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吕布在白马津增兵,欲用声东击西之计骗出鄄城兵马,陈留太守张邈更是亲至白马津壮声威。
然而此举却引起了袁绍的强烈反应,袁绍自南皮调回了上将军颜良,又以审配为监军,发兵五万驻扎在黎阳,似有强夺白马津的意图。
袁绍的强烈反应,让张邈和吕布都惊了。
不论是张邈还是吕布,都未曾料到袁绍会如此凶残!
吕布原本还想着虚设旗帜去偷袭鄄城,但看袁绍这阵仗,若真的去偷袭鄄城,白马津可能就被颜良给强夺了!
“这跟想的不一样啊。”
吕布有些懵,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明明是声东击西之计,怎么现在变成了要跟袁绍来一场决战的局面?
当前往定陶募粮的吴资传来梁国被曹操攻破的情报时,陈宫想不明白的地方终于想明白了:“该死,我等中了郑牧和曹操的诡计了!”
诸将纷纷看向陈宫。
却见陈宫如无旁人、自言自语、语气忿忿:“郑牧这厮,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跟我等结盟,北伐兖州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除掉曹操!”
“当王楷前往任城时,郑牧故意诈唬了王楷,目的便是让王楷相信袁绍的威胁、相信郑牧目的是为了复仇,继而抛出声东击西的计策,欲让我等跟袁绍起冲突。”
“袁绍见我等在白马津屯兵立旗,虽然会疑惑,但最多只会派兵在黎阳静观其变;在我等跟曹操分出胜负之前,袁绍是不会轻易踏足兖州战场的。”
“可曹操如今却不在鄄城!曹操离开鄄城南下梁国,是在逼袁绍出兵兖州与我等交锋,离开之前必然遣人给袁绍送了信。”
“袁绍见曹操又不愿在鄄城牵制我等,就只能遣兵来争兖州,否则一旦让我等得知曹操去了梁国,袁绍就无法再掌控兖州了。”
“袁绍要抢兖州,我等的声东击西计划就无法再执行了,只能被迫与袁绍交锋!”
“郑牧和曹操两人,分别算计了我等和袁绍,两计相生,造成了袁绍欲强夺白马津而我等不得不迎战的局面。”
“如此一来,曹操有了生路,郑牧乱了兖州。而占了亢父和泰山两条险道的郑牧,就如看着鹬蚌相争的渔人一般,静待袁绍、曹操和我等分出胜负,他好从中渔利!”
“只恨未能早日识破这其中的破绽,若留在濮阳又岂会有这么多事?”
陈宫自言自语般的分析,让在场诸将的脸色都有些难看,尤其是吕布和王楷,脸色更是一阵青一阵白。
而陈宫最后一句,仿佛在指责一般,让吕布的面色变得更难看了!
见众将面色隐隐有惊惧之意,吕布沉喝一声:“曹操既然逃去了梁国,这兖州自然就没有曹操的立足之地了。袁绍敢遣颜良抢夺白马津,那本侯就斩了颜良!什么生路?什么渔翁?待斩杀了颜良,这兖州依旧是本侯的!”
“陈公台,你若再敢在此惑乱军心,休怪本侯不讲情面拿你祭旗以正军规!”
虽然已经明白中了郑牧的诡计,但吕布并不想当众承认陈宫的判断,对吕布而言,战场上不需要太多的阴谋诡计,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颜良敢来,那就斩了颜良,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陈宫被吕布的喝斥声惊醒,但没有多言,因为陈宫也明白,如今局势已经不能改变了。
颜良要抢夺白马津,除了正面迎战,直接比谁家的兵马更骁勇、谁家的大将更擅长统兵对敌,已经没有了行计取巧的机会了。
“吴资!”
“末将在!”
“你募粮有功,又探查到了曹操的行踪,两功并赏;即日起,由你出任济阴郡太守,屯兵定陶,盯紧了曹操的行踪!”
“诺!”
吴资看了一眼张邈,见张邈没有出声,遂应下济阴太守一职。
“薛兰、李封。”
“末将在!”
“你二人各引本部兵马,屯兵巨野城,提防亢父的郑牧!”
“诺!”
随后,吕布又看向张邈:“孟卓,曹操去了梁国。若得知你在白马津,极有可能偷袭陈留,你且回陈留布防。”
张邈见吕布调度有方,遂道:“张某这就回陈留,决不会让曹操得逞的。只是温侯分出三路兵马驻防巨野、定陶和陈留,这白马津的兵马还够用吗?”
吕布冷哼:“颜良,一介匹夫!本侯纵然只要五千兵马,亦能斩其首级!更何况如今兵马不止五千,又何惧那颜良?”
见吕布如此笃信,张邈也不再劝。
吕布又看向陈宫:“陈主簿,你回濮阳城。通知高顺、毛晖和徐翕,令三人率本部兵马速来白马津,你则留守濮阳城。”
陈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领了吕布的军令。
虽然颜良在黎阳有五万大军,但吕布并不惧怕,反而多了兴奋。
将张邈和陈宫调走的目的,是为了在击败颜良的同时,收将兖州诸将的军心!
这一战,在陈宫眼中是中了曹操和郑牧的诡计,但在吕布眼中,这是立军威的绝佳机会。
斩了颜良,吕布在兖州的军心就不会弱于张邈和陈宫了!
看向黄河对岸,吕布意气风发:“就让这群兖州的武将,还有那颜良,共同见证本侯的武勇吧!”
“哒哒哒.......”
快马疾驰,头戴纶巾的斥候来到了亢父关下,验明了身份后,又疾驰入关寻到了郑牧。
“都尉,东郡急报!”
虽然人在亢父关,但郑牧却是早将麾下最擅长刺探的家将郑癸派去了东郡。
行军打仗,以粮食最重,其次便是情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粮食是兵马行动的根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斥候是主将看清战场局势的耳目。
快速的扫了一眼郑癸送来的情报,郑牧的嘴角泛起笑意:“吕布和颜良,在白马津卯上了。牧也是时候回襄贲城了。”
如今曹操被迫去梁国觅食,吕布又跟颜良在白马津争锋,兖州的战事基本上跟郑牧没什么干系了,而取得了亢父和梁父险道,建立徐州西北面防线的目的也达到了。
“子忠,通知玄德公,牧先回襄贲城了!”
为了能让矛盾变得更逼真,郑牧在杖刑了张飞后,就一直对刘备避而不见,有事都让典韦去跟刘备接洽。
“这郑子武可真是小器,俺都不跟他计较了。”见又是典韦来同传,张飞不由低声嘟囔。
刘备无奈一笑:“益德,你当着全军的面骂了郑都尉,又不肯去道歉,还想如何?”
“给郑子武道歉?这绝不可能!俺还没让他来道歉呢!”张飞脖子一歪,眼神忿忿。
关羽则有些担心:“如今郑都尉对兄长避而不见,是否会影响到兄长就任徐州牧的计划?”
刘备闻言一叹:“若能当上徐州牧,自然是幸事;若不能,为兄也不强求。先回小沛吧。”
郑牧在让典韦通知刘备撤兵后,留下牛金率五百丹阳兵守亢父关,随后便与典韦带着剩下的四千余步骑走泗水南下入小沛。
到了小沛,郑牧留下典韦统兵押运辎重,只带了十余骑,一人双**赶回襄贲城。
之所以如此急切,是因为在小沛的时候郑牧得到消息:蔡琰的产期到了,随时都可能进入生孩子的环节。
故而郑牧才会急急的往襄贲城而奔。
襄贲城,衙署。
老仙医华仆正在忙碌的准备类似于消炎杀菌的药物,而产房内,有丰富经验的隐婆正在准备接产的用具。
蔡琰躺在床榻上,娇容呈痛苦状,双手死死的抓住床榻上的垫布。
“蔡夫人,不用慌,生孩子是很简单的事,老身生了两个孩子,很容易就生出来了。”甘老夫人自得了郑牧的承诺后,心中的担心少了许多。
原本甘老夫人是要回郯城的,但想到郑牧出征、而蔡琰又临产期不久。于是甘老夫人又留在了襄贲城,一面陪着蔡琰解闷,一面又教蔡琰一些临产的护理和养胎方面的常识。
五日前,蔡琰就已经有了要生孩子的迹象,但不知为何,蔡琰始终无法将孩子生出来。
不论是老仙医华仆还是隐婆都不知所措,唯有甘老夫人看出了端倪,让留在府中保护蔡琰的家将郑壬立即去寻郑牧,虽说郑牧未必能及时返回,但这也能暂时安抚蔡琰那颗焦躁的心。
见蔡琰的面色痛苦,而四个负责接生的隐婆也纷纷摇头,甘老夫人于是走出了产房,然后对郑牧的家将郑辛低语了一阵。
片刻后,郑辛自门外大声呼唤:“夫人,家主已经抵达城门了!”
甘老夫人佯装喝斥:“产房之地,岂能喧闹?还不速速退下!”
说完,甘老夫人又返回产房,低声骂道:“郑都尉的这些家将简直不懂事,若吵到了蔡夫人岂不是坏事?”
然而,床榻上的蔡琰,娇容上的痛苦却是少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坚毅。
“蔡夫人,莫急,莫急,你这样是生不出来的。”甘老夫人善意的提醒,隐婆亦是柔声安抚。
而在产房外,家将郑辛却是心中惶惶。
刚才配合甘老夫人谎称郑牧已经抵达了城门,已经违背了郑辛作为家将的为人准则了。
就在郑辛想着如何向郑牧请罪时,一股疾风自身边荡过。
“家,家主?”郑辛睁大了眼睛,似乎以为看花了眼。
郑牧浑身大汗、面有疲色:“郑辛,速报情况!”
郑辛连忙挺直了腰,言简意赅地汇报:“夫人五日前就有待产迹象,但不知何故一直未能生出来,方才甘老夫人让小人谎称家主已经到了城门口,随后隐婆来回进出换水换药,应该是快要生了。”
“真是够傻的!”
郑牧轻叹一声,瞬间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蔡琰是在等着自己回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郑牧走到了产房前,声音虽然不高但却能传入蔡琰耳中:“昭姬,牧回来了。”
而产房的蔡琰,猛然睁开了眼睛,身体也在一瞬间放松。
“出来了!出来了!”隐瞒的声音中多了惊喜。
不多时。
一阵呱呱声响起,隐婆抱着初生的婴儿走出了产房,看向郑牧的眼神明显一愣。
方才隐婆的注意力都在蔡琰身上,压根没注意到郑牧的声音,此刻见到郑牧自然会有短暂的惊愕。
但隐婆很快就反应过来,连忙道喜:“恭喜都尉,弄璋之喜。”
郑牧的目光看到襁褓中的婴儿时,也随之变得柔和,正要去抱时却被隐婆拦住:“都尉,现在还不能抱,老仙医还要给令郎用药水清洗,否则这大热天的会热出病来的。”
郑牧收回了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方式,既然是老仙医华仆的要求,郑牧自然不会干涉。
华仆的动作很快,那双布满了皱纹的手却比寻常人都灵活,很快就用药水清洗掉了婴儿身上的杂质,又让隐婆换了干净的襁褓布将婴儿包好,这才送到郑牧跟前。
“都尉,现在可以抱了。”隐婆小心翼翼的将婴儿递给郑牧,又快速的纠正郑牧的姿势:“都尉,得这样抱,否则会伤着令郎的。”
在隐婆的指点下,郑牧小心翼翼的抱着怀中的婴儿,心中泛起异样之感:“初为人父,竟是这般的感觉。”
郑牧抱着婴儿返回产房,初生的小生命还不太适应这个世界,只是了一眼郑牧后又闭上了眼睛。
“昭姬,辛苦了。”温和的声音响起,郑牧轻轻的将婴儿放在蔡琰身边,然后握住了蔡琰的右手。
蔡琰此刻也是非常疲惫,但看到身边的婴儿和床榻边立着的郑牧,整个身心都仿佛在这一瞬间融化了。
“郑郎,昭姬好困。”
“闭上眼睛,牧在!”
不过眨眼的瞬间,蔡琰便陷入了沉睡。
甘老夫人也看出了郑牧的疲态:“郑都尉,有老身在此照料,你还是先去休憩一阵吧。”
“甘老夫人,牧欠你一个人情。”郑牧看向甘老夫人的眼神多了几分凝重。
甘老夫人摇头:“郑都尉,老身并非刻意而为。”
郑牧也不多言,转身而道:“昭姬就有劳甘老夫人照料了。”
恩归恩,怨归怨,在私事上,郑牧向来恩怨分明。
吕布在白马津增兵,欲用声东击西之计骗出鄄城兵马,陈留太守张邈更是亲至白马津壮声威。
然而此举却引起了袁绍的强烈反应,袁绍自南皮调回了上将军颜良,又以审配为监军,发兵五万驻扎在黎阳,似有强夺白马津的意图。
袁绍的强烈反应,让张邈和吕布都惊了。
不论是张邈还是吕布,都未曾料到袁绍会如此凶残!
吕布原本还想着虚设旗帜去偷袭鄄城,但看袁绍这阵仗,若真的去偷袭鄄城,白马津可能就被颜良给强夺了!
“这跟想的不一样啊。”
吕布有些懵,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明明是声东击西之计,怎么现在变成了要跟袁绍来一场决战的局面?
当前往定陶募粮的吴资传来梁国被曹操攻破的情报时,陈宫想不明白的地方终于想明白了:“该死,我等中了郑牧和曹操的诡计了!”
诸将纷纷看向陈宫。
却见陈宫如无旁人、自言自语、语气忿忿:“郑牧这厮,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跟我等结盟,北伐兖州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除掉曹操!”
“当王楷前往任城时,郑牧故意诈唬了王楷,目的便是让王楷相信袁绍的威胁、相信郑牧目的是为了复仇,继而抛出声东击西的计策,欲让我等跟袁绍起冲突。”
“袁绍见我等在白马津屯兵立旗,虽然会疑惑,但最多只会派兵在黎阳静观其变;在我等跟曹操分出胜负之前,袁绍是不会轻易踏足兖州战场的。”
“可曹操如今却不在鄄城!曹操离开鄄城南下梁国,是在逼袁绍出兵兖州与我等交锋,离开之前必然遣人给袁绍送了信。”
“袁绍见曹操又不愿在鄄城牵制我等,就只能遣兵来争兖州,否则一旦让我等得知曹操去了梁国,袁绍就无法再掌控兖州了。”
“袁绍要抢兖州,我等的声东击西计划就无法再执行了,只能被迫与袁绍交锋!”
“郑牧和曹操两人,分别算计了我等和袁绍,两计相生,造成了袁绍欲强夺白马津而我等不得不迎战的局面。”
“如此一来,曹操有了生路,郑牧乱了兖州。而占了亢父和泰山两条险道的郑牧,就如看着鹬蚌相争的渔人一般,静待袁绍、曹操和我等分出胜负,他好从中渔利!”
“只恨未能早日识破这其中的破绽,若留在濮阳又岂会有这么多事?”
陈宫自言自语般的分析,让在场诸将的脸色都有些难看,尤其是吕布和王楷,脸色更是一阵青一阵白。
而陈宫最后一句,仿佛在指责一般,让吕布的面色变得更难看了!
见众将面色隐隐有惊惧之意,吕布沉喝一声:“曹操既然逃去了梁国,这兖州自然就没有曹操的立足之地了。袁绍敢遣颜良抢夺白马津,那本侯就斩了颜良!什么生路?什么渔翁?待斩杀了颜良,这兖州依旧是本侯的!”
“陈公台,你若再敢在此惑乱军心,休怪本侯不讲情面拿你祭旗以正军规!”
虽然已经明白中了郑牧的诡计,但吕布并不想当众承认陈宫的判断,对吕布而言,战场上不需要太多的阴谋诡计,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颜良敢来,那就斩了颜良,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陈宫被吕布的喝斥声惊醒,但没有多言,因为陈宫也明白,如今局势已经不能改变了。
颜良要抢夺白马津,除了正面迎战,直接比谁家的兵马更骁勇、谁家的大将更擅长统兵对敌,已经没有了行计取巧的机会了。
“吴资!”
“末将在!”
“你募粮有功,又探查到了曹操的行踪,两功并赏;即日起,由你出任济阴郡太守,屯兵定陶,盯紧了曹操的行踪!”
“诺!”
吴资看了一眼张邈,见张邈没有出声,遂应下济阴太守一职。
“薛兰、李封。”
“末将在!”
“你二人各引本部兵马,屯兵巨野城,提防亢父的郑牧!”
“诺!”
随后,吕布又看向张邈:“孟卓,曹操去了梁国。若得知你在白马津,极有可能偷袭陈留,你且回陈留布防。”
张邈见吕布调度有方,遂道:“张某这就回陈留,决不会让曹操得逞的。只是温侯分出三路兵马驻防巨野、定陶和陈留,这白马津的兵马还够用吗?”
吕布冷哼:“颜良,一介匹夫!本侯纵然只要五千兵马,亦能斩其首级!更何况如今兵马不止五千,又何惧那颜良?”
见吕布如此笃信,张邈也不再劝。
吕布又看向陈宫:“陈主簿,你回濮阳城。通知高顺、毛晖和徐翕,令三人率本部兵马速来白马津,你则留守濮阳城。”
陈宫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领了吕布的军令。
虽然颜良在黎阳有五万大军,但吕布并不惧怕,反而多了兴奋。
将张邈和陈宫调走的目的,是为了在击败颜良的同时,收将兖州诸将的军心!
这一战,在陈宫眼中是中了曹操和郑牧的诡计,但在吕布眼中,这是立军威的绝佳机会。
斩了颜良,吕布在兖州的军心就不会弱于张邈和陈宫了!
看向黄河对岸,吕布意气风发:“就让这群兖州的武将,还有那颜良,共同见证本侯的武勇吧!”
“哒哒哒.......”
快马疾驰,头戴纶巾的斥候来到了亢父关下,验明了身份后,又疾驰入关寻到了郑牧。
“都尉,东郡急报!”
虽然人在亢父关,但郑牧却是早将麾下最擅长刺探的家将郑癸派去了东郡。
行军打仗,以粮食最重,其次便是情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粮食是兵马行动的根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斥候是主将看清战场局势的耳目。
快速的扫了一眼郑癸送来的情报,郑牧的嘴角泛起笑意:“吕布和颜良,在白马津卯上了。牧也是时候回襄贲城了。”
如今曹操被迫去梁国觅食,吕布又跟颜良在白马津争锋,兖州的战事基本上跟郑牧没什么干系了,而取得了亢父和梁父险道,建立徐州西北面防线的目的也达到了。
“子忠,通知玄德公,牧先回襄贲城了!”
为了能让矛盾变得更逼真,郑牧在杖刑了张飞后,就一直对刘备避而不见,有事都让典韦去跟刘备接洽。
“这郑子武可真是小器,俺都不跟他计较了。”见又是典韦来同传,张飞不由低声嘟囔。
刘备无奈一笑:“益德,你当着全军的面骂了郑都尉,又不肯去道歉,还想如何?”
“给郑子武道歉?这绝不可能!俺还没让他来道歉呢!”张飞脖子一歪,眼神忿忿。
关羽则有些担心:“如今郑都尉对兄长避而不见,是否会影响到兄长就任徐州牧的计划?”
刘备闻言一叹:“若能当上徐州牧,自然是幸事;若不能,为兄也不强求。先回小沛吧。”
郑牧在让典韦通知刘备撤兵后,留下牛金率五百丹阳兵守亢父关,随后便与典韦带着剩下的四千余步骑走泗水南下入小沛。
到了小沛,郑牧留下典韦统兵押运辎重,只带了十余骑,一人双**赶回襄贲城。
之所以如此急切,是因为在小沛的时候郑牧得到消息:蔡琰的产期到了,随时都可能进入生孩子的环节。
故而郑牧才会急急的往襄贲城而奔。
襄贲城,衙署。
老仙医华仆正在忙碌的准备类似于消炎杀菌的药物,而产房内,有丰富经验的隐婆正在准备接产的用具。
蔡琰躺在床榻上,娇容呈痛苦状,双手死死的抓住床榻上的垫布。
“蔡夫人,不用慌,生孩子是很简单的事,老身生了两个孩子,很容易就生出来了。”甘老夫人自得了郑牧的承诺后,心中的担心少了许多。
原本甘老夫人是要回郯城的,但想到郑牧出征、而蔡琰又临产期不久。于是甘老夫人又留在了襄贲城,一面陪着蔡琰解闷,一面又教蔡琰一些临产的护理和养胎方面的常识。
五日前,蔡琰就已经有了要生孩子的迹象,但不知为何,蔡琰始终无法将孩子生出来。
不论是老仙医华仆还是隐婆都不知所措,唯有甘老夫人看出了端倪,让留在府中保护蔡琰的家将郑壬立即去寻郑牧,虽说郑牧未必能及时返回,但这也能暂时安抚蔡琰那颗焦躁的心。
见蔡琰的面色痛苦,而四个负责接生的隐婆也纷纷摇头,甘老夫人于是走出了产房,然后对郑牧的家将郑辛低语了一阵。
片刻后,郑辛自门外大声呼唤:“夫人,家主已经抵达城门了!”
甘老夫人佯装喝斥:“产房之地,岂能喧闹?还不速速退下!”
说完,甘老夫人又返回产房,低声骂道:“郑都尉的这些家将简直不懂事,若吵到了蔡夫人岂不是坏事?”
然而,床榻上的蔡琰,娇容上的痛苦却是少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坚毅。
“蔡夫人,莫急,莫急,你这样是生不出来的。”甘老夫人善意的提醒,隐婆亦是柔声安抚。
而在产房外,家将郑辛却是心中惶惶。
刚才配合甘老夫人谎称郑牧已经抵达了城门,已经违背了郑辛作为家将的为人准则了。
就在郑辛想着如何向郑牧请罪时,一股疾风自身边荡过。
“家,家主?”郑辛睁大了眼睛,似乎以为看花了眼。
郑牧浑身大汗、面有疲色:“郑辛,速报情况!”
郑辛连忙挺直了腰,言简意赅地汇报:“夫人五日前就有待产迹象,但不知何故一直未能生出来,方才甘老夫人让小人谎称家主已经到了城门口,随后隐婆来回进出换水换药,应该是快要生了。”
“真是够傻的!”
郑牧轻叹一声,瞬间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蔡琰是在等着自己回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郑牧走到了产房前,声音虽然不高但却能传入蔡琰耳中:“昭姬,牧回来了。”
而产房的蔡琰,猛然睁开了眼睛,身体也在一瞬间放松。
“出来了!出来了!”隐瞒的声音中多了惊喜。
不多时。
一阵呱呱声响起,隐婆抱着初生的婴儿走出了产房,看向郑牧的眼神明显一愣。
方才隐婆的注意力都在蔡琰身上,压根没注意到郑牧的声音,此刻见到郑牧自然会有短暂的惊愕。
但隐婆很快就反应过来,连忙道喜:“恭喜都尉,弄璋之喜。”
郑牧的目光看到襁褓中的婴儿时,也随之变得柔和,正要去抱时却被隐婆拦住:“都尉,现在还不能抱,老仙医还要给令郎用药水清洗,否则这大热天的会热出病来的。”
郑牧收回了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方式,既然是老仙医华仆的要求,郑牧自然不会干涉。
华仆的动作很快,那双布满了皱纹的手却比寻常人都灵活,很快就用药水清洗掉了婴儿身上的杂质,又让隐婆换了干净的襁褓布将婴儿包好,这才送到郑牧跟前。
“都尉,现在可以抱了。”隐婆小心翼翼的将婴儿递给郑牧,又快速的纠正郑牧的姿势:“都尉,得这样抱,否则会伤着令郎的。”
在隐婆的指点下,郑牧小心翼翼的抱着怀中的婴儿,心中泛起异样之感:“初为人父,竟是这般的感觉。”
郑牧抱着婴儿返回产房,初生的小生命还不太适应这个世界,只是了一眼郑牧后又闭上了眼睛。
“昭姬,辛苦了。”温和的声音响起,郑牧轻轻的将婴儿放在蔡琰身边,然后握住了蔡琰的右手。
蔡琰此刻也是非常疲惫,但看到身边的婴儿和床榻边立着的郑牧,整个身心都仿佛在这一瞬间融化了。
“郑郎,昭姬好困。”
“闭上眼睛,牧在!”
不过眨眼的瞬间,蔡琰便陷入了沉睡。
甘老夫人也看出了郑牧的疲态:“郑都尉,有老身在此照料,你还是先去休憩一阵吧。”
“甘老夫人,牧欠你一个人情。”郑牧看向甘老夫人的眼神多了几分凝重。
甘老夫人摇头:“郑都尉,老身并非刻意而为。”
郑牧也不多言,转身而道:“昭姬就有劳甘老夫人照料了。”
恩归恩,怨归怨,在私事上,郑牧向来恩怨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