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夜搂着楚岚,二人相拥许久。
突然,秦夜开口说了句:“不行,岚儿,现在拟旨吧,我带着去文家一趟。”
楚岚娇颜愕然,“现在?夫君,这都入夜了,宫门都快下钥了。明日早朝后,召文修远入宫宣旨便是,何须你亲自跑这一趟?”
秦夜语气执拗:“不行,我现在就得去。不去亲眼看看那小子,我今晚怕是睡不着觉了。”
他顿了顿,看向楚岚,语气软了几分:“岚儿,你就让我去吧。就当是……体恤一下我这个即将被‘偷走’女儿的老父亲的心情。”
楚岚看着秦夜这副难得的孩子气模样,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柔软。
轻叹一声,站起身,走到御案旁开始拟旨。
语气带着纵容与无奈:“好好好,都依你。只是天色已晚,多带些侍卫,路上小心些。到了文府,也莫要太过严厉了。”
“放心放心。”
秦夜嘴上答应着,见圣旨写好,便不再耽搁,拿起那道明黄的圣旨,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御书房。
……
夜色中的京城,万家灯火渐次亮起。
秦夜并未大张旗鼓。
只有一队精锐的亲卫护卫着马车,悄无声息的穿过街道,停在了文修远的府邸门前。
文府门房见到秦夜,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进去通传。
不过片刻,文修远带着一家老小,匆匆迎出。
文修远脸上带着惊讶与惶恐,快步上前,对着秦夜就要行大礼:“臣文修远,不知王爷驾临,有失远迎,望王爷恕罪!”
秦夜伸手虚扶了一下,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看似平和的笑容,语气也尽量放缓:“修远兄不必多礼,是本王叨扰了,刚才和你家管家聊了几句,听说你府上正在用膳?”
文修远点了点头:“正是。”
秦夜微微一笑,一副随和的模样,“正好我也还未用膳,若府上方便,添双筷子即可,有些事,正好边吃边谈。”
此话一出,文修远及身后的家眷更是惊疑不定。
摄政王深夜来访,竟是为了……
蹭饭?
但无人敢质疑,文修远侧身让路:“王爷言重了,蓬荜生辉,快请进!快请进!”
文府饭厅内,气氛因秦夜的到来而变得有些微妙。
秦夜被让到主位。
他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餐桌,最终落在了坐在文修远下首、那个身着青衫、面容清俊、眼神明亮的少年身上。
正是文景轩!
“景轩也在了,正好。”
秦夜拿起筷子,状似随意地开口,开始了他的“考察”。
他先是从诗词歌赋谈起。
问了几个颇为刁钻的典故出处和各家评析。
文景轩初时有些紧张。
但谈到擅长的领域,很快便镇定下来,引经据典,对答如流。
见解不乏独到之处。
秦夜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暗自点头。
这小子肚子里确实有墨水,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随即,秦夜话锋一转,谈到了民生疾苦。“景轩,你既读圣贤书,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何解?若你为一县之令,遇灾年饥荒,仓廪空虚,豪绅围积,当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已然涉及实务,颇为尖锐。
文景轩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引用经义,而是结合自己所闻所见,提出了先开官仓平价售粮稳定民心,同时劝说乃至强制豪绅放出存粮,组织百姓以工代赈,并加急向上求援等具体策略,思路清晰,考虑也算周全。
秦夜听着,不置可否,又抛出一个问题:“你对如今火器营取代传统骑兵,有何看法?有人认为此乃屠戮之术,有伤天和,你以为呢?”
文景轩正色道:“回王爷,学生以为,器械本身无分善恶,关键在于执器之人。火器之利,在于能以最小伤亡,最快克敌制胜,保我国土,护我百姓,此乃大仁!若拘泥于古法,无视革新,才是对将士性命、对江山社稷最大的不仁。”
他回答得不卑不亢,既有少年人的锐气,又不失理据。
一旁的文修远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秦夜心中再次肯定,此子确有见识,非池中之物。
但一想到这“非池中之物”可能拐走自己的宝贝女儿。
那点赞赏立刻又被不爽压了下去。
他又故意刁难了几句,问了些看似无关却考验急智和心性的问题。
文景轩虽额角微微见汗,但依旧从容应对。
言辞恳切,态度恭谨,让人挑不出错处。
忽然,秦夜拿起酒壶,亲自给文景轩斟了一杯酒,语气“温和”道:“景轩才华横溢,年少有为,来,陪本王饮一杯!”
文景轩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双手捧杯,诚惶诚恐:“王爷厚爱,学生不敢当!”
说着,便要一饮而尽。
“诶,慢着。”
秦夜却伸手虚拦了一下,看着文景轩,眼神深邃,“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更要懂得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尤其是在一些事情上,更需谨慎、稳重,明白吗?”
这话意有所指。
文景轩虽不完全明白其深意。
但能感受到摄政王话语中的提点与审视。
他心中凛然,更加恭敬地应道:“学生谨记王爷教诲!”
这一顿饭,文景轩吃得是心惊胆战,又激动不已。
能被摄政王如此“关注”和“考校”,已是莫大的荣幸。
更何况还得到了亲自斟酒的待遇。
他只觉压力巨大,却倍感鼓舞。
丝毫没察觉到未来岳父那复杂难言的心思!
宴毕,秦夜起身告辞。
文修远带着文景轩一直送到府门外。
直到秦夜的马车消失在夜色中,文修远才转身看向儿子,正要说话。
一直陪在一旁,却没怎么开口的文修远夫人王氏,此刻突然忍不住说道:“老爷,我瞧着……摄政王今晚,怎么像是故意在刁难咱们轩儿似的?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最后还灌孩子酒……”
文景轩闻言一愣,仔细回想,似乎确有那么点意味?
文修远却是瞪了夫人一眼,低声道:“妇人之见!休得胡言!王爷这是爱惜人才,在考校、提点景轩呢!王爷亲自给景轩斟酒、这是多大的脸面!”
说着,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带着欣慰:“景轩,王爷我是知道的,大才!就连你祖父生前,也对王爷以秦师相称!如今,他对你期望甚高啊!你可切莫辜负了这份赏识!”
“是,父亲!儿子明白!”
文景轩压下心中异样,郑重应下。
心中充满了为国效力的豪情!
浑然不知,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来自未来岳父的、极其严格的“资格审核”。
而已经坐上马车回宫的秦夜,靠在车厢壁上,**眉心,心情复杂。
那文景轩,确实优秀得让他这个“考官”都难以挑剔。
可越是优秀……
他心里那股自家精心培育的白菜即将被拱走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靠,圣旨忘给了……”
秦夜想着,感觉怀里有什么东西,这才发现圣旨没给出去。
“哎,回去免不了被岚儿揶揄一番……”
秦夜搂着楚岚,二人相拥许久。
突然,秦夜开口说了句:“不行,岚儿,现在拟旨吧,我带着去文家一趟。”
楚岚娇颜愕然,“现在?夫君,这都入夜了,宫门都快下钥了。明日早朝后,召文修远入宫宣旨便是,何须你亲自跑这一趟?”
秦夜语气执拗:“不行,我现在就得去。不去亲眼看看那小子,我今晚怕是睡不着觉了。”
他顿了顿,看向楚岚,语气软了几分:“岚儿,你就让我去吧。就当是……体恤一下我这个即将被‘偷走’女儿的老父亲的心情。”
楚岚看着秦夜这副难得的孩子气模样,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柔软。
轻叹一声,站起身,走到御案旁开始拟旨。
语气带着纵容与无奈:“好好好,都依你。只是天色已晚,多带些侍卫,路上小心些。到了文府,也莫要太过严厉了。”
“放心放心。”
秦夜嘴上答应着,见圣旨写好,便不再耽搁,拿起那道明黄的圣旨,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御书房。
……
夜色中的京城,万家灯火渐次亮起。
秦夜并未大张旗鼓。
只有一队精锐的亲卫护卫着马车,悄无声息的穿过街道,停在了文修远的府邸门前。
文府门房见到秦夜,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进去通传。
不过片刻,文修远带着一家老小,匆匆迎出。
文修远脸上带着惊讶与惶恐,快步上前,对着秦夜就要行大礼:“臣文修远,不知王爷驾临,有失远迎,望王爷恕罪!”
秦夜伸手虚扶了一下,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看似平和的笑容,语气也尽量放缓:“修远兄不必多礼,是本王叨扰了,刚才和你家管家聊了几句,听说你府上正在用膳?”
文修远点了点头:“正是。”
秦夜微微一笑,一副随和的模样,“正好我也还未用膳,若府上方便,添双筷子即可,有些事,正好边吃边谈。”
此话一出,文修远及身后的家眷更是惊疑不定。
摄政王深夜来访,竟是为了……
蹭饭?
但无人敢质疑,文修远侧身让路:“王爷言重了,蓬荜生辉,快请进!快请进!”
文府饭厅内,气氛因秦夜的到来而变得有些微妙。
秦夜被让到主位。
他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餐桌,最终落在了坐在文修远下首、那个身着青衫、面容清俊、眼神明亮的少年身上。
正是文景轩!
“景轩也在了,正好。”
秦夜拿起筷子,状似随意地开口,开始了他的“考察”。
他先是从诗词歌赋谈起。
问了几个颇为刁钻的典故出处和各家评析。
文景轩初时有些紧张。
但谈到擅长的领域,很快便镇定下来,引经据典,对答如流。
见解不乏独到之处。
秦夜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暗自点头。
这小子肚子里确实有墨水,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随即,秦夜话锋一转,谈到了民生疾苦。“景轩,你既读圣贤书,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何解?若你为一县之令,遇灾年饥荒,仓廪空虚,豪绅围积,当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已然涉及实务,颇为尖锐。
文景轩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引用经义,而是结合自己所闻所见,提出了先开官仓平价售粮稳定民心,同时劝说乃至强制豪绅放出存粮,组织百姓以工代赈,并加急向上求援等具体策略,思路清晰,考虑也算周全。
秦夜听着,不置可否,又抛出一个问题:“你对如今火器营取代传统骑兵,有何看法?有人认为此乃屠戮之术,有伤天和,你以为呢?”
文景轩正色道:“回王爷,学生以为,器械本身无分善恶,关键在于执器之人。火器之利,在于能以最小伤亡,最快克敌制胜,保我国土,护我百姓,此乃大仁!若拘泥于古法,无视革新,才是对将士性命、对江山社稷最大的不仁。”
他回答得不卑不亢,既有少年人的锐气,又不失理据。
一旁的文修远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秦夜心中再次肯定,此子确有见识,非池中之物。
但一想到这“非池中之物”可能拐走自己的宝贝女儿。
那点赞赏立刻又被不爽压了下去。
他又故意刁难了几句,问了些看似无关却考验急智和心性的问题。
文景轩虽额角微微见汗,但依旧从容应对。
言辞恳切,态度恭谨,让人挑不出错处。
忽然,秦夜拿起酒壶,亲自给文景轩斟了一杯酒,语气“温和”道:“景轩才华横溢,年少有为,来,陪本王饮一杯!”
文景轩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双手捧杯,诚惶诚恐:“王爷厚爱,学生不敢当!”
说着,便要一饮而尽。
“诶,慢着。”
秦夜却伸手虚拦了一下,看着文景轩,眼神深邃,“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更要懂得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尤其是在一些事情上,更需谨慎、稳重,明白吗?”
这话意有所指。
文景轩虽不完全明白其深意。
但能感受到摄政王话语中的提点与审视。
他心中凛然,更加恭敬地应道:“学生谨记王爷教诲!”
这一顿饭,文景轩吃得是心惊胆战,又激动不已。
能被摄政王如此“关注”和“考校”,已是莫大的荣幸。
更何况还得到了亲自斟酒的待遇。
他只觉压力巨大,却倍感鼓舞。
丝毫没察觉到未来岳父那复杂难言的心思!
宴毕,秦夜起身告辞。
文修远带着文景轩一直送到府门外。
直到秦夜的马车消失在夜色中,文修远才转身看向儿子,正要说话。
一直陪在一旁,却没怎么开口的文修远夫人王氏,此刻突然忍不住说道:“老爷,我瞧着……摄政王今晚,怎么像是故意在刁难咱们轩儿似的?问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最后还灌孩子酒……”
文景轩闻言一愣,仔细回想,似乎确有那么点意味?
文修远却是瞪了夫人一眼,低声道:“妇人之见!休得胡言!王爷这是爱惜人才,在考校、提点景轩呢!王爷亲自给景轩斟酒、这是多大的脸面!”
说着,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带着欣慰:“景轩,王爷我是知道的,大才!就连你祖父生前,也对王爷以秦师相称!如今,他对你期望甚高啊!你可切莫辜负了这份赏识!”
“是,父亲!儿子明白!”
文景轩压下心中异样,郑重应下。
心中充满了为国效力的豪情!
浑然不知,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来自未来岳父的、极其严格的“资格审核”。
而已经坐上马车回宫的秦夜,靠在车厢壁上,**眉心,心情复杂。
那文景轩,确实优秀得让他这个“考官”都难以挑剔。
可越是优秀……
他心里那股自家精心培育的白菜即将被拱走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靠,圣旨忘给了……”
秦夜想着,感觉怀里有什么东西,这才发现圣旨没给出去。
“哎,回去免不了被岚儿揶揄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