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时过半,万籁俱寂。
大胤王朝的京城,结束了白日喧嚣,沉入一片朦胧的睡意里。唯有勾栏瓦舍的灯火还未彻底熄灭,伴着几声零落的更梆,诉说着夜的深沉。
然而,位于城南角落的青云观,却透出一丝与这寂静格格不入的微光。
观主沈千尘,年仅二十三岁,正毫无形象地瘫在院中的躺椅上,对着一轮残月长吁短叹。他身上那件代表身份的道袍皱巴巴地敞开着,露出里面半旧不新的常服,长发用一根木筷随意挽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更添几分落拓不羁。
“穷啊……”他拖长了调子,声音里满是生无可恋,“祖师爷在上,弟子这青云观,怕是真要喝西北风了。最后三文钱买了两个硬馍,这日子,简直比那乱葬岗的孤魂还凄惨。”
他翻了个身,目光幽幽地投向厨房方向,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那空空如也的米缸和仅剩的半坛寡酒。此刻,他脑子里盘旋的,不是《黄庭经》,不是《道德经》,而是街角张记酒馆那刚出锅、酱香浓郁、油光锃亮的酱牛肉。
那滋味,光是想想,就让他觉得腹中馋虫zaofan,咕咕作响。
“啧,赊账三次,张老板那脸色,都快比锅底还黑了。”沈千尘摸了摸下巴,认真思索着,“要不……明天去东市摆个摊,算卦十文,看风水五十文?不行不行,太累。还是去帮王屠夫家看看他老说闹鬼的猪圈?好歹能混几斤猪肉……”
他正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盘算着如何用最小的劳动换取最大的口腹之欲时,异变,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叮铃——!”
一声极其轻微,却又无比清晰的铃声,骤然在他腰间响起。
沈千尘猛地一个激灵,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从躺椅上弹了起来。
那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自他腰间那枚贴身佩戴、布满铜锈、看起来扔到路边乞丐都未必会捡的祖传“三清铃”。
此刻,这枚沉寂了不知多少年,被他一度怀疑是不是已经锈死的破铃,正兀自发出细微而急促的震颤。那铃声并非清脆,反而带着一种沉闷的、仿佛来自九幽之下的凄厉感,丝丝缕缕,直往人耳朵里钻,更透出一股砭人肌骨的寒意。
“……”沈千尘脸上的懒散瞬间褪去,眉头紧紧皱起,眼神锐利如鹰隼,哪里还有半分刚才的颓唐。他一把攥住腰间的三清铃,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
“老祖宗,您这破铃铛多少年没响过了?”他低声自语,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疑,“这大半夜的,无风无鬼,你自个儿嗨个什么劲儿?难道是感应到隔壁吴老二家炖肉了?可他家在北边,你这铃铛声里的阴气,可是实打实的‘九幽音’,专招邪祟,不引肉香。”
那三清铃仿佛听懂了他的吐槽,铃声骤然加剧,变得更加急促、尖锐,像是在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沈千尘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不再犹豫,右手掐了个简单的“净心诀”,点在自身眉心,闭目凝神,细细感知。
刹那间,以他为中心,周遭的世界仿佛褪去了一层温和的假象。空气中,一种无形无质,却又沉重粘稠的“气”正在弥漫、汇聚。那不是天地灵气,也不是寻常阴气,而是一种更为古老、森严、带着铁血与死亡秩序的……幽冥之气!
“阴司动,鬼差行……”沈千尘睁开眼,眸中再无半点戏谑,只剩下浓浓的凝重,“这是……‘阴兵借道’的征兆?可中元节已过,鬼门早关,此时哪来的大规模阴兵行动?而且这气息……驳杂不纯,煞气冲天,不对劲,很不对劲!”
他快步走到院中一方石桌前,那上面摆放着他平日喝茶(偶尔也用来占卜)的茶盏。他指尖蘸了点冷茶水,迅速在石桌上画下一个简易的八卦方位图,同时默运家传《幽冥录》中记载的“望气术”。
然而,气机混乱,八卦方位隐隐扭曲,竟难以准确定位。
就在这时——
“汪汪汪——呜……”
远处,不知谁家养的看门犬刚开始狂吠了几声,随即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发出一声短促凄惨的哀鸣,紧接着,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捂住了嘴,所有的狗吠声,在短短几息之内,彻底消失了。
不是逐渐平息,是戛然而止。
万籁俱寂,死一样的寂静。
这寂静,比之前的犬吠更令人心悸。
沈千尘猛地抬头,望向漆黑如墨的夜空,心中警铃大作(这次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幽冥录》有云:“犬,至阳之畜,能窥幽冥。阴兵过境,万犬噤声,此乃‘生人辟易’之先兆!”
几乎在狗吠声消失的同时,他腰间的三清铃“嗡”地一声震响,达到了一个顶峰,随即铃声戛然而止,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重新变回那枚锈迹斑斑的哑铃。
但沈千尘知道,麻烦,已经来了。而且是大麻烦。
他再也顾不上什么酱牛肉、硬馍馍。深吸一口气,他转身回到屋内,从床底一个落满灰尘的旧木箱里,珍而重之地取出一本页面泛黄、边角破损严重的古籍线装书,封面上用古朴的篆书写着三个大字——《幽冥录》。
吹去封面的灰尘,他借着油灯微弱的光芒,快速翻动书页。
“阴兵借道,生人退避。其兆有三:一曰法器自鸣,其声凄厉;二曰阳畜噤声,惶惶不安;三曰……”他的手指停在了一行小字上,眼神骤然一缩,“……阴兵过处,铁锈余味,马蹄留痕,其印内圈外方,状如古币!”
古币马蹄印!
沈千尘合上书,指尖有些发凉。寻常阴兵借道,乃是阴司公务,秩序井然,悄无声息,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痕迹,更不会引发法器如此激烈的预警。今晚这情形,分明是出了惊天变故!
他沉吟片刻,果断起身,从墙角拿起一个看起来同样很有年头的青布褡裢,开始往里面塞东西:几叠画好的、朱砂色泽略显暗淡的黄符,一小罐黑狗血拌雄鸡血混合的墨汁,一支秃了毛的符笔,还有那本《幽冥录》残卷。
“亏大了,亏大了!”他一边收拾,一边习惯性地吐槽,试图用这种方式驱散心头那抹不安,“眼看就能赊到酱牛肉了,这下全泡汤了。祖师爷,这趟活计危险系数一看就爆表,您可得保佑弟子……至少,得让弟子活着回来吃上那口肉吧?”
他系好褡裢,斜背在肩上,最后看了一眼腰间沉寂的三清铃,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观门,迈步融入浓重的夜色之中。
门外,京城依旧死寂。空气里,似乎隐隐约约,真的开始弥漫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铁锈味道。
夜风拂过他敞开的道袍,带来刺骨的寒意。
沈千尘缩了缩脖子,把道袍拢紧了些,嘴里低声嘟囔着,也不知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向冥冥中的存在讨价还价:
“这单生意,怎么看都是血亏……不行,得加钱!”
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而青云观的观门在他身后轻轻晃动,仿佛预示着,一个被尘封的幽冥世界,正伴随着这无声的铃响与弥漫的铁锈味,向着这座古老的帝都,缓缓揭开它诡异的一角。
---
子时过半,万籁俱寂。
大胤王朝的京城,结束了白日喧嚣,沉入一片朦胧的睡意里。唯有勾栏瓦舍的灯火还未彻底熄灭,伴着几声零落的更梆,诉说着夜的深沉。
然而,位于城南角落的青云观,却透出一丝与这寂静格格不入的微光。
观主沈千尘,年仅二十三岁,正毫无形象地瘫在院中的躺椅上,对着一轮残月长吁短叹。他身上那件代表身份的道袍皱巴巴地敞开着,露出里面半旧不新的常服,长发用一根木筷随意挽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更添几分落拓不羁。
“穷啊……”他拖长了调子,声音里满是生无可恋,“祖师爷在上,弟子这青云观,怕是真要喝西北风了。最后三文钱买了两个硬馍,这日子,简直比那乱葬岗的孤魂还凄惨。”
他翻了个身,目光幽幽地投向厨房方向,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那空空如也的米缸和仅剩的半坛寡酒。此刻,他脑子里盘旋的,不是《黄庭经》,不是《道德经》,而是街角张记酒馆那刚出锅、酱香浓郁、油光锃亮的酱牛肉。
那滋味,光是想想,就让他觉得腹中馋虫zaofan,咕咕作响。
“啧,赊账三次,张老板那脸色,都快比锅底还黑了。”沈千尘摸了摸下巴,认真思索着,“要不……明天去东市摆个摊,算卦十文,看风水五十文?不行不行,太累。还是去帮王屠夫家看看他老说闹鬼的猪圈?好歹能混几斤猪肉……”
他正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盘算着如何用最小的劳动换取最大的口腹之欲时,异变,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叮铃——!”
一声极其轻微,却又无比清晰的铃声,骤然在他腰间响起。
沈千尘猛地一个激灵,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从躺椅上弹了起来。
那声音,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自他腰间那枚贴身佩戴、布满铜锈、看起来扔到路边乞丐都未必会捡的祖传“三清铃”。
此刻,这枚沉寂了不知多少年,被他一度怀疑是不是已经锈死的破铃,正兀自发出细微而急促的震颤。那铃声并非清脆,反而带着一种沉闷的、仿佛来自九幽之下的凄厉感,丝丝缕缕,直往人耳朵里钻,更透出一股砭人肌骨的寒意。
“……”沈千尘脸上的懒散瞬间褪去,眉头紧紧皱起,眼神锐利如鹰隼,哪里还有半分刚才的颓唐。他一把攥住腰间的三清铃,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
“老祖宗,您这破铃铛多少年没响过了?”他低声自语,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疑,“这大半夜的,无风无鬼,你自个儿嗨个什么劲儿?难道是感应到隔壁吴老二家炖肉了?可他家在北边,你这铃铛声里的阴气,可是实打实的‘九幽音’,专招邪祟,不引肉香。”
那三清铃仿佛听懂了他的吐槽,铃声骤然加剧,变得更加急促、尖锐,像是在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沈千尘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不再犹豫,右手掐了个简单的“净心诀”,点在自身眉心,闭目凝神,细细感知。
刹那间,以他为中心,周遭的世界仿佛褪去了一层温和的假象。空气中,一种无形无质,却又沉重粘稠的“气”正在弥漫、汇聚。那不是天地灵气,也不是寻常阴气,而是一种更为古老、森严、带着铁血与死亡秩序的……幽冥之气!
“阴司动,鬼差行……”沈千尘睁开眼,眸中再无半点戏谑,只剩下浓浓的凝重,“这是……‘阴兵借道’的征兆?可中元节已过,鬼门早关,此时哪来的大规模阴兵行动?而且这气息……驳杂不纯,煞气冲天,不对劲,很不对劲!”
他快步走到院中一方石桌前,那上面摆放着他平日喝茶(偶尔也用来占卜)的茶盏。他指尖蘸了点冷茶水,迅速在石桌上画下一个简易的八卦方位图,同时默运家传《幽冥录》中记载的“望气术”。
然而,气机混乱,八卦方位隐隐扭曲,竟难以准确定位。
就在这时——
“汪汪汪——呜……”
远处,不知谁家养的看门犬刚开始狂吠了几声,随即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发出一声短促凄惨的哀鸣,紧接着,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捂住了嘴,所有的狗吠声,在短短几息之内,彻底消失了。
不是逐渐平息,是戛然而止。
万籁俱寂,死一样的寂静。
这寂静,比之前的犬吠更令人心悸。
沈千尘猛地抬头,望向漆黑如墨的夜空,心中警铃大作(这次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幽冥录》有云:“犬,至阳之畜,能窥幽冥。阴兵过境,万犬噤声,此乃‘生人辟易’之先兆!”
几乎在狗吠声消失的同时,他腰间的三清铃“嗡”地一声震响,达到了一个顶峰,随即铃声戛然而止,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重新变回那枚锈迹斑斑的哑铃。
但沈千尘知道,麻烦,已经来了。而且是大麻烦。
他再也顾不上什么酱牛肉、硬馍馍。深吸一口气,他转身回到屋内,从床底一个落满灰尘的旧木箱里,珍而重之地取出一本页面泛黄、边角破损严重的古籍线装书,封面上用古朴的篆书写着三个大字——《幽冥录》。
吹去封面的灰尘,他借着油灯微弱的光芒,快速翻动书页。
“阴兵借道,生人退避。其兆有三:一曰法器自鸣,其声凄厉;二曰阳畜噤声,惶惶不安;三曰……”他的手指停在了一行小字上,眼神骤然一缩,“……阴兵过处,铁锈余味,马蹄留痕,其印内圈外方,状如古币!”
古币马蹄印!
沈千尘合上书,指尖有些发凉。寻常阴兵借道,乃是阴司公务,秩序井然,悄无声息,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痕迹,更不会引发法器如此激烈的预警。今晚这情形,分明是出了惊天变故!
他沉吟片刻,果断起身,从墙角拿起一个看起来同样很有年头的青布褡裢,开始往里面塞东西:几叠画好的、朱砂色泽略显暗淡的黄符,一小罐黑狗血拌雄鸡血混合的墨汁,一支秃了毛的符笔,还有那本《幽冥录》残卷。
“亏大了,亏大了!”他一边收拾,一边习惯性地吐槽,试图用这种方式驱散心头那抹不安,“眼看就能赊到酱牛肉了,这下全泡汤了。祖师爷,这趟活计危险系数一看就爆表,您可得保佑弟子……至少,得让弟子活着回来吃上那口肉吧?”
他系好褡裢,斜背在肩上,最后看了一眼腰间沉寂的三清铃,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观门,迈步融入浓重的夜色之中。
门外,京城依旧死寂。空气里,似乎隐隐约约,真的开始弥漫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铁锈味道。
夜风拂过他敞开的道袍,带来刺骨的寒意。
沈千尘缩了缩脖子,把道袍拢紧了些,嘴里低声嘟囔着,也不知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在向冥冥中的存在讨价还价:
“这单生意,怎么看都是血亏……不行,得加钱!”
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而青云观的观门在他身后轻轻晃动,仿佛预示着,一个被尘封的幽冥世界,正伴随着这无声的铃响与弥漫的铁锈味,向着这座古老的帝都,缓缓揭开它诡异的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