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叶凡刚踏出东宫那巍峨的宫门,还没走下长长的台阶,便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等在宫墙的阴影处,不时焦急地张望。

  正是今日新任的工部侍郎李进。

  “叶先生!”

  李进一眼看到叶凡,脸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快步迎了上来,躬身行礼。

  叶凡有些诧异,挑眉问道。

  “李主事?你怎会在此?”

  “这个时辰,你不在署衙里,跑到宫门口来做什么?”

  李进脸上带着恭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解释道:“下官去了户部廨房和工部库房,都未寻见先生。”

  “想着先生或许是被太子殿下召见,便冒昧来东宫外等候,想着碰碰运气,没想到真让下官等到了!”

  叶凡闻言,笑了笑。

  “你倒是会找。”

  “如此急切寻我,可是有何要事?”

  李进再次拱手,语气诚挚无比。

  “先生,下官今日蒙陛下隆恩,擢升工部侍郎,心中感念之余,更是想起了前日先生于库房之中,问及下官对大明未来方向的看法。”

  “下官回去后反复思量,总觉得先生当时所言,绝非随口一问,定然蕴**深意。”

  “下官愚钝,恐未能领会先生真意,心中实在难安,故而特来请教,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叶凡看着李进那副求知若渴,又带着点年轻人急于证明自己的模样,心中微微点头。

  而且他还升职了?

  不错不错!

  此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材,有上进心,也能察觉到问题背后的深意。

  既然自己有了为朱标培养未来班底,自己好躲清闲的心思,如今他已是工部侍郎,位份够了。

  有些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也确实可以试着逐步灌输给他了。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已是傍晚时分,便对李进发出邀请。

  “此处非讲话之所。”

  “既然李侍郎有心,不如随我回府?”

  “我让下人备几个小菜,温一壶酒,你我边吃边聊,如何?”

  李进闻言,受宠若惊,连忙躬身!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叨扰先生了!”

  两人遂一同回到叶凡那处清静的宅邸。

  不多时,几样精致小菜和一壶美酒便摆在了书房的小几上。

  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沉思的面庞。

  三杯酒下肚,气氛融洽了许多。

  叶凡重新拾起了之前的话题。

  他将酒杯轻轻放下,目光变得悠远而深沉。

  “李侍郎,你前日谈及海洋之利,眼光确实不凡。”

  “但你要知道,汪洋之外,世界之大,远超你我想象。”

  “有热爱和平,愿意互通有无的邦国,也必然不乏…狼子野心,觊觎我中华富饶的虎狼之辈!”

  他语气加重,带着警示的意味。

  “若他日,有那不开眼的国家,自恃船坚炮利,犯我海疆,侵我藩属,我大明自当驱兵而伐,扬我国威!”

  “然则,大军远征,飘洋过海,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后勤补给如何保障?”

  “兵力如何持续?”

  李进放下筷子,凝神思索片刻,认真答道:“先生所虑极是。”

  “下官以为,粮草之事,或可采取两种策略。”

  “一者,于征战之地周边友好邦国购买,以战养战。”

  “二者,倾力打造一条稳固的海上补给线,由国内源源不断输送物资。”

  “至于兵力,初期自当以我王师为主,待局势稍稳,或可征用部分归附之地的青壮,以补充兵员,节省我朝人力。”

  “至于占据之后的治理……”

  他顿了顿,继续道。

  “或可效仿前唐旧制,于要地设立都护府,派遣流官,驻扎军队,施行我大明律法。”

  “同时,鼓励军民通婚,推广华夏衣冠礼乐,潜移默化,促其归心,渐次融合,终成我大明永固之疆土。”

  叶凡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颔首,直到李进说完,他才缓缓开口。

  “李侍郎所思,已属难能可贵。”

  “尤其是治理之策,设立都护府,促进融合,思路是中肯的,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对外扩张后常用的法子,有其可取之处。”

  他话锋一转,开始逐一剖析李进策略中的不足。

  “然而,你之前提到的后勤两点,却有极大隐患。”

  “购买他国之粮?”

  “此举看似便捷,实则将我军命脉交于他人之手!”

  “若彼国坐地起价,或与敌暗通款曲,我大军顷刻间便有断粮之危!”

  “处处受制于人,乃兵家大忌!”

  “至于打造漫长海上补给线……”

  叶凡摇了摇头。

  “大海无情,风浪莫测,航线漫长,沿途若有敌对势力袭扰,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都可能让整支舰队,整批粮秣葬身鱼腹!”

  “变数太多,难以完全掌控。”

  李进被叶凡点出关键,眉头紧锁,虚心求教。

  “先生所言,一针见血!”

  “那依先生之见,当如何解决这远征的后勤与兵力投送难题?”

  叶凡眼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他蘸了点酒水,在桌面上画了几个点。

  “若有一日,我大明商船遍及四海,与诸国贸易往来频繁。”

  “我们便可借此机会,在一些关键的战略要地,比如重要的海岛、咽喉海峡之畔,以‘保护商路’、‘协助友邦’等名义,建立属于我大明的……军事基地!”

  “军事基地?”

  李进对这个新词感到陌生又好奇。

  “不错!”

  叶凡肯定道:“此基地,目的有二。”

  “其一,平时可作为商船补给、维修之所。”

  “其二,亦是重中之重,便是战时,可作为我大军远征的前进跳板和支撑点!”

  “在此屯驻精兵,囤积粮草军械。”

  “一旦周边有事,大军可迅速由此出击,后勤补给也无需万里迢迢从国内运来,大大缩短了时间和风险!”

  “同时,驻军于此,亦可借此保护周边小国,彰显我天朝上国维护地区和平之决心与能力,此乃大国风范!”

  李进听得眼睛发亮,仿佛看到了一幅全新的战略蓝图!

  叶凡继续道。

  “至于治理,你所说的都护府、通婚融合,对于一部分仰慕中华文化,愿意真心归附的王国,自然是上策,可称之为……羁縻怀柔。”

  “但若论最稳妥,最能确保根基的办法,其实当是——殖民!”

  “殖民?”

  李进怔了一下,面上浮现出不解与震动。

  “没错。”

  叶凡目光森然。

  “所谓殖民,便是将军民同时送往异域,不单驻兵屯田,更要迁徙百姓,耕作、开垦、立城、设县。”

  “以华夏之礼法、制度、言语、器物,彻底根植其地。”

  “使之从根骨到血脉,皆被我大明所同化!”

  “如此,方可保证那些远征所得,真正成为大明疆土的一部分!”

  李进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感受到叶凡话语背后的雄浑气魄。

  这与历朝历代的“羁縻”与“怀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过。”

  叶凡话锋一转,眼神骤然凌厉。

  “殖民,也只适用于那些愿意接受管教,肯顺服的王国。”

  “他们既然求附,我大明便予以保护,同时将他们彻底纳入王化之下。”

  “但还有一种情况……”

  他的语气骤然变得冷峻起来。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反复无常,尤其是骨子里就带着侵略和背叛基因,如同喂不熟的白眼狼一般的国度,例如……那隔海相望,历来贼心不死的倭国!”

  “则绝不能采用怀柔之策!”

  李进感受到叶凡语气中的森然寒意,心中一凛,下意识地问道:“那……先生,对此等国度,当如何?”

  叶凡目光如刀,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吐出六个冰冷的字!

  “亡其国!”

  “灭其种!”

  这六个字如同寒冬惊雷,在寂静的书房内炸响,震得李进浑身一颤,手中的酒杯差点脱手落下!

  他骇然望向叶凡。

  只见对方面容平静,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蕴**如同万载寒冰般的决绝与杀意!

  亡其国,灭其种!

  这是何等酷烈,何等彻底的手段!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李进所熟知的“仁义”、“王化”的范畴。

  这是一种从根本上铲除威胁,最极端也最有效的终极解决方案!

  书房内一时间陷入了死寂,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李进呆呆地坐在那里,脑海中反复回荡着这六个字,以及叶凡为他描绘的那幅充满机遇与铁血,开拓与杀伐的宏大未来图景。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猛烈地冲击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