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行走在山路上,耳边并没有鸟雀的聒噪,只是偶尔从深林中传出几声斑鸠的低鸣。

  穿过一片长满杂草的竹林后,熟悉的湖泊出现在眼前。

  湖心处倒影着苍白的日头,水面依旧波光粼粼。

  只是野鸭没了,连根毛都没有。

  沈砚并没有沮丧,虽然打不到野鸭,但这么大一片湖泊,渔获总该不少吧。

  李朔给手上哈了一口热气,目光看向冷冰冰的湖面。

  “砚哥儿,这天气,鱼还开口吗?”李朔脸上泛起了难色。

  “当然了。”沈砚点了点头。

  别说现在这点儿冷了,就算是湖水冻上了,鱼也是要觅食的。

  只是入冬水寒,鱼就不像以往那么活动了。

  大多时间都藏在水深的地方,或是在水草根部的缓流区。

  如果能够找到鱼群聚集的位置,一样能有所收获。

  沈砚前世可没少在野外捕鱼,经验自是不必多说。

  趁着这会儿功夫,他已经在沙盘上把整个湖泊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看,那几处地方,就是鱼群聚集的区域。”

  他拍了拍李朔,指向几处水下暗沉,水草丰茂的区域。

  “朔弟,你在那几个潜洼附近挖一些蚯蚓、田螺当做诱饵”

  “我去后面竹林砍几根竹子,等会儿做成捕鱼的鱼篓。”

  李朔嗯了一声,在湖边的湿地里开始翻找。

  沈砚则是走入竹林,挑选了几根三年以上,韧性极佳的老竹。

  他想要制作的,并不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入口直通的筒状篓子。

  而是一种腹部宽大,颈部细长,入口内侧有倒须结构的鱼篓。

  一旦鱼被诱饵吸引,可以轻易从外部挤开倒须钻进去。

  可一旦进入宽敞的腹部,再想逆着倒须出来就不可能了。

  李朔找来诱饵时,沈砚已经将竹子砍成了一堆粗细均匀的篾条。

  李朔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不禁咋舌,“砚哥儿,你这编个鱼篓,咋比编席子还费劲?”

  沈砚笑了笑,没有理他,开始编制鱼篓。

  先编出一个宽腹的篓身,接着是一个向内收缩,带有倒须结构的颈部。

  只有篾条交叠的角度和弹性恰到好处,才能形成只进不出的单向通道。

  沈砚动作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砚哥儿,你这也太细致了,看我的。”

  李朔耐不住性子,提着柴刀去砍了几根竹子,动作麻利地劈篾、扎捆,很快就做好了一个直筒鱼篓。

  没过多久,沈砚的鱼篓也完工了。

  “砚哥儿,比比看谁的鱼篓捉的鱼多?”李朔兴致勃勃。

  “输了可千万别哭。”沈砚笑着回应。

  接下来,两人将诱饵放入篓中,然后将鱼篓沉入了两处看似不错的缓水区,最后做好标记。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这段时间里,两人就近查探了一下周围,在竹林边缘发现了几只竹鸡的踪迹。

  沈砚两箭连出,射杀两只竹鸡。

  然后盯着半空中飞逃的竹鸡,手上继续放箭。

  百步之内例无虚发,当弓弦停止颤动,五只竹鸡倒在地上。

  【击杀成年竹鸡*5,积分 25】

  积分到手,中午来顿小烧烤。

  两人在湖泊附近生火,烧柴,借着湖水将竹鸡剖开清理干净。

  沈砚拿出准备好的调料,撒在鸡肉上面烤了起来,肉香与辛香随之钻入鼻腔。

  竹鸡的肉质比野鸡更鲜美,李朔吃得满嘴流油,周围是一地鸡骨头。

  烤着火休息了一炷香的功夫,日头已经过了正午。

  沈砚算了算时间,两只鱼篓已经在水下沉了一个时辰有半。

  回到湖边,准备收篓。

  李朔小跑着过去,迫不及待地拉起自己那个鱼篓。

  入手稍轻,提上来一看,里面除了水草和浑浊的泥土,就剩几条指节长的小鱼苗。

  “晦气!连湖里的鱼都成精了,怎就光吃饵不进门?”李朔一脸不快。

  沈砚没说什么,抓向自己那个鱼篓,稍一用力手上就传来沉甸甸的力道。

  鱼篓一离水,内部激烈的搅动就让李朔瞪大了眼睛。

  青褐色的鲫鱼挤在最下层,最小的也有巴掌那么大。

  几条鲤鱼扭动着身子,试图从鱼群中钻出,却被旁边的草鱼挡了路。

  三条草鱼挤在篓子中间,最长的那条一尺过半,青绿色的脊背绷得笔直,腮盖一张一合。

  最抢眼的是一条黑褐色的大鲶鱼,鱼头和拳头一样大。

  两根须子垂到篓外,偶尔一翻动,整个鱼篓都跟着晃。

  毫不夸张的说,就这一篓子鱼,至少也在二十斤左右。

  “天爷啊!这条鲶鱼不得五斤打底了!”

  兴奋之余,李朔已经忘了自己那寒酸的收获,凑上前来对着鱼篓啧啧称奇。

  “砚哥儿,你这篓子真是神了,我那篓子跟这一比,简直就是个破了洞的口袋!”

  李朔眼中洋溢着兴奋之色,他这才意识到这鱼篓的奇特之处。

  鱼儿能够轻松钻进去,却会被入口处向内收拢的篾条挡住出路。

  他兴奋地满脸通红,“砚哥儿,教教我,等我学会了这手艺,以后就不愁没有鱼吃了。”

  看着李朔火热的眼神,沈砚一指后面的竹林,“想学可以,去砍一些三年以上的老竹过来。”

  亲眼看到一篓子抓了二十多斤鱼,李朔学起来极其认真,很快就上手,开始编织。

  制作这种鱼篓也是非常耗费时间,饶是沈砚已经熟练了,也花了一个时辰过半才编织出了第二个。

  直到太阳开始落山,李朔的那个也编织好了。

  沈砚将第一个鱼篓从水中提出,将鱼全部倒进刚才的直筒鱼篓准备带走。

  随后给三个倒须鱼篓放入诱饵,又选了三处水草丰茂的区域沉了下去,最后做好标记。

  “鱼篓在这里沉一晚上,肯定比第一篓的鱼多。”

  第一篓入水的时间不是很长,主要是用来查探湖泊中的鱼情。

  沈砚一开始就想好了,如果这里没有多少鱼,就不需要再编织鱼篓了。

  没想到起篓之后就是惊喜,一下子捕了二十多斤鱼。

  李朔提着他的直筒鱼篓,满眼期待,“明天早点来,渔获肯定不会少。”

  沈砚正要开口,视线中突然跳出一条提示。

  【击杀成年赤狐,积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