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亲风波带来的喧嚣渐渐沉淀,象牙山的日子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水面之下,两颗年轻的心正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求知欲和事业心。
刘英家那间不大的屋子里,炕桌上铺满了自考书籍和笔记。煤油灯的光晕下,刘英和王小蒙头碰着头,一个在草稿纸上演算着数学公式,眉头紧锁;另一个则低声背诵着企业管理的基础概念。
“英子,这个‘规模效应’是啥意思?”王小蒙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问道。
刘英放下笔,努力回忆着弹幕里偶尔闪过的零碎信息和前世道听途说的理解:“就是说,咱们做东西,比如你家做豆腐,如果只做一点点,成本就高;要是能大批量做,每个豆腐摊的成本就低了,赚得就多。”
王小蒙若有所思:“就像咱家豆腐坊,要是能多几口锅,多几个人,一天出的豆腐多了,确实能省些柴火人工……”
“对!就是这个理儿!”刘英兴奋地点头,“等咱学了更多知识,还能想着怎么把豆腐做得更好,换个包装,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品牌附加值!绿色认证!冷链物流!】
【小蒙豆腐,象牙山一绝!】
【姐妹俩思路打开了!】
弹幕适时地飘过,虽然有些词依旧陌生,但那种开阔视野的感觉让刘英备受鼓舞。
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高中毕业已有段时间,很多知识已经生疏,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学起来格外吃力。有时一道题解半天也解不出,刘英也会烦躁地摔笔,王小蒙也会因为记不住概念而气馁。
但两人互相打气,互相较劲。刘英脑子活,举例子打比方能让王小蒙更快理解;王小蒙性子稳,耐得住寂寞,能陪着刘英一遍遍演算。王兵成了她们的外援,每次来送订货的货款或者新的销售信息时,总会带来一些县里高中老师整理的复习要点,或者几句鼓励的话。他看着王小蒙专注学习的侧脸,眼神里的欣赏日益加深。
除了学习,刘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她的小花圃上。
她家院子东边那一分多的自留地,成了她的试验田。没有启动资金,她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弹幕提到了“本土花卉易成活”、“可以先从播种开始”。她于是上山挖了些腐殖土,又央求刘能弄来些农家肥改良土壤。花种是她用攒下的零花钱,托王兵下次去县里时捎带的,多是些便宜易活的品种,如凤仙花、牵牛花、波斯菊,还有几棵据说能越冬的月季苗。
侍弄花草是细致活,浇水、施肥、松土、捉虫,一样都马虎不得。刘英以前没干过,全凭着一股韧劲和弹幕的零星提示摸索。她的手很快变得粗糙,指甲缝里常常塞满泥土,但她乐此不疲。当她看到第一颗牵牛花种子破土而出,展出两片嫩绿的子叶时,那种喜悦难以言喻,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刘能起初对闺女鼓捣这“不当吃不当喝”的花花草草颇不以为然,觉得是瞎耽误工夫。但见刘英如此投入,学习也没落下,而且自从退亲后,闺女眼神里的光彩越来越足,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精气神,他便也不再阻拦,有时还会背着手去她那“试验田”瞅两眼,嘟囔一句:“这玩意儿,真能卖出钱来?”
李秀莲则是无条件支持,帮着女儿打理些杂活,看着女儿越来越有主见,她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这天,王兵来送豆腐款,顺便带来了一个消息:“县里林业站下个月要办个短期培训班,讲果树栽培和常见花卉病虫害防治,听说讲得挺实用,还有机会去县苗圃参观。你俩不是学这个的吗?要不要去看看?”
刘英和王小蒙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意动。这可是难得的系统学习机会!
“去!当然去!”刘英立刻表态,“王兵哥,麻烦你帮我们打听下具体怎么报名!”
王兵笑着应下:“包在我身上。”
培训班的消息让刘英更加明确了方向。她意识到,光靠自己摸索和弹幕的碎片化指引还不够,必须接受系统的知识。她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复习和准备上,小花圃的管理也更加精细,她甚至开始用笔记本记录不同花卉的生长情况,俨然一副专业架势。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留意屯里的其他事。比如,她“偶然”听到谢大脚在和人抱怨,说长贵一心扑在村里工作上,对她开的小店不怎么上心,两人时常为些琐事拌嘴。
刘英便借着去买东西的工夫,装作无意地对谢大脚说:“大脚婶,要我说,您这店开得红火,是咱屯里的能人。我听说啊,城里现在时兴什么‘温泉度假’,以后要是真有那有眼光的大老板来咱这儿投资,您这店位置好,说不定还能扩大成宾馆呢!那才叫真正享福。”
谢大脚被她说得一愣,随即啐了一口:“你这丫头,尽做梦!还宾馆呢……” 但眼神里,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向往。
刘英知道,有些念头,种下了,就会自己生长。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自考的日期越来越近,刘英的小花圃也初具规模,虽然还谈不上经济效益,但那一小片姹紫嫣红,已然成为刘家小院里最亮丽的风景,也引来了些许邻居好奇的目光和询问。
刘英知道,她的第一步,走得很稳。知识的积累和事业的萌芽,正为她积蓄着改变命运的力量。
刘英家那间不大的屋子里,炕桌上铺满了自考书籍和笔记。煤油灯的光晕下,刘英和王小蒙头碰着头,一个在草稿纸上演算着数学公式,眉头紧锁;另一个则低声背诵着企业管理的基础概念。
“英子,这个‘规模效应’是啥意思?”王小蒙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问道。
刘英放下笔,努力回忆着弹幕里偶尔闪过的零碎信息和前世道听途说的理解:“就是说,咱们做东西,比如你家做豆腐,如果只做一点点,成本就高;要是能大批量做,每个豆腐摊的成本就低了,赚得就多。”
王小蒙若有所思:“就像咱家豆腐坊,要是能多几口锅,多几个人,一天出的豆腐多了,确实能省些柴火人工……”
“对!就是这个理儿!”刘英兴奋地点头,“等咱学了更多知识,还能想着怎么把豆腐做得更好,换个包装,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品牌附加值!绿色认证!冷链物流!】
【小蒙豆腐,象牙山一绝!】
【姐妹俩思路打开了!】
弹幕适时地飘过,虽然有些词依旧陌生,但那种开阔视野的感觉让刘英备受鼓舞。
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高中毕业已有段时间,很多知识已经生疏,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学起来格外吃力。有时一道题解半天也解不出,刘英也会烦躁地摔笔,王小蒙也会因为记不住概念而气馁。
但两人互相打气,互相较劲。刘英脑子活,举例子打比方能让王小蒙更快理解;王小蒙性子稳,耐得住寂寞,能陪着刘英一遍遍演算。王兵成了她们的外援,每次来送订货的货款或者新的销售信息时,总会带来一些县里高中老师整理的复习要点,或者几句鼓励的话。他看着王小蒙专注学习的侧脸,眼神里的欣赏日益加深。
除了学习,刘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她的小花圃上。
她家院子东边那一分多的自留地,成了她的试验田。没有启动资金,她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弹幕提到了“本土花卉易成活”、“可以先从播种开始”。她于是上山挖了些腐殖土,又央求刘能弄来些农家肥改良土壤。花种是她用攒下的零花钱,托王兵下次去县里时捎带的,多是些便宜易活的品种,如凤仙花、牵牛花、波斯菊,还有几棵据说能越冬的月季苗。
侍弄花草是细致活,浇水、施肥、松土、捉虫,一样都马虎不得。刘英以前没干过,全凭着一股韧劲和弹幕的零星提示摸索。她的手很快变得粗糙,指甲缝里常常塞满泥土,但她乐此不疲。当她看到第一颗牵牛花种子破土而出,展出两片嫩绿的子叶时,那种喜悦难以言喻,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刘能起初对闺女鼓捣这“不当吃不当喝”的花花草草颇不以为然,觉得是瞎耽误工夫。但见刘英如此投入,学习也没落下,而且自从退亲后,闺女眼神里的光彩越来越足,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精气神,他便也不再阻拦,有时还会背着手去她那“试验田”瞅两眼,嘟囔一句:“这玩意儿,真能卖出钱来?”
李秀莲则是无条件支持,帮着女儿打理些杂活,看着女儿越来越有主见,她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这天,王兵来送豆腐款,顺便带来了一个消息:“县里林业站下个月要办个短期培训班,讲果树栽培和常见花卉病虫害防治,听说讲得挺实用,还有机会去县苗圃参观。你俩不是学这个的吗?要不要去看看?”
刘英和王小蒙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意动。这可是难得的系统学习机会!
“去!当然去!”刘英立刻表态,“王兵哥,麻烦你帮我们打听下具体怎么报名!”
王兵笑着应下:“包在我身上。”
培训班的消息让刘英更加明确了方向。她意识到,光靠自己摸索和弹幕的碎片化指引还不够,必须接受系统的知识。她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复习和准备上,小花圃的管理也更加精细,她甚至开始用笔记本记录不同花卉的生长情况,俨然一副专业架势。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留意屯里的其他事。比如,她“偶然”听到谢大脚在和人抱怨,说长贵一心扑在村里工作上,对她开的小店不怎么上心,两人时常为些琐事拌嘴。
刘英便借着去买东西的工夫,装作无意地对谢大脚说:“大脚婶,要我说,您这店开得红火,是咱屯里的能人。我听说啊,城里现在时兴什么‘温泉度假’,以后要是真有那有眼光的大老板来咱这儿投资,您这店位置好,说不定还能扩大成宾馆呢!那才叫真正享福。”
谢大脚被她说得一愣,随即啐了一口:“你这丫头,尽做梦!还宾馆呢……” 但眼神里,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向往。
刘英知道,有些念头,种下了,就会自己生长。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自考的日期越来越近,刘英的小花圃也初具规模,虽然还谈不上经济效益,但那一小片姹紫嫣红,已然成为刘家小院里最亮丽的风景,也引来了些许邻居好奇的目光和询问。
刘英知道,她的第一步,走得很稳。知识的积累和事业的萌芽,正为她积蓄着改变命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