世,而后积极对外用兵。二代皇帝上位减少战事,施恩于民,很快就能收取民心。

  就秦国奉行的耕战制,终究难以适用于大一统王朝。待秦灭六国后,其实就能考虑改制。而这么做势必又会得罪无数人,这才有大破方能大立的说法。

  公孙劫作为丞相,自当为秦谋划。不仅要着眼于当下,还要为未来考虑。整个秦国都在他的肩膀上,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

  “没什么是应该的。”秦王政神情冷漠,“有些人张嘴圣贤之言,闭嘴为民请命。可却贪赃枉法,勾心弄权。也就只有你,是真正纯粹的人。”

  “哈哈……”

  公孙劫只是笑了笑。

  经过水碓时,秦王难得驻足观看。茅屋内只有数名妇人,带着稚童围在水碓前。时不时的往里面加水,或是加纸浆。木轮带动水碓,很有节奏的不断起落。

  “现在蓝田产出如何?”

  “日产千张吧。”

  一张黄纸,二尺见方。

  千张已经完全足够蓝田所需。

  在公孙劫看来,工坊重要的是细水长流,没必要爆产能。按他的设想,造纸坊尽量是每个县都有。或者相邻的也有,这样能减少运输成本。

  秦国简牍先前也有要求。

  每个县都要在农忙时准备。

  竹简要用柳木或别的木材削成,用菅(iian)草等封扎。正式文书长短约一尺,名为尺牍,也叫做版。

  记录人名、器物的用牒。

  分段多句子短的,就用方。

  像公文还有规定的格式,像时间、地点、人物都要在开头写出。每个字都要力求简练,有很多生僻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比如说牂是母羊,而羝是公羊。

  秦国讲究文书行政,下级向上级请示就必须要用到正式公文,像口头约定全都视作无效。

  这操作让公孙劫直呼内行!

  颇有在体制内干活的感觉。

  “那不错。”

  秦王政驻足看了许久。

  继续向前而行。

  经过工坊时还瞧见了渔媪。

  公孙捕鱼的故事已传至关内,而渔媪也因此出了名。她现在已无需亲自捞纸,带出来不少徒弟,工钱是不减反增。

  “见过大王,丞相!”

  渔媪很快就注意到了他们。

  快步走来,抬手作揖。

  秦王拂袖示意。

  他也听说过渔媪的事迹。

  是蓝田造纸坊的大匠。

  先前日捞三百张纸。

  关内很多考工室都曾派人来过蓝田,还专门向渔媪虚心请教。很多抄纸匠,都是师从渔媪。渔媪为此还得了公士爵位,也是相当出名。

  千万别觉得奇怪。

  秦国妇人同样能得爵。

  只是数量较少而已。

  举个例子,士伍甲没有娶妻也无子嗣,家中就只有寡母。他上战场立功得爵,但自身战死,那爵位就由其寡母继承。

  当然不仅是这种情况。

  爵位这事相当复杂。

  公孙劫都研究了好几日。

  “我和大王再到处看看。”

  “唯唯!”

  渔媪抬手作揖。

  她现在可是公孙劫的铁杆支持者!

  想当初,她只是靠捞鱼苟活的贫户。家中两子皆战死,就留下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孙。家中新妇身体不佳,生活的重担压得她无法喘息。

  现在她有了爵位,是关内闻名的抄纸匠。家中造了夯土屋,还有火炕。看着幼孙吃的胖嘟嘟的,她是打从心里高兴。

  而这一切,都是公孙劫给的!

  ……

  秦王政走的很慢。

  沿途还经过晒制的区域。

  “这几日天色不好,就没有晒纸。我和章邯说过,可以效仿火炕。通过烟道制造火墙,届时可以用火墙焙纸。”

  “甚好。”

  秦王政附和点头。

  穿过空地。

  入眼则是片新的工坊。

  章邯就守在门口,赶忙作揖。

  “见过大王,丞相。”

  “免礼。”

  秦王政看着他,对他也有印象。章邯是任子出身,当初还曾为郎官。因为懂些工器,就先分配至考工室历练。原本他是想着让章邯奔赴前线,负责修造角楼和军械的。只是因为公孙劫需要,就留在蓝田。

  公孙劫伐赵时,几乎是章邯全权负责工坊。按照指示,做的是相当不错。秦王也很欣赏章邯,觉得他以后能属大事。

  “雕版现在准备好没?”

  “都已刻好,随时就能印刷。”

  “那好,带我们去看看。”

  章邯走在前面带路。

  印刷坊和造纸坊是联在一起的。

  门口还能瞧见有木匠正在刻木板,秦王政蹙眉看了眼。用的是阳刻,文字凸起。线条清晰,字迹优美,内容则是出自秦国的律令条文。

  “大王,你看这张告示。”

  公孙劫笑着将张黄纸递了过去。

  上面则是用篆文而书。

  【王十八年,十一月。燕国使臣荆轲、副使秦舞阳入秦。王设九宾大礼,以签盟书。然燕王昏乱,乃阴令荆轲为贼。假意献图,实则刺王。故发兵诛,灭燕以报国仇!】

  总共也就几十个字。

  却足以激怒每个秦人!

  上下一心,必要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