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世代簪缨,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自杨震受学于大儒桓郁,研究《欧阳尚书》就成了弘农杨氏的家学传承,四世太尉及家学传承给弘农杨氏培育了大量的门生故吏。
倘若杨修有袁绍袁术的野心,这世间怕是又会多一个逐鹿的名门世族。
天生富贵且又自幼聪慧,让杨修养成了恃才傲物的脾性,就如同陈纪的儿子陈群一般,名门世族的出身加上不俗的才智让杨修陈群对老一辈的德行和行事风格颇为不屑。
陈纪有德行,与其父陈寔和弟弟陈谌并称“三君”受人敬仰;杨彪善养德望,为人处世老成持重,不会轻易逾矩。
反观杨修和陈群,皆不如其父能容人能处事,又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而多了几分读书人的清高,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姿态。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倘若盛世,凭借家世和才学,如杨修辈亦可登临三公九卿;然而乱世,家世和才学虽然重要,但待人处事和机遇更重用。
清高,不会令人心悦诚服。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郑牧虎步而行,来到主位坐下,姿态仪容在杨修眼中颇为不雅却又自有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凛威。
仔细打量了杨修的神态,郑牧这才徐徐下令:“既是太尉子,自然就不是探子了,给杨县令松绑!”
吴敦没想到杨修竟然真的是太尉杨彪的儿子,连忙抽出短刀割断绳索,嘿声笑道:“恕小将眼拙,还请杨县令勿要怪罪。”
杨修虽然心中忿忿,但也不敢真的去怪罪吴敦。
待得绳索被解开,杨修略微整理了仪容向郑牧施了一礼,维持世族贵公子的风度:“北海国危急,还请将军发兵相助!”
郑牧剑眉微挑,淡然开口:“杨县令说的北海国危急,莫非是指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四县皆举旗响应高柔和沮授?”
看着眼前坐如蛰虎、目光如电的冠军将军郑牧,此刻的杨修心中多了几分震惊。
沂源距离朱虚不远,然而朱虚众人包括杨修在内谁也没能猜到郑牧藏身沂源;而郑牧却能清楚的知道北海国近几日的情报!
再联想到吴敦在沂水运粮,不难猜出郑牧藏身沂源的目的。
换而言之,青州的局势变化尽在郑牧掌握!
杨修更不敢小觑,言行举止也变得更谦恭:“如将军所言,四县响应高柔和沮授,下密、胶东、即墨等县亦有响应迹象。臧刺史担心青州全境皆没,故而遣下官来向请将军发兵!”
郑牧目光如炬:“妄杀剧县令的人,是如何惩罚的?”
杨修硬着头皮道:“革去督邮一职,即刻押送许县交由陛下处置。”
“谁的提议?”郑牧微微眯眼,这个惩罚太轻,名仕去了许县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惩罚。
杨修偷看了郑牧的表情,见郑牧肃容冷眼,心中难免多了几分忐忑:“是赵骑都提议的。”
郑牧盯着杨修看了许久,在杨修的心仿佛要跳到嗓子的时候才徐徐开口:“既是子龙的提议,此事就揭过了。”
杨修暗暗松了一口气,心中更是惊骇莫名:好凶恶的眼神,倘若这不是赵骑都的提议,祢正平恐怕难逃死劫了。
祢衡犯下大错,若留在青州必死;可若去了许县,凭借其名仕的身份,即便会有惩罚亦不会太重。
虽说律法森严,但名仕却自带一层保命光环。
杨修不敢多言,只是静静的作揖而立,准备聆听郑牧接下来的指令。
“素闻杨县令学识渊博,本将亦是佩服有才学的贤士。”郑牧再次打量杨修,心中盘算着如何善用眼前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太尉子。
杨修不知郑牧用意,不敢在郑牧面前自矜才学,谦恭而道:“下官不敢在将军面前称智。”
见素来恃才傲物的杨修也说出这等谦恭的话来,郑牧大笑而道:“杨县令颇有太尉几分风范,令本将惊讶。杨氏四世太尉,杨县令定然也是通晓军务的。本将尚缺一主簿,不知杨县令是否有兴趣出任?”
郑牧开府,府中设长史、司马、功曹史、主簿各一人,如今长史是鲁肃、司马是典韦、功曹史是徐晃,唯独掌管文书的主簿尚缺人担任。
原本郑牧承诺主簿会从麾下参军中提拔,然而上回对阵曹操时,最有希望出任主簿的参军章诳战亡。
其余参军如牛金、徐盛、于兹、宋宪、曹性、桥蕤,都不具备出任主簿的资格,众参军亦不想转为文职。
以至于鲁肃这个长史身兼数职,多次希望郑牧能提拔一个主簿来分担文书诸事。
然而这主簿要撰写文书,首先是要识字,其次是得懂文书的规范写作,还得灵活的运用文字的魅力,不是轻易能提拔的。
既然无法从军中提拔,郑牧自然就将目光放眼到了军外。
郑牧最属意的就是诸葛瑾的天才弟弟诸葛亮了,若不是诸葛亮尚且年少求学更紧要,郑牧必然会将诸葛亮抓来当主簿。
如今见到杨修,郑牧决定退而求其次。
虽说郑牧跟杨彪等朝中公卿有或大或小的恩怨在,但郑牧用人向来都是不拘于常理。
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以利益为基本导向。
杨修顿时迟疑,虽说杨彪希望杨修跟着郑牧混军功,但杨修是要准备去当刘备的主簿的,这当了郑牧的主簿还有机会离开吗?
冠军将军府的主簿可不是个小职,掌管文书就意味着会真切的了解到冠军将军府的任何兵备情况,包括且不限于将士身份、步骑人数、武器铠甲、粮草军械等机密信息。
这些机密信息一旦被掌管,还能轻易的离开冠军将军府吗?
杨修可不认为郑牧会是个心慈手软且轻而无备的寻常武夫。
“看来杨县令是瞧不上冠军主簿啊!”郑牧的眼神多了几分凌厉:“杨县令不愿,本将也不会勉强,还请杨县令返回朱虚回禀臧刺史。就言本将军中缺少主簿故而暂时不能发兵,请臧刺史勿必守住北海国,待本将南下襄阳寻一贤才出任主簿后,定然会挥兵青州助臧刺史破敌!”
杨修沉默。
去襄阳寻主簿?
且不说寻主簿要花时间,即便去襄阳待一天就返回至少都得半个月,这托辞也太假了!
“将军,并非下官有意拒绝,只是这冠军主簿掌管的多为机密文书,下官又岂能沾染?”杨修斟酌理由。
郑牧大笑:“原来杨县令是担心这事,本将还以为杨县令恃才傲物瞧不起本将这等只会厮杀的武夫呢!本将忠于朝廷忠于天子,素无二心,然而许县多有流言构陷本将,诸如‘拥兵自重’‘行事乖戾’‘专横跋扈’等等,令本将颇为恼恨!杨县令身为太尉长子,替本将掌管冠军将军府的机密文书,亦是在替太尉监督本将,有杨县令在,想必许县的流言也会因此而消弭。”
郑牧目光深邃的盯着杨修,这许县的流言是怎么一回事郑牧也能猜到,不是源自于袁绍就是源自于许县的公卿。
让杨修来当主簿,于私而言是分担了冠军将军府的文书杂物,于公而言亦是在震慑许县散布流言的人。
总不能再传流言来构陷太尉的儿子跟郑牧沆瀣一气吧?
至于冠军将军府的机密文书,诚如郑牧说的一样,郑牧忠于朝廷忠于天子又无二心,这文书自然就不会有任何对刘协的不敬。
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若是无人见证,这清者亦难自清。
郑牧的军中有机密,但这些机密让杨彪知道了也无伤大雅,杨彪反而会因为杨修在冠军将军府担任主簿要职而不得不去考虑对郑牧的态度是不是得稍微有改变。
若郑牧被构陷,杨修亦脱不了干系!
见郑牧好话歹话都说直白了,杨修深知若不出任这冠军主簿郑牧是不会轻易发兵,仔细权衡了利弊,杨修最终还是屈从了现实:“下官杨修,愿为将军效力。”
郑牧起身近前,将杨修扶起:“能得德祖相助,遂牧平生之愿啊!”
杨修连忙回礼道:“将军过谦了,能为将军效力,是修的荣幸。”
什么遂平生之愿?客套话若信了,杨修也就真蠢了。
郑牧又向冠军将军府众人引荐杨修,长史鲁肃、司马典韦、功曹史徐晃、门下督许褚,以及参军牛金、徐盛、于兹、宋宪、曹性、桥蕤六人,纷纷与杨修见礼。
杨修早就耳闻郑牧麾下能将不少,今日亲眼目睹鲁肃、典韦等众,这心中亦是难免惊讶。
“杨主簿,以后这府中文书就交给你了。”鲁肃笑眯眯的,看向杨修的眼神多了几分热切。
杨修不敢小觑眼前这个体魄魁梧的冠军长史,一个长得人高马大的武将,其身份却是冠军长史掌管文职事务,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必然是个文武兼备的奇才。
“修初来乍到,凡事还请鲁长史多指教。”杨修谦恭的回答,不谦恭不行啊。
这冠军将军府个个儿都不是善茬,鲁肃文武兼备,功曹史徐晃亦是如此!
司马典韦和门下督许褚,这二人的相貌体魄更是非人类一般,凶恶且令人战栗。
六个参军,各自的履历亦是不凡。
尤其是曹性,看似相貌平平,却是整个冠军将军府战绩最显眼的一个。
射瞎夏侯惇夏侯渊又射杀袁谭荀彧,这样的战绩很难想象是眼前如此不起眼的一个参军拥有的!若非曹性箭术以外的能力不足,就不会仅仅出任参军一职了。
待与众人问礼后,杨修也没忘记这次来寻郑牧的目的:“将军,不知何时能发兵前往北海国?”
郑牧不答反问:“为何要前往北海国?”
杨修欲言又止,将要脱口而出的话给咽了回去。
四世太尉的杨家虽然主治《欧阳上书》,但能出任太尉自然不可能是军事白痴,杨修亦对兵法有涉猎。
以朱虚令的身份行事,杨修自然是希望郑牧越早前往北海国越好,可以冠军主簿的身份行事,这想法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对敌作战,就如同治水一般:敌人势如洪峰的时候就要避其锋芒,如同开渠分流;敌人弱如细流的时候就要一网打尽,就如同筑堤截水。
眼下沮授驻兵临淄城,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四县又举旗响应,沮授的兵锋就好比洪峰一般兵势浩大,这个时候去北海国跟沮授正面对抗是很不明智的。
郑牧虽然有精兵悍将在手,但也不会蠢到去沮授提前部署的主场作战。
若前往北海国,郑牧的一举一动都能被沮授提前觉察,那么藏兵沂源就没任何的意义了。
“将军欲往何处?”杨修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遂又问道。
郑牧没有为难这位新任的冠军主簿,令人搬来了木鼎沙图,将一部分的战略意图呈现在木鼎沙图上:“沮授屯兵临淄,以兵威胁迫平原国、乐安国、济南国和齐国诸县长吏,又以说客游说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以达到兵不血刃、以大势定青州的目的。”
“原本沮授此举是很难奏效的,以臧洪在青州的名望、孔融在北海的名望,尔等同样只需要以说客游说就能安抚北海国,若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忌惮沮授兵锋,尔等也完全可以假借牧的威名。”
“诸县长吏未必会表态支持臧洪,但也不会真心拥立高柔,决定青州归属的始终在于谁的兵锋更甚一筹。”
“然而,尔等在北海国的时候,不仅不想假借牧的威名震慑诸县,反而更怕牧抢了尔等的功劳。”
“自古以来,游说之术皆要以兵威为辅,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虚有其表。”
“祢衡不识大势妄杀剧县令,不仅让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四县皆举旗响应高柔和沮授,亦让北海国其余诸县人心惶惶。以沮授的行事风格,必然也会将祢衡的恶行在平原国、乐安国、济南国和齐国诸县宣传。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本就是受迫于沮授的兵威才不得不顺服,结果祢衡抢先杀剧县令,即便有想拥护臧洪的人也会重新权衡利弊。”
“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沮授都能睡着了都能笑醒。”
杨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羞惭。
如郑牧说的一样,若愿意借郑牧的兵威,沮授又如何能轻易的游说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
而祢衡的鲁莽行事,又加剧了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偏向高柔和沮授的力度。
“是我等行事鲁莽,请将军指教。”杨修羞惭垂首,不敢跟郑牧的目光对视。
郑牧在临朐城立了一面旗子,又道:“虽说如今局势对沮授更有利,然而青州的归属终究还是得在军争上决胜负的。”
“军争赢了,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能改旗易帜的支持高柔,同样也能改旗易帜的再支持汉家天子。”
杨修敏锐的听出了郑牧话中的隐藏深意,改旗易帜支持的不是臧洪而是汉家天子,这是否意味着臧洪已经被郑牧放弃了?
虽然有这个猜测,但杨修不敢在这个时候试探郑牧的深意,只是静静的看着立在临朐城的旗子,一边揣测郑牧的用意一边聆听郑牧的下文。
“兵者诡道,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牧欲先取齐国的临朐城,再分兵西取三十里外的广城以及齐国西南部的般阳城和昌国城,以分沮授在临淄城的驻兵。”郑牧道出了可以让杨修知道的部分战略意图。
齐国有六城,以临淄城为中心,分别西北部的西安城,西南部的昌国城和般阳城,东南部的广城和临朐城。
沮授的驻兵大部分都在临淄城,其余五城的兵马几乎诸县防备强寇而设的县兵。
若遇郑牧大军拔城,沮授若不救则临朐、广、般阳、昌国四城皆失,若救则会引兵出城。
作为进攻方,分敌兵势、诱敌出城是克敌制胜的上策,若沮授集结重兵固城而守,想要拿下临淄城就得多费时日了。
然而,当一个主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依旧不敢出城作战而只敢龟缩在城池中,守军的士气未战就得先崩溃一半。
郑牧料那沮授不会如此的怯战。
杨修见郑牧对青州局势的了解远胜于朱虚城众人,亦是早早的就定下了作战计划,心中震撼的同时也多了几分侥幸。
“家父常言,将军用兵可为天下冠冕!将军人不在青州,却早已对青州了若指掌。临朐、广、般阳、昌国四城,估计早就被将军的探子渗透了。”杨修暗暗惊叹间,亦是拱手对郑牧表示钦佩。
郑牧大笑:“袁谭死于牧手,牧又岂会真的对青州不闻不问?且看牧如何发号施令。”
当即。
郑牧召来了张飞和臧霸孙观尹礼四将,准备奇袭临朐城:“臧洪遣使求援,我等也该对青州动兵了。”
张飞闻言大喜:“子武,这先锋印俺就先拿了!俺愿亲往临朐,如若不胜,请斩俺头。”
郑牧轻笑婉拒:“益德骁勇,牧亦深敬。杀鸡焉用宰牛刀,此战就交给丹阳锐士了。”
张飞也不争执。
虽说过去两年多了,但张飞对郑牧掌军的严厉亦是记忆犹新,那鞭笞的记忆还在呢!
郑牧肃容召将:“典韦!许褚!”
典韦和许褚精神抖擞,慨然出列。
郑牧取出军令:“你二人各引步骑,明日一早奔赴临朐城。黄昏前,本将要得到临朐城改旗易帜的捷报!”
“得令!”典韦和许褚慨然领命。
杨修听得心惊胆战:“将军,沂源距离临朐城有百里之遥,朝出夕至未必能到,如何能在黄昏前让临朐城改旗易帜?莫非临朐城有内应?”
郑牧大笑:“小小临朐城何必用内应?倘若内应反水,反坏了后续布计。昔日魏武卒负重行军,半日行百里尚且能征战攻城,丹阳锐士虽然不如魏武卒,但要在黄昏前传回捷报亦是不难。”
见郑牧镇定自如笃信非凡,杨修的内心更是震撼。
冠军将军练兵,竟然对比的是昔日吴起所练的魏武卒?
郑牧又道:“德祖一路疲惫,不如先用膳休憩,待明日我等引兵同往临朐城。吴校尉,好好款待德祖,切莫怠慢了。”
杨修本就疲惫,但因重任在身故而一直强撑着疲惫聆听郑牧发号施令,此时得到郑牧的许可这疲惫感也越来越重:“修就不耽误将军议事了。”
吴敦领命,遂引杨修自去用膳休憩。
待杨修退下,郑牧又取军令:“益德,你统本部兵马,前往淄水上游的莱芜城。多准备船只木筏,依旧亮出吕布的旗号,在准备木筏的同时,趁夜奇袭般阳城。”
莱芜城属于泰山郡,距离沂源七十余里,距离般阳三十余里,沂源、临朐、般阳三城,就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一般。
莱芜城又在淄水上游,距离临淄城百余里,顺流而下一日就能抵达。
张飞听得有些懵:“既然要奇袭般阳城,为何还要准备木筏?”
郑牧笑道:“若不准备木筏,又如何迷惑沮授?得了般阳城,即刻传檄安民,哪怕你多纳几房小妾也得将般阳城给守住了!”
张飞见要迷惑沮授,遂不再多想:“要守般阳城,何须纳小妾?俺又不是色中饿鬼。”
郑牧轻笑:“你不是,但吕布是啊!你好歹打的是吕布的旗号,到了般阳城不好女色,谁又会信你是吕布?”
张飞摩拳擦掌:“既然子武说要纳妾那俺就纳妾,本以为子武不让俺去当先锋就没仗打了,没想到子武竟然让俺直接去打般阳。”
郑牧只告诉了杨修部分的战略意图,虽说杨修不至于愚蠢到出卖郑牧,但战事凶险、小心谨慎一些才能常胜。
......
临淄城。
庄毅而寡言的沮授,仔细的阅览诸县传回来的情报。
虽说高柔是青州刺史,但自沮授在临淄城驻兵后,青州境内诸事,事无巨细沮授都会过问。
这次统兵来青州,沮授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不仅要夺回青州,还要守住青州。
臧洪等人,从一开始就未被沮授视为对手!
虽说祢衡的愚蠢让沮授成功的策反了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的长吏及世家豪强,但沮授不敢有半点儿掉以轻心。
青州,始终得由军争来决定最终的归属,这个道理郑牧明白沮授亦明白。
脚步声响起,带有几分儒雅气的张郃来到署中,向沮授汇报了最新的情报:“北海国传来消息,臧洪麾下的督邮祢衡被押往了许县,臧洪正传檄诸县试图挽回民心。”
提到这个情报的时候,张郃的语气多了几分嘲讽:“民心丢了,又岂是传檄就能挽回的?臧洪不够果断,倘若郃是臧洪,定然要先杀祢衡以正法度。”
在河北诸将中,张郃虽然是武夫却喜欢跟儒士交往,即便是在军营中,也会跟儒生吟诗作对投壶游戏。
耳濡目染下,张郃也在河北诸将中脱颖而出得到韩馥的赏识受领军司马一职。
袁绍谋夺韩馥的冀州后,张郃识趣的率兵投效了袁绍,袁绍以张郃为校尉令其攻打公孙瓒,颇有战功,迁为宁国中郎将。
宁国中郎将属于战时特有的名号中郎将,其名号的寓意和各种名号将军一样,更侧重于主君的期望和赋予的荣耀,如朱儁的镇贼中郎将,张燕的平南中郎将。
这些战时设置的名号中郎将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这些名号中郎将是有私兵部曲的!
袁绍虽用张郃,但也防备张郃,就如同防备田丰沮授一般。
田丰沮授代表的是冀州世家大族,张郃则是代表了冀州有私兵部曲的豪强。
张郃知巧变也识趣,知道袁绍的忌惮,故而跟沮授走得很近。
俗话说,朝中无人难做官,对于豪强出身的武将而言,若无人庇护,或许几句谗言就会被诬陷为谋反。
郑牧让刘备坐镇许县亦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若是朝中无人震慑宵小,这在外统兵的大将难免会受到怀疑和猜忌。
沮授对张郃颇为欣赏,平日里闲暇了也会指点张郃兵法道理。
张郃虽然也读书识字,但历代传下来的古籍大多晦涩难懂,若无人将其用当前时代普通识字者能听懂的话来注解,无异于看天书。
譬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孙膑的故事,其中孙膑对田忌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若无人注解,这句话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要理解其中的深意却是极难,表面意思都不能理解又如何理解暗藏的兵法道理?
郑玄作为东州名儒能受到天下人尊敬,连贼寇都要绕道而走,便是因为郑玄善于注释古今名篇,能将古今大智慧者留下来的道理以通俗的话来告诉世人,甚至于连身边的侍女都能吟诵几句。
沮授向张郃指点兵法道理亦是如此,每每张郃不理解兵书上晦涩难懂的用语时,沮授都会耐心的给张郃注解。
见张郃嘲讽臧洪对祢衡的处置,沮授遂放下手中杂物,提点道:“儁乂,名仕是不能轻易斩杀的。人言可畏,即便杀名仕的道理都有,但对于以讹传讹者,只会谩骂你妄杀名仕,而不会去深究这名仕是否犯了律法军规。”
“昔日曹操在兖州时,边让时常辱骂曹操,对曹操的政令亦是明知故犯,甚至还有煽动吏民拒不执行的举动。”
“于曹操而言,边让触犯了律法理当问罪,故而杀了边让亦是为了捍卫律法;可对兖州的士民而言,边让只是在忠言进谏,曹操连名仕的劝谏都听不进去,必然是奸臣恶贼,杀了边让更是十恶不赦。”
张郃悚然:“这些人难道不分好歹吗?犯错了还不能惩罚了?”
沮授闭上双眼,揉了揉又些发胀的眼皮:“能惩罚,但不能杀。若只是降罪惩罚,名仕不仅能得到忠言进谏的名声,若施罚者醒悟后还能再赦免其罪行,嘉奖其德行。可若杀了,那就等于不留余地了。”
“儁乂,你要记住。有时候不是你认为对就对,而是世人认为对,你才不会犯错!”
“这也是为何,沮某要费心尽力的遣人游说青州诸县的长吏及世家豪强。”
“只有青州士民都认为文惠是青州刺史,文惠才是真正的青州刺史。”
张郃虽然不太能听得懂,也不是全部认同沮授的观点,但这心中亦多了几分明悟: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名仕!
沮授揉了片刻,再次端详北海国的情报,脑海中亦快速的推演青州的局势。
良久。
沮授又翻出了半个月前的一份情报:泰山贼攻打沂源城,吕布率兵征讨。
“臧洪只是郑牧部署在青州的一颗棋子,亦或者是一颗弃子;如今臧洪在青州失势,作为执棋人的郑牧也该到了出手的时刻了。”
“吕布在沂源城剿灭泰山寇后就未曾有消息离开,是准备奇袭临淄城吗?”
沮授暗暗揣摩郑牧的意图。
在袁绍面前喝斥许攸是为了肃清内患,不代表沮授会小觑郑牧。
郑牧奇袭范县擒曹操文武家眷、斩杀颜良那一战,河北众人进行过多次的模拟和推敲,沮授亦是对郑牧的每一战都进行过分析和总结,包括许攸和曹操最近的一场败阵。
然而越是分析,沮授就越觉得郑牧的可怕!
在兵者诡道上,郑牧仿佛开了天眼一般,总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抓到有利的战机。
“如今北海国势危,臧洪必然会去向郑牧求援;若沮某是郑牧,决不会让兵马出现在北海国,而是直接进兵临淄城。”沮授将心比心,用郑牧的思维来揣测郑牧的用兵意图。
虽然能猜到郑牧的用兵意图,但沮授却猜不到郑牧具体何时会进攻,郑牧不动兵,即便拿下了北海国全境沮授都不敢返回邺城。
这也是为何沮授在青州大势将定的时期也要坚持留在临淄城的原因,沮授怕自己前脚一走后脚郑牧就引兵来青州了。
“儁乂,临朐和般阳可曾有情报传来。”沮授再次揉了揉额头,做贼可千日,防贼难千日,这时间就了人就容易疏忽,而这个时候又往往最容易被贼人寻到机会。
张郃摇了摇头:“尚未有异状,郃每隔三日就会遣人去临朐和般阳打探情报,告诫两城长吏用心布防。”
“即刻起,改为一日一遣。”沮授隐隐有猜测,郑牧要进兵就在这几日。
张郃提议道:“监军既然担心郑牧会来,为何不分兵驻防?诸县互为拱手掎角,严加防守,郑牧又如何能讨得好处?”
沮授不答反问:“临淄城有步骑万余,若是分兵驻防,每城就只能分到两千步骑。倘若郑牧不打齐国,而是孤军入济南国和乐安国,我等是追还是不追?若要追,是让哪一城的驻兵去追?倘若郑牧折道返回,见哪一座城池缺兵就趁虚而入攻打哪一座城池,我等是救还是不救?”
“分兵驻防,我等调兵遣将皆会受制于郑牧,再加上传讯途远,若是郑牧沿途截杀信使或假传情报,又会中其诡计。”
“沮某将大部分兵马都驻扎在临淄城,便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沮某的兵马还在临淄城,郑牧就不敢孤军深入,而是会设法分沮某兵势。”
“如此,沮某就能去揣摩郑牧的用兵意图,决定救或不救,分或不分兵。”
张郃疑惑道:“郑牧孤军深入,就不怕我等断其粮道吗?”
沮授面容冷峻:“郑牧奇袭范县时,一路轻装简行不带粮草,缺粮了就向地方豪族借粮。有敢不从者皆以叛逆论处,若我等因此而认为郑牧军中无粮,反会中其诡计。连儁乂都认为可以断郑牧粮草,若郑牧据此用计,诸将谁是郑牧敌手?”
“儁乂,颜良是怎么死的,沮某希望你能引以为鉴,时刻谨记:你的对手擅长诡诈和欺骗!”
张郃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若无沮授提醒,张郃若见郑牧孤军深入济南国或乐安国,必然会认为郑牧粮草维持不了几日而轻兵追赶。
“是郃疏忽了。”张郃面色一凛,不敢再有小觑心思。
......
临朐。
城门口的士卒抱着武器来回巡视。
临朐令对张郃的告诫不以为然,如今青州大局将定,临朐又岂会有兵祸?
更何况。
即便真的有兵马来袭,临朐令也笃信能固守待援。
“也不知道今日能不能早一点关城门,我想回家陪俺妻。”一个抱着长枪的城门卫卒,打了个哈欠。
另一个城门卫卒却是嘲讽道:“还回家?你吃得消吗?瞧你那眼眶都深陷成什么了。你可真废物啊,就娶了一个就受不了,哪像我,家里有三个!”
“还三个?是三个歌舞坊的舞姬吧?兄弟我劝你,有钱别去歌舞坊,那是销金窟,再多的钱也留不住。有那钱不如存起来娶妻生娃。”打哈欠的城门卫卒鄙视而劝。
“今日有酒今日醉,我等都是刀口舔血,指不定哪天就死了,留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虽死,但我却享受到了贵人们才能享受的歌舞,你若死,你妻儿就得跟别人。”这显然是个嘴毒的。
打哈欠的城门卫卒忽然脸色一黑,眼神中多了几分惊骇,双手也变得颤抖。
嘴毒的城门卫卒以为对方是气的,连忙道:“喂喂喂,戏言而已,往日里又不是没说过,怎么今日就这般置气?”
“敌,敌,敌袭,敌袭!快吹号!”强忍内心的战栗,打哈欠的城门卫终于喊出了心中的话。
然而下一刻,这个城门卫就被飞来一箭射穿了脖子。
“赵四!”嘴毒的城门卫喊出了这个乱世中可悲的小人物名字,语气也多了几分惊恐。
虽然嘴上说着及时行乐的话,但没人真的会想死!
号角声响起,城内惊觉的士卒快速的穿甲戴胄拿起武器,准备抵御这忽然到来的敌军。
然而,这群士卒动作虽然快,却快不过冲杀而来的丹阳锐士。
临朐令终究还是吞下了轻敌的恶果。
当许褚撞开尚未合拢的城门时,就注定了临朐城的陷落。
“你这县令还有点儿本事,我等差点就要完不成军令了。”许褚将临朐令一把揪起来:“报上名来,或许本将还能饶你一命。”
临朐令吓得两腿发软:“下官,下官,下官——”
“话都说不清,看来也是个废物,不值得举荐给将军。”许褚将临朐令扔下,让军士拷问情报。
典韦则是迅速的派兵把守四门,一面遣斥候报捷,一面紧闭四门出榜安民。
斥候一路策马而行,百余里的距离并不算疲惫,当即就奉令返回沂源。
斥候刚行到一半距离,就遇到了郑牧立的营寨。
丹阳锐士早晨出兵,郑牧押后了一个时辰,一路上亦是令兵马倍道而行,在沂源和临朐的中途安营立寨休憩。
见到斥候送来的捷报,杨修彻底震惊了:“竟然,真的百里行军拿下了临朐城?”
郑牧却是不太满意:“说好了黄昏送来捷报,这都晚了一个时辰才送来。在襄贲城温柔乡待久了,都快成软脚虾了。”
杨修见郑牧竟然不满意这个捷报,心中不由泛起异样,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百里行军就已经令人震撼了,结果非但没有得到郑牧的夸赞反而受到了斥责!
斥候不敢多言。
作为既得利益者,斥候在襄贲城亦是娶了一房娇妻,自然而然的,斥候清楚为什么这群锐士会差点完不成军令。
温柔乡久了,这脚力自然就软了。
“回去告诉众人,此战赏赐减半。若再犯错误,就不是减半赏赐惩罚了,你们也别想家中娇妻了!战时犯错,本将不斩你们,你们也得死在战场上!到时候别怪本将没提醒你们,对于犯错而死的将士家眷,襄贲城是不禁止改嫁的!”郑牧直接令斥候带口讯去临朐城。
斥候打了个寒颤。
犯了错,人死了,妻改嫁,儿认义父,想想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小人这就返回临朐!”斥候不敢有丝毫怠慢。
杨修的眼神更是复杂:“将军,你这样带兵,就不怕军心不稳吗?”
郑牧目光灼灼:“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必须分明!既然延误了时辰,就得认罚。”
自杨震受学于大儒桓郁,研究《欧阳尚书》就成了弘农杨氏的家学传承,四世太尉及家学传承给弘农杨氏培育了大量的门生故吏。
倘若杨修有袁绍袁术的野心,这世间怕是又会多一个逐鹿的名门世族。
天生富贵且又自幼聪慧,让杨修养成了恃才傲物的脾性,就如同陈纪的儿子陈群一般,名门世族的出身加上不俗的才智让杨修陈群对老一辈的德行和行事风格颇为不屑。
陈纪有德行,与其父陈寔和弟弟陈谌并称“三君”受人敬仰;杨彪善养德望,为人处世老成持重,不会轻易逾矩。
反观杨修和陈群,皆不如其父能容人能处事,又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而多了几分读书人的清高,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姿态。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倘若盛世,凭借家世和才学,如杨修辈亦可登临三公九卿;然而乱世,家世和才学虽然重要,但待人处事和机遇更重用。
清高,不会令人心悦诚服。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郑牧虎步而行,来到主位坐下,姿态仪容在杨修眼中颇为不雅却又自有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凛威。
仔细打量了杨修的神态,郑牧这才徐徐下令:“既是太尉子,自然就不是探子了,给杨县令松绑!”
吴敦没想到杨修竟然真的是太尉杨彪的儿子,连忙抽出短刀割断绳索,嘿声笑道:“恕小将眼拙,还请杨县令勿要怪罪。”
杨修虽然心中忿忿,但也不敢真的去怪罪吴敦。
待得绳索被解开,杨修略微整理了仪容向郑牧施了一礼,维持世族贵公子的风度:“北海国危急,还请将军发兵相助!”
郑牧剑眉微挑,淡然开口:“杨县令说的北海国危急,莫非是指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四县皆举旗响应高柔和沮授?”
看着眼前坐如蛰虎、目光如电的冠军将军郑牧,此刻的杨修心中多了几分震惊。
沂源距离朱虚不远,然而朱虚众人包括杨修在内谁也没能猜到郑牧藏身沂源;而郑牧却能清楚的知道北海国近几日的情报!
再联想到吴敦在沂水运粮,不难猜出郑牧藏身沂源的目的。
换而言之,青州的局势变化尽在郑牧掌握!
杨修更不敢小觑,言行举止也变得更谦恭:“如将军所言,四县响应高柔和沮授,下密、胶东、即墨等县亦有响应迹象。臧刺史担心青州全境皆没,故而遣下官来向请将军发兵!”
郑牧目光如炬:“妄杀剧县令的人,是如何惩罚的?”
杨修硬着头皮道:“革去督邮一职,即刻押送许县交由陛下处置。”
“谁的提议?”郑牧微微眯眼,这个惩罚太轻,名仕去了许县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惩罚。
杨修偷看了郑牧的表情,见郑牧肃容冷眼,心中难免多了几分忐忑:“是赵骑都提议的。”
郑牧盯着杨修看了许久,在杨修的心仿佛要跳到嗓子的时候才徐徐开口:“既是子龙的提议,此事就揭过了。”
杨修暗暗松了一口气,心中更是惊骇莫名:好凶恶的眼神,倘若这不是赵骑都的提议,祢正平恐怕难逃死劫了。
祢衡犯下大错,若留在青州必死;可若去了许县,凭借其名仕的身份,即便会有惩罚亦不会太重。
虽说律法森严,但名仕却自带一层保命光环。
杨修不敢多言,只是静静的作揖而立,准备聆听郑牧接下来的指令。
“素闻杨县令学识渊博,本将亦是佩服有才学的贤士。”郑牧再次打量杨修,心中盘算着如何善用眼前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太尉子。
杨修不知郑牧用意,不敢在郑牧面前自矜才学,谦恭而道:“下官不敢在将军面前称智。”
见素来恃才傲物的杨修也说出这等谦恭的话来,郑牧大笑而道:“杨县令颇有太尉几分风范,令本将惊讶。杨氏四世太尉,杨县令定然也是通晓军务的。本将尚缺一主簿,不知杨县令是否有兴趣出任?”
郑牧开府,府中设长史、司马、功曹史、主簿各一人,如今长史是鲁肃、司马是典韦、功曹史是徐晃,唯独掌管文书的主簿尚缺人担任。
原本郑牧承诺主簿会从麾下参军中提拔,然而上回对阵曹操时,最有希望出任主簿的参军章诳战亡。
其余参军如牛金、徐盛、于兹、宋宪、曹性、桥蕤,都不具备出任主簿的资格,众参军亦不想转为文职。
以至于鲁肃这个长史身兼数职,多次希望郑牧能提拔一个主簿来分担文书诸事。
然而这主簿要撰写文书,首先是要识字,其次是得懂文书的规范写作,还得灵活的运用文字的魅力,不是轻易能提拔的。
既然无法从军中提拔,郑牧自然就将目光放眼到了军外。
郑牧最属意的就是诸葛瑾的天才弟弟诸葛亮了,若不是诸葛亮尚且年少求学更紧要,郑牧必然会将诸葛亮抓来当主簿。
如今见到杨修,郑牧决定退而求其次。
虽说郑牧跟杨彪等朝中公卿有或大或小的恩怨在,但郑牧用人向来都是不拘于常理。
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以利益为基本导向。
杨修顿时迟疑,虽说杨彪希望杨修跟着郑牧混军功,但杨修是要准备去当刘备的主簿的,这当了郑牧的主簿还有机会离开吗?
冠军将军府的主簿可不是个小职,掌管文书就意味着会真切的了解到冠军将军府的任何兵备情况,包括且不限于将士身份、步骑人数、武器铠甲、粮草军械等机密信息。
这些机密信息一旦被掌管,还能轻易的离开冠军将军府吗?
杨修可不认为郑牧会是个心慈手软且轻而无备的寻常武夫。
“看来杨县令是瞧不上冠军主簿啊!”郑牧的眼神多了几分凌厉:“杨县令不愿,本将也不会勉强,还请杨县令返回朱虚回禀臧刺史。就言本将军中缺少主簿故而暂时不能发兵,请臧刺史勿必守住北海国,待本将南下襄阳寻一贤才出任主簿后,定然会挥兵青州助臧刺史破敌!”
杨修沉默。
去襄阳寻主簿?
且不说寻主簿要花时间,即便去襄阳待一天就返回至少都得半个月,这托辞也太假了!
“将军,并非下官有意拒绝,只是这冠军主簿掌管的多为机密文书,下官又岂能沾染?”杨修斟酌理由。
郑牧大笑:“原来杨县令是担心这事,本将还以为杨县令恃才傲物瞧不起本将这等只会厮杀的武夫呢!本将忠于朝廷忠于天子,素无二心,然而许县多有流言构陷本将,诸如‘拥兵自重’‘行事乖戾’‘专横跋扈’等等,令本将颇为恼恨!杨县令身为太尉长子,替本将掌管冠军将军府的机密文书,亦是在替太尉监督本将,有杨县令在,想必许县的流言也会因此而消弭。”
郑牧目光深邃的盯着杨修,这许县的流言是怎么一回事郑牧也能猜到,不是源自于袁绍就是源自于许县的公卿。
让杨修来当主簿,于私而言是分担了冠军将军府的文书杂物,于公而言亦是在震慑许县散布流言的人。
总不能再传流言来构陷太尉的儿子跟郑牧沆瀣一气吧?
至于冠军将军府的机密文书,诚如郑牧说的一样,郑牧忠于朝廷忠于天子又无二心,这文书自然就不会有任何对刘协的不敬。
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若是无人见证,这清者亦难自清。
郑牧的军中有机密,但这些机密让杨彪知道了也无伤大雅,杨彪反而会因为杨修在冠军将军府担任主簿要职而不得不去考虑对郑牧的态度是不是得稍微有改变。
若郑牧被构陷,杨修亦脱不了干系!
见郑牧好话歹话都说直白了,杨修深知若不出任这冠军主簿郑牧是不会轻易发兵,仔细权衡了利弊,杨修最终还是屈从了现实:“下官杨修,愿为将军效力。”
郑牧起身近前,将杨修扶起:“能得德祖相助,遂牧平生之愿啊!”
杨修连忙回礼道:“将军过谦了,能为将军效力,是修的荣幸。”
什么遂平生之愿?客套话若信了,杨修也就真蠢了。
郑牧又向冠军将军府众人引荐杨修,长史鲁肃、司马典韦、功曹史徐晃、门下督许褚,以及参军牛金、徐盛、于兹、宋宪、曹性、桥蕤六人,纷纷与杨修见礼。
杨修早就耳闻郑牧麾下能将不少,今日亲眼目睹鲁肃、典韦等众,这心中亦是难免惊讶。
“杨主簿,以后这府中文书就交给你了。”鲁肃笑眯眯的,看向杨修的眼神多了几分热切。
杨修不敢小觑眼前这个体魄魁梧的冠军长史,一个长得人高马大的武将,其身份却是冠军长史掌管文职事务,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必然是个文武兼备的奇才。
“修初来乍到,凡事还请鲁长史多指教。”杨修谦恭的回答,不谦恭不行啊。
这冠军将军府个个儿都不是善茬,鲁肃文武兼备,功曹史徐晃亦是如此!
司马典韦和门下督许褚,这二人的相貌体魄更是非人类一般,凶恶且令人战栗。
六个参军,各自的履历亦是不凡。
尤其是曹性,看似相貌平平,却是整个冠军将军府战绩最显眼的一个。
射瞎夏侯惇夏侯渊又射杀袁谭荀彧,这样的战绩很难想象是眼前如此不起眼的一个参军拥有的!若非曹性箭术以外的能力不足,就不会仅仅出任参军一职了。
待与众人问礼后,杨修也没忘记这次来寻郑牧的目的:“将军,不知何时能发兵前往北海国?”
郑牧不答反问:“为何要前往北海国?”
杨修欲言又止,将要脱口而出的话给咽了回去。
四世太尉的杨家虽然主治《欧阳上书》,但能出任太尉自然不可能是军事白痴,杨修亦对兵法有涉猎。
以朱虚令的身份行事,杨修自然是希望郑牧越早前往北海国越好,可以冠军主簿的身份行事,这想法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对敌作战,就如同治水一般:敌人势如洪峰的时候就要避其锋芒,如同开渠分流;敌人弱如细流的时候就要一网打尽,就如同筑堤截水。
眼下沮授驻兵临淄城,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四县又举旗响应,沮授的兵锋就好比洪峰一般兵势浩大,这个时候去北海国跟沮授正面对抗是很不明智的。
郑牧虽然有精兵悍将在手,但也不会蠢到去沮授提前部署的主场作战。
若前往北海国,郑牧的一举一动都能被沮授提前觉察,那么藏兵沂源就没任何的意义了。
“将军欲往何处?”杨修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遂又问道。
郑牧没有为难这位新任的冠军主簿,令人搬来了木鼎沙图,将一部分的战略意图呈现在木鼎沙图上:“沮授屯兵临淄,以兵威胁迫平原国、乐安国、济南国和齐国诸县长吏,又以说客游说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以达到兵不血刃、以大势定青州的目的。”
“原本沮授此举是很难奏效的,以臧洪在青州的名望、孔融在北海的名望,尔等同样只需要以说客游说就能安抚北海国,若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忌惮沮授兵锋,尔等也完全可以假借牧的威名。”
“诸县长吏未必会表态支持臧洪,但也不会真心拥立高柔,决定青州归属的始终在于谁的兵锋更甚一筹。”
“然而,尔等在北海国的时候,不仅不想假借牧的威名震慑诸县,反而更怕牧抢了尔等的功劳。”
“自古以来,游说之术皆要以兵威为辅,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虚有其表。”
“祢衡不识大势妄杀剧县令,不仅让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四县皆举旗响应高柔和沮授,亦让北海国其余诸县人心惶惶。以沮授的行事风格,必然也会将祢衡的恶行在平原国、乐安国、济南国和齐国诸县宣传。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本就是受迫于沮授的兵威才不得不顺服,结果祢衡抢先杀剧县令,即便有想拥护臧洪的人也会重新权衡利弊。”
“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沮授都能睡着了都能笑醒。”
杨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羞惭。
如郑牧说的一样,若愿意借郑牧的兵威,沮授又如何能轻易的游说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
而祢衡的鲁莽行事,又加剧了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偏向高柔和沮授的力度。
“是我等行事鲁莽,请将军指教。”杨修羞惭垂首,不敢跟郑牧的目光对视。
郑牧在临朐城立了一面旗子,又道:“虽说如今局势对沮授更有利,然而青州的归属终究还是得在军争上决胜负的。”
“军争赢了,诸县长吏及世家豪强能改旗易帜的支持高柔,同样也能改旗易帜的再支持汉家天子。”
杨修敏锐的听出了郑牧话中的隐藏深意,改旗易帜支持的不是臧洪而是汉家天子,这是否意味着臧洪已经被郑牧放弃了?
虽然有这个猜测,但杨修不敢在这个时候试探郑牧的深意,只是静静的看着立在临朐城的旗子,一边揣测郑牧的用意一边聆听郑牧的下文。
“兵者诡道,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牧欲先取齐国的临朐城,再分兵西取三十里外的广城以及齐国西南部的般阳城和昌国城,以分沮授在临淄城的驻兵。”郑牧道出了可以让杨修知道的部分战略意图。
齐国有六城,以临淄城为中心,分别西北部的西安城,西南部的昌国城和般阳城,东南部的广城和临朐城。
沮授的驻兵大部分都在临淄城,其余五城的兵马几乎诸县防备强寇而设的县兵。
若遇郑牧大军拔城,沮授若不救则临朐、广、般阳、昌国四城皆失,若救则会引兵出城。
作为进攻方,分敌兵势、诱敌出城是克敌制胜的上策,若沮授集结重兵固城而守,想要拿下临淄城就得多费时日了。
然而,当一个主将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依旧不敢出城作战而只敢龟缩在城池中,守军的士气未战就得先崩溃一半。
郑牧料那沮授不会如此的怯战。
杨修见郑牧对青州局势的了解远胜于朱虚城众人,亦是早早的就定下了作战计划,心中震撼的同时也多了几分侥幸。
“家父常言,将军用兵可为天下冠冕!将军人不在青州,却早已对青州了若指掌。临朐、广、般阳、昌国四城,估计早就被将军的探子渗透了。”杨修暗暗惊叹间,亦是拱手对郑牧表示钦佩。
郑牧大笑:“袁谭死于牧手,牧又岂会真的对青州不闻不问?且看牧如何发号施令。”
当即。
郑牧召来了张飞和臧霸孙观尹礼四将,准备奇袭临朐城:“臧洪遣使求援,我等也该对青州动兵了。”
张飞闻言大喜:“子武,这先锋印俺就先拿了!俺愿亲往临朐,如若不胜,请斩俺头。”
郑牧轻笑婉拒:“益德骁勇,牧亦深敬。杀鸡焉用宰牛刀,此战就交给丹阳锐士了。”
张飞也不争执。
虽说过去两年多了,但张飞对郑牧掌军的严厉亦是记忆犹新,那鞭笞的记忆还在呢!
郑牧肃容召将:“典韦!许褚!”
典韦和许褚精神抖擞,慨然出列。
郑牧取出军令:“你二人各引步骑,明日一早奔赴临朐城。黄昏前,本将要得到临朐城改旗易帜的捷报!”
“得令!”典韦和许褚慨然领命。
杨修听得心惊胆战:“将军,沂源距离临朐城有百里之遥,朝出夕至未必能到,如何能在黄昏前让临朐城改旗易帜?莫非临朐城有内应?”
郑牧大笑:“小小临朐城何必用内应?倘若内应反水,反坏了后续布计。昔日魏武卒负重行军,半日行百里尚且能征战攻城,丹阳锐士虽然不如魏武卒,但要在黄昏前传回捷报亦是不难。”
见郑牧镇定自如笃信非凡,杨修的内心更是震撼。
冠军将军练兵,竟然对比的是昔日吴起所练的魏武卒?
郑牧又道:“德祖一路疲惫,不如先用膳休憩,待明日我等引兵同往临朐城。吴校尉,好好款待德祖,切莫怠慢了。”
杨修本就疲惫,但因重任在身故而一直强撑着疲惫聆听郑牧发号施令,此时得到郑牧的许可这疲惫感也越来越重:“修就不耽误将军议事了。”
吴敦领命,遂引杨修自去用膳休憩。
待杨修退下,郑牧又取军令:“益德,你统本部兵马,前往淄水上游的莱芜城。多准备船只木筏,依旧亮出吕布的旗号,在准备木筏的同时,趁夜奇袭般阳城。”
莱芜城属于泰山郡,距离沂源七十余里,距离般阳三十余里,沂源、临朐、般阳三城,就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一般。
莱芜城又在淄水上游,距离临淄城百余里,顺流而下一日就能抵达。
张飞听得有些懵:“既然要奇袭般阳城,为何还要准备木筏?”
郑牧笑道:“若不准备木筏,又如何迷惑沮授?得了般阳城,即刻传檄安民,哪怕你多纳几房小妾也得将般阳城给守住了!”
张飞见要迷惑沮授,遂不再多想:“要守般阳城,何须纳小妾?俺又不是色中饿鬼。”
郑牧轻笑:“你不是,但吕布是啊!你好歹打的是吕布的旗号,到了般阳城不好女色,谁又会信你是吕布?”
张飞摩拳擦掌:“既然子武说要纳妾那俺就纳妾,本以为子武不让俺去当先锋就没仗打了,没想到子武竟然让俺直接去打般阳。”
郑牧只告诉了杨修部分的战略意图,虽说杨修不至于愚蠢到出卖郑牧,但战事凶险、小心谨慎一些才能常胜。
......
临淄城。
庄毅而寡言的沮授,仔细的阅览诸县传回来的情报。
虽说高柔是青州刺史,但自沮授在临淄城驻兵后,青州境内诸事,事无巨细沮授都会过问。
这次统兵来青州,沮授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不仅要夺回青州,还要守住青州。
臧洪等人,从一开始就未被沮授视为对手!
虽说祢衡的愚蠢让沮授成功的策反了剧县、营陵、平寿和都昌的长吏及世家豪强,但沮授不敢有半点儿掉以轻心。
青州,始终得由军争来决定最终的归属,这个道理郑牧明白沮授亦明白。
脚步声响起,带有几分儒雅气的张郃来到署中,向沮授汇报了最新的情报:“北海国传来消息,臧洪麾下的督邮祢衡被押往了许县,臧洪正传檄诸县试图挽回民心。”
提到这个情报的时候,张郃的语气多了几分嘲讽:“民心丢了,又岂是传檄就能挽回的?臧洪不够果断,倘若郃是臧洪,定然要先杀祢衡以正法度。”
在河北诸将中,张郃虽然是武夫却喜欢跟儒士交往,即便是在军营中,也会跟儒生吟诗作对投壶游戏。
耳濡目染下,张郃也在河北诸将中脱颖而出得到韩馥的赏识受领军司马一职。
袁绍谋夺韩馥的冀州后,张郃识趣的率兵投效了袁绍,袁绍以张郃为校尉令其攻打公孙瓒,颇有战功,迁为宁国中郎将。
宁国中郎将属于战时特有的名号中郎将,其名号的寓意和各种名号将军一样,更侧重于主君的期望和赋予的荣耀,如朱儁的镇贼中郎将,张燕的平南中郎将。
这些战时设置的名号中郎将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这些名号中郎将是有私兵部曲的!
袁绍虽用张郃,但也防备张郃,就如同防备田丰沮授一般。
田丰沮授代表的是冀州世家大族,张郃则是代表了冀州有私兵部曲的豪强。
张郃知巧变也识趣,知道袁绍的忌惮,故而跟沮授走得很近。
俗话说,朝中无人难做官,对于豪强出身的武将而言,若无人庇护,或许几句谗言就会被诬陷为谋反。
郑牧让刘备坐镇许县亦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若是朝中无人震慑宵小,这在外统兵的大将难免会受到怀疑和猜忌。
沮授对张郃颇为欣赏,平日里闲暇了也会指点张郃兵法道理。
张郃虽然也读书识字,但历代传下来的古籍大多晦涩难懂,若无人将其用当前时代普通识字者能听懂的话来注解,无异于看天书。
譬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孙膑的故事,其中孙膑对田忌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若无人注解,这句话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要理解其中的深意却是极难,表面意思都不能理解又如何理解暗藏的兵法道理?
郑玄作为东州名儒能受到天下人尊敬,连贼寇都要绕道而走,便是因为郑玄善于注释古今名篇,能将古今大智慧者留下来的道理以通俗的话来告诉世人,甚至于连身边的侍女都能吟诵几句。
沮授向张郃指点兵法道理亦是如此,每每张郃不理解兵书上晦涩难懂的用语时,沮授都会耐心的给张郃注解。
见张郃嘲讽臧洪对祢衡的处置,沮授遂放下手中杂物,提点道:“儁乂,名仕是不能轻易斩杀的。人言可畏,即便杀名仕的道理都有,但对于以讹传讹者,只会谩骂你妄杀名仕,而不会去深究这名仕是否犯了律法军规。”
“昔日曹操在兖州时,边让时常辱骂曹操,对曹操的政令亦是明知故犯,甚至还有煽动吏民拒不执行的举动。”
“于曹操而言,边让触犯了律法理当问罪,故而杀了边让亦是为了捍卫律法;可对兖州的士民而言,边让只是在忠言进谏,曹操连名仕的劝谏都听不进去,必然是奸臣恶贼,杀了边让更是十恶不赦。”
张郃悚然:“这些人难道不分好歹吗?犯错了还不能惩罚了?”
沮授闭上双眼,揉了揉又些发胀的眼皮:“能惩罚,但不能杀。若只是降罪惩罚,名仕不仅能得到忠言进谏的名声,若施罚者醒悟后还能再赦免其罪行,嘉奖其德行。可若杀了,那就等于不留余地了。”
“儁乂,你要记住。有时候不是你认为对就对,而是世人认为对,你才不会犯错!”
“这也是为何,沮某要费心尽力的遣人游说青州诸县的长吏及世家豪强。”
“只有青州士民都认为文惠是青州刺史,文惠才是真正的青州刺史。”
张郃虽然不太能听得懂,也不是全部认同沮授的观点,但这心中亦多了几分明悟: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名仕!
沮授揉了片刻,再次端详北海国的情报,脑海中亦快速的推演青州的局势。
良久。
沮授又翻出了半个月前的一份情报:泰山贼攻打沂源城,吕布率兵征讨。
“臧洪只是郑牧部署在青州的一颗棋子,亦或者是一颗弃子;如今臧洪在青州失势,作为执棋人的郑牧也该到了出手的时刻了。”
“吕布在沂源城剿灭泰山寇后就未曾有消息离开,是准备奇袭临淄城吗?”
沮授暗暗揣摩郑牧的意图。
在袁绍面前喝斥许攸是为了肃清内患,不代表沮授会小觑郑牧。
郑牧奇袭范县擒曹操文武家眷、斩杀颜良那一战,河北众人进行过多次的模拟和推敲,沮授亦是对郑牧的每一战都进行过分析和总结,包括许攸和曹操最近的一场败阵。
然而越是分析,沮授就越觉得郑牧的可怕!
在兵者诡道上,郑牧仿佛开了天眼一般,总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抓到有利的战机。
“如今北海国势危,臧洪必然会去向郑牧求援;若沮某是郑牧,决不会让兵马出现在北海国,而是直接进兵临淄城。”沮授将心比心,用郑牧的思维来揣测郑牧的用兵意图。
虽然能猜到郑牧的用兵意图,但沮授却猜不到郑牧具体何时会进攻,郑牧不动兵,即便拿下了北海国全境沮授都不敢返回邺城。
这也是为何沮授在青州大势将定的时期也要坚持留在临淄城的原因,沮授怕自己前脚一走后脚郑牧就引兵来青州了。
“儁乂,临朐和般阳可曾有情报传来。”沮授再次揉了揉额头,做贼可千日,防贼难千日,这时间就了人就容易疏忽,而这个时候又往往最容易被贼人寻到机会。
张郃摇了摇头:“尚未有异状,郃每隔三日就会遣人去临朐和般阳打探情报,告诫两城长吏用心布防。”
“即刻起,改为一日一遣。”沮授隐隐有猜测,郑牧要进兵就在这几日。
张郃提议道:“监军既然担心郑牧会来,为何不分兵驻防?诸县互为拱手掎角,严加防守,郑牧又如何能讨得好处?”
沮授不答反问:“临淄城有步骑万余,若是分兵驻防,每城就只能分到两千步骑。倘若郑牧不打齐国,而是孤军入济南国和乐安国,我等是追还是不追?若要追,是让哪一城的驻兵去追?倘若郑牧折道返回,见哪一座城池缺兵就趁虚而入攻打哪一座城池,我等是救还是不救?”
“分兵驻防,我等调兵遣将皆会受制于郑牧,再加上传讯途远,若是郑牧沿途截杀信使或假传情报,又会中其诡计。”
“沮某将大部分兵马都驻扎在临淄城,便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沮某的兵马还在临淄城,郑牧就不敢孤军深入,而是会设法分沮某兵势。”
“如此,沮某就能去揣摩郑牧的用兵意图,决定救或不救,分或不分兵。”
张郃疑惑道:“郑牧孤军深入,就不怕我等断其粮道吗?”
沮授面容冷峻:“郑牧奇袭范县时,一路轻装简行不带粮草,缺粮了就向地方豪族借粮。有敢不从者皆以叛逆论处,若我等因此而认为郑牧军中无粮,反会中其诡计。连儁乂都认为可以断郑牧粮草,若郑牧据此用计,诸将谁是郑牧敌手?”
“儁乂,颜良是怎么死的,沮某希望你能引以为鉴,时刻谨记:你的对手擅长诡诈和欺骗!”
张郃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若无沮授提醒,张郃若见郑牧孤军深入济南国或乐安国,必然会认为郑牧粮草维持不了几日而轻兵追赶。
“是郃疏忽了。”张郃面色一凛,不敢再有小觑心思。
......
临朐。
城门口的士卒抱着武器来回巡视。
临朐令对张郃的告诫不以为然,如今青州大局将定,临朐又岂会有兵祸?
更何况。
即便真的有兵马来袭,临朐令也笃信能固守待援。
“也不知道今日能不能早一点关城门,我想回家陪俺妻。”一个抱着长枪的城门卫卒,打了个哈欠。
另一个城门卫卒却是嘲讽道:“还回家?你吃得消吗?瞧你那眼眶都深陷成什么了。你可真废物啊,就娶了一个就受不了,哪像我,家里有三个!”
“还三个?是三个歌舞坊的舞姬吧?兄弟我劝你,有钱别去歌舞坊,那是销金窟,再多的钱也留不住。有那钱不如存起来娶妻生娃。”打哈欠的城门卫卒鄙视而劝。
“今日有酒今日醉,我等都是刀口舔血,指不定哪天就死了,留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虽死,但我却享受到了贵人们才能享受的歌舞,你若死,你妻儿就得跟别人。”这显然是个嘴毒的。
打哈欠的城门卫卒忽然脸色一黑,眼神中多了几分惊骇,双手也变得颤抖。
嘴毒的城门卫卒以为对方是气的,连忙道:“喂喂喂,戏言而已,往日里又不是没说过,怎么今日就这般置气?”
“敌,敌,敌袭,敌袭!快吹号!”强忍内心的战栗,打哈欠的城门卫终于喊出了心中的话。
然而下一刻,这个城门卫就被飞来一箭射穿了脖子。
“赵四!”嘴毒的城门卫喊出了这个乱世中可悲的小人物名字,语气也多了几分惊恐。
虽然嘴上说着及时行乐的话,但没人真的会想死!
号角声响起,城内惊觉的士卒快速的穿甲戴胄拿起武器,准备抵御这忽然到来的敌军。
然而,这群士卒动作虽然快,却快不过冲杀而来的丹阳锐士。
临朐令终究还是吞下了轻敌的恶果。
当许褚撞开尚未合拢的城门时,就注定了临朐城的陷落。
“你这县令还有点儿本事,我等差点就要完不成军令了。”许褚将临朐令一把揪起来:“报上名来,或许本将还能饶你一命。”
临朐令吓得两腿发软:“下官,下官,下官——”
“话都说不清,看来也是个废物,不值得举荐给将军。”许褚将临朐令扔下,让军士拷问情报。
典韦则是迅速的派兵把守四门,一面遣斥候报捷,一面紧闭四门出榜安民。
斥候一路策马而行,百余里的距离并不算疲惫,当即就奉令返回沂源。
斥候刚行到一半距离,就遇到了郑牧立的营寨。
丹阳锐士早晨出兵,郑牧押后了一个时辰,一路上亦是令兵马倍道而行,在沂源和临朐的中途安营立寨休憩。
见到斥候送来的捷报,杨修彻底震惊了:“竟然,真的百里行军拿下了临朐城?”
郑牧却是不太满意:“说好了黄昏送来捷报,这都晚了一个时辰才送来。在襄贲城温柔乡待久了,都快成软脚虾了。”
杨修见郑牧竟然不满意这个捷报,心中不由泛起异样,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百里行军就已经令人震撼了,结果非但没有得到郑牧的夸赞反而受到了斥责!
斥候不敢多言。
作为既得利益者,斥候在襄贲城亦是娶了一房娇妻,自然而然的,斥候清楚为什么这群锐士会差点完不成军令。
温柔乡久了,这脚力自然就软了。
“回去告诉众人,此战赏赐减半。若再犯错误,就不是减半赏赐惩罚了,你们也别想家中娇妻了!战时犯错,本将不斩你们,你们也得死在战场上!到时候别怪本将没提醒你们,对于犯错而死的将士家眷,襄贲城是不禁止改嫁的!”郑牧直接令斥候带口讯去临朐城。
斥候打了个寒颤。
犯了错,人死了,妻改嫁,儿认义父,想想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小人这就返回临朐!”斥候不敢有丝毫怠慢。
杨修的眼神更是复杂:“将军,你这样带兵,就不怕军心不稳吗?”
郑牧目光灼灼:“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必须分明!既然延误了时辰,就得认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