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章台宫门前。

  姚贾笑呵呵的与朝公们打着招呼。

  还有宿卫宫中的中郎将。

  他们皆是头戴鹖冠,手握秦铍。

  千万别瞧不上他们。

  他们基本都是将二代。

  能守章台的,岂是普通人?

  比如站在最前面的青年。

  名为蒙恬,出自蒙氏。

  为将军蒙武长子!

  自幼便常伴大王于宫中。

  年纪轻轻,就已官至右中郎将。

  这把宝剑已打磨的很锋利。

  不出三年,便可出鞘!

  秦国的郎官制度这时候算先进的。

  取公卿子弟入宫为郎。

  有议国事的议郎。

  有宿卫宫中的中郎。

  有陪伴大王左右的侍郎。

  他们都归郎中令管辖。

  在宫中跟着大王学习政务。

  是秦国极其重要的出仕途径。

  现在,秦王就栽培了一大批郎官。

  这些人都是他的死忠心腹!

  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通过郎官,也能与贵族绑定。

  他们知道,秦国究竟谁才是王!

  蒙恬、蒙毅、李信、王离、冯劫、李由……

  这些人背后都有着宗族支持。

  但他们的能力也是相当出众。

  否则如何脱颖而出?

  “姚公今日来的倒是挺早。”

  御史大夫隗状缓步上前。

  打量着姚贾。

  “话说,公孙先生呢?”

  “这两日听说都在终南宫。”

  “大王还自御史府调了批竹简。”

  “贾也未能见到。”

  “姚公这回可是立下大功。”

  “是啊,姚公可要设宴款待。”

  “今日廷议,必能进爵。”

  “爵位高低,都是为大王效力。”

  姚贾是满脸真诚。

  说的也是滴水不漏。

  他们也都只是说笑而已。

  毕竟姚贾这回确实立下大功。

  顺利将公孙劫带回秦国。

  也是满足了大王的心愿。

  “咳咳!”

  昌平君缓步走来。

  百官皆是收起笑容。

  很快,两侧宫门被缓缓推开。

  谒者缓步走出。

  用极其高亢的声音通知。

  “入殿!!!”

  昌平君意气风发。

  自右侧大门而入。

  秦国是以右为尊。

  昌平君作为相邦,自是右边首位。

  其余大臣是紧随其后,各自入宫。

  宽阔的章台宫内充斥着严肃的气氛。

  百官各自就坐。

  有御史手握三尺木牍。

  在宫殿两侧巡视。

  凡有不敬者,皆削爵逐出章台。

  廷议是很严肃的事。

  就算大王没来,也不能嘻嘻哈哈。

  秦国自商君变法起,便以法家治国。

  秦法事无巨细,织成了密密麻麻的法网,将他们全都笼罩在内。

  所以,老秦人往往比较严肃。

  谒者缓缓将官门合上。

  而后将最中间的大门打开。

  秦王政坐在王辇上。

  头戴冕旒冠,着黑色朝服。

  腰间佩剑,意气风发。

  有十六位武士扛着自陛石而过。

  “大王至——”

  “吾等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诸卿,坐!”

  “谢大王!”

  秦王政正坐于王榻。

  如鹰般锐利的眸子环视群臣。

  百官握着玉圭,各自入座。

  终于,他扬起抹微笑。

  “今日廷议,是有些事要宣布。”

  “姚卿!”

  “臣在!”

  “你此次出使赵国,不辱使命。”

  “以六座城邑,换回建文君。”

  “此为大功!”

  “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赏,此次便为你进爵一级,爵至十五级少上造。”

  “官至典客,位列九卿!”

  “臣,拜谢大王!”

  姚贾抬手长拜。

  眸子中满是感激。

  他曾是梁之大盗,赵之逐臣!

  却在秦国实现了自身价值。

  在秦国,无需担心别的。

  只要尽情施展自身才能。

  有本事的,就能节节高升!

  短短五年,他已位列九卿!

  典客说白点就是**长。

  主要负责和诸侯、异族打交道。

  他们若来咸阳,还要负责接待。

  属官则有行人,随时派遣至远方。

  这一职务可是相当重要。

  甚至关系到秦一统天下!

  百官也是纷纷起身恭贺。

  这职位早晚都是姚贾的。

  他的能力摆在这。

  先前更是破解四国合纵。

  只不过一直差个时机而已。

  “公孙建文已经入秦。”

  “今日,寡人便要宣布件事。”

  “来人,传建文君进宫!”

  王榻下有专门的谒者候着。

  闻言当即朝外高呼。

  “传建文君进宫!”

  “传建文君进宫!”

  “传建文君进宫!”

  “……”

  一声声传递高呼。

  公孙劫此刻就在章台宫下。

  他抬起头来,看着百余阶梯。

  皆是用白色巨石锻造而成。

  中间的陛石则绘有诸多异兽。

  其中最惹眼的便是玄鸟。

  听到呼声,公孙劫长舒口气。

  他今日换上了玄色长袍。

  腰间挂着美玉。

  整理好衣冠。

  坚定不移的踩着台阶。

  一步步向上而行。

  他既来秦国,便为实现自身价值。

  踩在台阶上,每一步都很稳。

  中郎们皆是投来注视。

  看着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公孙劫脱下鞋履。

  只着足衣。

  同时将佩剑交由中郎报官。

  而后就从右侧官门踏进章台宫。

  章台宫可比赵国的龙台宫大的多!

  看似朴素,实则低调奢华。

  光是这负栋之柱,便无法估量。

  地面更是铺设着墨玉。

  打扫的一尘不染。

  公孙劫走的相当稳。

  朝中左右大臣皆是注视着。

  秦王政高居王位,面露微笑。

  他等这一天太久太久了。

  早些年的时候,就曾邀公孙劫入秦。

  但却被他多次拒绝。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欣赏公孙劫。

  可惜,公孙劫跟错了大王。

  赵王迁并非明主。

  自上至下皆是短时昏庸之徒。

  他们不懂公孙劫的良苦用心。

  废相除名!

  将公孙劫逼的离开邯郸。

  他们根本就配不上公孙劫!

  现在,他来到了秦国!

  来到了咸阳!

  来到了章台宫!

  如此,寡人必不负他!

  “赵人公孙劫,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秦国万年!”

  “免!”

  秦王政拂袖抬手。

  他看着公孙劫。

  如今也是意气风发。

  比在赵国时要强太多。

  “寡人昔日曾质于邯郸。”

  “建文君多次救寡人。”

  “此为救命之恩。”

  “建文君三岁识千字,五岁通诗经。”

  “十岁位列上卿,十八任相邦!”

  “与李牧并称为赵国双壁。”

  “师从荀子,精通百家。”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尤擅工农,无人能出其右。”

  秦王政长舒口气。

  “今寡人效仿先王!”

  “分置左右丞相!”

  “相邦昌平君任右丞相!”

  “建文君出任左丞相!”

  果然来了!

  百官同时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