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极乐之宴(下)
很快,酒水席正式开启。画舫侍女们端着各式美酒,穿梭于宾客之间。
醉仙酿作为画舫招牌,自然是重中之重,被盛在精致的金樽中,由貌美侍女专门奉至重要宾客案前。
而玉冰烧,则与其他几种江南本地名酿一起,被放置在酒水席一侧,供宾客自取。
盛放玉冰烧的,正是那套甜白釉暗刻莲纹酒具,在琳琅满目的酒器中,以其素雅清丽,反而显得别具一格。
起初,大多数宾客的注意力都被醉仙酿吸引,赞不绝口。
偶尔有人注意到造型别致的玉冰烧酒具,好奇地取一杯品尝,反应各异。有人觉得新奇,有人觉得过于凛冽,与江南酒风格迥异,浅尝辄止。
沈兰心并不急躁,她耐心等待着。她知道,需要一個契机。
契机很快到来。
一位显然已有些醉意的年轻文人,摇摇晃晃地走到酒水席前,大概是喝腻了醉仙酿的醇厚,目光落在了那套白瓷酒具上,嘟囔着:“这是何酒?器皿倒别致。”
说着,便自行斟满一杯,看也不看,仰头便灌了下去。
下一刻,他猛地瞪大眼睛,仿佛被一道冰线刺穿了喉咙,酒意瞬间醒了大半!那极致的清冽过后,是迅速化开的醇厚暖意与绵长甘甜,与他之前品尝的所有酒都截然不同!
“好……好酒!”他脱口而出,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响亮,引得附近几人侧目。“此酒何名?竟如此奇特!”
这一声,终于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尤其是那位一直在四处品鉴的“金舌头”钱不多,他像嗅到鱼腥的猫一样,立刻挤了过来,毫不客气地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先是凑到鼻尖深深一嗅,眼中露出讶色,随即小口抿入。
只见他闭上眼睛,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喉头滚动,仿佛在细细捕捉每一丝味道。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目光灼灼地看向负责酒水席的侍女:“此酒,北地来的?用的应是冬日深井之水,高粱为主,辅以……嗯,还有豌豆?曲香清而不艳,火候掌控得极妙!竟能将凛冽与醇厚结合至此,难得!实在难得!”
钱不多素来以挑剔和精准著称,能得他如此评价,已是非同小可!顿时,更多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那套白瓷酒具,开始有人主动上前取酒品尝。
沈兰心知道,第一关,算是过了。但真正的难关,是那三位。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主位上的顾长武,以及他身边那位气度不凡的老者,还有窗边独酌的李慕白。
顾长武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目光,懒懒地抬眸,与她对视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随即又侧过头,对身旁的老者低语了几句。
那老者,正是前礼部侍郎周文渊。
他闻言,微微颔首,威严的目光,终于第一次,正式地落向了酒水席上那套显眼的甜白釉酒具,以及站在角落,看似平静,实则心已提到嗓子眼的沈兰心。
“金舌头”钱不多的赞誉,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原本对那北地新酒不甚在意的宾客们,纷纷涌向酒水席,好奇地想要品尝这能得钱老先生如此评价的玉冰烧究竟是何滋味。
甜白釉的酒壶很快见底,画舫侍女们不得不频繁添酒。席间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与议论声:
“咦?这酒……初入口确是凛冽,怎地咽下后反而暖融融的,回甘还这般清甜?”
“妙啊!与醉仙酿的醇厚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钱老果然慧眼,此酒确有独到之处!”
玉冰烧凭借其独特的口感,成功在夜宴上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风潮。
姚秀蓉在一旁观察着宾客反应,难掩激动之色,低声对沈兰心道:“夫人,看情形,我们似乎……”
沈兰心却轻轻摇头,目光依旧紧锁在主位方向,低声道:“还不够。寻常宾客的认可,动摇不了顾舫主的赌约。关键,在那三位。”
似乎是响应她心中所想,主位之上,一直与顾长武低声交谈的前礼部侍郎周文渊,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金樽(里面盛的是醉仙酿),他那双阅尽千帆、威严沉肃的眸子,带着审视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酒水席。这一次,不再是随意一瞥,而是明确的示意。
侍立一旁的画舫总管立刻心领神会,亲自取来一套全新的甜白釉酒具,小心翼翼地从玉冰烧酒坛中斟了七分满,躬身奉至周文渊案前。
整个正厅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汇聚到了主位。喧闹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连舞台上的乐声似乎都变得轻柔。谁都知道,周老大人的品评,一字千金,亦能定人生死。
周文渊并未立刻举杯。他先是细细端详那甜白釉酒杯,微微颔首,似是对这清雅不俗的器皿表示认可。然后,他才伸出布满皱纹却稳定的手,端起酒杯,并未急着喝,而是先置于鼻下,轻轻嗅了嗅。
他眉头微动,眼中的审视意味更浓。随即,他小抿一口,酒液在口中停留片刻,细细感受,方才缓缓咽下。整个过程,面无表情,让人无从猜测其喜恶。
足足过了半晌,就在众人几乎以为他不喜此酒时,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大半个厅堂:“酒色清亮,晶莹剔透,可见酿造之净。香气凛冽而不冲,有雪原寒风之意,兼有五谷烘焙之暖香,层次分明,不俗。”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味,继续道:“入口确如冰线,然转瞬即化为温润醇厚,甘甜自生,回味绵长不绝。刚柔并济,阴阳相生,暗合天道……嗯,此酒,有风骨,非是那等一味追求柔媚或刚烈之俗物可比。”
他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微微屏息的沈兰心身上,淡淡道:“老夫品酒数十载,此等兼具北地之烈与南国之醇,且能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者,实属罕见。沈夫人,你这玉冰烧,不错。”
“不错”二字从周文渊口中说出,已是极高的评价!
轰!厅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哗然!周老大人竟然给出了如此肯定的评价!这意味着,三位挑剔贵客中,已有一人明确认可了玉冰烧!
姚秀蓉激动得几乎要落下泪来,紧紧抓住沈兰心的手臂。
沈兰心也是心潮澎湃,但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对着周文渊的方向,深深一福:“多谢周老大人谬赞。”
顾长武斜倚在软枕上,把玩着酒杯,看着这一幕,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加深了些许,却依旧未发一言,仿佛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好戏。
然而,赌约要求的是三位贵客中至少一人的“公开赞誉”。周文渊的认可,只是达到了底线。若想赢得更漂亮,或者……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变数,还需要更多的肯定。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窗边,那位始终超然物外、独自凭栏的“竹山先生”李慕白。
李慕白似乎对厅内的喧嚣与聚焦浑然未觉,依旧望着窗外夜色下的湖光山色,手中把玩着一只空了的酒杯。直到一名侍女,在总管的示意下,端着玉冰烧走近他身旁,低声说了几句,他才仿佛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缓缓转过头。
他的目光掠过侍女手中的白瓷酒壶,又淡淡地扫了一眼厅内众人,最后,落在了沈兰心身上。那目光清冷,带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感。
他没有去接侍女递上的酒杯,而是起身,径直走向了酒水席。他无视周围所有好奇、期待、甚至有些紧张的目光,自顾自地拿起那甜白釉酒壶,为自己斟了浅浅一杯。
他没有像周文渊那样先观色闻香,也没有像钱不多那样急切品尝。他只是端着酒杯,再次走回窗边,将酒杯举到与眉齐平,透过那清亮的酒液,望向窗外朦胧的月色与波光粼粼的湖面。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如同化作了一尊雕塑。时间仿佛在他身边凝固。
很快,酒水席正式开启。画舫侍女们端着各式美酒,穿梭于宾客之间。
醉仙酿作为画舫招牌,自然是重中之重,被盛在精致的金樽中,由貌美侍女专门奉至重要宾客案前。
而玉冰烧,则与其他几种江南本地名酿一起,被放置在酒水席一侧,供宾客自取。
盛放玉冰烧的,正是那套甜白釉暗刻莲纹酒具,在琳琅满目的酒器中,以其素雅清丽,反而显得别具一格。
起初,大多数宾客的注意力都被醉仙酿吸引,赞不绝口。
偶尔有人注意到造型别致的玉冰烧酒具,好奇地取一杯品尝,反应各异。有人觉得新奇,有人觉得过于凛冽,与江南酒风格迥异,浅尝辄止。
沈兰心并不急躁,她耐心等待着。她知道,需要一個契机。
契机很快到来。
一位显然已有些醉意的年轻文人,摇摇晃晃地走到酒水席前,大概是喝腻了醉仙酿的醇厚,目光落在了那套白瓷酒具上,嘟囔着:“这是何酒?器皿倒别致。”
说着,便自行斟满一杯,看也不看,仰头便灌了下去。
下一刻,他猛地瞪大眼睛,仿佛被一道冰线刺穿了喉咙,酒意瞬间醒了大半!那极致的清冽过后,是迅速化开的醇厚暖意与绵长甘甜,与他之前品尝的所有酒都截然不同!
“好……好酒!”他脱口而出,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响亮,引得附近几人侧目。“此酒何名?竟如此奇特!”
这一声,终于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尤其是那位一直在四处品鉴的“金舌头”钱不多,他像嗅到鱼腥的猫一样,立刻挤了过来,毫不客气地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先是凑到鼻尖深深一嗅,眼中露出讶色,随即小口抿入。
只见他闭上眼睛,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喉头滚动,仿佛在细细捕捉每一丝味道。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目光灼灼地看向负责酒水席的侍女:“此酒,北地来的?用的应是冬日深井之水,高粱为主,辅以……嗯,还有豌豆?曲香清而不艳,火候掌控得极妙!竟能将凛冽与醇厚结合至此,难得!实在难得!”
钱不多素来以挑剔和精准著称,能得他如此评价,已是非同小可!顿时,更多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那套白瓷酒具,开始有人主动上前取酒品尝。
沈兰心知道,第一关,算是过了。但真正的难关,是那三位。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主位上的顾长武,以及他身边那位气度不凡的老者,还有窗边独酌的李慕白。
顾长武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目光,懒懒地抬眸,与她对视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随即又侧过头,对身旁的老者低语了几句。
那老者,正是前礼部侍郎周文渊。
他闻言,微微颔首,威严的目光,终于第一次,正式地落向了酒水席上那套显眼的甜白釉酒具,以及站在角落,看似平静,实则心已提到嗓子眼的沈兰心。
“金舌头”钱不多的赞誉,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原本对那北地新酒不甚在意的宾客们,纷纷涌向酒水席,好奇地想要品尝这能得钱老先生如此评价的玉冰烧究竟是何滋味。
甜白釉的酒壶很快见底,画舫侍女们不得不频繁添酒。席间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与议论声:
“咦?这酒……初入口确是凛冽,怎地咽下后反而暖融融的,回甘还这般清甜?”
“妙啊!与醉仙酿的醇厚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
“钱老果然慧眼,此酒确有独到之处!”
玉冰烧凭借其独特的口感,成功在夜宴上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风潮。
姚秀蓉在一旁观察着宾客反应,难掩激动之色,低声对沈兰心道:“夫人,看情形,我们似乎……”
沈兰心却轻轻摇头,目光依旧紧锁在主位方向,低声道:“还不够。寻常宾客的认可,动摇不了顾舫主的赌约。关键,在那三位。”
似乎是响应她心中所想,主位之上,一直与顾长武低声交谈的前礼部侍郎周文渊,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金樽(里面盛的是醉仙酿),他那双阅尽千帆、威严沉肃的眸子,带着审视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酒水席。这一次,不再是随意一瞥,而是明确的示意。
侍立一旁的画舫总管立刻心领神会,亲自取来一套全新的甜白釉酒具,小心翼翼地从玉冰烧酒坛中斟了七分满,躬身奉至周文渊案前。
整个正厅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都汇聚到了主位。喧闹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连舞台上的乐声似乎都变得轻柔。谁都知道,周老大人的品评,一字千金,亦能定人生死。
周文渊并未立刻举杯。他先是细细端详那甜白釉酒杯,微微颔首,似是对这清雅不俗的器皿表示认可。然后,他才伸出布满皱纹却稳定的手,端起酒杯,并未急着喝,而是先置于鼻下,轻轻嗅了嗅。
他眉头微动,眼中的审视意味更浓。随即,他小抿一口,酒液在口中停留片刻,细细感受,方才缓缓咽下。整个过程,面无表情,让人无从猜测其喜恶。
足足过了半晌,就在众人几乎以为他不喜此酒时,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大半个厅堂:“酒色清亮,晶莹剔透,可见酿造之净。香气凛冽而不冲,有雪原寒风之意,兼有五谷烘焙之暖香,层次分明,不俗。”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味,继续道:“入口确如冰线,然转瞬即化为温润醇厚,甘甜自生,回味绵长不绝。刚柔并济,阴阳相生,暗合天道……嗯,此酒,有风骨,非是那等一味追求柔媚或刚烈之俗物可比。”
他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微微屏息的沈兰心身上,淡淡道:“老夫品酒数十载,此等兼具北地之烈与南国之醇,且能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者,实属罕见。沈夫人,你这玉冰烧,不错。”
“不错”二字从周文渊口中说出,已是极高的评价!
轰!厅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哗然!周老大人竟然给出了如此肯定的评价!这意味着,三位挑剔贵客中,已有一人明确认可了玉冰烧!
姚秀蓉激动得几乎要落下泪来,紧紧抓住沈兰心的手臂。
沈兰心也是心潮澎湃,但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对着周文渊的方向,深深一福:“多谢周老大人谬赞。”
顾长武斜倚在软枕上,把玩着酒杯,看着这一幕,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加深了些许,却依旧未发一言,仿佛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好戏。
然而,赌约要求的是三位贵客中至少一人的“公开赞誉”。周文渊的认可,只是达到了底线。若想赢得更漂亮,或者……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变数,还需要更多的肯定。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窗边,那位始终超然物外、独自凭栏的“竹山先生”李慕白。
李慕白似乎对厅内的喧嚣与聚焦浑然未觉,依旧望着窗外夜色下的湖光山色,手中把玩着一只空了的酒杯。直到一名侍女,在总管的示意下,端着玉冰烧走近他身旁,低声说了几句,他才仿佛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缓缓转过头。
他的目光掠过侍女手中的白瓷酒壶,又淡淡地扫了一眼厅内众人,最后,落在了沈兰心身上。那目光清冷,带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感。
他没有去接侍女递上的酒杯,而是起身,径直走向了酒水席。他无视周围所有好奇、期待、甚至有些紧张的目光,自顾自地拿起那甜白釉酒壶,为自己斟了浅浅一杯。
他没有像周文渊那样先观色闻香,也没有像钱不多那样急切品尝。他只是端着酒杯,再次走回窗边,将酒杯举到与眉齐平,透过那清亮的酒液,望向窗外朦胧的月色与波光粼粼的湖面。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如同化作了一尊雕塑。时间仿佛在他身边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