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年边怎么能不包饺子呢?

  小年前两天家里包过一次,给大家分一分也没剩多少。

  早上一锅全煮了,过年还是得包新鲜的。

  李桂云手里拿着擀面杖,“现在开始报数,每个人选一个自己想吃的馅,然后咱就开始准备馅包饺子。”

  “我要酸菜猪肉馅的!里面还要放点葱。”苏小小高高举手,“还要放点油渣!”

  “那就是酸菜猪肉大葱油渣馅,你们父子俩呢?”

  “我想要鸡蛋木耳馅的,放一点点肉和一点点油渣,借个油荤味就行。”

  最近日子过得好,油水吃的多,苏进最想吃的竟然是素馅的。

  “我吃纯肉的!”苏建设还是觉得纯肉最香,其它的都差点意思。

  “行,那就动起来吧。”

  苏小小在门口扒葱,苏进挑木耳,顺手把木耳底下那一点点带了木屑的地方抠掉。

  李桂云自己想吃榛蘑肉馅的,所以今天得包四种馅的。

  各种准备工作就搞了小半天。

  为了区分包的馅料,每一种馅料的饺子包的手法都不一样,这样煮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早上10来点就开始弄,一直弄到了下午2点,这个时间真的就比较尴尬。

  吃中饭有点晚,吃晚饭有点早。

  “咱先煮顿饺子吃,晚上饿了就吃两口鸡蛋糕垫吧垫吧。”李桂云拍板做主,“想怎么吃?自己先准备好,别让我问。”

  苏小小立马找出自己的大海碗,吃饺子不喝汤,滋味少一半。

  “妈,我给阿花送点嗷。”把自己的大海碗放好,又拿了个盖帘。

  每种馅的饺子拿了5个,一共20个。

  李桂云点头,“行,去吧,小进你也拿点给东子去。”

  苏进也拿了20个,送到地方回来,刚刚好吃上热乎的饺子。

  今天已经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除夕夜。

  “你俩下午别出去玩了哈,咱上山看看祖宗。”

  大队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的,都是除夕当天下午或者傍晚上山看祖宗。

  后面逃荒过来的都是腊月二十九。

  这就是习俗差异,大家也是接受了良好。(关于东北祭祖,我百度了一下,说是大多数都在除夕当天,所以我就按照这个写了。)

  苏家后山有两座山头是用来埋祖宗的。

  一座山头上坟包密密麻麻,那是苏家村本地人的,另外一座山头上坟包稀稀拉拉,那是后来逃荒过来的。

  苏家祖宗就是在稀稀拉拉那座山上。

  按照记忆里的位置按照记忆里的位置找过去,结果瞅见了非常不想瞅见的人。

  地上的纸已经烧成灰。一点火星子都看不到,说明早就烧完了,这是在这蹲人啊。

  苏建设左手闺女,右手儿子,回头看向媳妇,“媳妇儿,咱不搭理别有用心的人。”

  自顾自的给祖宗坟上插香烧,再带着媳妇,闺女,儿子磕头。

  一整个流程下来没有给苏老头一个眼神。

  苏老头就那么定定的看着,愤怒的像一头犁了80亩地还不给吃草的老牛,呼哧呼哧的直喘粗气。

  苏建设完全没有要搭理的意思,把带来的那挂鞭炮放了,就准备带着一大家子离开。

  “苏建设!你眼里是看不到我吗?”苏老头还是没忍住心里的愤怒把人叫住。

  “看到了并且没跟你打招呼,那就是不想搭理你,心里没数儿?”

  苏建设成家之前本来就是吊儿郎当的性子,只是这种吊儿郎当的表情很久没有出现,让苏老头都愣了一下。

  转而就是更加的愤怒,“我是你老子!”

  “所以呢?”苏建设无所谓的耸耸肩,“你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算盘都收起来。

  如果你真的跟我养老,你觉得刚难产生下双胞胎,还不能下床就被你们赶出来的桂云,会不会直接半夜拿菜刀把你们砍死?

  如果她下不了这个手,我下得了。

  失踪一个多月,差点全家死完了,要不是有大家搭把手,我回来的时候只能看到这个地方多几个土包。

  你过你的,我过我的。看在你是我爹的份上,我不会对你下黑手。

  但你要还是心里小算盘乱打,我也可以六亲不认,你也不想老了之后一个人躺在床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吧。”

  苏老头被这番话气的捂着胸口往后倒,眼看着就不行了。

  苏建设听到了动静也没回头。

  苏老头这个人是最现实的,以前还是孩子的时候,苏老三嘴甜,会哄人,苏老大是第一个儿子。

  都是很得苏老头的喜欢。

  例如今天煮了三个鸡蛋,那肯定是苏老大两个,苏老三一个,他没有。

  一开始他还会问,每次得到的答案就是

  “哎呀,忘了你了!”

  “是少煮了一个,下次肯定记得。”

  等苏老头渐渐有了养老危机,却又发现两个孩子都靠不住的时候,才想起这个老二,也发现了这个老二在他没关注的时候变得挺有出息。

  这才渐渐的变成了有三个鸡蛋,三个孩子一人一个。

  可惜这份公平苏老二已经不稀罕,对苏老头和苏老太也没什么感情。

  这份意外没有影响一大家子的心情。

  回到家之后,就一起用手机看了会电视。

  看到一半,李桂云又去煮了一锅饺子,每个人都吃了点。

  “好了好了,不看了,这煤油灯真废眼睛。”

  苏小小揉了揉眼睛,感觉眼睛有点难受,“总是搞忘记,下一次去那边我一定要买两个手电筒。”

  煤油灯的光很暗,还有烟熏眼睛,总是点着也是很伤眼睛的。

  “我看过,超市和2元店都有手电筒。但是和咱们这边长得一点都不一样。

  而且光都特别亮,很容易让别人发现不对的,咱可以好好找找看看有没有没那么亮的。”

  苏进一直记得这件事情,所以他是看过每家店的手电筒的,都不太合适带回来。

  长得不一样其实也没太大的毛病,不拿出去用就行,但是太亮了。

  要是有人路过就能发现他家手电筒比别人家的亮好多。

  “这根本不是问题呀,我拉块布把这窗户一遮,光也漏不出去了。”

  苏建设倒是觉得这一点问题没有,“本来晚上人就少,咱再遮一遮,有人路过也只能看出来咱家开了手电筒,可看不出来光亮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