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三国 42.平定兖州

小说:黑神话:三国 作者:寒雨潇风 更新时间:2025-11-15 16:47:32 源网站:2k小说网
  曹操直至此刻方从亢奋中惊醒,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黄巾军的重围,但眼下别无退路,只能仓促与黄巾军交锋。怎知黄巾军有千余之众,形容极是诡异,一个个悍不畏死拼命上前,仿佛心中被刻上了某种执念。鲍信护着曹操,左冲右突,难以突出重围。好在黄巾军尚未形成合围,但此时若拨转马头逃离,曹军战意全无,定然全军覆没。

  正此时,鲍信道:

  “曹公!速走!某来断后!”

  曹操此时已意识到这股黄巾军与寻常黄巾军不同,脑中登时想起昔年张角时代盛行的太平道术,想来寿张黄巾军是出自四道中人。此间阵法,大为玄妙,曹操根本看不破这阵眼所在,鲍信区区武夫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了?

  曹操感念鲍信引入兖州恩情,不忍任其惨死,故而沉默不言。

  鲍信沉声道:

  “兖州十万百姓都要仰仗曹公,岂能屈死于此,曹公切勿感情用事。”

  鲍氏是兖州大族,族中兴旺早已与兖州紧紧绑在一起,若不能保全兖州,兖州鲍氏便也不复存在了。

  曹操登时有所顿悟,成大事者,怎能如此儿女情长?当即点了点头:

  “保重!”

  曹操在几名校骑的护卫下向后退去,而鲍信则引骑兵中途折回反杀入阵中。

  ——

  曹操方行不久时,只听身后传来阵阵惨叫。这股黄巾军便击溃鲍信,只是稍受阻滞便又追了上来。曹操所乘绝影也非凡马,乃是昔年董卓所赠,是汗血宝马中的极品。但不知怎的,这股黄巾军速度奇快,眨眼间便又追了上来。身边校骑纷纷调转马头阻挡,却连片刻都阻挡不得。

  不多时,便只余曹操一人,却见曹操身形幻化开来,仿如一条青蟒盘旋在绝影之上,蟒借马势,马借蟒形,速度登时快了倍许,仿如闪电一般。

  却不料仍是无法摆脱这股追兵,眼看周身杀意愈发浓烈,曹操身子便要陷入阵中。突然间,曹操但觉周身神力一卷,绝影朝前一跃,周身压力顿失。

  曹操知道此时脱离了对方奇阵,知是有高人相助,当即朝天大喊一声:

  “何方高人相助?还请现身相见”

  只是哪里还有人回应?远处黄巾军的身影依稀可见,显是又追了上来。若再被纠缠住,只怕仍是难以脱身。

  正此时,却闪出一丈许壮汉带着百余名步卒。但见此人形容威猛,浑身彪悍之气四溢,脸上却无半点生气,犹如死人一般,恐怖怪异至极。

  曹操却不惊反喜:

  “典校尉!”

  来人正是典韦。

  许是感受到了典韦的凶悍,或是收到了什么指令,黄巾贼军竟就这般诡异地退去了。

  ——

  回到大营,为感念鲍信,曹操请能工巧匠,按鲍信模样用香木刻成其模样为其遗体,自己亲自扶灵发丧。曹操于鲍信灵前刺指滴血立誓,要以敌血祭烈士,歼贼寇慰英灵,以报其大恩大德。

  曹操虽起誓明志,但黄巾军的阵法太过蹊跷,曹操心里确是疑惧万分。当日与自己护卫的骑兵俱是军中悍卒,竟无一人生还,以自己之能,若非有高人相助亦要命丧于此,如何不惧?

  曹操召众谋士谈及此阵,问众谋士可有人识得此阵。

  当中有一青年额头很大,双手瘦削细长宛如鸡爪,皮肤泛着一种不健康的苍白光泽,却丝毫掩不住他眉宇的英气,正是军师祭酒郭嘉。

  但见其笑道:

  “主公差矣,此非张角的太平要术,乃是西域佛门的法阵——掌中佛国。其由八百佛兵组成,三品武夫都难以脱逃。幸好主公有大福报,竟能侥幸得脱。”

  曹操若有所思道:

  “掌中佛国?”

  细细回想,确实觉得仿佛置身于巨人掌中一般,此时犹能感受到那种压抑。

  郭嘉笑眯眯地看向满脸书生气的荀攸,他的五官与郭嘉同样精致,却与郭嘉的病态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身形清瘦似竹,面容淡泊如水,眉宇间却凝着一股洞悉世事的沉静。此时高冠儒袍,身材笔直地跪坐在案前,像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学者。

  荀攸回视郭嘉一眼,淡淡道:

  “主公勿忧!”

  曹操闻言喜道:

  “公达,你有计退敌?”

  荀攸郑重道:

  “攸确有计策。”

  曹操哈哈大笑道:

  “如此大好!如此大好!我军兵马,由你调配。只要斩了这八百佛兵你就算立了大功,便算你首功。”

  荀攸闻言眉头一皱,道:

  “退,却是有计;斩,却是无计了。”

  曹操奇道:

  “何故只能退,却不能斩?”

  荀攸道:

  “主公,请恕荀攸不能坦承以告。”

  曹操哦了一声知道天机不可泄露道:

  “好,既如此,你需要多少人马?”

  荀攸摇头道:

  “不需一兵一卒。”

  曹操眉头皱了皱道:

  “如此一说,曹某倒真是有些好奇了,当真不能泄露?”

  荀攸叹了口气道:

  “主公,请恕荀攸之罪。”

  曹操点了点头道:

  “好好,既如此,此事就由公达处理,一应所需,无需通过我,可直接下令,满营众将皆听你令。”

  “谢主公。”

  ——

  次日两军对垒,数万黄巾军仍如日前般形容古怪如同悍不畏死的死士与曹军对阵。

  荀攸一身玄色道袍立于阵前,眼见黄巾军发起冲锋,身上道袍无飞自起,数道符篆如天女散花般四散开来。

  曹操一怔,看向身旁郭嘉:

  “此似道门玄法?公达不是出自颖川书院吗?”

  郭嘉目光直直盯着前方,悠悠道:

  “荀氏家传便是道法啊。”

  曹操恍然,天下只知叔叔荀文若儒道兼修,却不知这位青年才俊同样是道门高手。

  在这位有国士之称的叔父光彩下,同样优秀荀公达都显得黯淡了。

  正此时,黄巾军阵中数道黄光向西方射去,黄巾众兵登时一滞,满脸茫然地看着四下。

  曹操看得真切,知道佛兵已退,振臂一挥,曹军如饿狼般扑入羊群,四散冲杀,大破黄巾军。

  佛兵已去,但百万黄巾军仍不可小觑。曹操本部人马只有万余众,加上兖州兵马也不过五万众,贼军数倍于几,纵是伸首待戮,亦是百倍之多。兵员有限,而战线又太广,如何抵敌?

  面对困局,曹操苦思无策,行至帐外,忽见鸽群飞过,不由想及昔日在金鳖岛一桩旧事。

  ——

  昔年在金鳖岛修行时,曾见过一次鹰猎飞鸽,鸽子孱弱,但鸽阵严整,鹰虽凶悍,却久攻不进。在尝试了几次仍不能擒鸽,鸽群大受鼓舞,严阵以待。正在曹操以为鹰气馁之时,偏从斜刺里又飞出一鹰直扑鸽群,这一突袭凶悍非常,便破了鸽阵,收获颇丰。

  想及此处,曹操登时心思通明。

  有其利,必有其弊。

  对于黄巾军,人多固然是优势,但同样也是他的弱点。

  人多,则意味着行动不便,且粮草消耗极大,只要将这些黄巾军困死在兖州,必可功成。

  ——

  当晚,曹操便立即升帐,传众将面授机宜。将所有的机动骑兵,分为五百骑一支,两枝骑兵为一组,一组负责日扰,一组担任夜袭。目的只有一个:将黄巾军困死在兖州,让他无处打粮。

  如果黄巾军小股出动,其战力有限,很容易被歼灭;如果黄巾军胆敢大队人马出动,则集中主力直偷袭其营,则家眷不保。

  黄巾军人员众多,粮草却是不济,曹操很明显抓住了黄巾军的七寸。而曹军有以黄金打造之称耗资巨大的骑兵为主,最适合来去无踪的闪击战。

  此战以扰敌为主,以敌家眷牵制黄巾军主力,这样黄巾军就被困死在兖州了。

  曹操的这次军事行动成效极大,黄巾军别说继续攻城略地,便连自保都尚且不能。兵员折损严重,小股部队不敢出营,大队出动却又寻战不得。所携妻老日渐难以果腹,与初到兖州时的昂扬斗志形成鲜明对比。

  ——

  时光飞逝,转眼间秋去冬来,天气渐寒,一股绝望的情绪在黄巾军中蔓延开来;现在,进不能克坚城,退难以回青州,原地据守则无望越冬,百万之众竟被曹操反困于兖州济北。饥寒交迫下,黄巾军仿如丐帮弟子,形如枯槁。

  曹操见时机成熟,亲自拟了一封促降书,送入黄巾军大营。

  这封促降书对于黄巾军可谓雪中送炭,黄巾军果然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接受了**军的改编。曹操择其精锐,凑足三十万,将其改编,成为曹魏后来的主力部队——青州军。

  但剩下的六七十万老弱病残,却让曹操甚为为难。曹操欲将其遣散,却又担心黄巾军东山再起,可六七十万张嘴生啃兖州更不是办法,一时间又难住了曹操。

  ——

  这日,有个叫作毛玠的揭了曹操的求贤榜前来求见,曹操忙叫来郭嘉一同会见这个年青人。

  但见毛玠一袭素色儒袍纤尘不染,身形瘦削却不显羸弱,面容清癯肃穆,眸光却如古井般深不可测,与年纪极不相称。

  毛玠声调平缓侃侃而谈:“天下大势,分崩已成定局。天子流落,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州郡遭战乱之殃,无度岁储粮,国不能安民,焉能持久?袁绍、刘表,虽地阔民稠,然守富家而安小康,未必有经略天下之雄心;自古倡议者战则能胜,财足者守土方固,将军只须奉天子以令不臣,重农耕而储军备,何愁不能称霸天下?”

  毛玠第一次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让曹操眼前一亮,而“重农耕而储军备”的建议,也让曹操茅塞顿开。眼下六七十万青州军老弱正好各得其所,曹操出地,他们出人,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又杜绝了流民隐患,可谓双赢。

  曹操又与毛玠闲谈了良久,这才屏退毛玠,转头问向一直自顾饮茶的郭嘉:“祭酒以为此人如何?”

  郭嘉终于抬起头,露出一对璀璨星目:“毛遂师从孙膑,得授捭闽之术、内键之道、钩言之谋,得孙膑兵家真传,后受封正神,为托塔天王帐下功曹。此子天姿不俗,必得毛遂真传,是个人物。”

  曹操连连点头,当即册封毛玠为幕府功曹,又令其施行屯田令。一时间,曹操粮草充足,兵力大盛。

  ——

  曹操虽坐拥衮州,但拥兵三十万,所需粮草极大。而眼下,方刚施行屯田制,不可能立刻奏效。曹操思来想去,唯有以战养战。眼下袁绍、袁术拉开战势,分庭抗礼,为争夺袁氏宗族势力,掀起神佛之争。当年平定东郡,袁绍上表奏请曹操为东郡太守,而平日里二人也颇有私交,被袁术视为袁绍系。正想间,便得战报,袁术集结黑山军、匈奴于夫罗众共三十万大军,兵逼兖州,先锋刘详率五万兵马已抵达兖州众镇匡亭驻兵。

  曹操大惊,兖州新得,民心未稳,此时袁术进攻,确是最佳时机。

  曹操当即召来荀攸、郭嘉,荀攸道:

  “袁军新至兖州,立足未稳,不若予以痛击,当可小胜。”

  此计颇合曹操用兵,点头道:

  “我正有此意。”

  正要下令发兵突袭,郭嘉却道:

  “主公,万万不可。”

  曹操与荀攸听郭嘉如是说,均看向郭嘉,曹操道:

  “奉孝何出此言?”

  郭嘉一改往日洒脱,正色道:

  “敌军先锋刘详非是常人,乃是佛门东来佛祖驾下罗汉转世,其手中怀有佛门至宝铜墙印,便是再多的军士也破不得城,非得三品境高手方能破之。”

  曹操闻言陷入沉思。

  荀攸知道郭嘉本事,知其能坐看天下,他这般说,自不会差,当即道:

  “若如此,则只宜智取。不若,用小股兵马诱他出城已斩之。”

  曹操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此计甚妙,非我亲诱他不可!”

  荀攸与郭嘉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担忧:

  “主公何必亲自涉险,万一有个闪失...”

  曹操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刘详有此异宝,我若得之,则兖州再无碍矣。况匡亭亦在速得,若袁术先占此冲要之地,进而俯视整个兖州,那时兖州危矣。”

  二人知曹操所言不虚,匡亭实为兖州冲要之地。

  曹操心意既决,当即点兵十余万,兵分五路:曹仁带二万由左侧绕道而行直取匡亭左冀,夏侯惇领二万由右侧绕道而行直取匡亭右冀,夏侯渊引军四万伏于军后压阵,李典、乐进领三万大军直插匡亭背后扼制袁术援兵,曹操则亲率两万大军进攻匡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