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熏香袅袅。马湘云端坐案后,面前不再是内务府的琐碎账目,而是几份用黄绫封边的奏疏。太后以“凤体欠安,需静养”为由,将部分不甚紧要、却关乎各方利益的朝务,如官员考核、地方赋税审计、边境贸易管理等,正式交由她“先行阅览,拟写节略”。
这看似是“学习”,实则是权力的实质性过渡。殿内候着的,也不再仅是内廷管事,多了几位身着低品阶官服、神色各异的朝臣。他们垂手而立,目光却不时偷偷打量着这位近来在北汉宫廷声名鹊起、手段莫测的太子妃。
马湘云并未急于翻阅奏疏,而是先拿起一份关于今岁北方三郡赋税减免的提议,细细看了片刻,方才抬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一位户部郎中。
“李大人,”她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这提议减免赋税的折子,理由是三郡今岁遭了旱魃。本宫查阅过往年卷宗,去岁三郡亦是同样理由请求减免,前年则是雪灾。北地气候固然多变,然连续三年皆以天灾为由请求全免,地方官员可有失察之责?赋税乃国之根本,一味减免,恐非长久之计。”
那李郎中没想到太子妃竟能如此迅速地抓住关键,且对往年旧事了如指掌,额上顿时沁出细汗,忙躬身道:“娘娘明鉴,地方官员确有呈报灾情勘验文书……”
“文书自然是有,”马湘云打断他,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锐利,“然灾情轻重,赈济是否到位,赋税减免幅度是否合理,皆需核查。传本宫意思,着户部与都察院联合派员,实地勘察三郡灾情及赈济情况,据实汇报。在此之前,减免之事,暂缓。”
她三言两语,不仅驳回了可能藏有猫腻的减免请求,更将核查之权抓在了手中,敲打了户部,也牵制了都察院。
“臣……遵命。”李郎中不敢多言,躬身退下。
【弹幕快报】
“主播处理朝务也这么犀利!”
“直接抓住要害,这**嗅觉绝了!”
“感觉这些大臣都被震慑住了!”
处理完这项,马湘云又拿起一份关于与西域小国皮毛贸易的章程,指出了几处关税设定的不合理之处,要求重拟。她言语清晰,引据得当,虽初涉朝政,却显得游刃有余,让几位原本心存轻视的朝臣暗暗心惊。
待到众人领命退下,殿内暂时恢复安静。马湘云才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接过挽月递上的参茶。
“娘娘,东宫那边……”挽月低声道,“殿下依旧未曾传膳,只饮了些水。底下人回报,殿下时常……对着楚国方向出神,有时……会喃喃自语。”
马湘云执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盖住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由他。”她声音淡漠,“吩咐下去,看守东宫的侍卫加倍,没有本宫和太后娘**手令,一只苍蝇也不准飞进去。还有,殿下身边伺候的人,该敲打的敲打,该换掉的换掉,务必确保……‘安静’。”
她要将他彻底隔绝,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信息上的。让他困在那方寸之地,独自品尝绝望和孤寂的滋味。
“是。”挽月应下,又道,“蜀国密报。”
马湘云立刻抬眼:“讲。”
“马度云与那位接触后不久,别院看守虽严,但内部似乎……发生过短暂骚动,具体缘由不详。随后,孟祈佑不知用了何法,竟求得蜀帝松口,虽未解除软禁,但允许医官每日入内请脉。我们散播的关于殿下失宠和马度云不可信的消息,已在蜀国朝野传开,孟祈殒似乎已暂停与马度云的接触。另外……北汉暗桩,依旧按兵不动。”
马湘云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骚动?马度云对马馥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孟祈佑倒是痴情,竟能说动蜀帝。不过,允许医官入内?这或许……是个机会。
“让我们的人,想办法接触那个医官。”马湘云眸中闪过一丝算计,“不必探听什么,只需让他知道,北汉太子因那楚国公主,已被废黜在即,北汉上下,对此女皆视为祸水。若她再留在蜀国,只怕……会引来北汉的雷霆之怒。”
她要借医官之口,将恐慌和压力,直接传递给被软禁的马馥雅。让她知道,她的存在,不仅会害了孟祈佑,更可能给蜀国带来灾祸。以马馥雅那“圣母”性格,得知此消息,内心必然煎熬。
“奴婢明白。”挽月记下。
“还有,”马湘云沉吟片刻,“让我们在楚国旧部中的人,放出风声,就说……马馥雅在蜀国享尽荣华,早已忘却国仇家恨,与蜀国皇子情深意笃。”
她要彻底断绝马馥雅借助楚国旧部力量的可能,将她牢牢钉在“红颜祸水”的耻辱柱上。
【弹幕快报】
“主播这是要把马馥雅往死里逼啊!”
“杀人诛心!让马馥雅自己内心崩溃!”
“感觉主播对马馥雅的恨意比对连城还深……”
“毕竟前世所有悲剧的源头,在马湘云看来就是马馥雅的光环。”
挽月领命而去。
马湘云独自坐在殿内,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权力的触角正通过她,延伸到北汉的方方面面,甚至能隔空影响蜀国的局势。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令人沉醉。
可每当夜深人静,那个玄色的、绝望而怨恨的身影,总会不受控制地闯入她的脑海。她用力甩头,试图驱散这不该存在的影响。
她拿起下一份奏书,是关于边境驻军粮草补给的事宜。她强迫自己将全部心神投入进去,用繁重的政务填满每一寸思绪。
只有不断攫取更多的权力,只有将所有人都牢牢掌控在手中,她才能获得那微弱的安全感,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至于心底那偶尔泛起的、针扎般的细微疼痛……她选择忽略。
路是她选的,无论如何,也要走下去。
脑中的弹幕依旧在滚动,有对权谋的赞叹,有对马馥雅处境的猜测,也有对刘连城的一丝怜悯。马湘云漠然地看着,如同看着与己无关的戏文。
她提起朱笔,在那份粮草奏疏上,批下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准”字。
笔锋凌厉,毫无犹豫。
这看似是“学习”,实则是权力的实质性过渡。殿内候着的,也不再仅是内廷管事,多了几位身着低品阶官服、神色各异的朝臣。他们垂手而立,目光却不时偷偷打量着这位近来在北汉宫廷声名鹊起、手段莫测的太子妃。
马湘云并未急于翻阅奏疏,而是先拿起一份关于今岁北方三郡赋税减免的提议,细细看了片刻,方才抬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一位户部郎中。
“李大人,”她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这提议减免赋税的折子,理由是三郡今岁遭了旱魃。本宫查阅过往年卷宗,去岁三郡亦是同样理由请求减免,前年则是雪灾。北地气候固然多变,然连续三年皆以天灾为由请求全免,地方官员可有失察之责?赋税乃国之根本,一味减免,恐非长久之计。”
那李郎中没想到太子妃竟能如此迅速地抓住关键,且对往年旧事了如指掌,额上顿时沁出细汗,忙躬身道:“娘娘明鉴,地方官员确有呈报灾情勘验文书……”
“文书自然是有,”马湘云打断他,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锐利,“然灾情轻重,赈济是否到位,赋税减免幅度是否合理,皆需核查。传本宫意思,着户部与都察院联合派员,实地勘察三郡灾情及赈济情况,据实汇报。在此之前,减免之事,暂缓。”
她三言两语,不仅驳回了可能藏有猫腻的减免请求,更将核查之权抓在了手中,敲打了户部,也牵制了都察院。
“臣……遵命。”李郎中不敢多言,躬身退下。
【弹幕快报】
“主播处理朝务也这么犀利!”
“直接抓住要害,这**嗅觉绝了!”
“感觉这些大臣都被震慑住了!”
处理完这项,马湘云又拿起一份关于与西域小国皮毛贸易的章程,指出了几处关税设定的不合理之处,要求重拟。她言语清晰,引据得当,虽初涉朝政,却显得游刃有余,让几位原本心存轻视的朝臣暗暗心惊。
待到众人领命退下,殿内暂时恢复安静。马湘云才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接过挽月递上的参茶。
“娘娘,东宫那边……”挽月低声道,“殿下依旧未曾传膳,只饮了些水。底下人回报,殿下时常……对着楚国方向出神,有时……会喃喃自语。”
马湘云执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盖住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由他。”她声音淡漠,“吩咐下去,看守东宫的侍卫加倍,没有本宫和太后娘**手令,一只苍蝇也不准飞进去。还有,殿下身边伺候的人,该敲打的敲打,该换掉的换掉,务必确保……‘安静’。”
她要将他彻底隔绝,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信息上的。让他困在那方寸之地,独自品尝绝望和孤寂的滋味。
“是。”挽月应下,又道,“蜀国密报。”
马湘云立刻抬眼:“讲。”
“马度云与那位接触后不久,别院看守虽严,但内部似乎……发生过短暂骚动,具体缘由不详。随后,孟祈佑不知用了何法,竟求得蜀帝松口,虽未解除软禁,但允许医官每日入内请脉。我们散播的关于殿下失宠和马度云不可信的消息,已在蜀国朝野传开,孟祈殒似乎已暂停与马度云的接触。另外……北汉暗桩,依旧按兵不动。”
马湘云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骚动?马度云对马馥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孟祈佑倒是痴情,竟能说动蜀帝。不过,允许医官入内?这或许……是个机会。
“让我们的人,想办法接触那个医官。”马湘云眸中闪过一丝算计,“不必探听什么,只需让他知道,北汉太子因那楚国公主,已被废黜在即,北汉上下,对此女皆视为祸水。若她再留在蜀国,只怕……会引来北汉的雷霆之怒。”
她要借医官之口,将恐慌和压力,直接传递给被软禁的马馥雅。让她知道,她的存在,不仅会害了孟祈佑,更可能给蜀国带来灾祸。以马馥雅那“圣母”性格,得知此消息,内心必然煎熬。
“奴婢明白。”挽月记下。
“还有,”马湘云沉吟片刻,“让我们在楚国旧部中的人,放出风声,就说……马馥雅在蜀国享尽荣华,早已忘却国仇家恨,与蜀国皇子情深意笃。”
她要彻底断绝马馥雅借助楚国旧部力量的可能,将她牢牢钉在“红颜祸水”的耻辱柱上。
【弹幕快报】
“主播这是要把马馥雅往死里逼啊!”
“杀人诛心!让马馥雅自己内心崩溃!”
“感觉主播对马馥雅的恨意比对连城还深……”
“毕竟前世所有悲剧的源头,在马湘云看来就是马馥雅的光环。”
挽月领命而去。
马湘云独自坐在殿内,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权力的触角正通过她,延伸到北汉的方方面面,甚至能隔空影响蜀国的局势。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令人沉醉。
可每当夜深人静,那个玄色的、绝望而怨恨的身影,总会不受控制地闯入她的脑海。她用力甩头,试图驱散这不该存在的影响。
她拿起下一份奏书,是关于边境驻军粮草补给的事宜。她强迫自己将全部心神投入进去,用繁重的政务填满每一寸思绪。
只有不断攫取更多的权力,只有将所有人都牢牢掌控在手中,她才能获得那微弱的安全感,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至于心底那偶尔泛起的、针扎般的细微疼痛……她选择忽略。
路是她选的,无论如何,也要走下去。
脑中的弹幕依旧在滚动,有对权谋的赞叹,有对马馥雅处境的猜测,也有对刘连城的一丝怜悯。马湘云漠然地看着,如同看着与己无关的戏文。
她提起朱笔,在那份粮草奏疏上,批下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准”字。
笔锋凌厉,毫无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