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决定此后的每一天,都会去看许文琴,只要她妈敢再来纠缠,就直接把许文琴送出去。
法律上是无法断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他们确实养大了许文琴,这点说破天都是事实。
许文琴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我看了半宿的书,都找不到破解的办法,想想真是可笑,一个如同恶鬼的父母,却能成为子女终身的噩梦,不仅仅是精神上的。
如果许文琴的爸妈真的破罐子破摔,硬要纠缠,大不了就出去打工,以后每个月按时给赡养费好了。
对待不公,任何人给予的不公,都要反抗到底。
我躺在床上,脑海里的想法如春笋不断涌出,并且一个比一个邪恶,**,这种父母怎么就不死呢。
我拍着脸颊,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这些奇怪的想法,每一条都是不归路。
初三这天,我爸买了许多菜,甚至还买了只新鲜的活鸡。
“今天啥日子啊,这么隆重。”
平时就我和我爸以及梁启文三个人吃饭,这菜属实是过于丰盛了。
“也不知道你那个同学今年还来不来,买点菜备着。”
我爸清理着食材,慢悠悠的说道。
搞半天,是给汪敏一家准备的啊。
我爸说,如果她们今年不来,就说明人家只是客气一下,感谢我带汪敏出大山而已,要是今年还来,说明是有长期来往的意思。
那往后每一年,我们都得先去她家拜年。
一上午,我爸都忙着杀鸡宰鱼,食材清理好都放在小箩筐里。
汪敏一家来的话,就多炒几个菜,不来也可以留着慢慢吃,毕竟这大冬天的,不会变质。
“爸,这小箩筐是田婶做的吧。”之前我家都是用塑料的那种筐,不常用,动不动就坏了。
这种用竹丝编织的箩筐,能用很多年。
“嗯,是啊,她初一的时候拿来的,客气的很。”
“你跟启文出去玩了,她说啥我也听不明白。”我爸笑着说道。
“这手工还真不错,可惜,时代变了。”我摸着箩筐摇了摇头。
工业化的时代,塑料箩筐多便宜啊,根本不值钱,坏了就再买一个,要是靠手工编织,赚的钱可能连吃饭都不够。
现在人都不需要这手艺了。
“爸,我看汪敏一家今年不会来了,做饭吧,肚子都饿了。”我摸着干瘪的肚子说道。
都已经十一点半了,要来应该早来了。
我们这边的习俗,下午是不拜年的。
“嗯,我看也是。”我爸看了看时间,点着头道。
没客人,自然就不用这么多菜,三个人,一荤两素足矣。
“哟,方圆,今天你烧灶啊。”梁启文走到厨房,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我一看他腿脚的黄泥,就知道他去捡烟花壳子去了。
这家伙是真的强,从来不放过一丁点赚钱的机会。
“今天回来的有点早啊,赚多少了。”我将玉米扔进炉灶,这种老玉米,烧久一点,那吃起来是真的香。
“一毛都没赚,我把捡来的壳子都给村口的阿婆了。”梁启文坐到灶台旁说道。
“你捡半天,给她做什么?”我惊讶的看着梁启文。
他那抠搜劲,会这么大方?莫不是除夕夜炸狗时被狗咬的精神失常了?
“那阿婆无儿无女的,每天就靠捡点破烂过日子,你说她走路一瘸一拐的,跟在我后面屁都捡不到一个。”
“我现在有饭吃,兜里也有钱,干嘛要断了她谋生的路。”梁启文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干活的速度有多快我是亲眼所见,那一上午,就能把村子里的烟花壳子捡的干干净净。
“你竟然还有这种觉悟。”我摸着脑袋,诧异的看向梁启文。
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吧。”
“以前我在城里,就是靠捡破烂活下来的。”
梁启文略带得意的挑眉道。
他跟我一样,有种偏执的自信,很多人觉得捡破烂是件丢人的事,但他不会,他只会觉得能赚钱养活自己,非常牛批。
我也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小学的时候,我还替人当跑腿呢。
往年他捡壳子的时候,我也会陪他一起捡。
可能这就是我跟梁启文能玩的这么好的原因,三观相符。
“要是人人不缺吃穿,还掠夺底层资源,那只能靠捡破烂为生的人,就没有活路了。”梁启文轻声说道。
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能让他有这样的感概。
他说的很对,我家对门的大娘,家里算有点钱了,每天闲着没事干,就在村里淘**,什么塑料瓶子泡沫箱,能卖钱的都往家里拿,要是村里多几个她这样的人,村口的阿婆估计早就饿死了。
“来,一个人一个鸡腿。”我爸用筷子夹起鸡腿,递到我和梁启文面前。
兴许是觉得梁启文以前的生活太苦,我爸给他的那个鸡腿明显比我这个大一些。
偏心。
不会安慰人的优良传统,应该是祖传的,我爸也不会,他拍了拍梁启文的肩膀,就当是安慰了。
“哦,对了干爹,这烟给你抽。”梁启文吃的满嘴流油,一拍脑门,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五星皖。
“咋又给我买烟呢,还买这么好的。”我爸皱着眉,他知道梁启文的情况,并不想让他花钱买这些东西。
“不是买的,我捡壳子的时候,看到有人结婚,给的喜烟。”梁启文摇着头说道。
听到是喜烟,我爸乐呵呵的接了过来,嘴里还说沾沾喜气。
“谁家结婚,给二十多的烟。”我睁大了眼睛。
这也太有钱了吧。
“现在结婚都讲究个面子,没有二十也得十几。”梁启文解释道。
我抿着嘴唇,心里不免打起了小算盘。
这过年的时候,结婚的新人很多,尤其是镇上那条大路,四通八达,隔壁几个乡镇都会从这路过,一天少说十几二十辆婚车。
在我们这边有个习俗,就是堵婚车,要糖要烟很常见的。
如果一天要个七八包烟,也是不错的收入哎,再不济还能拿来孝敬我爸。
我决定此后的每一天,都会去看许文琴,只要她妈敢再来纠缠,就直接把许文琴送出去。
法律上是无法断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他们确实养大了许文琴,这点说破天都是事实。
许文琴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我看了半宿的书,都找不到破解的办法,想想真是可笑,一个如同恶鬼的父母,却能成为子女终身的噩梦,不仅仅是精神上的。
如果许文琴的爸妈真的破罐子破摔,硬要纠缠,大不了就出去打工,以后每个月按时给赡养费好了。
对待不公,任何人给予的不公,都要反抗到底。
我躺在床上,脑海里的想法如春笋不断涌出,并且一个比一个邪恶,**,这种父母怎么就不死呢。
我拍着脸颊,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这些奇怪的想法,每一条都是不归路。
初三这天,我爸买了许多菜,甚至还买了只新鲜的活鸡。
“今天啥日子啊,这么隆重。”
平时就我和我爸以及梁启文三个人吃饭,这菜属实是过于丰盛了。
“也不知道你那个同学今年还来不来,买点菜备着。”
我爸清理着食材,慢悠悠的说道。
搞半天,是给汪敏一家准备的啊。
我爸说,如果她们今年不来,就说明人家只是客气一下,感谢我带汪敏出大山而已,要是今年还来,说明是有长期来往的意思。
那往后每一年,我们都得先去她家拜年。
一上午,我爸都忙着杀鸡宰鱼,食材清理好都放在小箩筐里。
汪敏一家来的话,就多炒几个菜,不来也可以留着慢慢吃,毕竟这大冬天的,不会变质。
“爸,这小箩筐是田婶做的吧。”之前我家都是用塑料的那种筐,不常用,动不动就坏了。
这种用竹丝编织的箩筐,能用很多年。
“嗯,是啊,她初一的时候拿来的,客气的很。”
“你跟启文出去玩了,她说啥我也听不明白。”我爸笑着说道。
“这手工还真不错,可惜,时代变了。”我摸着箩筐摇了摇头。
工业化的时代,塑料箩筐多便宜啊,根本不值钱,坏了就再买一个,要是靠手工编织,赚的钱可能连吃饭都不够。
现在人都不需要这手艺了。
“爸,我看汪敏一家今年不会来了,做饭吧,肚子都饿了。”我摸着干瘪的肚子说道。
都已经十一点半了,要来应该早来了。
我们这边的习俗,下午是不拜年的。
“嗯,我看也是。”我爸看了看时间,点着头道。
没客人,自然就不用这么多菜,三个人,一荤两素足矣。
“哟,方圆,今天你烧灶啊。”梁启文走到厨房,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我一看他腿脚的黄泥,就知道他去捡烟花壳子去了。
这家伙是真的强,从来不放过一丁点赚钱的机会。
“今天回来的有点早啊,赚多少了。”我将玉米扔进炉灶,这种老玉米,烧久一点,那吃起来是真的香。
“一毛都没赚,我把捡来的壳子都给村口的阿婆了。”梁启文坐到灶台旁说道。
“你捡半天,给她做什么?”我惊讶的看着梁启文。
他那抠搜劲,会这么大方?莫不是除夕夜炸狗时被狗咬的精神失常了?
“那阿婆无儿无女的,每天就靠捡点破烂过日子,你说她走路一瘸一拐的,跟在我后面屁都捡不到一个。”
“我现在有饭吃,兜里也有钱,干嘛要断了她谋生的路。”梁启文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干活的速度有多快我是亲眼所见,那一上午,就能把村子里的烟花壳子捡的干干净净。
“你竟然还有这种觉悟。”我摸着脑袋,诧异的看向梁启文。
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吧。”
“以前我在城里,就是靠捡破烂活下来的。”
梁启文略带得意的挑眉道。
他跟我一样,有种偏执的自信,很多人觉得捡破烂是件丢人的事,但他不会,他只会觉得能赚钱养活自己,非常牛批。
我也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小学的时候,我还替人当跑腿呢。
往年他捡壳子的时候,我也会陪他一起捡。
可能这就是我跟梁启文能玩的这么好的原因,三观相符。
“要是人人不缺吃穿,还掠夺底层资源,那只能靠捡破烂为生的人,就没有活路了。”梁启文轻声说道。
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能让他有这样的感概。
他说的很对,我家对门的大娘,家里算有点钱了,每天闲着没事干,就在村里淘**,什么塑料瓶子泡沫箱,能卖钱的都往家里拿,要是村里多几个她这样的人,村口的阿婆估计早就饿死了。
“来,一个人一个鸡腿。”我爸用筷子夹起鸡腿,递到我和梁启文面前。
兴许是觉得梁启文以前的生活太苦,我爸给他的那个鸡腿明显比我这个大一些。
偏心。
不会安慰人的优良传统,应该是祖传的,我爸也不会,他拍了拍梁启文的肩膀,就当是安慰了。
“哦,对了干爹,这烟给你抽。”梁启文吃的满嘴流油,一拍脑门,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五星皖。
“咋又给我买烟呢,还买这么好的。”我爸皱着眉,他知道梁启文的情况,并不想让他花钱买这些东西。
“不是买的,我捡壳子的时候,看到有人结婚,给的喜烟。”梁启文摇着头说道。
听到是喜烟,我爸乐呵呵的接了过来,嘴里还说沾沾喜气。
“谁家结婚,给二十多的烟。”我睁大了眼睛。
这也太有钱了吧。
“现在结婚都讲究个面子,没有二十也得十几。”梁启文解释道。
我抿着嘴唇,心里不免打起了小算盘。
这过年的时候,结婚的新人很多,尤其是镇上那条大路,四通八达,隔壁几个乡镇都会从这路过,一天少说十几二十辆婚车。
在我们这边有个习俗,就是堵婚车,要糖要烟很常见的。
如果一天要个七八包烟,也是不错的收入哎,再不济还能拿来孝敬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