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我这药箱里的金疮药不够精细,若想伤口好得快些,最好能寻些上好的来。”
孟清念蹙眉,这荒山野岭的客栈,哪里去找上好的金疮药?
“都怪我,忘了拿金疮药。”孟清念自责道。
顾淮书闻言,立刻道:“叶七去把御赐的金疮药拿来!”
叶七多少有些犹豫,那可是陛下御赐的金疮药,给自家主子用的,怎么能拿给一个婢女用?
但顾淮书眼神坚定,叶七不敢再多言,转身快步离去。
很快,他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回来,顾淮书接过,亲自打开盒盖,里面是御赐的金疮药,药瓶内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他将药瓶递给孟清念:“你给她用上。”
孟清念接过药瓶,抬眸看向顾淮书,却见他已转身对老大夫道:“有劳大夫开些消炎止痛的方子。”
老大夫连忙应下,提笔写下药方。
孟清念拿着药瓶回到床边,放下账幔,小心翼翼地挑出一点药膏,轻轻涂抹在抱琴的伤口上。
送走大夫,孟清念正欲去客栈前厅安排,却见顾淮书端着一个食盒走进来,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和几样清淡小菜。
“刚让他们做的,你和抱琴用些。”
他将食盒放在桌上,目光落在她微肿的眼下:“你也一夜没睡,多少吃点。”
孟清念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你也……”话未说完,便听院外传来叶七急促的声音:“世子!不好了!”
两人脸色一变,快步走出屋。
只见叶七神色慌张地奔入院中,附在顾淮书耳边低语了几句,顾淮书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孟清念心中咯噔一下,隐约察觉到事情不妙,忍不住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
顾淮书转头看向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叶七去镇上请大夫时,发现镇上的几家药铺都被人暗中监视了,而且……”
他顿了顿:“有人看到,昨日袭击我们的黑衣人,似乎与镇上的盐商有所往来。”
孟清念闻言心头一震,盐商?江南的盐铺……看来他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看着床上的抱琴,孟清念做了一个决定,由张翠翠护着抱琴回京城,他们继续南下。
顾淮书闻言,眉头紧锁:“你的饮食起居谁来照看?万一出现什么问题……”
孟清念目光坚定:“不管如何,不能让抱琴跟着涉险,她伤势未愈,回京城是最好的选择,我不需要别人照顾些什么。”
她顿了顿,看向顾淮书,“张翠翠护着抱琴平安抵京没问题的,剩下的事,你我一同面对。”
他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好,让他们走官道,沿途多设暗哨接应,同时再分出一些人模仿我们的行头走官路,而你我、秋寻、叶七几人走小路,尽快赶往江南盐商聚集之地。”
如此一来,便能分散敌人注意力。
孟清念心中稍定,转身回屋叮嘱抱琴路上务必小心,又将一些防身的药粉和银两塞给张翠翠。
张翠翠郑重应下,保证定会护得抱琴周全。
不多时,张翠翠护着抱琴悄悄离开了客栈,朝着官道方向而去。
院子里瞬间安静了许多,孟清念望着她们离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身影,才收回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顾淮书已命人备好了简单的行囊和干粮,见她准备妥当,便率先朝着院外走去:“我们也该动身了,他们定想不到我们会做如此决定。”
孟清念点点头,与秋寻、叶七一同跟上。
四人皆是轻装简从,带的都是银票,他们步履匆匆地消失在客栈后方的密林小道上,剩余人等继续留在小院中。
秋寻在前开路,用佩刀劈开挡路的藤蔓,叶七则紧随其后,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动静。
孟清念虽出身闺阁,好在她在清风班学了些拳脚功夫。
裙摆被树枝勾破了好几处,顾淮书不时回头看她,见她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便放缓了脚步,从水囊里倒出些水递给她:“歇歇再走。”
孟清念接过水囊,仰头喝了几口,让她稍微缓过劲来,她摇摇头:“不必了,尽早赶路要紧。”
好在这一路相对平稳,后在小路的自家驿站租了马车,这才让孟清念少吃了不少苦。
车厢内铺设着柔软的锦垫,隔绝了些许颠簸。
顾淮书坐在对面,目光却不时扫过她略显疲惫的侧脸,沉声道:“这驿站是顾家暗线所设,安全无虞,你且眯一会儿,到了下一处换马点我叫你。”
孟清念轻轻嗯了一声,闭上眼,却无半分睡意。
顾淮书似乎察觉到她的不安,从行囊中取出一本旧书递过去:“看看这个吧,或许能让你心绪平静些。”
孟清念接过,借着车厢内微弱的光线翻开,竟是一本记录江南风土人情的游记。
就这样一路安稳地到了江南,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腥气。
乌篷船在狭窄的河道里缓缓穿行,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墨绿色的藤蔓。
石阶上街道上却空无一人,并没有书中记载的烟火气儿。
“再过两个时辰就能到苏州城。”顾淮书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厢内的沉寂。
“盐商总舵聚宝堂就设在城西的临河巷,据说堂主沈万山是江南盐帮的龙头,手眼通天。”
孟清念收回目光,轻声道:“沈万山……我在宋仁桥的札记里见过这个名字,他早年靠漕运发家,后来垄断了两淮盐运,与朝中不少官员都有往来。”
顾淮书挑眉:“这么说,宋仁桥他确实有染……”
孟清念点头:“沈万山表面是个乐善好施的乡绅,实则心狠手辣,十年前曾有个盐商想与他分庭抗礼,不到半月就家破人亡,连官府都查不出半点线索。”
顾淮书将眸色阴沉下来,神情复杂的看着孟清念:“看来我们首先要对付的,是条盘踞江南多年的地头蛇了。”
孟清念蹙眉,这荒山野岭的客栈,哪里去找上好的金疮药?
“都怪我,忘了拿金疮药。”孟清念自责道。
顾淮书闻言,立刻道:“叶七去把御赐的金疮药拿来!”
叶七多少有些犹豫,那可是陛下御赐的金疮药,给自家主子用的,怎么能拿给一个婢女用?
但顾淮书眼神坚定,叶七不敢再多言,转身快步离去。
很快,他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回来,顾淮书接过,亲自打开盒盖,里面是御赐的金疮药,药瓶内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他将药瓶递给孟清念:“你给她用上。”
孟清念接过药瓶,抬眸看向顾淮书,却见他已转身对老大夫道:“有劳大夫开些消炎止痛的方子。”
老大夫连忙应下,提笔写下药方。
孟清念拿着药瓶回到床边,放下账幔,小心翼翼地挑出一点药膏,轻轻涂抹在抱琴的伤口上。
送走大夫,孟清念正欲去客栈前厅安排,却见顾淮书端着一个食盒走进来,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和几样清淡小菜。
“刚让他们做的,你和抱琴用些。”
他将食盒放在桌上,目光落在她微肿的眼下:“你也一夜没睡,多少吃点。”
孟清念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你也……”话未说完,便听院外传来叶七急促的声音:“世子!不好了!”
两人脸色一变,快步走出屋。
只见叶七神色慌张地奔入院中,附在顾淮书耳边低语了几句,顾淮书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孟清念心中咯噔一下,隐约察觉到事情不妙,忍不住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
顾淮书转头看向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叶七去镇上请大夫时,发现镇上的几家药铺都被人暗中监视了,而且……”
他顿了顿:“有人看到,昨日袭击我们的黑衣人,似乎与镇上的盐商有所往来。”
孟清念闻言心头一震,盐商?江南的盐铺……看来他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看着床上的抱琴,孟清念做了一个决定,由张翠翠护着抱琴回京城,他们继续南下。
顾淮书闻言,眉头紧锁:“你的饮食起居谁来照看?万一出现什么问题……”
孟清念目光坚定:“不管如何,不能让抱琴跟着涉险,她伤势未愈,回京城是最好的选择,我不需要别人照顾些什么。”
她顿了顿,看向顾淮书,“张翠翠护着抱琴平安抵京没问题的,剩下的事,你我一同面对。”
他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好,让他们走官道,沿途多设暗哨接应,同时再分出一些人模仿我们的行头走官路,而你我、秋寻、叶七几人走小路,尽快赶往江南盐商聚集之地。”
如此一来,便能分散敌人注意力。
孟清念心中稍定,转身回屋叮嘱抱琴路上务必小心,又将一些防身的药粉和银两塞给张翠翠。
张翠翠郑重应下,保证定会护得抱琴周全。
不多时,张翠翠护着抱琴悄悄离开了客栈,朝着官道方向而去。
院子里瞬间安静了许多,孟清念望着她们离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身影,才收回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顾淮书已命人备好了简单的行囊和干粮,见她准备妥当,便率先朝着院外走去:“我们也该动身了,他们定想不到我们会做如此决定。”
孟清念点点头,与秋寻、叶七一同跟上。
四人皆是轻装简从,带的都是银票,他们步履匆匆地消失在客栈后方的密林小道上,剩余人等继续留在小院中。
秋寻在前开路,用佩刀劈开挡路的藤蔓,叶七则紧随其后,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动静。
孟清念虽出身闺阁,好在她在清风班学了些拳脚功夫。
裙摆被树枝勾破了好几处,顾淮书不时回头看她,见她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便放缓了脚步,从水囊里倒出些水递给她:“歇歇再走。”
孟清念接过水囊,仰头喝了几口,让她稍微缓过劲来,她摇摇头:“不必了,尽早赶路要紧。”
好在这一路相对平稳,后在小路的自家驿站租了马车,这才让孟清念少吃了不少苦。
车厢内铺设着柔软的锦垫,隔绝了些许颠簸。
顾淮书坐在对面,目光却不时扫过她略显疲惫的侧脸,沉声道:“这驿站是顾家暗线所设,安全无虞,你且眯一会儿,到了下一处换马点我叫你。”
孟清念轻轻嗯了一声,闭上眼,却无半分睡意。
顾淮书似乎察觉到她的不安,从行囊中取出一本旧书递过去:“看看这个吧,或许能让你心绪平静些。”
孟清念接过,借着车厢内微弱的光线翻开,竟是一本记录江南风土人情的游记。
就这样一路安稳地到了江南,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腥气。
乌篷船在狭窄的河道里缓缓穿行,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墨绿色的藤蔓。
石阶上街道上却空无一人,并没有书中记载的烟火气儿。
“再过两个时辰就能到苏州城。”顾淮书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厢内的沉寂。
“盐商总舵聚宝堂就设在城西的临河巷,据说堂主沈万山是江南盐帮的龙头,手眼通天。”
孟清念收回目光,轻声道:“沈万山……我在宋仁桥的札记里见过这个名字,他早年靠漕运发家,后来垄断了两淮盐运,与朝中不少官员都有往来。”
顾淮书挑眉:“这么说,宋仁桥他确实有染……”
孟清念点头:“沈万山表面是个乐善好施的乡绅,实则心狠手辣,十年前曾有个盐商想与他分庭抗礼,不到半月就家破人亡,连官府都查不出半点线索。”
顾淮书将眸色阴沉下来,神情复杂的看着孟清念:“看来我们首先要对付的,是条盘踞江南多年的地头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