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沈家小院已经灯火通明,人影忙碌。最后一遍清点、包装、装箱,空气里弥漫着无声的紧张。王金花绕着装满福糕的箩筐打转,像守护眼珠子似的,嘴里絮絮叨叨,分不清是祈祷还是算账。
李秀娟正逐一检查福糕的品相,眼神专注,生怕混入半点瑕疵。沈红梅则亮着嗓门,利落地指挥根生叔和另外两个帮工,将箩筐稳稳搬上板车,用麻绳一道道捆得结实。
沈一诺静立院中,面色平静,唯有紧握的掌心渗出薄汗。这是“沈氏福糕”第一次正式登台,接受外界的检验。成败在此一举,不仅关乎后续订单,更关乎她能否在这个家、这个村真正站稳脚跟,推行心中的蓝图。
弹幕也屏息凝神:
“决胜时刻!比我自己答辩还紧张!”
“质检员李姐已上线,眼神锁定每一处细节!”
“梅姐气场全开,不愧是运输总指挥!”
“主播稳住,品牌形象就看这一波了!”
“来了来了!厂里的卡车来了!”在门口放风的沈小宝连滚带爬冲进来,声音激动得变了调。
一瞬间,院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辆绿色解放牌卡车,车头挂着醒目的大红花,带着属于这个年代的庄重气派,缓缓停在不远的院门外。这庞然大物的出现,霎时吸引了半个村子的张望。
司机和厂办秘书利落下车。秘书仍是上回那位,脸上挂着标准的客气笑容。王金花赶忙小跑迎上,脸上堆满前所未有的热络:“领导辛苦!快进屋喝口茶歇歇!”
“不麻烦了老乡,”秘书摆手,目光直接投向板车,“货都齐了?厂里催得紧,我们得赶回去。”
“齐了!都在这儿了!”王金花连忙侧身让开,“您看,要不要验验?”
秘书上前,随手从箩筐里抽出一块玉米皮包裹的福糕。他掰开察看气孔,凑近轻嗅米香,最后才小心尝了一口。
那几秒钟,院子里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脸上,试图从那细微的表情里捕捉吉凶。
只见他咀嚼几下,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终于点了点头:“嗯,不错。口感甜度都和样品一致,包装也用心。”
短短一句,如同敕令,瞬间松开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王金花长长舒出一口气,李秀娟悄悄抹了抹眼角,连一向沉默的沈建国,嘴角也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装车吧。”秘书回头对司机示意。
过磅,计数,交接手续。当秘书将那叠沉甸甸的货款——厚厚一沓“大团结”和几张工业券递到王金花手中时,她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那实实在在的触感,是她这辈子摸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东西。
“老乡,这是第一批,往后按合同每周都是这个量,能保证吗?”秘书例行确认。
“能!保证没问题!”王金花声音洪亮,斩钉截铁,之前的种种忧虑早已烟消云散。
卡车轰鸣着驶远,卷起一阵尘土。沈家一家人仍站在院门口,久久凝望,直到那抹载着希望的绿色彻底消失在道路尽头。
直到此刻,压抑的狂喜和成就感才如潮水般汹涌袭来。
“成了!咱们真成了!”沈红梅第一个跳起来,激动地摇晃沈一诺的手臂。
王金花紧攥那叠钱,翻来覆去地数,脸上笑出了深深的褶子,嘴里不住念叨:“老祖宗哎……真没想到,真能见到这么多钱……”
沈建国蹲在门槛上,摸出皱巴巴的烟盒,点燃一支,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是他藏不住的笑意。李秀娟已开始默默收拾院子,那轻快如风的脚步,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沈一诺看着家人欣喜若狂的模样,也由衷地笑了。她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这一步的成功,意义非凡。它不仅验证了她的思路可行,也彻底奠定了她在家中的话语权。
“奶,”她走到王金花身边,轻声提醒,“这钱,是不是先把本钱和工钱结了?剩下的,咱们再规划下一步?”
“对对对!结!马上结!”王金花此刻看沈一诺的眼神,简直像看财神爷下凡,答应得无比痛快。
当天下午,沈家院子里热闹得像提前过年。王金花亲自将工钱发到每位帮工婶子手中,不仅足额支付,还因订单顺利,每人多给了五分钱“喜钱”。
拿到钱的婶子们个个眉开眼笑。尤其是孙婶,捏着那几张额外的毛票,激动得语无伦次。她们望向沈一诺和王金花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信服。这消息像插了翅膀,迅速传遍沈家湾。
弹幕一片欢腾:
“首战告捷!普天同庆!”
“现金流入账,沈记正式步入发展快车道!”
“奶奶数钱的手终于不抖了,时代在进步啊!”
“主播家庭地位达成√”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眼红。
当初婉拒邀请的桂花婶,听到消息后坐立不安,肠子都悔青了,盘算着是否该拉下脸去沈家问问还要不要人。
更多复杂的目光在暗处流动。沈家成功交付、货款丰厚的消息,像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原先那些背后的风言风语,渐渐沉淀为更具体、更尖锐的酸意。
“啧啧,真让他们做成了……这得赚了多少?”
“瞧王金花那得意劲儿,鼻孔都朝天了!”
“赚得多?还不是靠压榨村里那点工钱?”
“听说他家一诺跟那个陆知青走得特别近,别是走了什么捷径吧……”
这些闲言碎语,虽不敢摆上台面,却在背地里如霉菌般悄然滋生。
沈一诺心知肚明。树大招风。沈家骤然鼓起的钱袋,如同暗夜火把,势必引来飞蛾与蛀虫。
她尤其注意到,那个二流子沈福贵,在附近晃悠得更勤了。他不再满足于远观,有时甚至会蹭到院墙根下探头探脑,或与几个闲汉聚在一起,对着沈家指指点点,眼神里混杂着贪婪、嫉妒与不怀好意的算计。
“姐,”沈一诺找到沈红梅,郑重叮嘱,“这两天让爹多留心院里东西,晚上睡觉也警醒些。再跟孙婶她们通个气,在外头少聊作坊里的事。”
沈红梅如今对沈一诺言听计从,立刻点头:“放心,我晓得!谁敢来找事,我第一个不答应!”
首战告捷的喜悦之下,隐隐渗入一丝不安。沈一诺明白,她必须加快步伐——巩固内部,拓宽原料渠道,甚至……该为沈家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寻找一个更坚实的“避风港”了。
她不觉望向村尾方向。也许,是时候与她的“战略合伙人”陆北辰,进行一次更深入的交谈了。他背后的资源与超前的眼界,或许正是应对未来风浪的关键倚仗。
李秀娟正逐一检查福糕的品相,眼神专注,生怕混入半点瑕疵。沈红梅则亮着嗓门,利落地指挥根生叔和另外两个帮工,将箩筐稳稳搬上板车,用麻绳一道道捆得结实。
沈一诺静立院中,面色平静,唯有紧握的掌心渗出薄汗。这是“沈氏福糕”第一次正式登台,接受外界的检验。成败在此一举,不仅关乎后续订单,更关乎她能否在这个家、这个村真正站稳脚跟,推行心中的蓝图。
弹幕也屏息凝神:
“决胜时刻!比我自己答辩还紧张!”
“质检员李姐已上线,眼神锁定每一处细节!”
“梅姐气场全开,不愧是运输总指挥!”
“主播稳住,品牌形象就看这一波了!”
“来了来了!厂里的卡车来了!”在门口放风的沈小宝连滚带爬冲进来,声音激动得变了调。
一瞬间,院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辆绿色解放牌卡车,车头挂着醒目的大红花,带着属于这个年代的庄重气派,缓缓停在不远的院门外。这庞然大物的出现,霎时吸引了半个村子的张望。
司机和厂办秘书利落下车。秘书仍是上回那位,脸上挂着标准的客气笑容。王金花赶忙小跑迎上,脸上堆满前所未有的热络:“领导辛苦!快进屋喝口茶歇歇!”
“不麻烦了老乡,”秘书摆手,目光直接投向板车,“货都齐了?厂里催得紧,我们得赶回去。”
“齐了!都在这儿了!”王金花连忙侧身让开,“您看,要不要验验?”
秘书上前,随手从箩筐里抽出一块玉米皮包裹的福糕。他掰开察看气孔,凑近轻嗅米香,最后才小心尝了一口。
那几秒钟,院子里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脸上,试图从那细微的表情里捕捉吉凶。
只见他咀嚼几下,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终于点了点头:“嗯,不错。口感甜度都和样品一致,包装也用心。”
短短一句,如同敕令,瞬间松开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王金花长长舒出一口气,李秀娟悄悄抹了抹眼角,连一向沉默的沈建国,嘴角也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装车吧。”秘书回头对司机示意。
过磅,计数,交接手续。当秘书将那叠沉甸甸的货款——厚厚一沓“大团结”和几张工业券递到王金花手中时,她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那实实在在的触感,是她这辈子摸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东西。
“老乡,这是第一批,往后按合同每周都是这个量,能保证吗?”秘书例行确认。
“能!保证没问题!”王金花声音洪亮,斩钉截铁,之前的种种忧虑早已烟消云散。
卡车轰鸣着驶远,卷起一阵尘土。沈家一家人仍站在院门口,久久凝望,直到那抹载着希望的绿色彻底消失在道路尽头。
直到此刻,压抑的狂喜和成就感才如潮水般汹涌袭来。
“成了!咱们真成了!”沈红梅第一个跳起来,激动地摇晃沈一诺的手臂。
王金花紧攥那叠钱,翻来覆去地数,脸上笑出了深深的褶子,嘴里不住念叨:“老祖宗哎……真没想到,真能见到这么多钱……”
沈建国蹲在门槛上,摸出皱巴巴的烟盒,点燃一支,深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是他藏不住的笑意。李秀娟已开始默默收拾院子,那轻快如风的脚步,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沈一诺看着家人欣喜若狂的模样,也由衷地笑了。她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这一步的成功,意义非凡。它不仅验证了她的思路可行,也彻底奠定了她在家中的话语权。
“奶,”她走到王金花身边,轻声提醒,“这钱,是不是先把本钱和工钱结了?剩下的,咱们再规划下一步?”
“对对对!结!马上结!”王金花此刻看沈一诺的眼神,简直像看财神爷下凡,答应得无比痛快。
当天下午,沈家院子里热闹得像提前过年。王金花亲自将工钱发到每位帮工婶子手中,不仅足额支付,还因订单顺利,每人多给了五分钱“喜钱”。
拿到钱的婶子们个个眉开眼笑。尤其是孙婶,捏着那几张额外的毛票,激动得语无伦次。她们望向沈一诺和王金花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信服。这消息像插了翅膀,迅速传遍沈家湾。
弹幕一片欢腾:
“首战告捷!普天同庆!”
“现金流入账,沈记正式步入发展快车道!”
“奶奶数钱的手终于不抖了,时代在进步啊!”
“主播家庭地位达成√”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眼红。
当初婉拒邀请的桂花婶,听到消息后坐立不安,肠子都悔青了,盘算着是否该拉下脸去沈家问问还要不要人。
更多复杂的目光在暗处流动。沈家成功交付、货款丰厚的消息,像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原先那些背后的风言风语,渐渐沉淀为更具体、更尖锐的酸意。
“啧啧,真让他们做成了……这得赚了多少?”
“瞧王金花那得意劲儿,鼻孔都朝天了!”
“赚得多?还不是靠压榨村里那点工钱?”
“听说他家一诺跟那个陆知青走得特别近,别是走了什么捷径吧……”
这些闲言碎语,虽不敢摆上台面,却在背地里如霉菌般悄然滋生。
沈一诺心知肚明。树大招风。沈家骤然鼓起的钱袋,如同暗夜火把,势必引来飞蛾与蛀虫。
她尤其注意到,那个二流子沈福贵,在附近晃悠得更勤了。他不再满足于远观,有时甚至会蹭到院墙根下探头探脑,或与几个闲汉聚在一起,对着沈家指指点点,眼神里混杂着贪婪、嫉妒与不怀好意的算计。
“姐,”沈一诺找到沈红梅,郑重叮嘱,“这两天让爹多留心院里东西,晚上睡觉也警醒些。再跟孙婶她们通个气,在外头少聊作坊里的事。”
沈红梅如今对沈一诺言听计从,立刻点头:“放心,我晓得!谁敢来找事,我第一个不答应!”
首战告捷的喜悦之下,隐隐渗入一丝不安。沈一诺明白,她必须加快步伐——巩固内部,拓宽原料渠道,甚至……该为沈家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寻找一个更坚实的“避风港”了。
她不觉望向村尾方向。也许,是时候与她的“战略合伙人”陆北辰,进行一次更深入的交谈了。他背后的资源与超前的眼界,或许正是应对未来风浪的关键倚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