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画面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鼓点,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老铁们,刘瑾倒台,人头落地,大明朝野看似拨云见日,文官们弹冠相庆,觉得终于把这个长歪了的树苗又给掰正了。”朱及第语速很快,“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经历了刘瑾这一遭,少年天子朱厚照也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礼’——他悟了!”

  画面出现朱厚照独自站在豹房高处,俯瞰紫禁城的背影,眼神不再是单纯的顽劣,而是多了几分深沉和冷峻。

  “朱厚照悟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一开始是忠是奸,是文臣还是太监,只要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就都有可能变质,都可能试图架空他这个皇帝。”

  朱及第分析道,“刘瑾之前不也是百般讨好他吗?一旦大权在握,不也成了‘立皇帝’?文官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可逼起宫来,不也是丝毫不给他这个皇帝留面子?”

  天幕画面:朱厚照对心腹(可能是新的太监,也可能是少数他信任的武官)冷笑道:“文官说太监是祸水,可没了刘瑾,他们就想把朕关进‘圣君’的笼子里,事事都得依他们的规矩来!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滋味?”

  “刘瑾之死,标志着朱厚照的成年。”朱及第道,“他不再完全依赖任何一方势力,他开始了自己的亲政之路。然而,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不是某个权阉,也不是某个权臣,而是那个已经运转成熟、盘根错节的整个文官官僚体系。”

  “朱厚照很快发现,亲政远比他想象的难。”天幕上出现朱厚照在朝堂上提出想法,却被大臣们引经据典、软硬兼施驳回的场景。

  “他想出去巡边,考察防务?大臣说天子不可轻动,有违祖制。”

  “他想调整某项政策?大臣说此乃洪武、永乐旧制,不可轻改。”

  “他甚至想换个玩乐方式,都能被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

  朱及第无奈地摊手:“虽然皇帝理论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时撤换内阁首辅、六部尚书,但他无法撤换整个文官集团。这套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强大的‘惯性’和‘规矩’,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将皇帝牢牢困在紫禁城和既定的政务流程里。朱厚照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盖章机器,一个被供奉起来的泥塑木偶。”

  “就在整个文官集团暗自得意,认为终于将这位顽劣的皇帝‘关进了笼子’,学会了‘按规矩办事’的时候,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宫中传了出来!”

  天幕上出现一份夸张的圣旨特效,金光闪闪的大字浮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特命镇国公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统御六师,扫荡漠北……”

  整个大明,从北京到南京,所有接到消息的官员都懵了。

  “镇国公朱寿?谁啊?”

  “我大明何时多了这么一位国公爷?”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这权力也太大了吧?这是要出征?跟谁打?”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众人也愣住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一脸困惑,他习惯性地转向旁边看似在神游天外,实则竖着耳朵听故事的李善长:“善长啊,你读书多,记性好,给咱讲讲,咱大明到了正德年间,国公应该没几个了吧?这突然冒出来的‘镇国公朱寿’,是哪路神仙?咱怎么不记得洪武、永乐两朝封过这么个号?”

  李善长虽然下定决心韬光养晦,但被皇帝点名问及自己最擅长的典章制度,那股子好为人师、爱炫耀的本性还是按捺不住。他清了清嗓子,微微挺直腰板,如数家珍般答道:

  “回陛下,我朝国公之位,虽陛下及后世子孙或有加恩,然世袭罔替、声名显赫者,屈指可数。以臣推断,至正德朝,除南京守备魏国公(徐达后人)、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后人)、以及那曲阜的衍圣公(孔子后人)外,在北京的,恐怕只有定国公(徐达次子后人,永乐所封)、英国公(张辅后人,永乐所封)、成国公(朱能后人,永乐所封)这三家了。”

  说到这里,李善长顿了顿,脸上露出极其严肃甚至有些惊骇的表情:“而且,陛下,这‘镇国公’的封号,绝非寻常!我朝国公,多以地名如魏、黔、定、英、成等为号,以示尊荣。这‘镇’字,有镇守天下、威压四方之意,非同小可!敢用此号,其人心志,恐怕……恐怕已非人臣之想,颇有当年曹操、王莽之流的气象了!这正德朝,怕是要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朱元璋听完,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曹操、王莽?这还了得!他死死盯着天幕,倒要看看这个“镇国公朱寿”到底是何方神圣!

  天幕上,朱及第坏笑了一下,揭晓了谜底:

  “各位别猜了!这个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镇国公朱寿’,不是别人,正是咱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本人!”

  “轰!”整个奉天殿前彻底炸锅了!

  朱元璋先是目瞪口呆,随即暴怒:“胡闹!简直胡闹!皇帝自封公爵,自授将军?成何体统!把国家名器当儿戏吗?!”

  朱标也傻眼了:“这……这……四弟的后人,怎会如此……如此不拘一格?”

  文官们痛心疾首:“昏君!昏君啊!自甘堕落,皇帝不当,要给自己当臣子,上了殿到底谁拜谁,斯文扫地!”

  武将们则表情古怪,想笑又不敢笑,觉得这皇帝虽然荒唐,但……好像有点意思?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朱厚照用这种自导自演、看似荒唐透顶的方式,狠狠地抽了整个文官体系一记耳光!你们不是用祖制、规矩把我困在皇宫吗?那我就自己创造一个身份,跳出这个牢笼!‘镇国公朱寿’可以干所有‘皇帝朱厚照’不能干、不敢干、或者干了会被文官骂死的事情!比如——亲自带兵,去边境打仗!”

  “这场由皇帝本人主演的‘角色扮演’大戏,将如何发展?文官集团又会如何应对?咱们下回分解!”

  天幕在洪武君臣一片哗然和难以置信的目光中缓缓暗下,留下一个无比荒诞却又暗含深意的历史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