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娘,我身体没啥事。就是太寸了,医生查了好几回呢,都说我身体嘎嘎好,没啥毛病。”

  就是真的纯倒倒霉。

  几个人也不知道该说啥好,这是真倒霉呀!

  “你现在这是好透了?”

  “对啊大娘,好透了,医生说我这恢复能力还挺强,没留下啥毛病。”

  本来还想在家里过了年再走呢,但是她这边刚知道自己好透了没过两天,街道办就来催她回乡下。

  也怕惹上什么事,她还是收拾收拾东西,立马买票就走。

  “你们这年轻人身体就是好,恢复也好。我们这一大把年纪了,要是摔一跤那咋缓的过来哟?”

  几个人说着,倒是也没有在追问。

  话题已经偏到谁家老人摔了一跤,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

  “吁~~”王老头拉住牛车,“到了到了,都小心一点,雪天路滑,别摔一跤。”

  上一次那女同志在牛车上摔一跤,摔那么狠,可给他吓着了。

  当时那血啊流一地,人更是直接起不来了。

  “林知青姐姐,我俩先走了!”苏小小热情的挥挥手,这才拉着她哥走。

  两个人到家的时候,李桂云正在做饭。

  “回来了呀?快快快,正好吃饭,情况怎么样?”

  “挺好的,我们带的东西也不多,都换给了一个人,一共10块钱。”

  苏小小从兜里掏出零零散散的10块钱,“过两天咱再去一次,家里就有点钱傍身了。”

  “那你俩收着吧,以后这家也是你俩管。”李桂云把闺女塞过来的钱又塞了回去,“洗个手吃饭。”

  她蒸了一锅馒头,用小陶罐熬了点粥,炒了个土豆丝。

  一锅馒头能吃两天,饿了也能拿一个垫肚子,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现在也不缺吃的,多吃点以后长得都比别人高。

  “来咯!”

  一说吃饭,苏小小可来劲了。

  “妈,我记得明天是你过生,咱明天买点好吃的,好好给你庆祝庆祝。”苏小小吃饭吃到一半,突然想起来这件事情。

  听她这么说,李桂云都愣了一下,完全没想起来明天就是她生日。

  还是掰着手指算了一下,才发现明天确实是她生日。

  苏进也一时半会没想起来,在苏家从来是没有过生日这种说法的。

  只有苏建设会在二房几个人过生日的时候,想方设法弄点好吃的,有时候是鸟蛋,有的时候是野鸡蛋,如果运气特别好的话,还有一只烤野鸡。

  “我记得你的生日就在妈生日的十几天后,那你俩差不了几天。

  咱在墙上写上,别忘了。”

  苏进在灶眼里找出一个烧过的木棍,在墙上磕磕绊绊的写着。

  “哥,你好像是秋收的时候过生,你也写上呗,别忘了,咱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

  “行,把他俩的也写上,还有咱爸的也写上。”

  苏建设生日是正月十五,正好是元宵节那天。

  特别好记。

  苏进也写在了下面,“那明天别忘了多买点好菜回来。”

  有这条件,过生日当然得多买点菜,吃点好的。

  下午

  苏小小全副武装准备出门,“哥,我去知青点那边的扫盲班啦。”

  “行,我知道了,吃晚上饭的时候记得回来。”苏进叮嘱了一句。

  “放心吧,忘了什么也不会忘了吃饭的。”

  扫盲班

  苏小小认真的学着今天教的几个字,争取不做文盲。

  今天上课的知青看她学的那么认真,干脆一对一教学,反正其他人也不听。

  “小朋友哪个没有学会?我再教你一遍。”

  扫盲班这边就是每天教大家比较常用的字。

  今天教的是山川河海,日月星辰,树木成林这几个字。

  几个简单的苏小小倒是已经会磕磕绊绊的写,笔画多的就不行了。

  “来,我握着你的手,带你写一遍。”余南伸出自己的手,握着小朋友的手,一笔一划的带着她写。

  学了一下午,这几个字已经认得很熟了,也能磕磕绊绊的写出来,就是丑的不忍直视。

  就把这本子放一个月再拿出来,苏小小都不一定能认得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

  余南叹了口气,算了,这也算是为数不多认真学的,丑点就丑点吧,慢慢学嘛。

  “小朋友,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家吧。”

  苏小小其实也有点坐不住了,主要就是心中憋着一口对自己是文盲的气。

  有人给个台阶,立马就乐呵呵的收拾东西回家。

  这可不是她不努力哈,是别人都劝她回家了,也不好不给别人面子。

  像个小炮仗一样冲进屋里,“哥!我苏小小回来啦!”

  两个睁着眼睛自己和自己玩的小孩立马就想看过来,可惜身体不允许,没那么灵活。

  “咋了,这么高兴,今天学到了不少?”李桂云笑着打趣,“你哥不在屋里,出门换鸡蛋去了。”

  “原来是这样啊,家里又没鸡蛋了吗?”

  每次换的鸡蛋就是一部分拿去卖,一部分留着家里自己吃。

  可能是这一辈儿的人都对鸡蛋有一种很特别的执念,哪怕有更好的选择,还是偶尔馋鸡蛋馋的慌。

  苏家段时间吃鸡蛋的频率是很高的,就算做菜不放,也会煮两个水煮蛋。

  “是啊,你哥说晚上就懒得炒菜,蒸个鸡蛋羹。

  准备好了才发现家里没鸡蛋,赶紧拿着篮子出去换鸡蛋了。”

  “说我呢?”说着话的功夫,苏进正好拎着篮子从外面进来,“今天运气还挺好。换到了50多个鸡蛋。

  咱留20个自己吃,剩下的就明天拿去卖了。”

  “嘿嘿,今天怎么有这么多呀?你去谁家换的?”

  “我跑了两家,一共换到这么多,两家都攒了半个来月呢。她们想换盐,正好咱家也有。

  我就把两包盐都拆了,用报纸包起来给了她们,还要了半斤的大肥肉。”

  村里换东西也没个标准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你也愿意,我也愿意,那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