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寄 第 236章 青溪

小说:长夜寄 作者:贺不醉 更新时间:2025-10-30 13:02:56 源网站:2k小说网
  ();

  寒露过后,秋意已深,崤山层林尽染,青溪村却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显得忙碌而充满生气。石生家那气派初显的宅院尚未完全落成,另两件足以载入青溪村村志的大事,又接踵而至。

  第一件,是村口的功德碑立起来了。

  那是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清晨,一辆牛车缓缓驶来,上面载着一块用红布覆盖的长方形巨物。村里的青壮们早已等候多时,在林茂的指挥下,喊着整齐的号子,小心翼翼地将那沉重的石碑从车上卸下,稳稳安放在村口早已夯实的基座上。

  当覆盖的红布被林茂掀开时,围观的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块质地坚硬、打磨光滑的青黑色石碑,在秋日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碑身正中,以端庄雄浑的楷体,深刻着一行大字:

  “村民白氏未晞,慨赠巨资以兴故土,厚德以泽乡邻。德润桑梓,恩铭后世。大宋建隆三年秋,青溪村敬立。”

  字迹深入石骨,仿佛要将这份恩情镌刻进时光里。在这行主碑文下方,还有几行稍小些的字,记述了此资用于村塾、公利,并告诫后世子孙勤俭持家、努力向学、不负厚望云云。

  “这个字比山里的好看。”白未晞看了片刻,出声道。伸手往脖颈下按了按后,才想起她的铃铛木牌在邙山就烧成灰了。

  “这次是特意去城里找最好的刻碑匠人刻的!”路鸣拍了拍胸脯,得意的说道。很明显,这件事是他负责的。

  石碑静静地矗立在村口,村民们围在碑前,识字的不识字的,都在那看。

  老青溪村人回想起白未晞初来时的模样,回想起那些共度的山里岁月,眼神复杂,有感慨,有动容,如今看到这石碑更有深深的感激。

  石生和柳月娘带着孩子们也来了。柳月娘看着那“白氏未晞”四个字,眼眶微微发热,她轻轻摩挲着冰凉的碑身,低声道:“这下好了,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村子在,就没人会忘了未晞。”

  就在功德碑立起后没几天,石生和柳月娘又做了一件让全村震动的事。

  他们找到了林茂,提出了一个想法。

  “林叔,我和月娘想着,给村子添个‘门面’。”石生指着村口那略显杂乱、仅容牛车通过的路口,“我们想出资,给村子修一座像样的门楼。”

  林茂闻言,吃惊不小。修门楼,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花费不菲,更是一个村庄地位和凝聚力的象征。通常只有那些历史悠久、族裔繁盛的大村落才有。

  柳月娘继续说道:“林叔,村子好了,我们家才能更好。这不仅是给村子修门楼,也是给我们自己,给后世子孙修个念想。再说,”她顿了顿,语气坚定,“这钱,出自未晞所赠,想必您也早就猜到了。”

  “你同未晞的情谊……”林茂了然的笑了笑,“哪里需要猜。”

  消息传开,全村再次沸腾。这一次,不用招呼,几乎家家户户都出了劳力。石生依旧请了那位有经验的老师傅主持,但具体的土木活计,全村能动手的都来了。

  选址就在功德碑内侧,横跨在进入村庄的主路上。地基挖得极深,用的都是最好的青石。门楼设计得古朴而坚实,是单檐歇山式的顶,虽然规模无法与州县城门相比,但在乡间已是极为气派。

  门洞宽敞,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门楼上方,预留了悬挂匾额的位置,两侧的砖柱上,还计划雕刻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的吉祥图案。

  建造过程比修建石生家的宅院更显齐心。人们干着活,脸上都带着光,这不是在为别人干活,而是在共同缔造一个属于所有青溪村人的荣耀。

  月余之后,青溪村的门楼终于落成。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崭新的青砖门楼巍然屹立在村口,与一旁的功德碑相互辉映。

  门楼正中央,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是赵闲庭特意请人题写、并快马送回来的两个遒劲大字——“青溪”。

  村民们聚集在门楼下,仰望着那两个字,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归属感。从此,所有进出青溪村的人,都将首先看到这座门楼,看到那座功德碑。

  夕阳将门楼的影子拉得很长,金色的余晖洒在“青溪”二字上,也洒在功德碑“白氏未晞”的名字上。

  门楼落成的半月后,石生月娘家巨大的宅院骨架已在秋末里奋力挣脱了土地的束缚,如今默然矗立。

  青石垒砌的墙基像巨兽蛰伏的脊梁,厚重的墙体已然封顶,将一个个未来的家园空间清晰地勾勒出来。

  工地上不再有上百号人同时劳作的盛况,但每日清晨,依旧会有几个身影准时出现。那是留下的几个木匠和他们的徒弟。

  主要的动静都集中在了主院的正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新木的清香和淡淡的桐油味道。

  李木匠他们正用刨子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一扇门板的边缘,发出富有节奏的“沙沙”声,木屑如同金色的雪花般簌簌落下。

  他的徒弟水生则蹲在地上,用刻刀在窗棂上雕琢着简单的如意纹样,每一刀都全神贯注。

  石生也没闲着,他跟着老师傅打下手,学着用砂纸打磨已经安装好的木隔断,让木材表面变得光滑温润。他的动作还有些笨拙,但极其认真。

  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苗,已被细心地在根部培了厚土,裹上了草席御寒。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白的天空,在雪中静默地积蓄着力量,等待来年春天的第一声召唤。

  石生和月娘经常会站在院中,环视四周。他们听着屋子里传来的刨木声,闻着那新木与桐油混合的、代表着“新家”的味道。

  一种混合着成就、期待与沉稳守护的心情,在他们胸中充盈。

  他们知道,这个冬天来临前,他们一家就能搬进主院这几间最先完工的屋子。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虽然东西跨院还只是一片空地。

  但一个全新的起点,已然在这个深秋扎下了最深、最牢的根。剩下的,不过是交给时间,如同等待那两棵石榴树,慢慢抽枝散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