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实战任务
木屋是之前没见过的,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临时休整屋”。
推开门的瞬间,林风三人都愣了。
屋里没有平时的铁桌铁凳,反而摆着张原木长桌,桌上铺着油纸,摆着三大盘热气腾腾的烧烤。
滋滋冒油的烤羊腿、撒满孜然的烤鸡翅,还有几串烤玉米和土豆,旁边放着冰镇的可乐和啤酒,跟之前的生肉、压缩饼**,简直是天堂。
“愣着干嘛?坐。”
黑脸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瓶辣酱,往桌上一放,“这顿算奖励,吃完还有。”
8号率先坐下,拿起根烤羊腿,没戴手套直接啃,动作利落却不粗鲁。
10号则拿起串烤鸡翅,慢慢撕着肉,眼神还在观察木屋四周,显然是职业习惯。
林风也坐下来,咬了口烤羊腿,外皮焦脆,肉里带着汁水,比他想象中还香,之前吃生肉的反胃感瞬间消散。
三人吃了没两分钟,黑脸突然放下辣酱,指了指林风:“7号,你跟这俩还没好好认识吧?互相报报底,别后面训练连队友的底都摸不清。”
林风抬眼,刚想开口,8号先放下羊腿,声音低沉得像磨过的砂石。
“8号,雪豹突击队狙击组组长,参加过三次边境反恐,毙敌十七个。”
林风心里一动。雪豹突击队是国内顶尖特种部队,狙击组组长更是万里挑一的狠角色,
难怪夜里 8号能躲在林子里不被发现,这隐蔽功夫是实战练出来的。
没等林风接话,10号也放下鸡翅,语气比 8号更冷:“10号,蛟龙突击队突击手,两次护航任务,一次解救人质。”
这话一出,林风都忍不住多看了 10号两眼。
蛟龙突击队专做海上特种任务,突击手要在风浪里登船、近距离搏杀,比陆地作战更凶险,绝对是硬骨头里的硬骨头。
两人说完,都看向林风,眼神里带着点“看你怎么说”的意思。
林风擦了擦嘴,语气平静:“7号林风,国科大特招班学员。”
本来,他想着两人会嘲讽他是学生兵。
没想到 8号听完,突然笑了笑,扔给林风一串烤鸡翅:“夜里你淘汰 3号时,有点像我们狙击组的隐蔽技巧,我还以为你也是部队出来的。”
10号也点头:“你绕到 5号身后时,脚步压得比我还轻,这基本功很强。”
黑脸坐在旁边,看着三人终于有了点交流的样子,嘴角勾了勾。
“别觉得这顿烧烤是让你们放松的,明天开始,你们三个一组,训练难度翻倍。”
接下来的三天,炼狱营的训练强度直接拉满。
每天凌晨四点,泰坦就会踹开营房的门,扔来一百斤的负重包,先跑二十公里山地越野。
上午是模拟城镇突袭,三人要在布满“陷阱”的废弃村落里,在十分钟内找到并“清除”五个隐藏目标。
下午则是近身格斗,黑脸亲自下场当陪练,拳拳到肉,没少把三人揍得鼻青脸肿。
晚上还要分析战术案例,熬到后半夜才能睡。
但没人叫苦。8号的狙击越来越精准,能在三百米外射中移动的易拉罐。
10号的突击速度更快,破门、制敌的动作一气呵成。
林风则借着系统的“能力复制”,在第二天格斗训练时,悄悄复制了黑脸的能力。
一周一复制,肯定不能浪费,而且黑脸的实力,绝对是顶尖的兵王级。
三天后,当三人再次站在木屋前时,身上的伤还没消,眼神却更亮。
黑脸没提训练,直接从里屋拿出张卫星地图,铺在桌上。
“现在给你们安排实战任务,去三角洲,潜入‘毒蝎’**组织的据点,解救一名卧底人质。”
地图上,三角洲的丛林里标着个红色圆圈,旁边写着“毒蝎据点”。
武装人员约二十人,配备突击**和火箭筒,人质被关在主楼地下室”。
黑脸指着圆圈:“人质是警方卧底,手里有‘毒蝎’的交易名单,不能让他出事。”
“另外,尽量摧毁据点里的**仓库,别惊动外围的巡逻队,否则会引来增援。”
8号凑上前,手指点在据点西侧的山坡。
“这里视野开阔,适合当狙击位,能覆盖主楼入口。”
10号则盯着主楼的结构图:“地下室的通风管直径够大,我能从那爬进去。”
林风看着地图上的河流:“我们可以从上游划船过去,避开外围的红外感应,凌晨三点行动,那时守卫最困。”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就定了初步方案。
比三天前的生疏默契多。
黑脸看着他们,满意地点点头:“装备半小时后送到,你们只有两天时间,后天这个点,我要在营地看见你们带着人质回来。”
“记住,这不是训练,是真的实战,‘毒蝎’的人不会用**。”
林风点点头表示明白。
也知道,黑脸的这句话,算是单独说给他听的。
因为,三人之中,就他的实战经验是最缺乏的。
当然,这是黑脸认为的。
系统的复制,林风在实战经验上,绝对是个老手。
三角洲的夜色比炼狱营的丛林更沉,墨色的河水泛着冷光,两岸的芦苇丛像蛰伏的野兽,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声响,混着远处隐约的虫鸣,反而更显凶险。
林风、8号、10号三人趴在充气橡皮艇上,10号负责划桨,掌心裹着防滑布,桨叶切入水中时几乎没声音,只有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很快被水流抚平。
“还有五百米到红外感应区。”
8号趴在艇首,手里的夜视仪对准前方,镜片里绿色的微光映在他脸上。
“刚才望远镜看见,外围有三道红外网,间隔二十米,每道网都连着手雷触发装置,碰错一根线就炸。”
林风摸出腰间的战术手电,调至最低亮度,照向水面下。
水下三米处藏着根细如发丝的金属线,正是第一道红外网的接地线。
“左边芦苇丛有手雷,别碰接地线。”
林风压低声音,从背包里摸出个小巧的干扰器,按下开关。
干扰器发出微弱的电磁信号,夜视仪里的红外网瞬间变成虚线。
木屋是之前没见过的,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临时休整屋”。
推开门的瞬间,林风三人都愣了。
屋里没有平时的铁桌铁凳,反而摆着张原木长桌,桌上铺着油纸,摆着三大盘热气腾腾的烧烤。
滋滋冒油的烤羊腿、撒满孜然的烤鸡翅,还有几串烤玉米和土豆,旁边放着冰镇的可乐和啤酒,跟之前的生肉、压缩饼**,简直是天堂。
“愣着干嘛?坐。”
黑脸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瓶辣酱,往桌上一放,“这顿算奖励,吃完还有。”
8号率先坐下,拿起根烤羊腿,没戴手套直接啃,动作利落却不粗鲁。
10号则拿起串烤鸡翅,慢慢撕着肉,眼神还在观察木屋四周,显然是职业习惯。
林风也坐下来,咬了口烤羊腿,外皮焦脆,肉里带着汁水,比他想象中还香,之前吃生肉的反胃感瞬间消散。
三人吃了没两分钟,黑脸突然放下辣酱,指了指林风:“7号,你跟这俩还没好好认识吧?互相报报底,别后面训练连队友的底都摸不清。”
林风抬眼,刚想开口,8号先放下羊腿,声音低沉得像磨过的砂石。
“8号,雪豹突击队狙击组组长,参加过三次边境反恐,毙敌十七个。”
林风心里一动。雪豹突击队是国内顶尖特种部队,狙击组组长更是万里挑一的狠角色,
难怪夜里 8号能躲在林子里不被发现,这隐蔽功夫是实战练出来的。
没等林风接话,10号也放下鸡翅,语气比 8号更冷:“10号,蛟龙突击队突击手,两次护航任务,一次解救人质。”
这话一出,林风都忍不住多看了 10号两眼。
蛟龙突击队专做海上特种任务,突击手要在风浪里登船、近距离搏杀,比陆地作战更凶险,绝对是硬骨头里的硬骨头。
两人说完,都看向林风,眼神里带着点“看你怎么说”的意思。
林风擦了擦嘴,语气平静:“7号林风,国科大特招班学员。”
本来,他想着两人会嘲讽他是学生兵。
没想到 8号听完,突然笑了笑,扔给林风一串烤鸡翅:“夜里你淘汰 3号时,有点像我们狙击组的隐蔽技巧,我还以为你也是部队出来的。”
10号也点头:“你绕到 5号身后时,脚步压得比我还轻,这基本功很强。”
黑脸坐在旁边,看着三人终于有了点交流的样子,嘴角勾了勾。
“别觉得这顿烧烤是让你们放松的,明天开始,你们三个一组,训练难度翻倍。”
接下来的三天,炼狱营的训练强度直接拉满。
每天凌晨四点,泰坦就会踹开营房的门,扔来一百斤的负重包,先跑二十公里山地越野。
上午是模拟城镇突袭,三人要在布满“陷阱”的废弃村落里,在十分钟内找到并“清除”五个隐藏目标。
下午则是近身格斗,黑脸亲自下场当陪练,拳拳到肉,没少把三人揍得鼻青脸肿。
晚上还要分析战术案例,熬到后半夜才能睡。
但没人叫苦。8号的狙击越来越精准,能在三百米外射中移动的易拉罐。
10号的突击速度更快,破门、制敌的动作一气呵成。
林风则借着系统的“能力复制”,在第二天格斗训练时,悄悄复制了黑脸的能力。
一周一复制,肯定不能浪费,而且黑脸的实力,绝对是顶尖的兵王级。
三天后,当三人再次站在木屋前时,身上的伤还没消,眼神却更亮。
黑脸没提训练,直接从里屋拿出张卫星地图,铺在桌上。
“现在给你们安排实战任务,去三角洲,潜入‘毒蝎’**组织的据点,解救一名卧底人质。”
地图上,三角洲的丛林里标着个红色圆圈,旁边写着“毒蝎据点”。
武装人员约二十人,配备突击**和火箭筒,人质被关在主楼地下室”。
黑脸指着圆圈:“人质是警方卧底,手里有‘毒蝎’的交易名单,不能让他出事。”
“另外,尽量摧毁据点里的**仓库,别惊动外围的巡逻队,否则会引来增援。”
8号凑上前,手指点在据点西侧的山坡。
“这里视野开阔,适合当狙击位,能覆盖主楼入口。”
10号则盯着主楼的结构图:“地下室的通风管直径够大,我能从那爬进去。”
林风看着地图上的河流:“我们可以从上游划船过去,避开外围的红外感应,凌晨三点行动,那时守卫最困。”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就定了初步方案。
比三天前的生疏默契多。
黑脸看着他们,满意地点点头:“装备半小时后送到,你们只有两天时间,后天这个点,我要在营地看见你们带着人质回来。”
“记住,这不是训练,是真的实战,‘毒蝎’的人不会用**。”
林风点点头表示明白。
也知道,黑脸的这句话,算是单独说给他听的。
因为,三人之中,就他的实战经验是最缺乏的。
当然,这是黑脸认为的。
系统的复制,林风在实战经验上,绝对是个老手。
三角洲的夜色比炼狱营的丛林更沉,墨色的河水泛着冷光,两岸的芦苇丛像蛰伏的野兽,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声响,混着远处隐约的虫鸣,反而更显凶险。
林风、8号、10号三人趴在充气橡皮艇上,10号负责划桨,掌心裹着防滑布,桨叶切入水中时几乎没声音,只有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很快被水流抚平。
“还有五百米到红外感应区。”
8号趴在艇首,手里的夜视仪对准前方,镜片里绿色的微光映在他脸上。
“刚才望远镜看见,外围有三道红外网,间隔二十米,每道网都连着手雷触发装置,碰错一根线就炸。”
林风摸出腰间的战术手电,调至最低亮度,照向水面下。
水下三米处藏着根细如发丝的金属线,正是第一道红外网的接地线。
“左边芦苇丛有手雷,别碰接地线。”
林风压低声音,从背包里摸出个小巧的干扰器,按下开关。
干扰器发出微弱的电磁信号,夜视仪里的红外网瞬间变成虚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