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 第789章

小说: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22 08:23:00 源网站:2k小说网
  ();

  但一旁的朱元璋也在沉默的挖,于是他也不敢多言,憋了一肚子的疑惑讲不出,只好闷声跟着干。

  他年轻力壮,显然要比朱元璋有劲儿的多,很快就凿出了一个深深的大坑。

  估摸着差不多了,他就停下来,小心的问了问朱元璋。

  “父皇……这样可还行?”

  朱元璋只说,“不够,接着挖。”

  朱棣纵然是满头满心的疑惑,也只得继续往下挖。

  又是这么几个来回。

  每每朱棣觉得差不多了,询问朱元璋时,得到的永远是那句话。

  ——不够。

  不知朝下挖了多深,深到朱棣开始忧心他们是否还能爬的上去时,朱元璋终于喊了停。

  他小心的拂开了一层的尘土,于是,正拿袖子呼哧呼哧擦汗的朱棣便愕然的发现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具尸骨!!

  腐烂的仅剩下白骨的尸身正中央胸口的位置,静静地躺着一块儿方方正正的美玉。

  朱棣骇然失色,“这是……”

  朱元璋望着那白骨,眉宇间皱纹深重,人瞬间又苍老了许多。

  他半跪下去,抚过那白骨的眼眶,胸腔中发出一道沉重近乎浑浊的叹息。

  “皇太子朱棣,把那玉玺拿起来吧。”

  朱棣脑海已然混沌,只下意识的听令将那块儿玉捧了起来。

  然后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朱元璋话中含义。

  他猛地抬头,瞳孔巨震。

  “爹……”

  朱元璋却好似不知自己方才随口抛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炸弹,竟像是个老顽童一样促狭的又问他。

  “瞧瞧玉玺上那几个字,觉着哪一个写的最好?”

  朱棣向来是习惯了听从朱元璋的话的,闻言条件反射的就将思绪从纷乱爆炸般的信息中抽了出来,定睛去瞧。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流连了只肖片刻,便毫不犹豫的开口回答。

  “回父皇,儿臣觉得‘昌’字写的最好。”

  朱元璋于是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眼光,这‘昌’字当年咱可是废了不知多少张纸,毁了多少块玉才练出来的!!”

  朱棣捧着玉玺的手都在发抖,却又分毫不敢表露出来。

  他又怎会不知!!

  当初朱元璋忽然要练一个‘昌’字,可没故意瞒着谁,虽说字稿也未流传出去,可朱棣毕竟身为皇嗣,怎会没见过?

  可问题是,这个被深深埋在北元的一处朱元璋绝对此前从未来过的地方的‘玉玺’之上,怎会出现朱元璋本人的字迹?

  ……

  朱元璋和朱棣在回程的路上,碰上了北元遁逃的宰相,顺手将其清缴了。

  至此,漠北以南尽数收归回了汉人的手里。

  一部分蒙古人没来得及跟着大部队撤离,留在了中原大地。

  朱元璋遵守了他‘讨元檄文’中的承诺,没有对寻常蒙古人动手。

  回到了南京城之后,朱元璋轻描淡写的宣告了新太子的册立。

  ——原燕王朱棣。

  于是,原本被留在京都已经开始站位朱允炆的那一批大臣又傻眼了。

  太子逝世后,在藩王中遴选合适人选,本是人之常情,可这事儿放到朱元璋身上实在是有点叫人震惊。

  不等众官员慢慢消化掉这个消息,朱元璋很快又颁布了一条更加爆炸的政令。

  ——退位诏书。

  66岁的洪武帝朱元璋在失去儿子的第二年,写下了一封退位诏书!!

  朝臣们像是忽然被放生的一群鲶鱼,一时间心情简直无法言说,更有些茫然无措。

  朱元璋的高压统治固然让人日日惊惧,可如今大明百废待兴,他却忽然放开手不管了,要退位让贤。

  燕王朱棣确实武功卓越,可他毕竟连太子都没当过,甚至还没有自己完整的班底,如此赶马上任,真的能做好么?

  然而不论朝臣们如何挽留,朱元璋显然心意已决,不打算更改了。

  至于朱棣做不做的到,又做不做的好?

  朱元璋半倚靠在龙椅上,看上去很是疲倦淡然。

  “老四,你自己的意思呢?”

  这皇位,你接还是不接?

  朱棣仍然是那副面色空白的飘忽样。

  他甚至下意识一哆嗦,想跪下说上几句什么儿臣经验不足之类的套话。

  可当他正要开口的一瞬间,觑见了朱元璋眉宇间深深的疲惫和倦怠。

  那话便生生咽进了肚子里。

  他单膝跪下接旨。

  “遵父皇旨意,儿臣愿意接过大任。”

  朱元璋已经很疲惫了。

  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他即使留在这皇位上,也已经做不好这个皇帝了。

  朱棣很多时候自问是看不透朱元璋,猜不透他心中所思所想的。

  甚至于他现在都还有点不敢置信和匪夷所思,父皇竟然当真要封他做太子,甚至还要传位给他!

  可是就在那一瞬间,他看清了朱元璋深埋在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秘密之下的疲倦无奈。

  他或许……是真的已经认为自己不适合再做皇帝了。

  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是洪武大帝,只是朱元璋,只是朱重八。

  一个迟暮的,正在等死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