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今日也在整顿内宅 第42章 另辟蹊径

小说:主母今日也在整顿内宅 作者:南风知意 更新时间:2025-10-19 12:48:14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四十二章 另辟蹊径

  沈兰心此刻正在书房,对着大元朝的疆域图,目光落在昌州和韶州的位置上,眉头紧锁。

  姚秀蓉带来的消息与她的猜测不谋而合,但听到何凤芝亲口承认的阴谋,还是让她感到一阵寒意。

  “大姐!昌州去不得!这分明是何氏兄妹的毒计!”姚秀蓉急切地道,将自己听到的话复述了一遍。

  沈兰心面色沉静,眼中却寒光闪烁:“我已知晓。多谢你,秀蓉,又一次帮了我大忙。”

  若非姚秀蓉报信,她即便有所怀疑,也很难确认真相。

  “那……那我们如今该怎么办?昌州的亲戚……”姚秀蓉担忧道。

  “人,必须要救。”沈兰心语气斩钉截铁,“但不能按照他们的剧本走。他们想让我派人去昌州自投罗网,我偏要另辟蹊径。”

  她走到书案前,提笔快速写下一封信,递给姚秀蓉:“秀蓉,此事还需你再帮我一次。这封信,你想办法避开所有眼线,亲自交到我姐姐,皇后娘娘手中。记住,一定要亲手交给她,并且告诉她,此事关乎侯府存亡,请她务必设法转呈陛下!”

  姚秀蓉接过信,只觉得重逾千斤。

  直接捅到陛下面前?这……这能行吗?

  但她看着沈兰心坚定而睿智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大姐放心,我就算拼了性命,也定将信送到皇后娘娘手中!”

  沈兰心握住她的手:“一切小心。我会让袭香在外接应你,制造机会让你顺利出府。”

  送走姚秀蓉,沈兰心又立刻叫来江云冀,吩咐道:“冀儿,你立刻去找裴少卿临走前推荐的那位老部曲的儿子,让他挑选四五名绝对可靠、身手好且机灵的家丁,要生面孔,明日一早,悄悄离京,快马赶往昌州。”

  “母亲,您不是说不去昌州吗?”江云冀疑惑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沈兰心目光锐利,“何文荣肯定在昌州布下了人手,盯着所有从京城方向去、可能与侯府有关的人。我要你派去的这些人,不要直接去昌州府城,而是去昌州下辖的各县,特别是粮仓所在地,暗中查访!

  “查访的重点是近期是否有大批粮食异常调动?韶州方向的粮车是否来过?昌州粮仓的库存与账目是否相符?还有,尽可能打听钦差大臣的行踪和查案进展,但切勿暴露身份,安全第一!”

  江云冀恍然大悟:“儿子明白了!母亲是要从外围查起,找到何文荣倒卖官粮、嫁祸昌州官员的证据!”

  “没错。”沈兰心点头,“何文荣手脚再干净,也不可能毫无痕迹。只要找到确凿证据,我们就能反客为主!届时,不仅叔父有救,何文荣自身难保,何凤芝在府中也再掀不起风浪!”

  “儿子这就去办!”江云冀精神大振,领命而去。

  安排好这一切,沈兰心才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依旧悬着。这是一步险棋,将希望寄托于皇后能否说动皇帝,以及派出去的人能否找到证据。

  她走到窗边,望向昌州的方向。叔父江远亭,此刻正在狱中受苦吧?

  还有闻烟,不知该何等惊恐无助。

  “一定要来得及……”她低声自语。

  然而,沈兰心并不知道,她派出的家丁刚刚秘密离京,几乎前后脚,另一批人也悄然离开了京城,方向同样是昌州。

  这批人行事诡秘,身手矫健,眼中带着杀气,他们的目标并非查案,而是——清除所有可能存在的证人,并确保侯府派去的人“意外”身亡,坐实侯府干涉查案、甚至杀人灭口的罪名!

  皇宫,坤宁宫。

  鎏金香炉里吐出袅袅青烟,气息沉静宁神,却无法抚平皇后沈滢心眉间的褶皱。

  她手中紧紧攥着妹妹沈兰心派人秘密送来的信件,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信中的内容让她心惊肉跳。昌州官粮案竟可能牵扯到何凤芝的兄长、韶州同知何文荣?

  而何氏兄妹意图构陷侯府?沈兰心恳请她将此事秘密禀告陛下,以求圣断,还昌州官员清白,解侯府之危。

  帮她,可能引火烧身;不帮,姐妹情谊且不说,若侯府真的因此倒下,她这个失宠的皇后在宫中恐怕更加艰难……

  这哪里是一封信,分明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沈滢心在宫中多年,深知官场倾轧的残酷。

  何文官位虽不高,但能做出倒卖官粮、构陷同僚之事,背后难保没有更大的靠山。

  贸然插手,万一查不出证据,或是被反咬一口,她这个本就圣宠渐衰的皇后,处境将更加艰难。

  陛下近来对太子和她都多有不满,温贵妃又虎视眈眈……

  可是,若不帮……

  沈滢心闭上眼,她与沈兰心虽非一母同胞,感情也算不上多么深厚,但终究是同父姐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父亲临终前“守望相助”的叮嘱言犹在耳。

  更何况,若侯府真的倒台,她失去了娘家这座最后的靠山,在这深宫之中,只怕真就成了无根浮萍,任人欺凌了。

  帮,风险巨大;不帮,后果难料。

  沈滢心陷入两难境地,心中焦灼万分。她反复权衡利弊,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最终,她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帮!必须帮!

  不仅要帮,还要帮得巧妙,既要在陛下面前露脸,又要尽可能地将自己摘出来。

  她立刻唤来心腹大宫女,低声吩咐:“去,悄悄请太子过来一趟。记住,切勿让人察觉。”

  如今,能让她稍微放心商议此事的,也只有她的儿子,太子宏基了。

  而就在皇后为此事忧心忡忡之际,沈兰心派出的第一批人手,已快马加鞭,悄然抵达了昌州地界。

  为首的是一名叫做石磊的老兵之子,身手利落,为人机警。他牢记世子江云冀的吩咐,并未进入昌州府城,而是分散开来,扮作行脚商人或探亲访友的模样,潜入昌州下辖的几个重要粮仓所在县城。

  他们的任务艰巨而危险:在人生地不熟的他乡,避开官府乃至可能存在的何文荣的耳目,查探官粮异常的线索。

  与此同时,那批带着杀气的神秘人也已潜入昌州。

  他们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如同暗夜里的毒蛇,开始悄然搜寻并“处理”那些可能知晓何文荣勾当的小吏、仓管甚至是车夫。

  数日内,昌州地界接连发生了数起“意外”死亡事件,死者皆与粮务有关,引得当地百姓人心惶惶,也让钦差大臣的查案工作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石磊等人很快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他们原本想从底层粮吏入手打听消息,却发现不少人不是三缄其口,面露恐惧,就是干脆找不到人。

  一次,石磊试图接近一个据说知道内情的老仓管,却险些被埋伏在附近的杀手发现,凭借机警才侥幸脱身。

  “头儿,情况不对!好像有人在灭口!而且对方手段狠辣,像是专业的。”

  一名手下心有余悸地向石磊汇报。

  石磊面色凝重:“看来夫人料得没错,此事水深得很。对方已经抢先一步了。我们必须更加小心,改变策略,不能直接打听,要从侧面观察,比如观察粮仓周围的车辙痕迹,夜间蹲守看看有无异常运输,或者找那些远离是非中心、但可能看到过什么的边缘人,比如更夫、路边茶摊的老板。”

  调查陷入了僵局,进展缓慢且充满危险。

  京中,侯府内,沈兰心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两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