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背水一战
墨迹干透,顾长武收起一份,将另一份递给沈兰心。
“契书已成。三日后酉时正刻,极乐夜宴开始。夫人需提前一个时辰,将参与品鉴的玉冰烧送至画舫后厨,交由我指定的管事查验。至于那三位贵客是谁,”
他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届时夫人自然知晓。望夫人好自为之。”
“多谢舫主成全。”
沈兰心收好契书,屈膝一礼,不再多言,转身带着如同影子般的江云霜,从容离开了澄心轩。
直到走出十三画舫的范围,坐上回程的马车,沈兰心一直挺直的脊背才几不可察地松弛了几分,后背竟已惊出了一层薄薄的冷汗。
方才在顾长武面前看似镇定,实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母亲,” 江云霜低声开口,清冷的声线里带着一丝担忧,“此赌风险太大。”
沈兰心靠在车壁上,闭上眼,揉了揉眉心。
“我知道。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也是最快能打开局面的机会。顾长武此人,虽然苛刻,但似乎极重承诺,且不喜受人摆布。我们若能凭实力赢下此局,日后在江南,至少明面上,他不会再为难我们,甚至可能成为一时的助力。反之,若我们连他设的局都不敢接,在他眼中便毫无价值,日后才真是寸步难行。”
回到清音阁,姚秀蓉和王管事早已焦急等候。见沈兰心归来,连忙迎上。
沈兰心没有隐瞒,将顾长武的条件与已立下契书之事和盘托出。
姚秀蓉听得脸色发白,几乎站立不稳:“七三分成?还要得到三位最挑剔贵客的公开赞誉?夫人!这……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万一……”
王管事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但他深知主母脾性,既已决定,便再无转圜余地,他定了定神,问道:“夫人,那我们如今该如何准备?”
沈兰心睁开眼,眼中已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静与锐利,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
“第一,王管事,你立刻从现有库存中,挑选出品质最佳、口感最为稳定醇和的一批玉冰烧,单独存放,仔细检查,确保无一坛有瑕疵。此次用于夜宴品鉴的,必须是精品中的精品!”
“第二,盛酒的器皿至关重要。去寻访江南城内最好的瓷窑或琉璃匠人,不惜代价,定制一批与玉冰烧清冽气质相契合的酒具,务求在视觉上先声夺人。”
“时间紧迫,若定制不及,便去采买现成的最上等白瓷或琉璃杯盏,要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那种。”
“第三,打探消息。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关系,尽可能了解往年极乐夜宴的流程,宾客的大致构成,尤其是……江南地界,有哪些以品味刁钻、言辞犀利著称的文人雅士或退隐老饕。”
“我们要尽量缩小那三位‘贵客’的可能范围。”
“第四,” 沈兰心看向姚秀蓉,“秀蓉,你心思细腻,届时夜宴,你随我同去。我们需要有人在席间观察宾客反应,尤其是那三位目标人物的神态变化,及时传递信息。”
最后,她看向江云霜:“云霜,夜宴那日,画舫之上人员复杂,安全为重。你需格外警惕,不仅要防着可能出现的意外,也要留意……是否有我们的死对头混迹其中,伺机破坏。”
“是!” 三人齐声应下,神色凝重,却也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
接下来的三日,清音阁小院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每个人都在为那场决定命运的夜宴奔忙。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而沈兰心,在安排完所有事宜后,独自一人来到了江云锦的房间。
她坐在女儿身边,握住那双依旧冰凉的手,将脸轻轻贴在她的手背上,低声呢喃,仿佛在寻求力量,又仿佛在坚定信念:
“云锦,娘要去打一场硬仗了。为了你,为了酒坊,为了所有跟着我们的人……娘,不能输。”
窗外,暮色渐沉,杭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繁星,映照着这座繁华又暗藏危机的城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在三日后的极乐夜宴上,拉开序幕。
决定命运的三日,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飞速流逝。清音阁的小院仿佛一个精密运转的工坊,每个人都绷紧了一根弦。
王管事几乎跑断了腿,终于在一家老字号瓷窑,重金购得一批上等的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酒壶与配套的莲瓣口品酒杯。
瓷质细腻,釉色莹润,薄透如纸,将玉冰烧那清亮剔透的酒色衬托得淋漓尽致。他亲自带着最可靠的伙计,将精选出的五十坛玉冰烧反复查验,确保每一坛都处于最佳状态。
姚秀蓉则通过苏墨言那边旁敲侧击,以及王管事从市井茶楼探听来的零碎消息,大致圈定了五六位最有可能被顾长武选为“评判”的人物。
其中呼声最高的,有三位。
一位是致仕多年的前礼部侍郎周文渊,以品茶论酒、言辞刻薄著称。
一位是江南文坛领袖之一的“竹山先生”李慕白,风骨峻峭,品味清奇,极重意境。
还有一位则是传闻中味觉异常灵敏,曾仅凭一口便道出酒水年份、产地,甚至所用粮食品种的奇人“金舌头”钱不多。
“这三位,无论碰上哪位,都极难讨好。”姚秀蓉忧心忡忡地将名单递给沈兰心,“周大人惯爱挑刺,竹山先生追求虚无缥缈的‘神1韵’,而那钱先生,则只认最直接的感官体验,稍有瑕疵便会被无限放大。”
沈兰心仔细看着名单,神色凝重:“无妨,知己知彼,总好过盲目应对。玉冰烧的特点在于清冽甘醇,后味绵长,我们便围绕这个核心来呈现。届时见机行事吧。”
江云霜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她不仅确认了那两名神秘监视者依旧在远处若即若离,更在画舫附近蹲守的王管事手下人口中得知,近日似乎有些陌生的面孔在打听玉冰烧和沈兰心入住清音阁的消息。
“母亲,那些不速之客,恐怕已经混进来了。”江云霜冷声道,“夜宴那日,画舫之上,需得万分小心。”
沈兰心点头,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她沉吟片刻,对江云霜低声吩咐了几句。
江云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领命而去。
就在夜宴前一天的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清音阁。
来者是一名身着褐色布衣、貌不惊人的老者,他提着个药箱,自称姓吴,是受人所托,前来为府上小姐诊脉。
沈兰心心中一动,立刻将人请了进来。姚秀蓉有些疑惑,沈兰心低声道:“怕是墨舟的人。”
吴姓老者话不多,为江云锦诊脉时神色专注,手指沉稳。
诊毕,他又仔细观察了江云锦的气色和瞳仁,沉吟良久,方道:“小姐此乃惊惧过度,神窍闭塞,兼有郁结于心,非寻常药石可速效。老朽开一剂安神定惊、疏肝解郁的方子,可助小姐夜间安眠,缓和情绪。”
“但若要神窍重开,还需以外力徐徐引导,触动心弦。夫人所用的音乐疗法,便是正途,当持之以恒。此外,”他顿了顿,“可尝试以熟悉之旧物,或提及印象深刻之旧事,于其情绪稍缓时反复温习,或能唤醒深藏之记忆。”
老者言辞恳切,分析入理,所开药方也极为精妙,显然并非庸医。沈兰心郑重谢过,奉上诊金,老者却只取了象征性的几文钱,便提着药箱飘然离去。
“夫人,这……”姚秀蓉看着药方,又惊又喜。
“且按方抓药。”沈兰心心中对墨舟的观感复杂了几分。
此人手段通天,心思难测,此番示好,不知是仅仅为了确保“传话人”无虞,还是另有深意。
夜色渐深,沈兰心却毫无睡意。
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脑海中反复推演着明日夜宴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知道,明日之局,不仅仅是品酒,更是一场心理、声势、乃至运气的综合较量。
与此同时,江南城城某处隐秘的宅院内,何凤芝与田赛娥派来的心腹胡三,正听着手下人的汇报。
“三爷,都打听清楚了。沈氏那边准备了三日后十三画舫的极乐夜宴,据说要和画舫的醉仙酿同台较量,顾舫主还设了赌局。”
“赌局?”胡三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详细说来!”
墨迹干透,顾长武收起一份,将另一份递给沈兰心。
“契书已成。三日后酉时正刻,极乐夜宴开始。夫人需提前一个时辰,将参与品鉴的玉冰烧送至画舫后厨,交由我指定的管事查验。至于那三位贵客是谁,”
他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届时夫人自然知晓。望夫人好自为之。”
“多谢舫主成全。”
沈兰心收好契书,屈膝一礼,不再多言,转身带着如同影子般的江云霜,从容离开了澄心轩。
直到走出十三画舫的范围,坐上回程的马车,沈兰心一直挺直的脊背才几不可察地松弛了几分,后背竟已惊出了一层薄薄的冷汗。
方才在顾长武面前看似镇定,实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母亲,” 江云霜低声开口,清冷的声线里带着一丝担忧,“此赌风险太大。”
沈兰心靠在车壁上,闭上眼,揉了揉眉心。
“我知道。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也是最快能打开局面的机会。顾长武此人,虽然苛刻,但似乎极重承诺,且不喜受人摆布。我们若能凭实力赢下此局,日后在江南,至少明面上,他不会再为难我们,甚至可能成为一时的助力。反之,若我们连他设的局都不敢接,在他眼中便毫无价值,日后才真是寸步难行。”
回到清音阁,姚秀蓉和王管事早已焦急等候。见沈兰心归来,连忙迎上。
沈兰心没有隐瞒,将顾长武的条件与已立下契书之事和盘托出。
姚秀蓉听得脸色发白,几乎站立不稳:“七三分成?还要得到三位最挑剔贵客的公开赞誉?夫人!这……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万一……”
王管事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但他深知主母脾性,既已决定,便再无转圜余地,他定了定神,问道:“夫人,那我们如今该如何准备?”
沈兰心睁开眼,眼中已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静与锐利,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
“第一,王管事,你立刻从现有库存中,挑选出品质最佳、口感最为稳定醇和的一批玉冰烧,单独存放,仔细检查,确保无一坛有瑕疵。此次用于夜宴品鉴的,必须是精品中的精品!”
“第二,盛酒的器皿至关重要。去寻访江南城内最好的瓷窑或琉璃匠人,不惜代价,定制一批与玉冰烧清冽气质相契合的酒具,务求在视觉上先声夺人。”
“时间紧迫,若定制不及,便去采买现成的最上等白瓷或琉璃杯盏,要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那种。”
“第三,打探消息。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关系,尽可能了解往年极乐夜宴的流程,宾客的大致构成,尤其是……江南地界,有哪些以品味刁钻、言辞犀利著称的文人雅士或退隐老饕。”
“我们要尽量缩小那三位‘贵客’的可能范围。”
“第四,” 沈兰心看向姚秀蓉,“秀蓉,你心思细腻,届时夜宴,你随我同去。我们需要有人在席间观察宾客反应,尤其是那三位目标人物的神态变化,及时传递信息。”
最后,她看向江云霜:“云霜,夜宴那日,画舫之上人员复杂,安全为重。你需格外警惕,不仅要防着可能出现的意外,也要留意……是否有我们的死对头混迹其中,伺机破坏。”
“是!” 三人齐声应下,神色凝重,却也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
接下来的三日,清音阁小院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每个人都在为那场决定命运的夜宴奔忙。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而沈兰心,在安排完所有事宜后,独自一人来到了江云锦的房间。
她坐在女儿身边,握住那双依旧冰凉的手,将脸轻轻贴在她的手背上,低声呢喃,仿佛在寻求力量,又仿佛在坚定信念:
“云锦,娘要去打一场硬仗了。为了你,为了酒坊,为了所有跟着我们的人……娘,不能输。”
窗外,暮色渐沉,杭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繁星,映照着这座繁华又暗藏危机的城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在三日后的极乐夜宴上,拉开序幕。
决定命运的三日,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飞速流逝。清音阁的小院仿佛一个精密运转的工坊,每个人都绷紧了一根弦。
王管事几乎跑断了腿,终于在一家老字号瓷窑,重金购得一批上等的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酒壶与配套的莲瓣口品酒杯。
瓷质细腻,釉色莹润,薄透如纸,将玉冰烧那清亮剔透的酒色衬托得淋漓尽致。他亲自带着最可靠的伙计,将精选出的五十坛玉冰烧反复查验,确保每一坛都处于最佳状态。
姚秀蓉则通过苏墨言那边旁敲侧击,以及王管事从市井茶楼探听来的零碎消息,大致圈定了五六位最有可能被顾长武选为“评判”的人物。
其中呼声最高的,有三位。
一位是致仕多年的前礼部侍郎周文渊,以品茶论酒、言辞刻薄著称。
一位是江南文坛领袖之一的“竹山先生”李慕白,风骨峻峭,品味清奇,极重意境。
还有一位则是传闻中味觉异常灵敏,曾仅凭一口便道出酒水年份、产地,甚至所用粮食品种的奇人“金舌头”钱不多。
“这三位,无论碰上哪位,都极难讨好。”姚秀蓉忧心忡忡地将名单递给沈兰心,“周大人惯爱挑刺,竹山先生追求虚无缥缈的‘神1韵’,而那钱先生,则只认最直接的感官体验,稍有瑕疵便会被无限放大。”
沈兰心仔细看着名单,神色凝重:“无妨,知己知彼,总好过盲目应对。玉冰烧的特点在于清冽甘醇,后味绵长,我们便围绕这个核心来呈现。届时见机行事吧。”
江云霜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她不仅确认了那两名神秘监视者依旧在远处若即若离,更在画舫附近蹲守的王管事手下人口中得知,近日似乎有些陌生的面孔在打听玉冰烧和沈兰心入住清音阁的消息。
“母亲,那些不速之客,恐怕已经混进来了。”江云霜冷声道,“夜宴那日,画舫之上,需得万分小心。”
沈兰心点头,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她沉吟片刻,对江云霜低声吩咐了几句。
江云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领命而去。
就在夜宴前一天的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清音阁。
来者是一名身着褐色布衣、貌不惊人的老者,他提着个药箱,自称姓吴,是受人所托,前来为府上小姐诊脉。
沈兰心心中一动,立刻将人请了进来。姚秀蓉有些疑惑,沈兰心低声道:“怕是墨舟的人。”
吴姓老者话不多,为江云锦诊脉时神色专注,手指沉稳。
诊毕,他又仔细观察了江云锦的气色和瞳仁,沉吟良久,方道:“小姐此乃惊惧过度,神窍闭塞,兼有郁结于心,非寻常药石可速效。老朽开一剂安神定惊、疏肝解郁的方子,可助小姐夜间安眠,缓和情绪。”
“但若要神窍重开,还需以外力徐徐引导,触动心弦。夫人所用的音乐疗法,便是正途,当持之以恒。此外,”他顿了顿,“可尝试以熟悉之旧物,或提及印象深刻之旧事,于其情绪稍缓时反复温习,或能唤醒深藏之记忆。”
老者言辞恳切,分析入理,所开药方也极为精妙,显然并非庸医。沈兰心郑重谢过,奉上诊金,老者却只取了象征性的几文钱,便提着药箱飘然离去。
“夫人,这……”姚秀蓉看着药方,又惊又喜。
“且按方抓药。”沈兰心心中对墨舟的观感复杂了几分。
此人手段通天,心思难测,此番示好,不知是仅仅为了确保“传话人”无虞,还是另有深意。
夜色渐深,沈兰心却毫无睡意。
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脑海中反复推演着明日夜宴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知道,明日之局,不仅仅是品酒,更是一场心理、声势、乃至运气的综合较量。
与此同时,江南城城某处隐秘的宅院内,何凤芝与田赛娥派来的心腹胡三,正听着手下人的汇报。
“三爷,都打听清楚了。沈氏那边准备了三日后十三画舫的极乐夜宴,据说要和画舫的醉仙酿同台较量,顾舫主还设了赌局。”
“赌局?”胡三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详细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