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了饭,两个人就背着背篓,拿着小锄头上山。

  在家窝了半年,也坐吃山空了半年,好多家已经见不到粮食了。

  整个大队都忙碌起来,大人下地,小孩是挖野菜。

  一路上山,小孩可没少见。一个个都提着小篮子,里面放着一些新鲜的野菜。

  山脚下那一片都快被挖的寸草不生了,只要是能吃的野菜,基本上都被挖走了。

  两个人一路往山里走,打算走远一点,就不在这边和大家抢了。

  这座山她们以前也是经常来的,苏进已经九岁,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每天打猪草赚工分,每天也能有两个工分。

  从他妹走路走的稳当之后,就是牵着妹妹一起。

  打完猪草再挖点野菜,一天也过去大半。

  苏小小到处张望,她记得这儿好像有一块地方每年的野菜都特别好,又嫩又茂密。

  可以说是她和她哥的秘密基地,今年这块的野菜怎么没长起来?

  “别看了,不可能年年都长这么好的,咱还是往前走走吧。我记得这个季节应该有羊肚菌和榆黄蘑的,咱们去松树林那一片看看发没发。

  在他们大队,松树林一般紧紧的挨着榆树林,对捡菌子的人来说特别友好。

  这两个星期好像都没怎么下雨,估计没咋发,可以找找看,要是有一小半背篓,咱回去也能炒一顿。”

  苏进比较喜欢吃菌菇类的东西,这一口榆黄蘑他已经想了大半年,就等着呢。

  “也行,那咱走快点,找菌子可费时间了。”

  两个人走到松树林的时候,这边已经有两个人在榆树林子找菌子。

  看她们背篓里的收获,好像有点惨,只有薄薄的一层也不知道找了多长时间。

  都炒不了一盘,只能煮个汤。

  种类也还不一样,有几朵羊肚菌,几朵榆黄蘑,还有一大朵的平菇。

  应该是一路找上来的,平菇窝子在另外一边。

  “哥,看起来情况不乐观啊,要是啥时候下场雨肯定就好了。”

  春雨贵如油,这句话也不是开玩笑的,一场春雨下来之后,各种好东西都冒出了头。

  就说香椿吧,只要一场春雨之后,那肯定是进入爆发期的。

  “你们来这边捡多久了呀?”苏小小也没啥不好意思的,直接小跑上去问两个人。

  “有一会了,不咋多。没雨水长得也一般,这得等下雨了之后才来捡。”

  两个人摇头,要不是今天下午有时间,而且来都来了,不然她俩已经走了。

  “这样啊,”苏小小看向她哥,“哥,要不咱们去另外一片榆树林,本来就不多,两拨人一起捡就更少了,别耽误功夫。”

  “行,也不远,咱去看看。”

  这片林子还没有人过来,松针被埋了一个冬天,一看就很肥沃。

  一场雨过后,不敢想长出来的菌子得有多肥。

  穿过松树林就是榆树林,两个人打算在这边也找找。

  “这片林子旁边就是河,应该会长得好一些。”

  苏进找了根棍子扒拉,“你也别用手,小心虫,咱也没带手套。”

  “好嘞,让我找一根趁手的棍子。”苏小小找了一会没瞅见合心意的,就上手掰了一根。

  松树掰了之后会流出一些粘稠的汁液,粘在手上渐渐变黑,很难洗掉。

  苏小小特地薅了把草,把那些汁液都擦在了草上,这才伸手拿。

  看向已经走远的人,“哥,你找着了没?”

  “有两朵羊肚菌,长得不咋样,有点小,还有点老。”

  “那收获也还不错啦。”苏小小兴奋了,用棍子到处翻干松针。

  要是碰到轻微阻力,就说明底下有东西。

  小心翼翼的拨开松针,就可以看到底下一朵长得歪瓜裂枣的菌子。

  “果然还是要等下雨,这长得也太差了。好在不耽误吃,咱多找点,晚上炒一盘,再煮个汤,还可以给张叔送点。”

  苏小小一边找一边小嘴叭叭叭,松树林没啥东西,两个人又走到了榆树林。

  “我觉得咱俩找不到这么多。”苏进觉得他妹还是想的太美。

  “还没到找玩的时候呢,还不能下定论。”

  可能因为这边靠河,靠河在那一边多,而且长得大一些。

  两个人找了一下午,两个背篓都装了小半。

  “我就说吧,肯定能找到不少的!我的背篓里咱俩吃,你的背篓里给张叔送,完美~”

  苏小小很得意,虽然难找,但也找到了不少呢,晚上可以饱餐一顿。

  “行,还是你估摸的准。”苏进给她比了个大拇指,“走了,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走走走!”

  两个人火急火燎的下山,赶在天黑之前到了家。

  苏小小:“爸妈,晚上饭你们做了吗?咱加个菜呗。”

  脚刚踏进门,话已经说完。

  “没呢,这是找到什么好东西了啊!还值得加个菜。”

  苏建设接过两个孩子的背篓,往里面看了一眼,感慨出声,“哟,你们两个运气挺好啊。这天气早了点,这段时间也没下雨,还能找到这么多榆黄蘑。”

  “嘿嘿,是吧是吧,我也觉得我运气老好了。晚上加个榆黄蘑鸡蛋汤,再炒个榆黄蘑呗。”

  “行,正好晚上的菜还没准备。”苏建设提上一个背篓,“我拿去洗了,你俩要一起不?”

  “走啊,去去去。”苏小小屁颠屁颠的跟在后边。

  “我也一起去把这个东西难洗,三个人快一点。”

  三个人一起蹲在河边洗,这个天气水还是有点凉的。

  不少村里的婶子,大娘都在这儿洗菜。

  “哟,建设你家这运道挺好啊,刚刚铁军家的也在这洗呢,她带着闺女在山上寻摸了半下午,比你家还少点,你家这是两个孩子找的吧?”

  “就是就是,你家恐怕真要旺起来喽。”

  “哪有大家说的那么夸张?也就是孩子们运气好罢了,谁家孩子还没个运气好的时候啊,我记得婶子你家孩子有车上山,还捡了只瘸腿的野鸡呢吧。”

  苏建设可不愿意大家这样说,出头可没好事。

  “那倒也是,孩子们成天的在山上跑,总能撞两回好东西的。”

  在这儿的,谁家孩子没有在山上捡到点野鸡蛋什么的?

  听了这话也就没再接话,反而聊起了新的话题。

  “你们听说了没?又有知青下乡分到咱们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