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淮南之战,袁术主攻刘备主守,但刘备三战败袁术,又追其六百里,足以彰显大胜之势。
朝中公卿则是忽悠袁绍,大将军位暂时搁置,待袁绍彻底灭了公孙瓒后再行升迁。
许县的天子势力已渐成气候,袁绍综合利弊,接受了车骑将军、冀州牧的册封,又举荐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熙为幽州刺史,高干为并州刺史。
袁绍本想举荐曹操为并州刺史的,但考虑到曹操如今的窘境,遂又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曹操亦是主动放弃了袁绍以盟主名义委任的征北将军、并州牧,甘愿只在并州当一个战将,一心一意的训练骑兵。
虽说荀彧等人在山阳郡屯田,但曹操身边亦有程昱、以及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曹洪、曹纯、乐进、史涣等战将在。
在兖州败给郑牧后,曹操痛定思痛,仔细的分析兖州战败的原因,一如当初荥阳败给徐荣后一般。
与程昱仔细分析后,曹操得出了郑牧用兵最大的优势:不受约束!
不仅仅是用兵的时候不受约束,亦包括对地方的治理不受约束。
曹操当兖州牧的时候,要去考虑兖州境内各方势力的利益,精力上也不会全部用于军务;而郑牧直接不管政务,大部分的时间都只会去思考如何养兵、练兵、击敌、破敌。
一个将军务交给麾下大将,一个是专精于军务;一个稳坐中军,一个亲冒矢石,自然就有了差距。
故而在袁绍决定亦高干为并州刺史的时候,曹操就主动放弃了袁绍以盟主名义委任的并州牧身份,以将的身份行事。
有袁绍在,曹操是难以在并州发展自己的势力的,与其如此,倒不如潜心为将以求击败郑牧。
只要兵马掌握在手中,一切都还有再来的可能。
乱世之中,军威至重!
在袁绍表奏各州时,刘备也自下邳来到了许县,表奏各部功绩;刘备本是镇东将军,刘协嘉其功绩,遂迁刘备为征东将军。
兖州百废待兴,杨彪本是举荐东武阳的臧洪出任兖州牧,但此提议被郑牧给否决,认为臧洪不通武事不适合出任兖州牧,遂举荐在淮南作战有大功劳的关羽为兖州牧,又表诸葛瑾为兖州治中,糜竺为兖州别驾。
关羽诸葛瑾糜竺皆是刘备在徐州的亲信,杨彪等公卿自然不肯让刘备在领了徐州后又实质上兼领兖州,为此事争吵了近十日。
最后,各方都在利益上有了妥协和让步。
以刘备为征东将军、兼领徐州牧、大司农,留在许县。
以关羽为兖州牧,臧洪为兖州别驾,诸葛瑾为兖州治中,分管兖州武事和文事。
以陈登为徐州别驾,刘备不在徐州的期间,常摄徐州诸事。
以钟繇为豫州牧,督豫州诸事。
郑牧则是放弃颍川太守一职,改冠军将军位同四征,授予开府、假节,可征辟掾属、可持节杀二千石以下官、可持节杀无官位之人、可杀犯军令者。
应劭则是奉命拟定公卿百官职权和待遇,一扫桓灵二帝以来公卿百官在职权上的混乱局面。
初步形成了以司徒陈纪、太尉杨彪、司空赵温、大司农刘备、冠军将军郑牧、尚书令荀攸同掌尚书台的执政团体。
其中陈纪录尚书事,而杨彪、赵温、刘备、郑牧、荀攸皆享平尚书事权。
各方势力皆得到了好处,许县的朝廷也暂时趋于了稳定。
七月中。
太仆赵岐自襄阳返回。
这个装病的人精,见曹操势力覆灭,袁术又被刘备击败,又听闻应劭奉命拟定了新的公卿百官职权和待遇,担心太仆位被人给替了的赵岐,瞬间大病痊愈,精神抖擞的返回了许县。
同时。
赵岐还带来了刘表的奏表。
刘表认为南阳乃龙兴之地,又是光武帝立业之地,可迁都南阳以镇天下!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尚书台六人的一致反对,不论是陈纪刘备郑牧还是杨彪赵温荀攸,都不不认为南阳是适合迁都的地方。
表面的原因是许县所在的颍川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之交通便利,又有颍水、濮水、汝水经过,且豫州跟司隶、兖州、徐州相连等等。
真实的原因则是,众公卿都将利益分配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迁都南阳岂不是还得让利?
迁都南阳,刘表及荆州世家豪强总得有人位列公卿吧?
但公卿的坑位就这么多,谁将位置让出来?
于是乎,都不用郑牧开口,太尉杨彪就提议暂时以许县为都城,待修缮了洛阳城池且聚民于洛阳后,回迁洛阳。
尚书台六人,陈纪和荀攸是颍川人,杨彪是弘农人,赵温是蜀郡人,郑牧是荥阳人,刘备是幽州人,就没一个是荆州人,六人在南阳也无根基,自然不肯去南阳。
赵岐是司隶人,对迁都南阳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想法,见陈纪六人一致反对,遂也不再多言。
更何况,赵岐是知晓刘表野心的,若迁都南阳,刘表动不了陈纪六人及其亲信在朝中的位置,但极有可能将赵岐这个太仆给替换掉。
赵岐傻了才会去南阳!
至于临行前,刘表对赵岐的各种许诺,早就被赵岐忘得一干二净,只要太仆位置在,谁掌权赵岐都不在乎。
在太仆位置上待到死,史书上留下一笔“卒于任上”,是年近九十的赵岐唯一的想法,作为三朝老臣的赵岐,只要不犯蠢,就没人能动得了赵岐的太仆位置。
能在动乱年代活到九十余岁,一直到建安六年才寿终正寝的人,这心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同月。
在关羽统兵入兖州进驻濮阳后,鲁肃和典韦等锐士返回了许县。
郑牧以鲁肃为冠军长史、典韦为冠军司马,皆秩千石;又以许褚为门下督,秩八百石;徐晃、吕由、牛金、徐盛、于兹、章诳、宋宪、侯成、曹性皆为参军,皆秩六百石。
主簿和功曹史暂无委任,其职权由冠军长史鲁肃兼管,其余低级掾属亦是或有委任或有空缺。
丹阳锐士在兖州多有损伤,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郑牧在许县招募了部分勇卒,以骑卒千人步卒三千人组成战兵。
骑卒千人以许褚为主将,徐晃、章诳、宋宪、侯成、曹性为副;步卒三千人以典韦为主将,吕由、牛金、徐盛为副;于兹依旧另率千人负责督运粮草。
七月底。
郑牧统兵入汝南,专挑袁氏门生故吏问罪。
跟袁绍沾边的,郑牧允许其给钱粮赎罪;凡跟袁术沾边的,尽皆抄家,将其族中人全都发配去许县屯田,美名其曰“改造”。
三个月的时间,郑牧攻下了二十多个邬堡,诱杀首领十余人,得百姓二万余户,降卒两千余人,尽皆送往许县屯田。
郑牧的强势,让剩下的袁氏门生胆战心惊。
假节,可杀二千石以下官、可持节杀无官位之人、可杀犯军令者。
在汝南,除了汝南太守外,就没有郑牧不能杀的!
家世?
名望?
只要敢反抗的,都以袁术同党论处!
军威过境,谁敢不服?
郑牧在汝南的强势,让不少袁氏门生故吏,尤其是跟袁术沾边的纷纷逃往寿春寻求袁术的庇护。
三个月的时间,郑牧以强势的军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将汝南的不安定因子尽数拔除,兵马推进到了颍水河畔的汝阴县。
汝阴县在汝南西南部,距离寿春不到三百里!
到了汝阴,郑牧不再往前推进,而是直接在汝阴招募流民屯田开渠,一如荥阳屯田开渠一般。
这般挑衅,让袁术再也忍不住了。
在徐州失利的袁术,心情本就郁闷,这三个月以来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泄愤,这还未开始执行杨弘的战略,郑牧就抢先一步将汝南给平定了。
在杨弘的战略中,袁术是要兵进陈汝威逼许县的刘协的,结果袁术还未进兵郑牧就先进兵了,还是趁着袁术刚从徐州失利,这粮草军备尚未准备齐全的时候。
郑牧对战机的把握一向很准确,倘若袁术未在徐州失利,想要在三个月内推进到汝阴是很困难的。
毕竟这次推进不是奇袭,而是要步步为营的将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中跟袁术沾边的不稳定因子连根拔除。
袁术在徐州失利,粮草被刘备焚烧大半,又被关羽张飞连追六百里,压根没精力来管在汝南推进的郑牧。
当郑牧的兵马出现在汝阴的时候,袁术纵然没精力管也不得不管了。
不到三百里的距离,骑兵一日就能抵达寿春城下!
虽然袁术行事不要脸,但也得维护脸面不被践踏。
考虑到郑牧的赫赫战绩,袁术不敢疏忽大意,遂遣大将张勋和桥蕤各引兵一万进驻汝阴下游百里的颍上。
桥蕤不是第一次跟郑牧交手了,在东城的战败让桥蕤记忆犹新,故而桥蕤在进驻颍上后,就选择了固寨防守,不准备继续进兵汝阴。
张勋对此却是嗤之以鼻:“郑牧不到五千人,而我等有两万大军,若只守不攻岂不是让人耻笑?本将征战多年,从未有闻兵马数倍于敌还要采取守势的。”
虽说在徐州失利,但张勋并不认为徐州的失利是刘备太厉害,而是围城太久大意了没能料到刘备劫营,若是粮草未被刘备焚烧,众将又岂会退兵?
见桥蕤要在颍上固守,张勋心生鄙夷的同时对桥蕤也有不满,四倍于敌,自然是比两倍于敌更轻松。
桥蕤见张勋轻视郑牧,遂劝道:“张将军,郑牧并非寻常武将,至今尚无败绩,不可小觑。”
张勋泛起不服之意:“世间又岂会有常胜将军?只不过是凑巧罢了。”
同为扬州豪杰,张勋有勇力,亦有狡诈凶狠,向来自问不弱于旁人,凭着一股子凶悍气,故而能以低微出身成为袁术麾下大将。
世间凶悍人,又岂会认怂?
不如郑牧战绩耀眼,张勋认为这只是郑牧运气好凑了巧,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笃信。
桥蕤颇有些无语。
凑巧?
一战胜利是凑巧,连战连捷难道还能是凑巧?
“张将军若要去打汝阴,可自行前往,桥某决定在颍上固寨自守。”桥蕤不想跟张勋再争辩,面对郑牧,唯有固寨死守,方有一丝机会打个平手。
至于击败郑牧,桥蕤是想都不敢想!
张勋怒意滋生:“桥蕤,你若要固寨自守,本将不拦你,但本将击败了郑牧,你不可分功!”
桥蕤见张勋发怒,这暴脾气也上头:“张将军若能击败郑牧,桥某决不分功;可张将军若被郑牧击败,袁公面前可不许胡说。”
张勋冷哼:“本将岂会是搬弄是非的小人?你就在这里当你的缩头乌龟,看本将如何斩杀郑牧!”
见张勋领兵离去,桥蕤眼中泛起鄙夷:“一万兵就想击败郑牧,真当你张勋麾下,皆是能征善战的骁勇劲卒吗?”
张勋虽然有一万人,但真正能战的骁勇劲卒也就三千人,其余兵卒充其量就是呐喊助威的。
而这骁勇劲卒,也仅仅只是比普通小卒吃得更饱罢了。
粮食的紧缺,以及以袁术为首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风,让袁术军中克扣军饷的风气极为严重!
兵马越多,不意味着战斗力越强。
更大的原因在于,兵马越多,得到的军饷就越多,能克扣的军饷自然就越多。
只要能升官发财,谁管小卒死活!
反正上了战场,这些小卒就是炮灰,用来消耗对方的箭矢、武器、体力的。
箭矢会耗尽,刀砍久了会钝,人战斗久了会累。
跟黄巾驱民攻城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黄巾驱的是民,而张勋等众,驱的是走卒!
张勋要送死,但桥蕤不想死。
跟着袁术就是为了图一个富贵,但这富贵只有活下来才能享有,想着家中还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桥蕤更惜命了。
桥蕤麾下也有大量吃不饱的走卒,能战的骁勇劲卒同样也只有三千人,桥蕤不敢跟郑牧正面对决,于是下令众走卒伐木建寨,要在颍上建一座谁来都不能攻破的坚固营寨。
不仅如此,桥蕤还大量的制作箭矢,不求箭矢能射穿甲胄,只求箭矢能做到射杀无甲兵卒就足够了。
如此小心翼翼,只为保持不败。
汝阴。
郑牧一路抄家得了大量的粮草,汝阴的袁氏门生故吏,也多有被郑牧抄家发配的。
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袁隗在的时候,自然是嚣张跋扈;如今袁隗死,袁术又行叛逆之举,郑牧自然也就能奉令除贼了。
打土豪,分田地,在汉末世家豪族并立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适合执行的策略;效仿黄巢杀尽公卿王侯世家同样也不可能,但奉令讨贼,却也能让郑牧达到同样的效果。
若换个人,或许还会担心行事过火遭到报复,然而郑牧的军威太盛,如今又有假节权,压根就不会去考虑会遭到报复。
敢将生死置之度外且亲冒矢石作战的郑牧,又岂会担心一群袁氏门生故吏的报复?
汝南本就流民遍地,刘辟、龚都等辈有了钱粮都能轻易的招募大量流民当黄巾,郑牧亦不例外。
招募流民的檄文刚张贴,就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前来依附。
郑牧抄家得了大量的粮草,自然是来者不拒,有多少流民就安顿多少流民。
同样。
郑牧安顿流民的方式跟荥阳的时候一样的简单而直接:改姓郑氏!
不愿改姓的,一律驱逐!
迷惑性极强的操作,很难让人看清郑牧的真实目的。
让荥阳的流民改姓郑,还可以说是为了重建荥阳郑氏,可在汝阴让人改姓郑,这离奇的操作让人匪夷所思。
即便是如今的冠军长史鲁肃,也看不明白郑牧的用意。
“将军,汝南多袁氏门生故吏,汝阴又靠近寿春,流民的成分复杂,难保不会有袁氏门生故吏的死士门客冒充流民。聚流民而改姓郑,肃唯恐其中会有叛逆潜伏。”
鲁肃的担心不无道理。
荥阳的流民,大部分都是深受董卓之祸,遇上郑牧这个肯聚流民的求之不得,故而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但汝阴的流民就难说了,郑牧一路征讨了汝南三个月,攻下了二十多个邬堡,诱杀首领十余人,得百姓二万余户,降卒两千余人。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不包括被杀了的,侥幸逃了的。
孙策在江东为何会遭到刺杀?其原因亦是很简单,得罪的士族豪族太多了!
郑牧在汝南同样如此,得罪的士族豪族不会比孙策少!
发配去许县屯田的百姓,其中也必然会有袁氏门生故吏的死士门客在,这些人在去许县的途中想逃,是很容易逃走的。
对于鲁肃的担心,郑牧依旧是如常的云淡风轻:“得罪人的事,总得有人来做。朝中公卿多有人明哲保身,不肯轻易得罪人,然而不得罪人就无法除掉汝南那群不安分的人。倘若这群人被煽动,许县就会出现危机,这平日里倒是无恙,若遇上大战,极有可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自新莽以来,世家豪族兼并之势就愈演愈烈,即便光武帝平定了诸州动乱,亦只是跟世家豪族达成了短暂的共识,未能真正抑制兼并之势,故而短短两百年,就有了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
“牧不敢说能抑制兼并之势,但趁着征战的机会灭掉一些趁着动乱兼并土地人口的世家豪族,或可对今后抑制兼并的政令多一些实施的可能。”
“让流民改姓郑,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牧想以这些地方作为试点,检验一些想法;虽说不一定能奏效,但终究得尝试一下才能有所顿悟。”
“至于流民中可能藏有袁氏门生故吏的门客死士,子敬无需多虑,见惯了战场生死的你我,又岂能因为些许刺客就不去施行政令?”
郑牧有如孙坚孙策一般亲冒矢石的武勇胆气,但比起孙坚孙策的轻而无备,郑牧对亲卫的培养是很重视的。
不仅有明面上的亲卫护卫左右,亦有暗地里的亲卫负责甄别一切可疑的人员,甚至于鲁肃都不知道,给鲁肃当门卫的僮仆亦是郑牧培养的暗卫。
郑牧深知刺客的危害,如刘宠、孙策、费祎等,都是被刺杀而导致大势格局出现了大改变。
乱世之中,不仅有明面上的战场搏杀,亦有暗地里的阴谋诡计,只要能除掉对手,谁又会真的去在意手段是否卑劣?
鲁肃见郑牧如泰山般沉稳,遂不再多问,转而看向眼前的沙鼎地图,目光落向颍上的张勋和桥蕤:“袁术遣张勋和桥蕤将兵两万,进驻颍上,想必钱粮已经得到了补充。”
如今已是十月底。
秋收刚过不久,以袁术的作风,必然会在势力范围内大幅度的征粮。
如果是袁绍的两万兵,郑牧或许还会忌惮,但袁术的两万兵,郑牧多的只是鄙夷。
袁绍的兵好歹是相对正规的部曲兵,不是随便拉扯的壮丁流民,最多是部曲兵太多,互相的统属有些混乱,在大军作战的时候容易出现令不行禁不止的情况。
即兵多而不整。
但袁术的兵就不同了,整个儿就一草台班子,看起来有模有样,实际上外强中干,就如同坟墓中的枯骨一般,哪怕陪葬的再华丽,终究只是没有力量的死骸。
“桥蕤有些本事,又曾在东城损兵折将,这次屯兵颍上,牧料其会固寨自守。”郑牧将沙鼎地图中,标注有桥蕤的旗帜拔出,随后看向标注张勋的旗帜:“张勋此人,在袁术麾下多有建功,隐隐有袁术麾下第一大将的名头。似此等大将,心中必有傲气,既受了袁术命令,就不会如桥蕤一般在颍上固寨自守。”
鲁肃问道:“正面迎战,还是用计设伏?”
郑牧轻笑:“张勋不是曹操,用计不容易奏效,正面迎战即可。”
对曹操用计,是因为曹操是善用计的,善用计的会想太多,用计拆计将计就计才能一步步的施行;但张勋,郑牧不想浪费精力去部署无用的后招。
对曹操用计,郑牧可以走一步算十步,将每一步曹操可能的反应都预料其中;对张勋用计,郑牧若是走一步算十步,就跟拿高射炮打蚊子一般,虽说能灭掉蚊子,但用能灭掉一群虎豹的高射炮去灭一只蚊子,这不是聪明而是蠢。
对付张勋,何须用计!
就如同对付李傕郭汜张济的时候一般,郑牧敢拿一千五百骑直接对阵李傕郭汜张济万余西凉兵。
张勋虽然也有一万兵,但其战斗力远逊于李傕郭汜张济,而郑牧如今又有四千步骑,只需迎面平推就足够给张勋面子了。
在探得张勋如预料一般统兵来打汝阴,郑牧遂召来冠军司马典韦,令典韦与吕由、牛金、徐盛统三千丹阳锐士步卒,前往迎战张勋。
对付张勋,郑牧都不想亲自动手。
典韦跟着郑牧在襄贲城学习统兵学了三年,又跟着郑牧南征北战两年,五年的时间,曾经只会单人双戟在游侠中逞威,如今亦能将兵三千折冲敌阵。
典韦能当上地位仅次于鲁肃的冠军司马,不仅仅是典韦跟随郑牧的时间最长,更是因为典韦是冠军将军府中最善于统兵征战的大将。
许褚和徐晃虽然个人武勇不俗,但论统兵征战,经验还不足。
统兵征战,除非如郑牧一般两世为人又精研军务的,以及如鲁肃一般天赋异禀的,普通的战将想要成长起来,是需要大量的战场经验积累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便是郑牧和鲁肃,也不曾间断过学习!
但为了让冠军将军府的诸将得到锻炼,郑牧留鲁肃在汝阴城统属文武事,遂带着门下督许褚,徐晃、章诳、宋宪、侯成、曹性六位冠军将军府的参军,策马登坡,观摩典韦跟张勋的战斗。
双方在汝阴城东南十五里处相遇。
威毅持重的典韦,并未因为张勋兵多而有丝毫的慌乱,从容不迫的列阵。
待得张勋的将旗到来,典韦遂令牛金出阵喊话。
自丹阳悍卒中提拔的牛金,因为桀骜不驯曾被张飞揍过,跟着典韦又被典韦揍过,但这桀骜的个性并未因此而改变。
牛金不敢在典韦面前桀骜,在张勋面前却是没有这个顾虑。
只见人高马大的牛金左手提着半人高的厚木盾,右手提着比普通环首刀更长更厚重的古锭刀,气势凌厉的走向阵前,向将旗下的张勋喊话:“冠军将军府参军牛金在此!张勋,冠军司马想知道你的坐骑,价值几何?”
牛金的大嗓门,让典韦和张勋双方的的前军都能听得清楚。
本以为牛金是来搦战的,结果却是来问张勋的坐骑值多少钱的,张勋的眼神瞬间变得阴沉。
“竟敢小觑本将!”张勋咬牙切齿,令裨将上前喝问,欲让郑牧答话。
牛金一听张勋要寻郑牧,那一脸的横肉多了惊讶,又以更惊讶的语气大声反问:“张勋,你只是逆贼袁术麾下,一个小小的伪职将军,论军职还没我牛金高。你为何会认为,对付你还要冠军将军亲至?若不是你人多,我牛金率五百人就能灭了你们。”
“让冠军司马来对付你,我都觉得抬举了你!”
“你也别气,即便桥蕤来了,也用不着冠军将军亲自对付,冠军司马之上,还有个冠军长史呢。”
论临阵怼人,丹阳锐士有自上而下的传统。
倘若桥蕤在,一定会劝张勋戒备,因为这套路桥蕤的记忆太深刻了!
“竟被一介小小的参军羞辱,欺人太甚!”张勋的目光变得凶狠,这心中的怒意也难以遏制。
来打汝阴,张勋就专程来寻郑牧搦战的。
别人怕郑牧,张勋可不怕,若是击败了郑牧,张勋就能成为袁术麾下第一上将了!
袁术有称帝之心,张勋是知道的,也正因为知道袁术有称帝之心张勋才会更卖力的效力袁术。
逆贼?
伪职?
当袁术称帝,张勋等众就是从龙之臣。
若再击败郑牧,张勋有自信争夺袁术麾下大将军一职!
“传令!”
张勋准备喝令走卒冲阵,让走卒冲阵消耗然后伺机以精锐突阵,这是张勋一贯的打法,反正在张勋眼中,走卒就是用来消耗的。
这样的走卒死了也不心疼,动乱中的流民一抓一大把,只要给半碗稀粥就足以让捱饥受饿的流民心甘情愿的当送死的走卒。
即便不心甘情愿,张勋也有办法,督战队的刀可不会讲人情。
看着还在大声喝问的牛金,张勋心中冷笑:还敢战前问话,本将可没空跟你答话!
然而。
张勋的命令还未下达,身边的裨将就发出一阵惊呼,众亲卫更是举着木盾向张勋靠拢。
“将军蹲下!”
“将军当心弓箭!”
“快!快挡住!”
张勋的亲卫慌乱的举起木盾,将张勋遮挡得严严实实,直听得木盾上传来的箭矢碰撞声,张勋才反应过来。
什么阵前喊话,都是假的!
牛金只不过是跑出来吸引张勋注意力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和干扰张勋的注意力,让隐藏在阵中的弓箭手有足够的时间箭矢上弦以及计算箭矢的弧度。
“张勋倒也有些本事,亲卫的反应速度挺快。”典韦冷冽的盯着被木盾护卫的张勋,略微赞了一声,但也仅仅只是赞了一声。
张勋亲卫的反应速度快,但其余袁兵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尤其是被张勋视为炮灰的走卒,在这一波箭雨下死伤惨重。
而在张勋被遮挡在木盾阵的期间,吕由和徐盛各率五百锐士,开始两翼向张勋迂回突进。
这一千锐士,都装备了强弩。
郑牧的强弩虽然在兖州一战中有损耗,但因为曹操击败了刘宠缴获了大量的强弩,而郑牧又击败了曹操将曹操自刘宠处的强弩也缴获了。
原本典韦的军中就有一千强弩锐士,在击败曹操后又缴获了千余强弩,郑牧遂将缴获的强弩尽数给锐士步卒装备,典韦这三千锐士中有两千锐士都装备了强弩!
虽说装备了强弩,但典韦的锐士并非纯粹的强弩兵,强弩只是锐士的众多武器之一。
平日里被郑牧好酒好肉饱饭高饷养着的丹阳锐士,几乎都是身强力大的,不论是骑卒还是步卒,大部分的锐士都装备有长弓、强弩、长枪、环首刀、八面剑和短匕。
典韦的步卒还装备了甩石器,常备石头石灰在身。
用郑牧的话来讲就是,战场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方,多一件武器就多一分保命的机会。
如果武器没用完就死了,只能说命该如此,如果说武器用完了人还没死,但又因为没了武器被杀死,那就是命里该活却被蠢死。
至于负重,则是考虑其次了。
郑牧养精兵而不大量扩军,就是要将有限的钱粮用于精兵的打造上。
袁术的走卒喝稀粥,而郑牧的锐士唯一喝稀粥的时候就是天气炎热郑牧给军士熬制的解暑粥。
一千锐士迈着矫健的步伐,快速的迂回到了张勋军阵的两翼,密集的弩矢如雨点一般向张勋的两翼倾泻,哀嚎声也随之响起。
战场不是能留情的地方,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己方的残忍。
真要表现仁义,那就等战局结束后将降卒送去屯田,让其免于兵祸不再当袁术麾下专职于送死的走卒。
“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强弩?”裨将对战况的汇报,让张勋又惊又怒,此刻的张勋终于理解为何桥蕤会选择固寨自守了!
野外的遭遇战,人数只是决胜的一个因素,但决定胜负最关键的还有双方的武器差距!
强弩,那可是非战时都要管制的利器!
哪怕张勋在袁术麾下能统兵过万,军中的强弩也不会超过五十!
而现在,一千锐士端着强弩在齐射!
倘若张勋知道典韦军中的锐士还有一千强弩未参与战斗,估计心中都能滴血!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有本事放下强弩再一决高低啊!
张勋后悔了,后悔不该不听桥蕤的劝告执意来打汝阴。
若早知道汝阴的郑牧有如此多的战场利器,张勋绝对会如桥蕤一样选择固寨自守!
只要固寨自守,郑牧的强弩就难以发挥太大的杀伤力。
相对于长弓,强弩的有效杀伤射程相对要近很多,固寨自守能让强弩手无法抵达最佳的射击位置。
但在野外就不同了!
别说张勋的兵,连颜良的精锐骁骑都不敢在强弩兵面前嚣张。
“子忠对战场节奏的把握,越来越精准了。”
山坡上,带着许褚、徐晃、章诳、宋宪、侯成、曹性六位参军的郑牧,口中多了赞赏之词。
战场节奏是很难把握的,这是作为武将统率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
能精准把握战场节奏的武将,往往都能将麾下兵马如臂指使,就如同与人斗将单挑,何时挥刀何时闪避何时抵挡何时击敌要害,都能如行云流水般。
从典韦抢得先机一波箭雨让张勋的亲兵聚木盾为阵,再到吕由和徐盛各引五百强弩手迂回两翼射击,以及中军的典韦挥军掩杀、吕由和徐盛迂回张勋后军。
每一步都能精准的掐住张勋的脖子,让张勋疲于应对而无反击的机会。
常言道,久守必失。
将帅,犹如人的心脏,而部下,犹如人的四肢关节。
若是心机运筹专一不二,四肢关节的动作就必定坚决有力;心机运筹疑惑不定,四肢关节的动作必定杂乱无章。
若将军不能像心脏一般进行决断,士兵不能像四肢关节一般进行动作,即便取胜也是侥幸取胜,而不是掌握了进攻的谋略。
当战场的节奏被典韦掌控,张勋就已经失去了一个心脏应该有的决断,一个个滞后的命令,让士兵在疲于应对的同时也渐渐变得不受控制。
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又如何能有反击之力?
反观典韦,作为主将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调遣三千丹阳锐士,将力量都聚在了一处。
哪怕张勋人多势众,在面对典韦的武器优势和指挥优势下,也只能被典韦压着打!
宋宪、侯成和曹性没多少领悟,只觉得战场上典韦对张勋的压制看着很兴奋,心中又叹息不能上阵杀敌。
许褚虽然有所明悟,但因为天赋的原因始终摸不着头脑,总感觉明白了什么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唯一看得专注的,是参军徐晃。
虽说徐晃加入丹阳锐士的时间不长,但却是最勤奋的一个。
从丹阳锐士的军规到日常训练,每一个细节徐晃都会去思考为什么。
徐晃早年间曾做过河东郡的郡吏,不是如宋宪、侯成、曹性一般单纯的武人,也不是如许褚一般有学文的条件但不想学文的纯粹武夫,徐晃跟鲁肃一般,都是正儿八经的习文练武。
因为学了文,徐晃的头脑自然会比寻常的武夫更聪明,考虑的问题也更多更长远。
虽说误入了白波贼中,但徐晃依旧没忘记对知识的渴望和汲取。
即便身为武将,那也要当一个如周亚夫似的文武双全的武将,而非一个有勇无谋只会冲阵厮杀的武夫。
郑牧没有去惊扰徐晃。
能不能突破极限,不在于郑牧,而在于徐晃自己。
统率力,是很难直接用理论来教会的。
入了门,一通百通,看古人兵法,听郑牧讲兵都能有所领悟;入不了门,就算郑牧手把手的教也教不出来一个统兵的将才。
战场上。
张勋的兵马开始溃败。
本就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就张勋这种层次的兵马还无法对典韦的三千锐士构成兵力优势。
真要构成兵力优势,好歹也得将桥蕤的一万兵马也加入。
“可惜了,张勋的战马也挺值钱的。”
典韦并未去追击张勋,在张勋落荒而逃后,典韦就开始打扫战场,押送投降的袁兵走卒回汝阴。
汝阴现在屯田开渠,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
这一战。
丹阳锐士除了部分受伤的,几乎可以说没有损失。
张勋见势不妙,直接带着最精锐的部曲选择了撤退,留下的尸体和降卒大部分都是用来送死的走卒。
显然,张勋在战场节奏被打乱后,就有了取舍,压根不想在这里跟典韦死战!
袁术才败阵,若张勋在这里将精锐部曲都折损了,回去的待遇可能就是袁术一声“叉出去”了。
虽说走卒损失不少,但只要最能打的部曲还在,张勋就不会被“叉出去”,最多是受到一些喝斥。
反正这些用来消耗走卒,张勋想要多少就能抓多少。
虽说能打的部曲损失不大,但一万人气势汹汹的来打汝阴,最后只拖着三千部曲返回颍上,张勋也是很丢脸的。
桥蕤没有去嘲讽张勋,见张勋的部曲还在这心中反而松了口气:“张将军,之前的气话就当其没有发生过吧。虽说损失了不少走卒,但所幸能战的部曲还在。只要你我在颍上固寨自守,即便郑牧再厉害,也破不了颍上坚寨。”
张勋见桥蕤不提前事,这心中也安心不少。
被典韦削了锐气的张勋也放下了高傲,都不自称本将了:“桥将军,是张某以前太狂妄了,与那典韦一战,张某方知这人外有人。”
桥蕤一听张勋面对的是典韦,遂问及具体的战况。
张勋忿忿的将战况描述,心中又滋生不服:“那典韦太奸诈,一边令人与张某问话,一边又趁张某不备,先是弓箭覆盖,紧接着又是强弩兵迂回。”
“此战,非战之罪,实在是典韦的兵,武器太精良,强弩都不下千具!也不知郑牧从哪里寻来这么多的强弩。”
桥蕤不由想到了在东城面对典韦的时候,也是被典韦用这战术诓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相传陈王刘宠有强弩数千张,必然是郑牧得到了刘宠的强弩,才敢以三千步卒正面迎战张将军的一万兵马。”桥蕤的语气中多了羡慕。
同时,桥蕤又多了震惊,上回在东城被典韦击败的时候,可没这些强弩,如今典韦的步卒都能装备不下千具的强弩了。
张旭又道:“虽说我等可以在颍上固寨自守,但袁公处恐怕不太好交代。袁公早有进兵陈汝的想法,如今汝南被郑牧攻占,与袁公有关的袁氏门生故吏或被郑牧击杀、或被郑牧俘虏、残余的逃到了寿春寻求庇护。”
“如今张某又征战不利,必然受到袁公责罚;倘若袁公令你我强攻汝阴,又当如何?”
固寨自守虽然是最佳良策。
但袁术可不会这么想,两万人去打不足五千人的郑牧,居然要固寨自守?
这确定不是在戏弄天下第一大聪明的袁公路?
桥蕤亦是蹙眉。
袁术的想法,他们这些大将都是很清楚的,若在这里固寨自守必然会被袁术怒斥。
“不如,你我去信给袁公,就言黄猗骁勇,郑牧非黄猗不可战胜!”桥蕤提议。
黄猗破了东城,一直被袁术大夸特夸用来激励诸将,再加上黄猗又是袁术的女婿,这地位自然崇高。
张勋眼前一亮。
桥蕤并不是真的认为黄猗骁勇难敌让黄猗来颍上,而是因为黄猗的身份,不论胜败袁术都不会惩罚太过。
“黄猗若真的来了颍上,必然对你我怨恨。”张勋又有些迟疑,这明摆着是在坑黄猗,黄猗又不蠢,不可能看不出来。
桥蕤冷笑:“黄猗战败受罚,总比你我受罚的强。桥某曾在东城待过一段时间,也明白东城令陈悝为什么会与东城共存亡。此人本来只是东城一文吏,因为性格懦弱娇妻又美貌而时常被人欺辱。”
“是当时还是下邳相的郑牧赏识且提拔了陈悝,算起来,陈悝可以说是郑牧的门生故吏。”
“若得知黄猗来了颍上,郑牧必然会亲自提兵来打颍上,届时,我等不仅有了固寨防守的优势,即便偶有失利也有黄猗来担着。”
“张将军,郑牧不是你我能敌的,若是伯符提精兵来颍上,或许还有一战的可能。”
孙策虽然也被郑牧击败,但孙策并未因此被击倒,反而痛定思痛,愈挫愈勇,向袁术借了几千新兵就将江东的大部分的不服势力给荡灭了。
在击败刘繇后,孙策的兵马更是多达三万人众,如今又击败了会稽太守王朗,威震江东。
麾下不仅有周瑜、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谋士,更有韩当、程普、黄盖、周泰、蒋钦、陈武等猛将,俨然已经成了袁术麾下兵锋最强势的大将了。
更令桥蕤钦佩的是,孙策的兵马跟张勋桥蕤的兵不一样,大部分都是能战之士,而不是强抓来用来送死的走卒。
对于孙策,张勋心中有嫉妒也有佩服:“袁公有意让伯符去打广陵,伯符远在会稽郡,也难以长途跋涉的来颍上。”
两人仔细商议后,遂遣人去寿春,直言郑牧非黄猗能敌!
袁术虽然对张勋战败有不满,但考虑到张勋只是损失了些许走卒遂也不喝斥张勋,反而对张勋和桥蕤一同举荐黄猗感到一阵高兴。
黄猗是袁术的女婿,自然也是袁术最信任的人。
若黄猗的武勇能压住麾下大将,袁术也就不担心麾下大将会有异心了。
袁术遂召黄猗到来,有意让黄猗去颍上统兵。
听闻是张勋和桥蕤一同举荐,黄猗不由内心大恨。
我在寿春待得好好的,有娇妻美妾作伴,脑抽了才去颍上。
同在袁术麾下,黄猗是知道张勋的为人的,如张勋这般自傲的人会容忍黄猗踩在头上?必然是在郑牧跟前吃了大亏才会如此低声下气的让黄猗去颍上当主将。
黄猗可不傻。
郑牧的战绩那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什么“郑牧非黄猗能敌”?捧杀也不是这样捧的!
看着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袁术,黄猗小心翼翼地道:“岳丈,小婿最近偶感风寒,不如召孙策去颍上。孙策曾败给了郑牧,一直耿耿于怀,不如将其调往颍上,也遂了孙策报仇的心愿。”
朝中公卿则是忽悠袁绍,大将军位暂时搁置,待袁绍彻底灭了公孙瓒后再行升迁。
许县的天子势力已渐成气候,袁绍综合利弊,接受了车骑将军、冀州牧的册封,又举荐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熙为幽州刺史,高干为并州刺史。
袁绍本想举荐曹操为并州刺史的,但考虑到曹操如今的窘境,遂又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曹操亦是主动放弃了袁绍以盟主名义委任的征北将军、并州牧,甘愿只在并州当一个战将,一心一意的训练骑兵。
虽说荀彧等人在山阳郡屯田,但曹操身边亦有程昱、以及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曹洪、曹纯、乐进、史涣等战将在。
在兖州败给郑牧后,曹操痛定思痛,仔细的分析兖州战败的原因,一如当初荥阳败给徐荣后一般。
与程昱仔细分析后,曹操得出了郑牧用兵最大的优势:不受约束!
不仅仅是用兵的时候不受约束,亦包括对地方的治理不受约束。
曹操当兖州牧的时候,要去考虑兖州境内各方势力的利益,精力上也不会全部用于军务;而郑牧直接不管政务,大部分的时间都只会去思考如何养兵、练兵、击敌、破敌。
一个将军务交给麾下大将,一个是专精于军务;一个稳坐中军,一个亲冒矢石,自然就有了差距。
故而在袁绍决定亦高干为并州刺史的时候,曹操就主动放弃了袁绍以盟主名义委任的并州牧身份,以将的身份行事。
有袁绍在,曹操是难以在并州发展自己的势力的,与其如此,倒不如潜心为将以求击败郑牧。
只要兵马掌握在手中,一切都还有再来的可能。
乱世之中,军威至重!
在袁绍表奏各州时,刘备也自下邳来到了许县,表奏各部功绩;刘备本是镇东将军,刘协嘉其功绩,遂迁刘备为征东将军。
兖州百废待兴,杨彪本是举荐东武阳的臧洪出任兖州牧,但此提议被郑牧给否决,认为臧洪不通武事不适合出任兖州牧,遂举荐在淮南作战有大功劳的关羽为兖州牧,又表诸葛瑾为兖州治中,糜竺为兖州别驾。
关羽诸葛瑾糜竺皆是刘备在徐州的亲信,杨彪等公卿自然不肯让刘备在领了徐州后又实质上兼领兖州,为此事争吵了近十日。
最后,各方都在利益上有了妥协和让步。
以刘备为征东将军、兼领徐州牧、大司农,留在许县。
以关羽为兖州牧,臧洪为兖州别驾,诸葛瑾为兖州治中,分管兖州武事和文事。
以陈登为徐州别驾,刘备不在徐州的期间,常摄徐州诸事。
以钟繇为豫州牧,督豫州诸事。
郑牧则是放弃颍川太守一职,改冠军将军位同四征,授予开府、假节,可征辟掾属、可持节杀二千石以下官、可持节杀无官位之人、可杀犯军令者。
应劭则是奉命拟定公卿百官职权和待遇,一扫桓灵二帝以来公卿百官在职权上的混乱局面。
初步形成了以司徒陈纪、太尉杨彪、司空赵温、大司农刘备、冠军将军郑牧、尚书令荀攸同掌尚书台的执政团体。
其中陈纪录尚书事,而杨彪、赵温、刘备、郑牧、荀攸皆享平尚书事权。
各方势力皆得到了好处,许县的朝廷也暂时趋于了稳定。
七月中。
太仆赵岐自襄阳返回。
这个装病的人精,见曹操势力覆灭,袁术又被刘备击败,又听闻应劭奉命拟定了新的公卿百官职权和待遇,担心太仆位被人给替了的赵岐,瞬间大病痊愈,精神抖擞的返回了许县。
同时。
赵岐还带来了刘表的奏表。
刘表认为南阳乃龙兴之地,又是光武帝立业之地,可迁都南阳以镇天下!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尚书台六人的一致反对,不论是陈纪刘备郑牧还是杨彪赵温荀攸,都不不认为南阳是适合迁都的地方。
表面的原因是许县所在的颍川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之交通便利,又有颍水、濮水、汝水经过,且豫州跟司隶、兖州、徐州相连等等。
真实的原因则是,众公卿都将利益分配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迁都南阳岂不是还得让利?
迁都南阳,刘表及荆州世家豪强总得有人位列公卿吧?
但公卿的坑位就这么多,谁将位置让出来?
于是乎,都不用郑牧开口,太尉杨彪就提议暂时以许县为都城,待修缮了洛阳城池且聚民于洛阳后,回迁洛阳。
尚书台六人,陈纪和荀攸是颍川人,杨彪是弘农人,赵温是蜀郡人,郑牧是荥阳人,刘备是幽州人,就没一个是荆州人,六人在南阳也无根基,自然不肯去南阳。
赵岐是司隶人,对迁都南阳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想法,见陈纪六人一致反对,遂也不再多言。
更何况,赵岐是知晓刘表野心的,若迁都南阳,刘表动不了陈纪六人及其亲信在朝中的位置,但极有可能将赵岐这个太仆给替换掉。
赵岐傻了才会去南阳!
至于临行前,刘表对赵岐的各种许诺,早就被赵岐忘得一干二净,只要太仆位置在,谁掌权赵岐都不在乎。
在太仆位置上待到死,史书上留下一笔“卒于任上”,是年近九十的赵岐唯一的想法,作为三朝老臣的赵岐,只要不犯蠢,就没人能动得了赵岐的太仆位置。
能在动乱年代活到九十余岁,一直到建安六年才寿终正寝的人,这心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同月。
在关羽统兵入兖州进驻濮阳后,鲁肃和典韦等锐士返回了许县。
郑牧以鲁肃为冠军长史、典韦为冠军司马,皆秩千石;又以许褚为门下督,秩八百石;徐晃、吕由、牛金、徐盛、于兹、章诳、宋宪、侯成、曹性皆为参军,皆秩六百石。
主簿和功曹史暂无委任,其职权由冠军长史鲁肃兼管,其余低级掾属亦是或有委任或有空缺。
丹阳锐士在兖州多有损伤,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郑牧在许县招募了部分勇卒,以骑卒千人步卒三千人组成战兵。
骑卒千人以许褚为主将,徐晃、章诳、宋宪、侯成、曹性为副;步卒三千人以典韦为主将,吕由、牛金、徐盛为副;于兹依旧另率千人负责督运粮草。
七月底。
郑牧统兵入汝南,专挑袁氏门生故吏问罪。
跟袁绍沾边的,郑牧允许其给钱粮赎罪;凡跟袁术沾边的,尽皆抄家,将其族中人全都发配去许县屯田,美名其曰“改造”。
三个月的时间,郑牧攻下了二十多个邬堡,诱杀首领十余人,得百姓二万余户,降卒两千余人,尽皆送往许县屯田。
郑牧的强势,让剩下的袁氏门生胆战心惊。
假节,可杀二千石以下官、可持节杀无官位之人、可杀犯军令者。
在汝南,除了汝南太守外,就没有郑牧不能杀的!
家世?
名望?
只要敢反抗的,都以袁术同党论处!
军威过境,谁敢不服?
郑牧在汝南的强势,让不少袁氏门生故吏,尤其是跟袁术沾边的纷纷逃往寿春寻求袁术的庇护。
三个月的时间,郑牧以强势的军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将汝南的不安定因子尽数拔除,兵马推进到了颍水河畔的汝阴县。
汝阴县在汝南西南部,距离寿春不到三百里!
到了汝阴,郑牧不再往前推进,而是直接在汝阴招募流民屯田开渠,一如荥阳屯田开渠一般。
这般挑衅,让袁术再也忍不住了。
在徐州失利的袁术,心情本就郁闷,这三个月以来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泄愤,这还未开始执行杨弘的战略,郑牧就抢先一步将汝南给平定了。
在杨弘的战略中,袁术是要兵进陈汝威逼许县的刘协的,结果袁术还未进兵郑牧就先进兵了,还是趁着袁术刚从徐州失利,这粮草军备尚未准备齐全的时候。
郑牧对战机的把握一向很准确,倘若袁术未在徐州失利,想要在三个月内推进到汝阴是很困难的。
毕竟这次推进不是奇袭,而是要步步为营的将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中跟袁术沾边的不稳定因子连根拔除。
袁术在徐州失利,粮草被刘备焚烧大半,又被关羽张飞连追六百里,压根没精力来管在汝南推进的郑牧。
当郑牧的兵马出现在汝阴的时候,袁术纵然没精力管也不得不管了。
不到三百里的距离,骑兵一日就能抵达寿春城下!
虽然袁术行事不要脸,但也得维护脸面不被践踏。
考虑到郑牧的赫赫战绩,袁术不敢疏忽大意,遂遣大将张勋和桥蕤各引兵一万进驻汝阴下游百里的颍上。
桥蕤不是第一次跟郑牧交手了,在东城的战败让桥蕤记忆犹新,故而桥蕤在进驻颍上后,就选择了固寨防守,不准备继续进兵汝阴。
张勋对此却是嗤之以鼻:“郑牧不到五千人,而我等有两万大军,若只守不攻岂不是让人耻笑?本将征战多年,从未有闻兵马数倍于敌还要采取守势的。”
虽说在徐州失利,但张勋并不认为徐州的失利是刘备太厉害,而是围城太久大意了没能料到刘备劫营,若是粮草未被刘备焚烧,众将又岂会退兵?
见桥蕤要在颍上固守,张勋心生鄙夷的同时对桥蕤也有不满,四倍于敌,自然是比两倍于敌更轻松。
桥蕤见张勋轻视郑牧,遂劝道:“张将军,郑牧并非寻常武将,至今尚无败绩,不可小觑。”
张勋泛起不服之意:“世间又岂会有常胜将军?只不过是凑巧罢了。”
同为扬州豪杰,张勋有勇力,亦有狡诈凶狠,向来自问不弱于旁人,凭着一股子凶悍气,故而能以低微出身成为袁术麾下大将。
世间凶悍人,又岂会认怂?
不如郑牧战绩耀眼,张勋认为这只是郑牧运气好凑了巧,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笃信。
桥蕤颇有些无语。
凑巧?
一战胜利是凑巧,连战连捷难道还能是凑巧?
“张将军若要去打汝阴,可自行前往,桥某决定在颍上固寨自守。”桥蕤不想跟张勋再争辩,面对郑牧,唯有固寨死守,方有一丝机会打个平手。
至于击败郑牧,桥蕤是想都不敢想!
张勋怒意滋生:“桥蕤,你若要固寨自守,本将不拦你,但本将击败了郑牧,你不可分功!”
桥蕤见张勋发怒,这暴脾气也上头:“张将军若能击败郑牧,桥某决不分功;可张将军若被郑牧击败,袁公面前可不许胡说。”
张勋冷哼:“本将岂会是搬弄是非的小人?你就在这里当你的缩头乌龟,看本将如何斩杀郑牧!”
见张勋领兵离去,桥蕤眼中泛起鄙夷:“一万兵就想击败郑牧,真当你张勋麾下,皆是能征善战的骁勇劲卒吗?”
张勋虽然有一万人,但真正能战的骁勇劲卒也就三千人,其余兵卒充其量就是呐喊助威的。
而这骁勇劲卒,也仅仅只是比普通小卒吃得更饱罢了。
粮食的紧缺,以及以袁术为首自上而下的奢靡之风,让袁术军中克扣军饷的风气极为严重!
兵马越多,不意味着战斗力越强。
更大的原因在于,兵马越多,得到的军饷就越多,能克扣的军饷自然就越多。
只要能升官发财,谁管小卒死活!
反正上了战场,这些小卒就是炮灰,用来消耗对方的箭矢、武器、体力的。
箭矢会耗尽,刀砍久了会钝,人战斗久了会累。
跟黄巾驱民攻城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黄巾驱的是民,而张勋等众,驱的是走卒!
张勋要送死,但桥蕤不想死。
跟着袁术就是为了图一个富贵,但这富贵只有活下来才能享有,想着家中还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桥蕤更惜命了。
桥蕤麾下也有大量吃不饱的走卒,能战的骁勇劲卒同样也只有三千人,桥蕤不敢跟郑牧正面对决,于是下令众走卒伐木建寨,要在颍上建一座谁来都不能攻破的坚固营寨。
不仅如此,桥蕤还大量的制作箭矢,不求箭矢能射穿甲胄,只求箭矢能做到射杀无甲兵卒就足够了。
如此小心翼翼,只为保持不败。
汝阴。
郑牧一路抄家得了大量的粮草,汝阴的袁氏门生故吏,也多有被郑牧抄家发配的。
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袁隗在的时候,自然是嚣张跋扈;如今袁隗死,袁术又行叛逆之举,郑牧自然也就能奉令除贼了。
打土豪,分田地,在汉末世家豪族并立的时代,并不是一个适合执行的策略;效仿黄巢杀尽公卿王侯世家同样也不可能,但奉令讨贼,却也能让郑牧达到同样的效果。
若换个人,或许还会担心行事过火遭到报复,然而郑牧的军威太盛,如今又有假节权,压根就不会去考虑会遭到报复。
敢将生死置之度外且亲冒矢石作战的郑牧,又岂会担心一群袁氏门生故吏的报复?
汝南本就流民遍地,刘辟、龚都等辈有了钱粮都能轻易的招募大量流民当黄巾,郑牧亦不例外。
招募流民的檄文刚张贴,就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前来依附。
郑牧抄家得了大量的粮草,自然是来者不拒,有多少流民就安顿多少流民。
同样。
郑牧安顿流民的方式跟荥阳的时候一样的简单而直接:改姓郑氏!
不愿改姓的,一律驱逐!
迷惑性极强的操作,很难让人看清郑牧的真实目的。
让荥阳的流民改姓郑,还可以说是为了重建荥阳郑氏,可在汝阴让人改姓郑,这离奇的操作让人匪夷所思。
即便是如今的冠军长史鲁肃,也看不明白郑牧的用意。
“将军,汝南多袁氏门生故吏,汝阴又靠近寿春,流民的成分复杂,难保不会有袁氏门生故吏的死士门客冒充流民。聚流民而改姓郑,肃唯恐其中会有叛逆潜伏。”
鲁肃的担心不无道理。
荥阳的流民,大部分都是深受董卓之祸,遇上郑牧这个肯聚流民的求之不得,故而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但汝阴的流民就难说了,郑牧一路征讨了汝南三个月,攻下了二十多个邬堡,诱杀首领十余人,得百姓二万余户,降卒两千余人。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不包括被杀了的,侥幸逃了的。
孙策在江东为何会遭到刺杀?其原因亦是很简单,得罪的士族豪族太多了!
郑牧在汝南同样如此,得罪的士族豪族不会比孙策少!
发配去许县屯田的百姓,其中也必然会有袁氏门生故吏的死士门客在,这些人在去许县的途中想逃,是很容易逃走的。
对于鲁肃的担心,郑牧依旧是如常的云淡风轻:“得罪人的事,总得有人来做。朝中公卿多有人明哲保身,不肯轻易得罪人,然而不得罪人就无法除掉汝南那群不安分的人。倘若这群人被煽动,许县就会出现危机,这平日里倒是无恙,若遇上大战,极有可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自新莽以来,世家豪族兼并之势就愈演愈烈,即便光武帝平定了诸州动乱,亦只是跟世家豪族达成了短暂的共识,未能真正抑制兼并之势,故而短短两百年,就有了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
“牧不敢说能抑制兼并之势,但趁着征战的机会灭掉一些趁着动乱兼并土地人口的世家豪族,或可对今后抑制兼并的政令多一些实施的可能。”
“让流民改姓郑,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牧想以这些地方作为试点,检验一些想法;虽说不一定能奏效,但终究得尝试一下才能有所顿悟。”
“至于流民中可能藏有袁氏门生故吏的门客死士,子敬无需多虑,见惯了战场生死的你我,又岂能因为些许刺客就不去施行政令?”
郑牧有如孙坚孙策一般亲冒矢石的武勇胆气,但比起孙坚孙策的轻而无备,郑牧对亲卫的培养是很重视的。
不仅有明面上的亲卫护卫左右,亦有暗地里的亲卫负责甄别一切可疑的人员,甚至于鲁肃都不知道,给鲁肃当门卫的僮仆亦是郑牧培养的暗卫。
郑牧深知刺客的危害,如刘宠、孙策、费祎等,都是被刺杀而导致大势格局出现了大改变。
乱世之中,不仅有明面上的战场搏杀,亦有暗地里的阴谋诡计,只要能除掉对手,谁又会真的去在意手段是否卑劣?
鲁肃见郑牧如泰山般沉稳,遂不再多问,转而看向眼前的沙鼎地图,目光落向颍上的张勋和桥蕤:“袁术遣张勋和桥蕤将兵两万,进驻颍上,想必钱粮已经得到了补充。”
如今已是十月底。
秋收刚过不久,以袁术的作风,必然会在势力范围内大幅度的征粮。
如果是袁绍的两万兵,郑牧或许还会忌惮,但袁术的两万兵,郑牧多的只是鄙夷。
袁绍的兵好歹是相对正规的部曲兵,不是随便拉扯的壮丁流民,最多是部曲兵太多,互相的统属有些混乱,在大军作战的时候容易出现令不行禁不止的情况。
即兵多而不整。
但袁术的兵就不同了,整个儿就一草台班子,看起来有模有样,实际上外强中干,就如同坟墓中的枯骨一般,哪怕陪葬的再华丽,终究只是没有力量的死骸。
“桥蕤有些本事,又曾在东城损兵折将,这次屯兵颍上,牧料其会固寨自守。”郑牧将沙鼎地图中,标注有桥蕤的旗帜拔出,随后看向标注张勋的旗帜:“张勋此人,在袁术麾下多有建功,隐隐有袁术麾下第一大将的名头。似此等大将,心中必有傲气,既受了袁术命令,就不会如桥蕤一般在颍上固寨自守。”
鲁肃问道:“正面迎战,还是用计设伏?”
郑牧轻笑:“张勋不是曹操,用计不容易奏效,正面迎战即可。”
对曹操用计,是因为曹操是善用计的,善用计的会想太多,用计拆计将计就计才能一步步的施行;但张勋,郑牧不想浪费精力去部署无用的后招。
对曹操用计,郑牧可以走一步算十步,将每一步曹操可能的反应都预料其中;对张勋用计,郑牧若是走一步算十步,就跟拿高射炮打蚊子一般,虽说能灭掉蚊子,但用能灭掉一群虎豹的高射炮去灭一只蚊子,这不是聪明而是蠢。
对付张勋,何须用计!
就如同对付李傕郭汜张济的时候一般,郑牧敢拿一千五百骑直接对阵李傕郭汜张济万余西凉兵。
张勋虽然也有一万兵,但其战斗力远逊于李傕郭汜张济,而郑牧如今又有四千步骑,只需迎面平推就足够给张勋面子了。
在探得张勋如预料一般统兵来打汝阴,郑牧遂召来冠军司马典韦,令典韦与吕由、牛金、徐盛统三千丹阳锐士步卒,前往迎战张勋。
对付张勋,郑牧都不想亲自动手。
典韦跟着郑牧在襄贲城学习统兵学了三年,又跟着郑牧南征北战两年,五年的时间,曾经只会单人双戟在游侠中逞威,如今亦能将兵三千折冲敌阵。
典韦能当上地位仅次于鲁肃的冠军司马,不仅仅是典韦跟随郑牧的时间最长,更是因为典韦是冠军将军府中最善于统兵征战的大将。
许褚和徐晃虽然个人武勇不俗,但论统兵征战,经验还不足。
统兵征战,除非如郑牧一般两世为人又精研军务的,以及如鲁肃一般天赋异禀的,普通的战将想要成长起来,是需要大量的战场经验积累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便是郑牧和鲁肃,也不曾间断过学习!
但为了让冠军将军府的诸将得到锻炼,郑牧留鲁肃在汝阴城统属文武事,遂带着门下督许褚,徐晃、章诳、宋宪、侯成、曹性六位冠军将军府的参军,策马登坡,观摩典韦跟张勋的战斗。
双方在汝阴城东南十五里处相遇。
威毅持重的典韦,并未因为张勋兵多而有丝毫的慌乱,从容不迫的列阵。
待得张勋的将旗到来,典韦遂令牛金出阵喊话。
自丹阳悍卒中提拔的牛金,因为桀骜不驯曾被张飞揍过,跟着典韦又被典韦揍过,但这桀骜的个性并未因此而改变。
牛金不敢在典韦面前桀骜,在张勋面前却是没有这个顾虑。
只见人高马大的牛金左手提着半人高的厚木盾,右手提着比普通环首刀更长更厚重的古锭刀,气势凌厉的走向阵前,向将旗下的张勋喊话:“冠军将军府参军牛金在此!张勋,冠军司马想知道你的坐骑,价值几何?”
牛金的大嗓门,让典韦和张勋双方的的前军都能听得清楚。
本以为牛金是来搦战的,结果却是来问张勋的坐骑值多少钱的,张勋的眼神瞬间变得阴沉。
“竟敢小觑本将!”张勋咬牙切齿,令裨将上前喝问,欲让郑牧答话。
牛金一听张勋要寻郑牧,那一脸的横肉多了惊讶,又以更惊讶的语气大声反问:“张勋,你只是逆贼袁术麾下,一个小小的伪职将军,论军职还没我牛金高。你为何会认为,对付你还要冠军将军亲至?若不是你人多,我牛金率五百人就能灭了你们。”
“让冠军司马来对付你,我都觉得抬举了你!”
“你也别气,即便桥蕤来了,也用不着冠军将军亲自对付,冠军司马之上,还有个冠军长史呢。”
论临阵怼人,丹阳锐士有自上而下的传统。
倘若桥蕤在,一定会劝张勋戒备,因为这套路桥蕤的记忆太深刻了!
“竟被一介小小的参军羞辱,欺人太甚!”张勋的目光变得凶狠,这心中的怒意也难以遏制。
来打汝阴,张勋就专程来寻郑牧搦战的。
别人怕郑牧,张勋可不怕,若是击败了郑牧,张勋就能成为袁术麾下第一上将了!
袁术有称帝之心,张勋是知道的,也正因为知道袁术有称帝之心张勋才会更卖力的效力袁术。
逆贼?
伪职?
当袁术称帝,张勋等众就是从龙之臣。
若再击败郑牧,张勋有自信争夺袁术麾下大将军一职!
“传令!”
张勋准备喝令走卒冲阵,让走卒冲阵消耗然后伺机以精锐突阵,这是张勋一贯的打法,反正在张勋眼中,走卒就是用来消耗的。
这样的走卒死了也不心疼,动乱中的流民一抓一大把,只要给半碗稀粥就足以让捱饥受饿的流民心甘情愿的当送死的走卒。
即便不心甘情愿,张勋也有办法,督战队的刀可不会讲人情。
看着还在大声喝问的牛金,张勋心中冷笑:还敢战前问话,本将可没空跟你答话!
然而。
张勋的命令还未下达,身边的裨将就发出一阵惊呼,众亲卫更是举着木盾向张勋靠拢。
“将军蹲下!”
“将军当心弓箭!”
“快!快挡住!”
张勋的亲卫慌乱的举起木盾,将张勋遮挡得严严实实,直听得木盾上传来的箭矢碰撞声,张勋才反应过来。
什么阵前喊话,都是假的!
牛金只不过是跑出来吸引张勋注意力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和干扰张勋的注意力,让隐藏在阵中的弓箭手有足够的时间箭矢上弦以及计算箭矢的弧度。
“张勋倒也有些本事,亲卫的反应速度挺快。”典韦冷冽的盯着被木盾护卫的张勋,略微赞了一声,但也仅仅只是赞了一声。
张勋亲卫的反应速度快,但其余袁兵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尤其是被张勋视为炮灰的走卒,在这一波箭雨下死伤惨重。
而在张勋被遮挡在木盾阵的期间,吕由和徐盛各率五百锐士,开始两翼向张勋迂回突进。
这一千锐士,都装备了强弩。
郑牧的强弩虽然在兖州一战中有损耗,但因为曹操击败了刘宠缴获了大量的强弩,而郑牧又击败了曹操将曹操自刘宠处的强弩也缴获了。
原本典韦的军中就有一千强弩锐士,在击败曹操后又缴获了千余强弩,郑牧遂将缴获的强弩尽数给锐士步卒装备,典韦这三千锐士中有两千锐士都装备了强弩!
虽说装备了强弩,但典韦的锐士并非纯粹的强弩兵,强弩只是锐士的众多武器之一。
平日里被郑牧好酒好肉饱饭高饷养着的丹阳锐士,几乎都是身强力大的,不论是骑卒还是步卒,大部分的锐士都装备有长弓、强弩、长枪、环首刀、八面剑和短匕。
典韦的步卒还装备了甩石器,常备石头石灰在身。
用郑牧的话来讲就是,战场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方,多一件武器就多一分保命的机会。
如果武器没用完就死了,只能说命该如此,如果说武器用完了人还没死,但又因为没了武器被杀死,那就是命里该活却被蠢死。
至于负重,则是考虑其次了。
郑牧养精兵而不大量扩军,就是要将有限的钱粮用于精兵的打造上。
袁术的走卒喝稀粥,而郑牧的锐士唯一喝稀粥的时候就是天气炎热郑牧给军士熬制的解暑粥。
一千锐士迈着矫健的步伐,快速的迂回到了张勋军阵的两翼,密集的弩矢如雨点一般向张勋的两翼倾泻,哀嚎声也随之响起。
战场不是能留情的地方,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己方的残忍。
真要表现仁义,那就等战局结束后将降卒送去屯田,让其免于兵祸不再当袁术麾下专职于送死的走卒。
“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强弩?”裨将对战况的汇报,让张勋又惊又怒,此刻的张勋终于理解为何桥蕤会选择固寨自守了!
野外的遭遇战,人数只是决胜的一个因素,但决定胜负最关键的还有双方的武器差距!
强弩,那可是非战时都要管制的利器!
哪怕张勋在袁术麾下能统兵过万,军中的强弩也不会超过五十!
而现在,一千锐士端着强弩在齐射!
倘若张勋知道典韦军中的锐士还有一千强弩未参与战斗,估计心中都能滴血!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有本事放下强弩再一决高低啊!
张勋后悔了,后悔不该不听桥蕤的劝告执意来打汝阴。
若早知道汝阴的郑牧有如此多的战场利器,张勋绝对会如桥蕤一样选择固寨自守!
只要固寨自守,郑牧的强弩就难以发挥太大的杀伤力。
相对于长弓,强弩的有效杀伤射程相对要近很多,固寨自守能让强弩手无法抵达最佳的射击位置。
但在野外就不同了!
别说张勋的兵,连颜良的精锐骁骑都不敢在强弩兵面前嚣张。
“子忠对战场节奏的把握,越来越精准了。”
山坡上,带着许褚、徐晃、章诳、宋宪、侯成、曹性六位参军的郑牧,口中多了赞赏之词。
战场节奏是很难把握的,这是作为武将统率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
能精准把握战场节奏的武将,往往都能将麾下兵马如臂指使,就如同与人斗将单挑,何时挥刀何时闪避何时抵挡何时击敌要害,都能如行云流水般。
从典韦抢得先机一波箭雨让张勋的亲兵聚木盾为阵,再到吕由和徐盛各引五百强弩手迂回两翼射击,以及中军的典韦挥军掩杀、吕由和徐盛迂回张勋后军。
每一步都能精准的掐住张勋的脖子,让张勋疲于应对而无反击的机会。
常言道,久守必失。
将帅,犹如人的心脏,而部下,犹如人的四肢关节。
若是心机运筹专一不二,四肢关节的动作就必定坚决有力;心机运筹疑惑不定,四肢关节的动作必定杂乱无章。
若将军不能像心脏一般进行决断,士兵不能像四肢关节一般进行动作,即便取胜也是侥幸取胜,而不是掌握了进攻的谋略。
当战场的节奏被典韦掌控,张勋就已经失去了一个心脏应该有的决断,一个个滞后的命令,让士兵在疲于应对的同时也渐渐变得不受控制。
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又如何能有反击之力?
反观典韦,作为主将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调遣三千丹阳锐士,将力量都聚在了一处。
哪怕张勋人多势众,在面对典韦的武器优势和指挥优势下,也只能被典韦压着打!
宋宪、侯成和曹性没多少领悟,只觉得战场上典韦对张勋的压制看着很兴奋,心中又叹息不能上阵杀敌。
许褚虽然有所明悟,但因为天赋的原因始终摸不着头脑,总感觉明白了什么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唯一看得专注的,是参军徐晃。
虽说徐晃加入丹阳锐士的时间不长,但却是最勤奋的一个。
从丹阳锐士的军规到日常训练,每一个细节徐晃都会去思考为什么。
徐晃早年间曾做过河东郡的郡吏,不是如宋宪、侯成、曹性一般单纯的武人,也不是如许褚一般有学文的条件但不想学文的纯粹武夫,徐晃跟鲁肃一般,都是正儿八经的习文练武。
因为学了文,徐晃的头脑自然会比寻常的武夫更聪明,考虑的问题也更多更长远。
虽说误入了白波贼中,但徐晃依旧没忘记对知识的渴望和汲取。
即便身为武将,那也要当一个如周亚夫似的文武双全的武将,而非一个有勇无谋只会冲阵厮杀的武夫。
郑牧没有去惊扰徐晃。
能不能突破极限,不在于郑牧,而在于徐晃自己。
统率力,是很难直接用理论来教会的。
入了门,一通百通,看古人兵法,听郑牧讲兵都能有所领悟;入不了门,就算郑牧手把手的教也教不出来一个统兵的将才。
战场上。
张勋的兵马开始溃败。
本就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就张勋这种层次的兵马还无法对典韦的三千锐士构成兵力优势。
真要构成兵力优势,好歹也得将桥蕤的一万兵马也加入。
“可惜了,张勋的战马也挺值钱的。”
典韦并未去追击张勋,在张勋落荒而逃后,典韦就开始打扫战场,押送投降的袁兵走卒回汝阴。
汝阴现在屯田开渠,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
这一战。
丹阳锐士除了部分受伤的,几乎可以说没有损失。
张勋见势不妙,直接带着最精锐的部曲选择了撤退,留下的尸体和降卒大部分都是用来送死的走卒。
显然,张勋在战场节奏被打乱后,就有了取舍,压根不想在这里跟典韦死战!
袁术才败阵,若张勋在这里将精锐部曲都折损了,回去的待遇可能就是袁术一声“叉出去”了。
虽说走卒损失不少,但只要最能打的部曲还在,张勋就不会被“叉出去”,最多是受到一些喝斥。
反正这些用来消耗走卒,张勋想要多少就能抓多少。
虽说能打的部曲损失不大,但一万人气势汹汹的来打汝阴,最后只拖着三千部曲返回颍上,张勋也是很丢脸的。
桥蕤没有去嘲讽张勋,见张勋的部曲还在这心中反而松了口气:“张将军,之前的气话就当其没有发生过吧。虽说损失了不少走卒,但所幸能战的部曲还在。只要你我在颍上固寨自守,即便郑牧再厉害,也破不了颍上坚寨。”
张勋见桥蕤不提前事,这心中也安心不少。
被典韦削了锐气的张勋也放下了高傲,都不自称本将了:“桥将军,是张某以前太狂妄了,与那典韦一战,张某方知这人外有人。”
桥蕤一听张勋面对的是典韦,遂问及具体的战况。
张勋忿忿的将战况描述,心中又滋生不服:“那典韦太奸诈,一边令人与张某问话,一边又趁张某不备,先是弓箭覆盖,紧接着又是强弩兵迂回。”
“此战,非战之罪,实在是典韦的兵,武器太精良,强弩都不下千具!也不知郑牧从哪里寻来这么多的强弩。”
桥蕤不由想到了在东城面对典韦的时候,也是被典韦用这战术诓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相传陈王刘宠有强弩数千张,必然是郑牧得到了刘宠的强弩,才敢以三千步卒正面迎战张将军的一万兵马。”桥蕤的语气中多了羡慕。
同时,桥蕤又多了震惊,上回在东城被典韦击败的时候,可没这些强弩,如今典韦的步卒都能装备不下千具的强弩了。
张旭又道:“虽说我等可以在颍上固寨自守,但袁公处恐怕不太好交代。袁公早有进兵陈汝的想法,如今汝南被郑牧攻占,与袁公有关的袁氏门生故吏或被郑牧击杀、或被郑牧俘虏、残余的逃到了寿春寻求庇护。”
“如今张某又征战不利,必然受到袁公责罚;倘若袁公令你我强攻汝阴,又当如何?”
固寨自守虽然是最佳良策。
但袁术可不会这么想,两万人去打不足五千人的郑牧,居然要固寨自守?
这确定不是在戏弄天下第一大聪明的袁公路?
桥蕤亦是蹙眉。
袁术的想法,他们这些大将都是很清楚的,若在这里固寨自守必然会被袁术怒斥。
“不如,你我去信给袁公,就言黄猗骁勇,郑牧非黄猗不可战胜!”桥蕤提议。
黄猗破了东城,一直被袁术大夸特夸用来激励诸将,再加上黄猗又是袁术的女婿,这地位自然崇高。
张勋眼前一亮。
桥蕤并不是真的认为黄猗骁勇难敌让黄猗来颍上,而是因为黄猗的身份,不论胜败袁术都不会惩罚太过。
“黄猗若真的来了颍上,必然对你我怨恨。”张勋又有些迟疑,这明摆着是在坑黄猗,黄猗又不蠢,不可能看不出来。
桥蕤冷笑:“黄猗战败受罚,总比你我受罚的强。桥某曾在东城待过一段时间,也明白东城令陈悝为什么会与东城共存亡。此人本来只是东城一文吏,因为性格懦弱娇妻又美貌而时常被人欺辱。”
“是当时还是下邳相的郑牧赏识且提拔了陈悝,算起来,陈悝可以说是郑牧的门生故吏。”
“若得知黄猗来了颍上,郑牧必然会亲自提兵来打颍上,届时,我等不仅有了固寨防守的优势,即便偶有失利也有黄猗来担着。”
“张将军,郑牧不是你我能敌的,若是伯符提精兵来颍上,或许还有一战的可能。”
孙策虽然也被郑牧击败,但孙策并未因此被击倒,反而痛定思痛,愈挫愈勇,向袁术借了几千新兵就将江东的大部分的不服势力给荡灭了。
在击败刘繇后,孙策的兵马更是多达三万人众,如今又击败了会稽太守王朗,威震江东。
麾下不仅有周瑜、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谋士,更有韩当、程普、黄盖、周泰、蒋钦、陈武等猛将,俨然已经成了袁术麾下兵锋最强势的大将了。
更令桥蕤钦佩的是,孙策的兵马跟张勋桥蕤的兵不一样,大部分都是能战之士,而不是强抓来用来送死的走卒。
对于孙策,张勋心中有嫉妒也有佩服:“袁公有意让伯符去打广陵,伯符远在会稽郡,也难以长途跋涉的来颍上。”
两人仔细商议后,遂遣人去寿春,直言郑牧非黄猗能敌!
袁术虽然对张勋战败有不满,但考虑到张勋只是损失了些许走卒遂也不喝斥张勋,反而对张勋和桥蕤一同举荐黄猗感到一阵高兴。
黄猗是袁术的女婿,自然也是袁术最信任的人。
若黄猗的武勇能压住麾下大将,袁术也就不担心麾下大将会有异心了。
袁术遂召黄猗到来,有意让黄猗去颍上统兵。
听闻是张勋和桥蕤一同举荐,黄猗不由内心大恨。
我在寿春待得好好的,有娇妻美妾作伴,脑抽了才去颍上。
同在袁术麾下,黄猗是知道张勋的为人的,如张勋这般自傲的人会容忍黄猗踩在头上?必然是在郑牧跟前吃了大亏才会如此低声下气的让黄猗去颍上当主将。
黄猗可不傻。
郑牧的战绩那是实打实的打出来的,什么“郑牧非黄猗能敌”?捧杀也不是这样捧的!
看着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袁术,黄猗小心翼翼地道:“岳丈,小婿最近偶感风寒,不如召孙策去颍上。孙策曾败给了郑牧,一直耿耿于怀,不如将其调往颍上,也遂了孙策报仇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