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覆宫檐,万籁俱寂。刘连城的死讯被牢牢封锁在东宫那四方天地里,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未激起半分涟漪。北汉的朝堂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中运转,奏疏如雪片般飞入云晖殿,又带着朱红的批阅飞出,决定着千里之外的民生战和。
马湘云卸下了玄色劲装,换上了更为深沉庄重的绀青色常服,发间除却那支素银凤钗,再无多余点缀。她每日端坐于云晖殿改设的监国书房内,批阅奏章,召见臣工,神色平静,眸光深邃,令人窥不透半分情绪。
这日,她正与户部尚书商议漕粮改道以节省开支之事,永寿宫的心腹老嬷嬷却突然求见,神色惶急。
“娘娘,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请您即刻过去一趟!”老嬷嬷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
马湘云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母后今日精神如何?”
“回娘娘,太后娘娘今日……今日忽然清醒了许多,竟能坐起身了,只是……只是屏退了左右,只说要见您,说有……有要紧事交代。”
回光返照。
马湘云心中了然。她平静地吩咐户部尚书稍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便随着老嬷嬷前往永寿宫。
永寿宫内依旧药气浓郁,但那股沉疴的死气似乎被一种奇异的、紧绷的精神力暂时驱散。独孤太后靠坐在凤榻上,脸色是一种不正常的潮红,眼神却亮得骇人,直勾勾地盯着走进来的马湘云。
“你们都退下。”太后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宫人们悄无声息地退尽,殿内只剩下婆媳二人。
“湘云,”太后死死盯着她,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此刻如同燃烧的鬼火,“你告诉哀家……连城……连城他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马湘云心中微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她缓缓跪在榻前,握住太后枯槁的手,触手一片冰凉。
“母后何出此言?殿下只是需要长久静养……”
“你骗我!”太后猛地打断她,力气大得惊人,指甲几乎掐进马湘云的肉里,“哀家梦到他了!他浑身是血,对着哀家哭!他说他冷!他说他冤!是不是你!是不是你害了他?!”
剧烈的咳嗽打断了太后的指控,她伏在榻边,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呕出来。
马湘云沉默着,轻轻为太后拍背,直到那阵咳嗽平息。她看着太后瘫软在枕上,大口喘息,眼神由疯狂的指控逐渐变为一片死寂的灰败。
“母后,”马湘云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殿下是郁结于心,药石罔效,乃天命如此。臣媳执掌监国,乃是为了北汉社稷安稳,不负母后所托。至于其他……母后病重,不宜多思。”
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在太后听来,这平静的话语比任何辩解都更令人绝望。
太后死死地盯着她,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儿媳。许久,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倒回枕上,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好……好……好一个不负所托……”她喃喃着,声音低不可闻,“哀家……输了……连城输了……这北汉……终究是落到了你手里……”
她闭上眼,不再看马湘云,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你走吧……哀家……不想再看见你……”
马湘云缓缓起身,行礼,退出内殿。自始至终,神色未有半分变化。
走出永寿宫,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她知道,这是她与太后的最后一面。那个曾经掌控北汉数十载的女人,终究在权力交替和对儿子之死的无尽猜疑中,走到了尽头。
【弹幕快报】
“太后临死前醒悟了……”
“主播这心理素质,绝了!”
“连最后一点温情面具都撕掉了。”
三日后,永寿宫丧钟长鸣。独孤太后薨逝。与东宫太子的“静养”不同,太后的国丧办得极尽哀荣。马湘云以监国太子妃身份,总揽丧仪,哭灵、守孝,一丝不苟,悲戚之色令人动容。唯有在无人看见的角落,她那双眼眸,冷静得如同寒潭深水。
国丧期间,蜀国传来最终消息。
孟祈殒构陷兄长之事证据确凿,引得朝野共愤,蜀帝虽未废其皇子之位,但已彻底失宠,被圈禁府中。马度云阴谋败露,成为众矢之的,在试图逃离锦官城时,被乱箭射杀于城门之下,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而马馥雅,在经历了严酷审讯、失去所有庇护后,那“圣母”光环彻底失去了作用。蜀帝虽念及其公主身份未下杀手,却也再无半分怜惜,一道旨意,将其贬入皇家寺院,带发修行,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孟祈佑虽洗清冤屈,但经此打击,势力大损,心灰意冷,亦渐趋沉寂。
曾经引得三国皇子倾心、搅动天下风云的“女主”,最终湮灭于古佛梵音之中,再无声息。
【弹幕快报】
“马度云下线!大快人心!”
“马馥雅……这结局,算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吧。”
“女主光环,彻底熄灭!”
太后国丧期满,又是一个冬日。
北汉朝堂之上,经过数月清洗与整顿,已尽是恭顺之色。龙椅空悬,珠帘后亦无人。
马湘云身着缟素,立于丹陛之前,面容清减,目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迫人。她手中捧着的,不再是监国玉佩,而是一卷明黄圣旨——虽无皇帝之名,却已行皇帝之实。她以“国赖长君,储君早夭,帝系旁落”为由,在几位德高望重的宗室和权臣“再三劝进”之下,“不得已”宣布以太子妃之身,总摄朝政,改元“定坤”,称“摄政皇贵妃”。
名号虽显拗口,但权力,已毫无悬念地集中于她一人之手。
登基大典(或称摄政大典)并未过分奢华,却庄严肃穆。当马湘云一步步踏上那至高无上的御阶,转身俯瞰脚下匍匐的文武百官时,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她一人。
没有狂喜,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无边无际的、冰冷的孤寂,和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
她做到了。她铲除了所有敌人,破解了那可笑的光环,登上了这无人之巅。
可是,然后呢?
是夜,摄政皇贵妃并未举行宫宴,而是独自一人,登上了宫中最高的观星台。
寒风凛冽,吹得她衣袂翻飞。脚下,是沉睡的宫廷和万家灯火。极目远眺,南边是已然平息的蜀国,西边是虎视眈眈的其他诸国。
权力之巅,寒风刺骨。
她摊开手掌,掌心那道自戕留下的疤痕早已淡去,只在用力时隐约可见。她想起刘连城呕血的样子,想起他呼唤“馥雅”的呓语,想起太后临死前那怨毒而不甘的眼神,想起马馥雅在佛前那可能依旧“慈悲”的眉眼……
爱恨情仇,皆如云烟。
如今,她手握天下权,却不知该恨谁,也不知该爱谁。
或许,从重生那一刻起,她追求的就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这样一种绝对的、不会再被任何人左右和抛弃的……掌控感。
一片雪花悄然落在她的睫毛上,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
她缓缓闭上眼。
再睁开时,眸中已只剩下一片睥睨天下的冰冷与坚定。
这万里江山,无尽孤独,她既选择了,便一人承担。
“启禀娘娘,京畿大营异动已平,涉事将领均已伏法。”挽月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沉稳而恭谨。
马湘云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应了一声:
“嗯。”
声音消散在风雪中,无影无踪。
她的目光,已越过重重宫阙,投向了更远、更未知的疆域与前路。
(完)
马湘云卸下了玄色劲装,换上了更为深沉庄重的绀青色常服,发间除却那支素银凤钗,再无多余点缀。她每日端坐于云晖殿改设的监国书房内,批阅奏章,召见臣工,神色平静,眸光深邃,令人窥不透半分情绪。
这日,她正与户部尚书商议漕粮改道以节省开支之事,永寿宫的心腹老嬷嬷却突然求见,神色惶急。
“娘娘,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请您即刻过去一趟!”老嬷嬷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
马湘云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母后今日精神如何?”
“回娘娘,太后娘娘今日……今日忽然清醒了许多,竟能坐起身了,只是……只是屏退了左右,只说要见您,说有……有要紧事交代。”
回光返照。
马湘云心中了然。她平静地吩咐户部尚书稍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便随着老嬷嬷前往永寿宫。
永寿宫内依旧药气浓郁,但那股沉疴的死气似乎被一种奇异的、紧绷的精神力暂时驱散。独孤太后靠坐在凤榻上,脸色是一种不正常的潮红,眼神却亮得骇人,直勾勾地盯着走进来的马湘云。
“你们都退下。”太后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宫人们悄无声息地退尽,殿内只剩下婆媳二人。
“湘云,”太后死死盯着她,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此刻如同燃烧的鬼火,“你告诉哀家……连城……连城他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马湘云心中微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她缓缓跪在榻前,握住太后枯槁的手,触手一片冰凉。
“母后何出此言?殿下只是需要长久静养……”
“你骗我!”太后猛地打断她,力气大得惊人,指甲几乎掐进马湘云的肉里,“哀家梦到他了!他浑身是血,对着哀家哭!他说他冷!他说他冤!是不是你!是不是你害了他?!”
剧烈的咳嗽打断了太后的指控,她伏在榻边,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呕出来。
马湘云沉默着,轻轻为太后拍背,直到那阵咳嗽平息。她看着太后瘫软在枕上,大口喘息,眼神由疯狂的指控逐渐变为一片死寂的灰败。
“母后,”马湘云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殿下是郁结于心,药石罔效,乃天命如此。臣媳执掌监国,乃是为了北汉社稷安稳,不负母后所托。至于其他……母后病重,不宜多思。”
她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在太后听来,这平静的话语比任何辩解都更令人绝望。
太后死死地盯着她,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儿媳。许久,她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颓然倒回枕上,浑浊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好……好……好一个不负所托……”她喃喃着,声音低不可闻,“哀家……输了……连城输了……这北汉……终究是落到了你手里……”
她闭上眼,不再看马湘云,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你走吧……哀家……不想再看见你……”
马湘云缓缓起身,行礼,退出内殿。自始至终,神色未有半分变化。
走出永寿宫,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她知道,这是她与太后的最后一面。那个曾经掌控北汉数十载的女人,终究在权力交替和对儿子之死的无尽猜疑中,走到了尽头。
【弹幕快报】
“太后临死前醒悟了……”
“主播这心理素质,绝了!”
“连最后一点温情面具都撕掉了。”
三日后,永寿宫丧钟长鸣。独孤太后薨逝。与东宫太子的“静养”不同,太后的国丧办得极尽哀荣。马湘云以监国太子妃身份,总揽丧仪,哭灵、守孝,一丝不苟,悲戚之色令人动容。唯有在无人看见的角落,她那双眼眸,冷静得如同寒潭深水。
国丧期间,蜀国传来最终消息。
孟祈殒构陷兄长之事证据确凿,引得朝野共愤,蜀帝虽未废其皇子之位,但已彻底失宠,被圈禁府中。马度云阴谋败露,成为众矢之的,在试图逃离锦官城时,被乱箭射杀于城门之下,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而马馥雅,在经历了严酷审讯、失去所有庇护后,那“圣母”光环彻底失去了作用。蜀帝虽念及其公主身份未下杀手,却也再无半分怜惜,一道旨意,将其贬入皇家寺院,带发修行,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孟祈佑虽洗清冤屈,但经此打击,势力大损,心灰意冷,亦渐趋沉寂。
曾经引得三国皇子倾心、搅动天下风云的“女主”,最终湮灭于古佛梵音之中,再无声息。
【弹幕快报】
“马度云下线!大快人心!”
“马馥雅……这结局,算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吧。”
“女主光环,彻底熄灭!”
太后国丧期满,又是一个冬日。
北汉朝堂之上,经过数月清洗与整顿,已尽是恭顺之色。龙椅空悬,珠帘后亦无人。
马湘云身着缟素,立于丹陛之前,面容清减,目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迫人。她手中捧着的,不再是监国玉佩,而是一卷明黄圣旨——虽无皇帝之名,却已行皇帝之实。她以“国赖长君,储君早夭,帝系旁落”为由,在几位德高望重的宗室和权臣“再三劝进”之下,“不得已”宣布以太子妃之身,总摄朝政,改元“定坤”,称“摄政皇贵妃”。
名号虽显拗口,但权力,已毫无悬念地集中于她一人之手。
登基大典(或称摄政大典)并未过分奢华,却庄严肃穆。当马湘云一步步踏上那至高无上的御阶,转身俯瞰脚下匍匐的文武百官时,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她一人。
没有狂喜,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无边无际的、冰冷的孤寂,和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
她做到了。她铲除了所有敌人,破解了那可笑的光环,登上了这无人之巅。
可是,然后呢?
是夜,摄政皇贵妃并未举行宫宴,而是独自一人,登上了宫中最高的观星台。
寒风凛冽,吹得她衣袂翻飞。脚下,是沉睡的宫廷和万家灯火。极目远眺,南边是已然平息的蜀国,西边是虎视眈眈的其他诸国。
权力之巅,寒风刺骨。
她摊开手掌,掌心那道自戕留下的疤痕早已淡去,只在用力时隐约可见。她想起刘连城呕血的样子,想起他呼唤“馥雅”的呓语,想起太后临死前那怨毒而不甘的眼神,想起马馥雅在佛前那可能依旧“慈悲”的眉眼……
爱恨情仇,皆如云烟。
如今,她手握天下权,却不知该恨谁,也不知该爱谁。
或许,从重生那一刻起,她追求的就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这样一种绝对的、不会再被任何人左右和抛弃的……掌控感。
一片雪花悄然落在她的睫毛上,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
她缓缓闭上眼。
再睁开时,眸中已只剩下一片睥睨天下的冰冷与坚定。
这万里江山,无尽孤独,她既选择了,便一人承担。
“启禀娘娘,京畿大营异动已平,涉事将领均已伏法。”挽月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沉稳而恭谨。
马湘云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应了一声:
“嗯。”
声音消散在风雪中,无影无踪。
她的目光,已越过重重宫阙,投向了更远、更未知的疆域与前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