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知夏的额角渐渐渗出细汗,顺着脸颊往下滑,她抬手用袖子擦了擦,继续举着竹竿。
有个柿子长在粗枝上,果柄比别的粗一倍。
她许久没有用竹竿夹过柿子了。
刚转手腕,果柄没断,柿子晃了晃,差点掉下来。
林知夏赶紧稳住竹竿,调整木片角度,再卡一次,。
次手腕转得慢些,稍微用了点劲。
“咔” 的一声,果柄终于断了。
她收回竹竿,看着那个比拳头还大的柿子,红得发亮,话语中带着惊喜。
“娘!你看这个!比我巴掌还大!”
苏慧娘凑过来看,伸手比了比,笑着开口。
“这得有半斤重吧?用来做柿饼怕是不合适,摘下来就得吃了,不然放坏了。”
“没事,竹篮里这些做柿饼也够用了。”
林知夏收回举起的竹竿没再继续夹。
树上有好多看着是好的柿子,但其实都被鸟啄了大半,没剩下多少好肉了。
反倒是那些七八分熟的柿子,挂在树上好好的。
林知夏和苏慧娘各自提着一篮柿子跨进院门时,日头正是升得最高的时候。
正午的太阳威力不容小觑。
林知夏提着竹篮回来,背后就已经被汗水浸湿。
一回来就灌了两大口凉茶才感觉舒服些。
王三娘刚将竹篮搁在石墩上,林知夏就伸手挑出那个最大的柿子。
果皮红得透亮,像浸了蜜的玛瑙,指尖轻轻一碰,果皮就已经裂了道细缝。
蜜色的汁水顺着缝儿慢慢渗出来,黏在指腹上,甜香先飘进了鼻尖。
这柿子简直长在了林知夏心上!
完美得不能再完美!
“娘,您先尝尝。”
她用指腹捏住柿子两端,小心地往两边掰。
果肉分开时还牵着细细的糖丝,橙红的果肉里嵌着几粒浅褐色的籽,晶莹得能看见光。
苏慧娘接过大半块,指尖托着怕汁水漏了,凑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
果肉瞬间在舌尖化开,糯得像棉絮,甜意却不齁,带着股子秋日阳光的清润。
多余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她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笑着叹。
“这柿子养得好,比之前吃到的要甜多了。”
林知夏咬着剩下的小半块,凉丝丝的果肉滑过喉咙,连带着刚刚摘柿子的累都散了。
“王叔家这树年头久,结的果子就是不一样。”
她嚼到籽时,小心地吐在手心,随手丢进院角的菜畦里。
这菜畦还是刚来的时候就挖好的,只是到现在都没往里种菜。
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想好要种什么菜。
两人坐在屋檐下吃完,林知夏擦了擦黏糊糊的手指,转身往井边走。
“娘,咱们趁天这会儿外面太阳大,去外面做不了什么事,把做柿饼的柿子挑出来处理了,免得放久了坏。”
柿子这个东西,说稀罕也不稀罕,但确实娇气。
稍有磕碰就会被碰伤。
“行。”
苏慧娘应着,蹲在竹篮边挑柿子。
专拣那些七八分熟的,捏着硬实却不硌手,果皮没划痕的。
挑出来有些熟过头的就放在一边,这几日吃完,免得坏掉。
林知夏拎来木盆,打了半盆井水,凉意在指尖漫开。
她把挑好的柿子放进盆里,手指轻轻搓过果皮。
“这柿子皮滑,主要是把果蒂缝里的灰搓干净。”
清水里渐渐浮起细小的尘粒,苏慧娘拿过一块洗得软和的粗布,等林知夏捞起一个柿子,就攥在手里轻轻擦,连果蒂凹陷处都用布角蹭了蹭。
“可不能留水,不然晒的时候容易烂。”
擦净的柿子摆在竹筛里,林知夏从灶房墙根翻出那把削皮刀。
刀刃磨得亮,刀柄裹着圈旧布防滑。
这刮皮刀是秦铮铺子里的废铁片做的,很好用。
林知夏左手托起一个柿子,拇指抵在果蒂旁,右手持刀贴住果皮,手腕轻轻一转。
“嗤” 的一声,橙黄色的果皮就像螺旋似的垂了下来,薄得能透光,刀刃始终离果肉半分远,没留下一点白痕。
“削皮得顺着果形转,这样才不会浪费果肉。”
她一边说,一边把削好的柿子放进另一个竹筛,去皮的柿子像剥了壳的鸡蛋,泛着温润的水光。
苏慧娘早把棉线和长竹竿摆在旁边,手里捏着根粗针,引着棉线穿过针眼时,手指微微颤了颤。
线细,针孔小,她眯着眼试了两次才穿过去。
她的眼睛做针线活儿做多了,虽然不至于看不清,但在强光下,眼睛有些痛。
“果蒂得留着,挂的时候才稳当。”
林知夏递过一个削好的柿子,苏慧娘就捏着果蒂,把针从果蒂侧面轻轻扎进去。
再从另一头穿出来,棉线在果蒂上绕了圈,打了个松而不脱的结。
“这个还真考验手劲,太紧怕勒断果蒂,太松又怕挂不住。”
七八个柿子串成一串,棉线绷得刚刚好,柿子悬在半空,不挤不碰。
林知夏接过串好的柿子,往竹竿上挂时,特意调整了间距。
“得离远点,风才能吹透。”
夕阳把柿子串染成蜜色,风一吹,果实轻轻晃,影子在地上也跟着摆,像串会动的小灯笼。
等所有柿子串都挂好,暮色已经漫进院子,林知夏和苏慧娘合力把竹竿抬到檐下。
柿子串不能晒在外面,夜里露水重,沾了水就难晒透了。
林知夏和苏慧娘刚把最后一根竹竿架稳,院门外就探进一个毛茸茸的脑袋。
“林姐姐!苏婶子!你们这挂的是啥?瞧着可真好看!”
秦有志笑嘻嘻地跨进院门,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些柿子串,好奇地凑近看。
“是柿子吗?闻着好像有点甜丝丝的。”
“是有志啊!”林知夏笑着转过身,用围裙擦了擦手应道:“是啊,刚摘的柿子,准备晒柿饼呢。”
“晒柿饼?那可好吃!”秦有志咽了口口水。
目光还黏在柿子上,但嘴里却说道:“我大哥要是在家,肯定也馋你这口,不过他这段时间可忙了,都没空回家吃饭。”
“秦大哥很忙吗?”林知夏顺着他的话问了一句,心里却微微一动。
确实,好像有几天没见着他了,连早上出摊路过铁匠铺,门开着,但只有两个学徒在。
林知夏的额角渐渐渗出细汗,顺着脸颊往下滑,她抬手用袖子擦了擦,继续举着竹竿。
有个柿子长在粗枝上,果柄比别的粗一倍。
她许久没有用竹竿夹过柿子了。
刚转手腕,果柄没断,柿子晃了晃,差点掉下来。
林知夏赶紧稳住竹竿,调整木片角度,再卡一次,。
次手腕转得慢些,稍微用了点劲。
“咔” 的一声,果柄终于断了。
她收回竹竿,看着那个比拳头还大的柿子,红得发亮,话语中带着惊喜。
“娘!你看这个!比我巴掌还大!”
苏慧娘凑过来看,伸手比了比,笑着开口。
“这得有半斤重吧?用来做柿饼怕是不合适,摘下来就得吃了,不然放坏了。”
“没事,竹篮里这些做柿饼也够用了。”
林知夏收回举起的竹竿没再继续夹。
树上有好多看着是好的柿子,但其实都被鸟啄了大半,没剩下多少好肉了。
反倒是那些七八分熟的柿子,挂在树上好好的。
林知夏和苏慧娘各自提着一篮柿子跨进院门时,日头正是升得最高的时候。
正午的太阳威力不容小觑。
林知夏提着竹篮回来,背后就已经被汗水浸湿。
一回来就灌了两大口凉茶才感觉舒服些。
王三娘刚将竹篮搁在石墩上,林知夏就伸手挑出那个最大的柿子。
果皮红得透亮,像浸了蜜的玛瑙,指尖轻轻一碰,果皮就已经裂了道细缝。
蜜色的汁水顺着缝儿慢慢渗出来,黏在指腹上,甜香先飘进了鼻尖。
这柿子简直长在了林知夏心上!
完美得不能再完美!
“娘,您先尝尝。”
她用指腹捏住柿子两端,小心地往两边掰。
果肉分开时还牵着细细的糖丝,橙红的果肉里嵌着几粒浅褐色的籽,晶莹得能看见光。
苏慧娘接过大半块,指尖托着怕汁水漏了,凑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
果肉瞬间在舌尖化开,糯得像棉絮,甜意却不齁,带着股子秋日阳光的清润。
多余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她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笑着叹。
“这柿子养得好,比之前吃到的要甜多了。”
林知夏咬着剩下的小半块,凉丝丝的果肉滑过喉咙,连带着刚刚摘柿子的累都散了。
“王叔家这树年头久,结的果子就是不一样。”
她嚼到籽时,小心地吐在手心,随手丢进院角的菜畦里。
这菜畦还是刚来的时候就挖好的,只是到现在都没往里种菜。
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想好要种什么菜。
两人坐在屋檐下吃完,林知夏擦了擦黏糊糊的手指,转身往井边走。
“娘,咱们趁天这会儿外面太阳大,去外面做不了什么事,把做柿饼的柿子挑出来处理了,免得放久了坏。”
柿子这个东西,说稀罕也不稀罕,但确实娇气。
稍有磕碰就会被碰伤。
“行。”
苏慧娘应着,蹲在竹篮边挑柿子。
专拣那些七八分熟的,捏着硬实却不硌手,果皮没划痕的。
挑出来有些熟过头的就放在一边,这几日吃完,免得坏掉。
林知夏拎来木盆,打了半盆井水,凉意在指尖漫开。
她把挑好的柿子放进盆里,手指轻轻搓过果皮。
“这柿子皮滑,主要是把果蒂缝里的灰搓干净。”
清水里渐渐浮起细小的尘粒,苏慧娘拿过一块洗得软和的粗布,等林知夏捞起一个柿子,就攥在手里轻轻擦,连果蒂凹陷处都用布角蹭了蹭。
“可不能留水,不然晒的时候容易烂。”
擦净的柿子摆在竹筛里,林知夏从灶房墙根翻出那把削皮刀。
刀刃磨得亮,刀柄裹着圈旧布防滑。
这刮皮刀是秦铮铺子里的废铁片做的,很好用。
林知夏左手托起一个柿子,拇指抵在果蒂旁,右手持刀贴住果皮,手腕轻轻一转。
“嗤” 的一声,橙黄色的果皮就像螺旋似的垂了下来,薄得能透光,刀刃始终离果肉半分远,没留下一点白痕。
“削皮得顺着果形转,这样才不会浪费果肉。”
她一边说,一边把削好的柿子放进另一个竹筛,去皮的柿子像剥了壳的鸡蛋,泛着温润的水光。
苏慧娘早把棉线和长竹竿摆在旁边,手里捏着根粗针,引着棉线穿过针眼时,手指微微颤了颤。
线细,针孔小,她眯着眼试了两次才穿过去。
她的眼睛做针线活儿做多了,虽然不至于看不清,但在强光下,眼睛有些痛。
“果蒂得留着,挂的时候才稳当。”
林知夏递过一个削好的柿子,苏慧娘就捏着果蒂,把针从果蒂侧面轻轻扎进去。
再从另一头穿出来,棉线在果蒂上绕了圈,打了个松而不脱的结。
“这个还真考验手劲,太紧怕勒断果蒂,太松又怕挂不住。”
七八个柿子串成一串,棉线绷得刚刚好,柿子悬在半空,不挤不碰。
林知夏接过串好的柿子,往竹竿上挂时,特意调整了间距。
“得离远点,风才能吹透。”
夕阳把柿子串染成蜜色,风一吹,果实轻轻晃,影子在地上也跟着摆,像串会动的小灯笼。
等所有柿子串都挂好,暮色已经漫进院子,林知夏和苏慧娘合力把竹竿抬到檐下。
柿子串不能晒在外面,夜里露水重,沾了水就难晒透了。
林知夏和苏慧娘刚把最后一根竹竿架稳,院门外就探进一个毛茸茸的脑袋。
“林姐姐!苏婶子!你们这挂的是啥?瞧着可真好看!”
秦有志笑嘻嘻地跨进院门,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些柿子串,好奇地凑近看。
“是柿子吗?闻着好像有点甜丝丝的。”
“是有志啊!”林知夏笑着转过身,用围裙擦了擦手应道:“是啊,刚摘的柿子,准备晒柿饼呢。”
“晒柿饼?那可好吃!”秦有志咽了口口水。
目光还黏在柿子上,但嘴里却说道:“我大哥要是在家,肯定也馋你这口,不过他这段时间可忙了,都没空回家吃饭。”
“秦大哥很忙吗?”林知夏顺着他的话问了一句,心里却微微一动。
确实,好像有几天没见着他了,连早上出摊路过铁匠铺,门开着,但只有两个学徒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