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布楚的城主府已被清军彻底清理出来,成了承祜暂时的行辕。

  战后的喧嚣渐渐平息,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燃烧的噼啪声与淡淡的墨香。

  烛火摇曳,将承祜修长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出一道孤峭而坚定的影子。

  那份刚刚签订,足以改写国运的《中俄尼布楚永久界约》,就静静地躺在案头,厚重的羊皮纸上,墨迹未干,仿佛还带着西伯利亚冰原的寒气。

  然而,承祜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份旷世奇功之上。

  他凝视着面前铺开的一张空白奏折,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捷报是捷报,但先斩后奏,私自调动大军亲身涉险。

  这在任何一个朝代,对任何一个储君而言,都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罪。

  他那位雄才大略的皇阿玛,此刻怕是早已心急如焚,甚至龙颜震怒了。

  他了解康熙。

  这位千古一帝,既有杀伐决断的冷酷,也有着舐犊情深的父爱。

  自己这次,是结结实实地踩在了他最敏感的两条线上。

  “殿下,”彭春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研着墨,声音压得极低,“皇上那边……是否先送一份捷报回去,安安圣心?”

  “不,”承祜摇了摇头,拿起狼毫笔,笔尖在砚台中饱蘸浓墨,“捷报要报,但请罪,要放在最前头。”

  那双桃花眼在烛光下流转着清冷的光辉,绝美的面容上没有一丝居功自傲,反而透着一种洞悉世事的通透。

  功劳越大,姿态就要越低。

  尤其是在触怒了一位乾纲独断的帝王之后。

  笔尖落下,一行行俊逸瘦劲的馆阁体,便如流水般在纸上呈现。

  “罪臣,皇太子承祜,叩首泣血,上奏皇阿玛圣鉴……”

  一开篇,便是最沉重的请罪。

  承祜将自己不告而别、擅离京师的行径,定性为不忠不孝,狂悖无君,言辞之恳切,姿态之卑微,让一旁的郎谈看得心惊肉跳。

  这哪里是立下不世之功的储君,分明是犯下滔天大罪的囚徒。

  然而,笔锋一转,承祜开始阐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然儿臣自幼熟读兵书,常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雅克萨之役,于国为边患,于儿臣,亦是天赐之历练。儿臣深知,未来之大清,所面之敌,非止于罗刹。若不亲临战阵,不知士卒之苦,不明兵戈之险,何以辅佐皇阿玛,开创万世太平?”

  承祜又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军中如何与将士同吃同住,如何观察地形,如何分析敌我态势,将一场冒险,写成了一次深刻的实习。

  紧接着,才是真正的干货。

  “……幸赖皇阿玛天威,祖宗庇佑,儿臣与彭春、郎谈等众将士,侥幸连克雅克萨、尼布楚二城,歼敌数千,俘虏近万。罗刹国力不支,遣使求和。儿臣窃思,此乃我大清一劳永逸,勘定北疆之良机……”

  承祜将那份足以让任何帝王心跳加速的条约内容,一字一句,清晰地陈列出来。

  以外兴安岭至白令海峡为界,收复百万疆土,设碑立界,永绝后患。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鼓,敲在千里之外的紫禁城。

  最后,承祜并未请求立刻回京领赏,反而提出了一个让彭春和郎谈都始料未及的请求。

  “……尼布楚与雅克萨,虽已克复,然城池残破,民心未附。此地乃我大清北疆门户,亦是未来与西洋通商之要冲。儿臣恳请皇阿玛恩准,容儿臣在此暂留数月,督造城防,屯垦戍边,安抚诸部,设立榷场。待边城初定,根基稳固,儿臣再回京,跪于御前,领受皇阿玛任何责罚。儿臣不孝,伏请圣裁。”

  一封奏折写完,承祜轻轻吹干墨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赌的,就是康熙的雄主之心,以及那份深埋心底的父子之情。

  “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他将奏折与条约副本一同封入密匣,声音平静无波。

  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乾清宫。

  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康熙已经整整三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身着明黄色的常服,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眼底布满了血丝。

  太子失踪了。

  这个消息像一根毒刺,狠狠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最钟爱、最寄予厚望的嫡长子,那个总能给他带来惊喜,让他感到骄傲的承祜,竟然在北征大军凯旋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被人劫持了?

  还是……出了什么意外?

  康熙甚至不敢去想,如果承祜真的出了事,他该如何面对皇后,如何面对天下。

  “皇上,喝口参茶吧,您龙体要紧啊。”梁九功端着茶盏,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颤。

  康熙猛地一挥手,茶盏“哐当”一声摔在金砖上,碎裂四溅。

  “滚!”

  一声怒吼,吓得满殿的太监宫女齐刷刷跪了一地,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高举着一个插着红色翎羽的密匣,嘶声喊道:“皇上!八百里加急!是……是太子殿下的密折!”

  “什么?!”

  康熙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瞬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几乎是从龙椅上弹了起来,一步抢上前,从侍卫手中夺过密匣。

  撕开火漆,抽出奏折,那熟悉的、风骨天成的字迹映入眼帘。

  “罪臣,皇太子承祜……”

  看到这几个字,康熙的心猛地一沉,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

  好啊!

  还知道是罪臣!

  这个逆子!

  康熙强忍着怒气,继续往下看。

  当他看到承祜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历练己身,为君分忧”时,康熙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怒意更盛。

  好一张利口!

  黑的都能说成白的!

  然而,当康熙的视线扫过“连克雅克萨、尼布楚二城”时,呼吸猛地一窒。

  什么?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熬夜太久,看花了。

  可那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几乎要跃出胸膛。

  康熙迫不及待地翻开附在后面的条约副本,以外兴安岭至鄂霍次克海为界这行字时,彻底呆住了。

  他站在那里,如同一尊石化的雕像,手中的奏折簌簌发抖。

  外兴安岭……

  那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