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芝苦涩一笑。
一九七五年,她和张海清还有三四名知青被分配到小西山村,那是西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走路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
她第一次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她第一天晚上就累得哭了。
是张海清给了她一张手帕。
还说,能不能让一让,他也想哭。
她被张海清逗笑了。
第二天再上工的时候,张海清会默默抓起属于她的小麦,不动声色地帮她割小麦。
出于感激,她就帮张海清洗衣服,把白面馒头留给他。
两人很快在痛苦的生活中熟悉起来。
几个月后,她妈妈给她打来电话,她说已经给她找到了婆家,婆家和她妈妈娘家是一个村的,两家知根知底。
这是走之前她爸妈就想好的办法,让她在乡下先忍一段时间,他们帮她选个好人家,等选好了就可以回来。
她本应该高兴,她也的确很高兴。
可她又刚和张海清确定关系。
她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去的时候,张海清不知从哪儿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说不要抛弃他。
他当时的样子像只要被遗弃的小狗一样,可怜无助。
她一下子就心软了。
她拒绝了她妈,她妈都和那边说好了,结果她不肯回去了,她妈对她很生气,劝了好几次,她硬不肯回去,后来她还怀了张海清的孩子。
她爸妈对她彻底失望,跟她断绝了关系。
以前她一直觉得父母对张海清有偏见,甚至于她见到陈阿姨后,仍然相信张海清是爱她的。
“秀芝,你怎么来家里了?”陈愿突然出现打断了胡秀芝的思绪。
胡秀芝甩了甩脑袋,把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甩走,说:“阿姨,我找你有事,学校今天突然要好多鸡蛋和肉鸡呢。”
“好,我回去骑车。”陈愿飞快地跑回家,很快又骑着车子出来,“对了,我看海清刚才出去了,你碰上他了吗?”
胡秀芝点头,“他和一个女孩在一起。”
“谢玉婉?”陈愿有些吃惊,“你看到她了?”
“嗯。”
陈愿不知道说什么好,叹了口气,“早点看见也是好事,你有什么打算吗?”
胡秀芝说:“张海清说要跟我离婚,我想让福宝跟着他,他不同意,我们就谈崩了,然后谢小姐就来了。”
陈愿更惊讶了,“你不要福宝?”
“嗯……”
胡秀芝敛眸,眼中带着悲伤之色。
陈愿:“为什么?我知道你很爱福宝,你怎么舍得呢?”
胡秀芝咬了咬嘴唇。
她不好意思告诉陈愿,她养不起孩子。
至少她现在养不起。
陈愿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有苦衷,“秀芝,你要是有为难的,可以告诉阿姨,我能帮你的会尽量帮忙,你不用觉得有负担,毕竟是张海清对不起你在先。”
“好。”
胡秀芝没再谈论这个话题。
今天这笔生意陈愿赚了不少钱,她大手一挥,直接给何卫东和胡秀芝一人分了五块钱。
两天后。
今天是张翠芳出嫁的日子。
张老太三点多就起来了,因为新郎会来家里接亲,所以老太太开着灯把整个房都打扫了一遍。
尤其是她和张翠芳住的房间。
新郎来的时候还要堵门,她把房间里有关她的东西都锁进了立式木箱里,箱子又能装东西又能当柜子使,这还是她的陪嫁。
她仔细地扣上小锁,然后到客厅叫醒张立江。
待会儿迎亲的和亲戚朋友都要来了,张立江一个当家男人睡在客厅像什么样子。
张立江被叫醒,烦躁地发了声牢骚。
张老太:“别把喜气冲散了,快点叫月月起来,还有一大堆活等着她干呢。”
“您觉得我叫得动她吗?”张立江没好气道:“陈愿跟个疯子一样,我可不去。”
张老太一噎。
想到陈愿现在这暴脾气,女儿大喜的日子,还是别找不痛快了。
她讪讪道:“那让老大老二老三起来干。”
屋外叮叮咣咣的,陈愿和张月被吵得睡不着。
鉴于是喜事,也不可能让他们别吵,陈愿打了个哈欠,躺在床上看书。
老二之前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是她和女儿两个人干的,她俩累得个半死,还没落一个好。
所以陈愿今天也不会管任何事,她就等着开席吃饭。
一晃,天光大亮,张翠芳化了一个非常艳丽的新娘妆,穿着喜庆的红色,乌黑的长发盘在脑后,点缀着几个红色塑料珠花,她头上还盖着一个红盖头,端庄地坐在床边等候新郎的到来。
十点多的时候,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地来了。
迎亲流程复杂,又是堵门又是找新娘藏起来的鞋子,又是回答问题,一直闹到十一点半,丁俊民才抱着张翠芳上了婚车。
按照习俗,等新郎和新娘上了车,娘家人就坐着新娘家安排的大巴车跟着婚车一起去到新郎家。
但等张立江出来后,才发现门口只停了两辆婚车,一辆锣鼓手坐的小三轮,和四辆拉嫁妆的拖拉机。
他跑前跑后四处看了看,就是没看到接娘家人的大巴车。
张立江以为车子停在别的地方了,赶紧拉住要上车的丁俊民。
“俊民,你家包的车呢?”
丁俊民愣了一下,“啊?车没来吗?哎呀,这两天事情太多了,有可能忘了,哥,这可怎么办啊?”
“这能忘了啊!”张立江满头大汗。
亲戚都在这等着呢,没有车他们怎么过去啊?
陈愿“噗”的一声笑了。
她的嘲笑声太过明显,丁俊民臊红了脸。
张老太为了女儿顺利出嫁憋了好几天了。
这会儿看见陈愿嘲笑女婿,她忍不住了,低声呵斥,“你笑什么呢!这是什么好笑的事情嘛!”
“没什么。”
张老太见状,又唠叨道:“芳芳结婚这么大的事情,你作为她嫂子,却当个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
“人都有忙忘的时候,何况婚礼时间这么紧,事情又多,小丁有忘了的事情,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有事情咱们就想办法解决,你倒好,躲懒不说,还在这儿笑话自家人。”
一九七五年,她和张海清还有三四名知青被分配到小西山村,那是西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走路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
她第一次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她第一天晚上就累得哭了。
是张海清给了她一张手帕。
还说,能不能让一让,他也想哭。
她被张海清逗笑了。
第二天再上工的时候,张海清会默默抓起属于她的小麦,不动声色地帮她割小麦。
出于感激,她就帮张海清洗衣服,把白面馒头留给他。
两人很快在痛苦的生活中熟悉起来。
几个月后,她妈妈给她打来电话,她说已经给她找到了婆家,婆家和她妈妈娘家是一个村的,两家知根知底。
这是走之前她爸妈就想好的办法,让她在乡下先忍一段时间,他们帮她选个好人家,等选好了就可以回来。
她本应该高兴,她也的确很高兴。
可她又刚和张海清确定关系。
她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去的时候,张海清不知从哪儿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说不要抛弃他。
他当时的样子像只要被遗弃的小狗一样,可怜无助。
她一下子就心软了。
她拒绝了她妈,她妈都和那边说好了,结果她不肯回去了,她妈对她很生气,劝了好几次,她硬不肯回去,后来她还怀了张海清的孩子。
她爸妈对她彻底失望,跟她断绝了关系。
以前她一直觉得父母对张海清有偏见,甚至于她见到陈阿姨后,仍然相信张海清是爱她的。
“秀芝,你怎么来家里了?”陈愿突然出现打断了胡秀芝的思绪。
胡秀芝甩了甩脑袋,把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甩走,说:“阿姨,我找你有事,学校今天突然要好多鸡蛋和肉鸡呢。”
“好,我回去骑车。”陈愿飞快地跑回家,很快又骑着车子出来,“对了,我看海清刚才出去了,你碰上他了吗?”
胡秀芝点头,“他和一个女孩在一起。”
“谢玉婉?”陈愿有些吃惊,“你看到她了?”
“嗯。”
陈愿不知道说什么好,叹了口气,“早点看见也是好事,你有什么打算吗?”
胡秀芝说:“张海清说要跟我离婚,我想让福宝跟着他,他不同意,我们就谈崩了,然后谢小姐就来了。”
陈愿更惊讶了,“你不要福宝?”
“嗯……”
胡秀芝敛眸,眼中带着悲伤之色。
陈愿:“为什么?我知道你很爱福宝,你怎么舍得呢?”
胡秀芝咬了咬嘴唇。
她不好意思告诉陈愿,她养不起孩子。
至少她现在养不起。
陈愿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有苦衷,“秀芝,你要是有为难的,可以告诉阿姨,我能帮你的会尽量帮忙,你不用觉得有负担,毕竟是张海清对不起你在先。”
“好。”
胡秀芝没再谈论这个话题。
今天这笔生意陈愿赚了不少钱,她大手一挥,直接给何卫东和胡秀芝一人分了五块钱。
两天后。
今天是张翠芳出嫁的日子。
张老太三点多就起来了,因为新郎会来家里接亲,所以老太太开着灯把整个房都打扫了一遍。
尤其是她和张翠芳住的房间。
新郎来的时候还要堵门,她把房间里有关她的东西都锁进了立式木箱里,箱子又能装东西又能当柜子使,这还是她的陪嫁。
她仔细地扣上小锁,然后到客厅叫醒张立江。
待会儿迎亲的和亲戚朋友都要来了,张立江一个当家男人睡在客厅像什么样子。
张立江被叫醒,烦躁地发了声牢骚。
张老太:“别把喜气冲散了,快点叫月月起来,还有一大堆活等着她干呢。”
“您觉得我叫得动她吗?”张立江没好气道:“陈愿跟个疯子一样,我可不去。”
张老太一噎。
想到陈愿现在这暴脾气,女儿大喜的日子,还是别找不痛快了。
她讪讪道:“那让老大老二老三起来干。”
屋外叮叮咣咣的,陈愿和张月被吵得睡不着。
鉴于是喜事,也不可能让他们别吵,陈愿打了个哈欠,躺在床上看书。
老二之前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是她和女儿两个人干的,她俩累得个半死,还没落一个好。
所以陈愿今天也不会管任何事,她就等着开席吃饭。
一晃,天光大亮,张翠芳化了一个非常艳丽的新娘妆,穿着喜庆的红色,乌黑的长发盘在脑后,点缀着几个红色塑料珠花,她头上还盖着一个红盖头,端庄地坐在床边等候新郎的到来。
十点多的时候,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地来了。
迎亲流程复杂,又是堵门又是找新娘藏起来的鞋子,又是回答问题,一直闹到十一点半,丁俊民才抱着张翠芳上了婚车。
按照习俗,等新郎和新娘上了车,娘家人就坐着新娘家安排的大巴车跟着婚车一起去到新郎家。
但等张立江出来后,才发现门口只停了两辆婚车,一辆锣鼓手坐的小三轮,和四辆拉嫁妆的拖拉机。
他跑前跑后四处看了看,就是没看到接娘家人的大巴车。
张立江以为车子停在别的地方了,赶紧拉住要上车的丁俊民。
“俊民,你家包的车呢?”
丁俊民愣了一下,“啊?车没来吗?哎呀,这两天事情太多了,有可能忘了,哥,这可怎么办啊?”
“这能忘了啊!”张立江满头大汗。
亲戚都在这等着呢,没有车他们怎么过去啊?
陈愿“噗”的一声笑了。
她的嘲笑声太过明显,丁俊民臊红了脸。
张老太为了女儿顺利出嫁憋了好几天了。
这会儿看见陈愿嘲笑女婿,她忍不住了,低声呵斥,“你笑什么呢!这是什么好笑的事情嘛!”
“没什么。”
张老太见状,又唠叨道:“芳芳结婚这么大的事情,你作为她嫂子,却当个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
“人都有忙忘的时候,何况婚礼时间这么紧,事情又多,小丁有忘了的事情,这也属于正常现象,有事情咱们就想办法解决,你倒好,躲懒不说,还在这儿笑话自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