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

  烛火将朱元璋的身影拉得悠长,投在挂满疆域图的墙壁上。

  他并未像往常一样伏案批阅奏章。

  而是如同着魔般,捧着那本《格物·军械篇》,就着明亮的灯火,逐字逐句地研读着关于“铁甲战舰”的构想篇章。

  那书页上,不仅有文字描述,更有叶凡绘制的简略却结构清晰的三视图、剖面图。

  厚重的钢铁船体,吃水线下的流线型设计,甲板上预留的炮位,以及那最为核心的——

  将叶凡之前所描述的“神武大炮”,与这钢铁巨舰相结合的恐怖设想!

  “以钢铁为躯,不惧火攻,不畏碰撞……”

  “置神武大炮于舰首、舰舷,射程远超弓弩火铳,一炮之威,可摧城裂岸……”

  朱元璋低声念着上面的描述。

  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得粗重起来,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

  他的脑海中,已然浮现出一幅壮阔到令人战栗的画面!

  浩瀚无垠的蔚蓝大海上,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劈波斩浪!

  那不再是传统的木制帆船,而是一艘艘通体覆盖着冰冷铁甲,宛如移动堡垒的巨舰!

  舰体巍峨,反射着森冷的金属光泽。

  巨大的烟囱喷吐着浓烟,彰显着无与伦比的力量感!

  而最令人胆寒的,是那些从舰体侧舷一个个炮窗中伸出的粗壮黝黑的炮管!

  那是经过叶凡改进,威力倍增的“神武大炮”!

  想象着万炮齐鸣,雷霆般的怒吼响彻海天,炮弹如同陨星般划破长空,将敌舰轰成碎片,将海岸防线化为齑粉……

  “海上霸主!这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从龙椅上霍然站起,胸膛剧烈起伏。

  “有此等神兵利器,什么倭寇海盗,什么番邦水师,皆如土鸡瓦狗!”

  “神佛皆要避其锋芒!”

  “咱的大明水师,将无敌于天下!”

  这股难以抑制的兴奋和紧迫感,让他再也坐不住了。

  他几乎已经看到了大明龙旗插遍四海彼岸的景象!

  “二虎!”

  朱元璋猛地朝殿外喝道,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

  如同影子般的毛骧应声而入,躬身待命:“陛下。”

  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语速极快地问道:“之前着工部和军器监督造的神武大炮,现今进度如何了?!”

  毛骧立刻回禀:“回陛下,根据叶…根据图纸,炮身主体部分已铸造出数门样品,正在校验。”

  “然其中一些机括、瞄准具等细小精密部件,打造颇为费时,尚需些时日方能完备。”

  “还需时日?”

  朱元璋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一丝不耐。

  若是平时,他或许还会强调精益求精。

  但此刻,铁甲战舰的宏伟蓝图在他心中燃烧!

  他恨不得明天就能看到这支无敌舰队下水!!

  他踱了两步,猛地停下,斩钉截铁地对毛骧吩咐道:“不等了!”

  “大炮要造,这铁甲战舰,咱也要同时开始筹备!”

  “你立刻给咱去办一件事!”

  “陛下请吩咐。”

  “动用一切力量,在民间,尤其是在沿海擅长造船打铁的州府,给咱秘密搜寻一批手艺顶尖的老铁匠、老师傅!”

  “要那种真正有本事,能打精巧物件的!”

  “找到后,立刻秘密送往京郊,咱划定的那个隐秘工坊!”

  朱元璋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咱要让他们和工部的匠作一起,合力给咱把这铁甲战舰,早日弄出来!”

  “臣,遵旨!”

  毛骧心头一凛,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毫不迟疑地领命,转身便要去安排。

  朱元璋看着毛骧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本仿佛蕴**无穷力量的奇书,用力攥紧了拳头,喃喃自语。

  “快一点!再快一点!”

  “咱……等不及要看到那一天了!”

  ……

  数日之后。

  奉天殿内,钟鼓齐鸣,百官肃立。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紧张和期待。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将是首届恩科放榜之日,关乎无数士子命运,更关乎朝廷未来的文官格局。

  杨宪手持一份明黄色的榜单,步履匆匆,几乎是冲入大殿。

  他面色肃穆,甚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悲愤,径直来到丹墀之下!

  龙椅之上,朱元璋脸上适时地露出振奋和期待的笑容,声音洪亮:“杨爱卿来了!”

  “可是恩科榜单已出?”

  “快!快呈上来让咱看看!”

  “咱大明开国首次抡才,究竟选出了多少栋梁之才!”

  然而,杨宪却并未如众人预料的那般恭敬呈上榜单,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袖口中又掏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双手高高举起,声音带着一种沉痛和决绝。

  “陛下!臣以为,此份榜单…不看也罢!”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皆露出惊愕之色,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瞬间响起。

  不看也罢?

  这可是恩科榜单!

  陛下亲自关注的国之大事!

  杨宪此言,是何用意?!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眉头紧锁,身体微微前倾,故作疑惑和不悦地问道:“哦?杨爱卿,你这是何意?”

  “恩科榜单,乃国之重器,为何不看?”

  “莫非……出了什么纰漏?”

  杨宪等的就是皇帝这一问!

  他目光如电,先是极具挑衅和讥讽地瞥了一眼站在文官前列,面色已然沉下去的李善长。

  随即冷哼一声,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控诉般响彻整个大殿!

  “陛下明鉴!”

  “非是出了纰漏,而是此份榜单,从头至尾,尽是徇私舞弊,结党营私之结果!”

  “已然失去了抡才大典的公正与意义!”

  “臣,杨宪,今日便要弹劾中书省丞相李善长,身为恩科总监,却渎职懈怠,纵容甚至可能参与此番科场弊案,其罪当究!”

  “徇私舞弊?弹劾李善长?!”

  这下,不仅是百官震惊,连一些勋贵武将都瞪大了眼睛!

  杨宪这是要直接对淮西集团的魁首,文官之首的李善长发动总攻啊!

  而且是在这放榜的节骨眼上!

  朱元璋闻言,脸上瞬间布满了“震怒”!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几步便从高高的龙台上踏下,带着一股凛冽的帝王之威,走到杨宪面前,几乎是劈手夺过了那份榜单!

  他快速扫视着榜单上的名字,越看,脸上的怒容越是炽盛!

  那名单之上,密密麻麻,竟然清一色全是籍贯南方的学子!

  北方学子,一个也无!

  “混账!!!”

  朱元璋猛地将榜单摔在地上,发出砰然巨响!

  怒声如同雷霆炸响,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

  “全是南人!北人一个没有?!”

  “咱大明疆域万里,北地难道就无一个读书人?!”

  “难道咱的大明朝,只有半壁江山吗?!”

  “这怎么可能?!”

  “这里面要是没有徇私舞弊,咱把名字倒过来写!”

  他猛地扭头,那双喷火的眼睛死死盯向李善长:“李善长!你给咱解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李善长早已脸色煞白,慌忙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声音带着惶恐!

  “陛下息怒!”

  “臣……臣惶恐!”

  “臣虽总揽恩科,然试卷糊名、誊录、审阅,皆有定制,臣…臣实在不知为何会如此啊!”

  “臣有失察之罪,请陛下责罚!”

  他避重就轻,只认失察,绝口不提其他。

  朱元璋冷哼一声,并未立刻处置他。

  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早已吓得体如筛糠的主考官宋濂。

  “宋濂!试卷是你带人审阅的!”

  “你告诉咱!这名单,你是怎么审出来的?!”

  “为何北人学子,全军覆没?!”

  宋濂颤颤巍巍地出列,几乎要瘫软在地,带着哭腔道:“陛下!陛下明鉴啊!”

  “所有试卷皆是糊名誊录,老臣与诸位同考官皆是逐一审阅,秉公评判,绝不敢有丝毫徇私啊!”

  “至于为何…为何会是这般结果,老臣…实在不知!”

  “老臣若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不似作伪。

  这时,朱标也适时出列,躬身道:“父皇息怒!”

  “宋师为人刚正,儿臣愿以性命担保,宋师绝不会行此舞弊之事!”

  “此事定然另有蹊跷,还请父皇明察!”

  朱元璋看着为老师求情的儿子,又看了看跪地请罪的李善长和惶恐不已的宋濂,脸上的怒意稍缓,但眼神却更加冰冷。

  他沉默片刻,猛地一挥手,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好!你们都说不知情,都说秉公**!”

  “那咱今天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这遮羞布彻底掀开!!”

  他环视百官,厉声道:“传咱旨意!”

  “即刻将此次恩科所有考生的墨卷、朱卷,全部搬到这奉天殿来!”

  “咱要亲自看着,当着所有人的面,重新批阅!”

  “咱倒要看看,是咱大明的北方真的无人,还是有人在这朗朗乾坤之下,行那鬼蜮伎俩!”

  这道旨意一下,满朝皆惊!

  皇帝要当场验卷!

  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整个奉天殿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