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烛火摇曳,映着贾敏苍白却异常坚定的脸。她靠着软枕,目光片刻不离怀中的女儿。那滴灵泉似乎真的起了作用,小家伙的呼吸虽仍细弱,却平稳了许多,偶尔还会无意识地咂咂小嘴,看得贾敏心都要化了。
“玉儿……”她低低唤着,这是前世女儿的名字,这一世,她依然要叫她玉儿,她的黛玉,她的心肝。
赵嬷嬷办事利落,不多时,不仅请来了林府常来往的太医,还真从外面请来了一位须发皆白、据说极擅小儿科的孙老大夫。
两位大夫轮流诊视过新生儿,皆是眉头紧锁。
太医捻着胡须,沉吟道:“夫人,姐儿乃不足月所生,先天禀赋怯弱,心脉气血皆虚,此乃胎里带来的弱症,需得……精心温养,切忌风寒劳累,恐……恐非长寿之相啊。”这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却明白。
孙老大夫亦是点头,补充道:“老夫观姐儿气息,虽弱却有一线生机未绝,若能寻得对症良药,辅以温补,或可挽回一二。只是这良药难寻,温补亦需时日,且看造化。”
若是前世的贾敏,听到这番判词,只怕要当场晕厥过去,自此便对女儿这“不足之症”忧心忡忡,日夜难安。可此刻,她心中却有了底。
她面上适时地露出悲戚与担忧,泪光点点,对两位大夫道:“多谢二位先生直言。无论多难,需要何等珍奇药材,只要世上有的,我林家倾家荡产也要为姐儿寻来!只求二位先生费心,拟个稳妥的方子,助我儿度过这初生的难关。”
她语气恳切,姿态放得极低,全然是一个为了孩儿不惜一切的母亲。两位大夫见惯了高门大户的夫人,此刻见贾敏如此,也不禁动容,连声应下,斟酌着开了些温和补气、安神定惊的方子,又嘱咐了诸多禁忌。
送走大夫,贾敏立刻吩咐赵嬷嬷:“按方子抓药,药材必要选最上等的。另外,将我库房里那盒上用的官燕,还有前儿宫里赏下来的血燕,都取出来,每日里仔细炖了,取最清透的燕窝汁,兑着温乳,一点点喂给姐儿。”
赵嬷嬷一一记下,心中虽讶异于太太此次生产的果决和细致,但见姐儿情况确实凶险,也不敢多问,连忙去操办。
打点好女儿这边,贾敏才觉得那股强撑着的力气泄了大半,浑身如同散了架般疼痛疲惫。但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她唤来另一个心腹大丫鬟,名唤雪雁的(此雪雁非黛玉后来带的那个,乃是贾敏的陪嫁丫鬟,极为忠心),“老爷呢?”
雪雁眼圈也是红的,低声道:“老爷守了您一天一夜,方才前头衙门有紧急公务,师爷来请,才不得已去了。走前千叮万嘱,让您醒了立刻派人去告知。”
贾敏心中一暖,又夹杂着酸楚。她的夫君,林如海,探花出身,清贵儒雅,官至巡盐御史,乃是天子信臣。前世,他对自己情深意重,即便自己多年无所出,也从未纳妾,直到后来艰难生下玉儿,又得一子却不幸夭折,他悲痛之余,身体也渐渐垮了,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任上。他至死,都念着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女儿。
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让此事发生!
“去告诉老爷,我醒了,姐儿也暂且无碍,让他公务之余,务必保重自身,不必过分挂心内宅。”贾敏顿了顿,又道,“让厨房给老爷炖一盅人参鸡汤,就用我陪嫁带来的那支老山参。”
她要一点点,用这灵泉,调理好夫君的身体。
雪雁应声去了。
屋内再次安静下来。贾敏靠在枕上,闭目养神,意识却沉入那一点微光之中。她尝试着再次引导那清冽的气息,这一次,不再是凝聚于指尖,而是引导其流入自身干涸的经脉。一股温和的暖流缓缓蔓延开来,驱散着生产带来的剧痛和虚弱,连带着因长期被下毒而沉积在体内的那股隐晦寒意,似乎都被冲刷得淡了一些。
有效!这灵泉不仅能救玉儿,也能修复她自己的身体!
贾敏心中大定。复仇的第一步,便是要先让自己和她在意的人,都健健康康地活下去。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外间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帘栊一动,一道清隽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
正是林如海。
他显然是从衙门直接赶回,官袍都未曾换下,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忧虑,但那双总是温和睿智的眸子,在看到倚在床头、虽然苍白却眼神清亮的贾敏时,瞬间迸发出惊喜与如释重负的光芒。
“敏儿!”他几步走到床前,握住贾敏的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你终于醒了……感觉如何?还疼得厉害吗?”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贾敏看着他,前世魂魄飘零时,夫君病骨支离、郁郁而终的模样与眼前这张俊雅却难掩焦灼的脸重合,让她心头剧痛,几乎要落下泪来。她强行忍住,反手握住他微凉的手指,努力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夫君,我没事了。只是……我们的女儿……”
林如海的目光立刻转向她身侧的襁褓,眼神变得无比柔软而心疼。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用指尖极轻地碰了碰女儿的小脸,感受到那微弱的温度和呼吸,才松了口气,随即又蹙紧眉头:“太医和孙大夫的话,我都听说了。敏儿,你别怕,无论如何,我们定要治好女儿。”
“嗯。”贾敏点头,依恋地靠向他,“有夫君在,我不怕。只是辛苦夫君,公务那般繁忙,还要为我们母女操心。”
林如海轻轻揽住她的肩,语气坚定:“说什么傻话,你们是我的妻女,是我林如海此生最重要的珍宝。” 他低头看着女儿,目光温柔,“女儿家的名字,我翻了几日书,想了几个,却总觉得配不上我们这娇弱的孩儿。夫人素来有才情,可有好字?”
贾敏看着女儿,轻声道:“我曾读过一句诗,‘黛色点染远山眉,玉润生成秋水姿’。不若……就叫她‘黛玉’可好?望她日后,容颜如玉,心思澄澈。”
“黛玉……林黛玉……”林如海低声念了两遍,眼中泛起笑意和赞赏,“好!黛玉,清雅脱俗,又寓含我们对她平安顺遂的期盼,极好!就叫黛玉!”
夫妻二人看着沉睡的女儿,室内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温馨与宁静。
然而,在这温馨之下,贾敏的心却如同浸在寒冰之中。夫君的深情,女儿的脆弱,都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前世的悲剧有多么惨烈。王夫人的脸在她脑海中闪过,带着那伪善而恶毒的笑。
她不能急,必须徐徐图之。
眼下最要紧的,是借着产后调理和抚育体弱女儿的机会,彻底清除自己体内的余毒,并用灵泉悄悄改善夫君和黛玉的体质。同时,她也需得开始布局,留意京中荣国府的动静,尤其是那位“好二嫂”的爪牙。
她记得,前世在她产后,京里是派了人送来贺礼的,其中未必没有王夫人的眼线。这一世,她需得早早将这些人清理出去,或者……反过来利用。
“夫君,”贾敏抬起头,状似无意地提起,“我生产前,仿佛听底下人说,京里母亲派人送了些补品来?也不知到了没有。”
林如海不疑有他,点头道:“岳母大人挂心你,前几日确实到了些药材和绸缎,我已命人收入库房了。等你身子好些,再看过单子。”
贾敏柔顺地点头,心中却冷笑:来了就好。那些东西,她一件也不会用,还要仔细查查,里面是否又掺杂了什么“好东西”。
她又与林如海说了会儿话,多是关于黛玉的养护,言语间充满了初为人母的细致与担忧,引得林如海更是怜爱,再三保证会多寻名医,用好药材,定要保住他们这来之不易的女儿。
直到夜色深沉,林如海怕贾敏劳累,才再三嘱咐她好生休息,依依不舍地去了书房处理未完的公务。
烛火下,贾敏独自靠在床头,看着身旁女儿恬静的睡颜,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而冰冷。
我的好二嫂,你欠我们母女、欠大嫂张氏和瑚儿、欠我夫君、欠我早夭幼子的债,我会一笔一笔,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玉儿……”她低低唤着,这是前世女儿的名字,这一世,她依然要叫她玉儿,她的黛玉,她的心肝。
赵嬷嬷办事利落,不多时,不仅请来了林府常来往的太医,还真从外面请来了一位须发皆白、据说极擅小儿科的孙老大夫。
两位大夫轮流诊视过新生儿,皆是眉头紧锁。
太医捻着胡须,沉吟道:“夫人,姐儿乃不足月所生,先天禀赋怯弱,心脉气血皆虚,此乃胎里带来的弱症,需得……精心温养,切忌风寒劳累,恐……恐非长寿之相啊。”这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却明白。
孙老大夫亦是点头,补充道:“老夫观姐儿气息,虽弱却有一线生机未绝,若能寻得对症良药,辅以温补,或可挽回一二。只是这良药难寻,温补亦需时日,且看造化。”
若是前世的贾敏,听到这番判词,只怕要当场晕厥过去,自此便对女儿这“不足之症”忧心忡忡,日夜难安。可此刻,她心中却有了底。
她面上适时地露出悲戚与担忧,泪光点点,对两位大夫道:“多谢二位先生直言。无论多难,需要何等珍奇药材,只要世上有的,我林家倾家荡产也要为姐儿寻来!只求二位先生费心,拟个稳妥的方子,助我儿度过这初生的难关。”
她语气恳切,姿态放得极低,全然是一个为了孩儿不惜一切的母亲。两位大夫见惯了高门大户的夫人,此刻见贾敏如此,也不禁动容,连声应下,斟酌着开了些温和补气、安神定惊的方子,又嘱咐了诸多禁忌。
送走大夫,贾敏立刻吩咐赵嬷嬷:“按方子抓药,药材必要选最上等的。另外,将我库房里那盒上用的官燕,还有前儿宫里赏下来的血燕,都取出来,每日里仔细炖了,取最清透的燕窝汁,兑着温乳,一点点喂给姐儿。”
赵嬷嬷一一记下,心中虽讶异于太太此次生产的果决和细致,但见姐儿情况确实凶险,也不敢多问,连忙去操办。
打点好女儿这边,贾敏才觉得那股强撑着的力气泄了大半,浑身如同散了架般疼痛疲惫。但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她唤来另一个心腹大丫鬟,名唤雪雁的(此雪雁非黛玉后来带的那个,乃是贾敏的陪嫁丫鬟,极为忠心),“老爷呢?”
雪雁眼圈也是红的,低声道:“老爷守了您一天一夜,方才前头衙门有紧急公务,师爷来请,才不得已去了。走前千叮万嘱,让您醒了立刻派人去告知。”
贾敏心中一暖,又夹杂着酸楚。她的夫君,林如海,探花出身,清贵儒雅,官至巡盐御史,乃是天子信臣。前世,他对自己情深意重,即便自己多年无所出,也从未纳妾,直到后来艰难生下玉儿,又得一子却不幸夭折,他悲痛之余,身体也渐渐垮了,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任上。他至死,都念着在贾府寄人篱下的女儿。
这一世,她绝不会再让此事发生!
“去告诉老爷,我醒了,姐儿也暂且无碍,让他公务之余,务必保重自身,不必过分挂心内宅。”贾敏顿了顿,又道,“让厨房给老爷炖一盅人参鸡汤,就用我陪嫁带来的那支老山参。”
她要一点点,用这灵泉,调理好夫君的身体。
雪雁应声去了。
屋内再次安静下来。贾敏靠在枕上,闭目养神,意识却沉入那一点微光之中。她尝试着再次引导那清冽的气息,这一次,不再是凝聚于指尖,而是引导其流入自身干涸的经脉。一股温和的暖流缓缓蔓延开来,驱散着生产带来的剧痛和虚弱,连带着因长期被下毒而沉积在体内的那股隐晦寒意,似乎都被冲刷得淡了一些。
有效!这灵泉不仅能救玉儿,也能修复她自己的身体!
贾敏心中大定。复仇的第一步,便是要先让自己和她在意的人,都健健康康地活下去。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外间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帘栊一动,一道清隽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
正是林如海。
他显然是从衙门直接赶回,官袍都未曾换下,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忧虑,但那双总是温和睿智的眸子,在看到倚在床头、虽然苍白却眼神清亮的贾敏时,瞬间迸发出惊喜与如释重负的光芒。
“敏儿!”他几步走到床前,握住贾敏的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你终于醒了……感觉如何?还疼得厉害吗?”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贾敏看着他,前世魂魄飘零时,夫君病骨支离、郁郁而终的模样与眼前这张俊雅却难掩焦灼的脸重合,让她心头剧痛,几乎要落下泪来。她强行忍住,反手握住他微凉的手指,努力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夫君,我没事了。只是……我们的女儿……”
林如海的目光立刻转向她身侧的襁褓,眼神变得无比柔软而心疼。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用指尖极轻地碰了碰女儿的小脸,感受到那微弱的温度和呼吸,才松了口气,随即又蹙紧眉头:“太医和孙大夫的话,我都听说了。敏儿,你别怕,无论如何,我们定要治好女儿。”
“嗯。”贾敏点头,依恋地靠向他,“有夫君在,我不怕。只是辛苦夫君,公务那般繁忙,还要为我们母女操心。”
林如海轻轻揽住她的肩,语气坚定:“说什么傻话,你们是我的妻女,是我林如海此生最重要的珍宝。” 他低头看着女儿,目光温柔,“女儿家的名字,我翻了几日书,想了几个,却总觉得配不上我们这娇弱的孩儿。夫人素来有才情,可有好字?”
贾敏看着女儿,轻声道:“我曾读过一句诗,‘黛色点染远山眉,玉润生成秋水姿’。不若……就叫她‘黛玉’可好?望她日后,容颜如玉,心思澄澈。”
“黛玉……林黛玉……”林如海低声念了两遍,眼中泛起笑意和赞赏,“好!黛玉,清雅脱俗,又寓含我们对她平安顺遂的期盼,极好!就叫黛玉!”
夫妻二人看着沉睡的女儿,室内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温馨与宁静。
然而,在这温馨之下,贾敏的心却如同浸在寒冰之中。夫君的深情,女儿的脆弱,都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前世的悲剧有多么惨烈。王夫人的脸在她脑海中闪过,带着那伪善而恶毒的笑。
她不能急,必须徐徐图之。
眼下最要紧的,是借着产后调理和抚育体弱女儿的机会,彻底清除自己体内的余毒,并用灵泉悄悄改善夫君和黛玉的体质。同时,她也需得开始布局,留意京中荣国府的动静,尤其是那位“好二嫂”的爪牙。
她记得,前世在她产后,京里是派了人送来贺礼的,其中未必没有王夫人的眼线。这一世,她需得早早将这些人清理出去,或者……反过来利用。
“夫君,”贾敏抬起头,状似无意地提起,“我生产前,仿佛听底下人说,京里母亲派人送了些补品来?也不知到了没有。”
林如海不疑有他,点头道:“岳母大人挂心你,前几日确实到了些药材和绸缎,我已命人收入库房了。等你身子好些,再看过单子。”
贾敏柔顺地点头,心中却冷笑:来了就好。那些东西,她一件也不会用,还要仔细查查,里面是否又掺杂了什么“好东西”。
她又与林如海说了会儿话,多是关于黛玉的养护,言语间充满了初为人母的细致与担忧,引得林如海更是怜爱,再三保证会多寻名医,用好药材,定要保住他们这来之不易的女儿。
直到夜色深沉,林如海怕贾敏劳累,才再三嘱咐她好生休息,依依不舍地去了书房处理未完的公务。
烛火下,贾敏独自靠在床头,看着身旁女儿恬静的睡颜,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而冰冷。
我的好二嫂,你欠我们母女、欠大嫂张氏和瑚儿、欠我夫君、欠我早夭幼子的债,我会一笔一笔,连本带利地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