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今日也在整顿内宅 第46章 坤宁宫家宴

小说:主母今日也在整顿内宅 作者:南风知意 更新时间:2025-10-19 12:48:14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四十六章 坤宁宫家宴

  坤宁宫的家宴,设在小花厅内,不似正式宫宴那般隆重,却更显精致温馨。

  皇帝周胤下了朝,换了一身常服而来,眉宇间带着一丝处理政务后的疲惫,但看到桌上几样自己喜爱的清淡小菜,神色稍霁。

  皇后沈滢心亲自布菜,言语温柔,只聊些宫中琐事和太子近日读书的进益,气氛倒也和睦。

  沈兰心作为皇后的妹妹,得以在末座作陪,她谨守礼仪,沉默寡言,大多时候只是安静聆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沈滢心见皇帝心情似乎不错,这才状似无意地轻叹一声,用银箸为皇帝夹了一筷龙井虾仁,柔声道:“陛下近日操劳国事,瞧着清减了些。听闻南方漕运已通,各地秋粮也陆续入库,想来能缓解一下北地的粮荒,陛下也可稍稍宽心了。”

  皇帝接过虾仁,点了点头,却又微不可察地蹙了下眉:“漕运虽通,然粮政积弊已久,非一日之功。日前昌州又爆出官粮亏空大案,着实令朕恼火。”

  沈兰心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时刻来了。

  她依旧垂着眼,仿佛专注于面前那盏汤羹,耳朵却捕捉着每一个字。

  沈滢心恰到好处地露出些许讶异和担忧:“昌州?臣妾依稀记得,定北侯府有一房远亲,似乎就在昌州为官?也不知是否受到牵连。”

  她说着,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沈兰心。

  皇帝闻言,目光也转向沈兰心:“哦?侯府在昌州有亲?”

  沈兰心连忙起身,敛衽行礼,声音恭谨而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回陛下,亡夫的堂兄江远亭,确在昌州任通判一职。日前接到家中妹妹来信,方知堂叔竟卷入粮案,已被羁押。”

  “臣妇深知国法森严,不敢妄求陛下宽宥,只是堂兄为官二十余载,向来勤勉谨慎,家风亦素来清白,此番骤然获罪,家中女眷惶惶不可终日,臣妇心中实在难安,亦觉难以置信。”

  她语速平缓,措辞谨慎,既表达了亲属关系和对家人处境的担忧,又丝毫没有为罪官开脱之意,只强调其素日品行与家人的难以置信,将疑点悄然种下。

  皇帝沉吟片刻,他对江远亭这个名字并无太多印象,一个六品通判,在偌大的官场中实在不起眼。

  但他对定北侯府还是有些旧情的,尤其是对已故的定北侯江远山。

  他看向沈兰心,见她虽面露忧色,却举止得体,言语有度,不似那等胡搅蛮缠为罪亲强辩的愚妇,心下倒是生出两分耐心。

  “粮案事关国本,朕已派钦差严查。若他果真清白,朝廷自会还他公道。然若证据确凿……”皇帝的话留了半分。

  “臣妇明白。”沈兰心立刻接口,语气坚定,“若堂兄果真监守自盗,触犯国法,莫说陛下,便是江氏宗族也容他不得!”

  “臣妇只恳求陛下,若能察觉此案或有隐情,祈盼陛下能令钦差大人明察秋毫,勿使无辜者蒙冤,亦勿使真凶逍遥法外。如此,不仅是臣妇一家之幸,亦是朝廷法度之严明,天下百姓之福。”

  她这番话,抬出了国法、朝廷和百姓,将自己家族的私事巧妙地融入了对司法公正和朝廷威严的维护之中,立意顿时高远起来。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不由得多看了沈兰心两眼。这位定北侯夫人,传闻中不善理家、性子绵软,今日一见,倒是颇识大体,言辞有物,颇有见解。

  他想起近日翻阅奏章时,似乎也看到钦差密奏中提及昌州案似有疑点,但被更多“确凿”的证词所淹没,未曾深究。

  此刻听沈兰心这般说,又联想到皇后方才提及的“积弊”,他心中那点疑虑的星火又被拨亮了些许。

  但他乃九五之尊,自然不会轻易表露,只是淡淡道:“朕知道了。朝廷自有法度,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蛀虫。”

  沈兰心知道火候已到,不能再多言,立刻恭敬行礼:“陛下圣明。臣妇叩谢天恩。”

  她谢的不是皇帝答应救人,而是谢皇帝肯听她这番话,这已是意外之喜。

  沈滢心见状,适时地打圆场,笑着为皇帝盛了一碗金丝燕窝:“陛下快尝尝这个,火候刚好。兰心你也快坐下,陛下日理万机,这些案子自有公断,咱们就别拿这些事扰陛下用膳了。”

  皇帝接过燕窝,不再言语,心思却已转动开来。

  家宴结束后,皇帝起驾回御书房。沈兰心也告退出宫。

  回到御书房,皇帝静1坐片刻,忽然开口:“暗影。”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中,单膝跪地:“陛下。”

  “去查一查昌州粮案,特别是那个通判江远亭的底细,还有韶州何文荣近日的动向。记住,要秘密进行,直接向朕汇报。”

  皇帝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黑影领命,瞬息间又消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皇帝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目光深邃。他并非完全相信沈兰心的话,但多年帝王生涯让他养成了一种直觉——这潭水,或许比表面看起来要深。

  而沈兰心这个妇人,似乎也不简单。她今日这番话,看似为亲求情,实则点出了可能存在的司法不公和吏治**,倒是给了他一个暗中彻查的由头。

  若真能借此揪出一两条大鱼,整顿一下粮政积弊,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定北侯府......

  皇帝眯了眯眼,若是他们安分守己,看在已故定北侯和皇后的面子上,多照拂一二也无妨。

  而此时,沈兰心正坐在回府的马车里,手心微微出汗。

  她知道,自己今日是在刀尖上走了一步。成败与否,已不仅关乎昌州堂兄一家的性命,更关乎侯府未来的安危。

  她只能祈祷,皇帝能将她的提醒听进去,并且,石磊他们能在昌州找到决定性的证据。

  马车驶入定北侯府,沈兰心刚下车,袭香便急匆匆迎了上来,面色凝重,低声道:“主母,您可算回来了。方才门房收到一份匿名送来的礼盒,指名要交给您。奴婢怕是……便先收下了,没敢打开。”

  沈兰心眉头一蹙:“匿名礼盒?现在何处?”

  “在您书房。”

  沈兰心快步走向书房,只见桌上放着一个普普通通的锦盒。她示意袭香退开些许,自己小心地用银簪挑开盒盖。

  里面没有预想中的危险物品,只有一截干枯的稻穗,稻穗下压着一张纸条。

  沈兰心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慈云观后,洞藏乾坤。守备已增,速决为妙。”

  没有落款,字迹也是陌生的。

  沈兰心的心猛地一跳!这分明是在指示昌州藏粮地点,并警告她行动要快!

  是谁送来的?是友是敌?是石磊他们设法传回的消息?还是另有其人?

  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打乱了她原本等待皇帝和石磊消息的计划。

  机会稍纵即逝,但若是陷阱……

  沈兰心盯着那截干枯的稻穗和那句警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