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2695章 竞标机制

小说: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作者:八零阿涛 更新时间:2025-08-17 08:05:58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三天后。

  九部,研究院

  复印机研究所。

  原先复印机的研究是在军械研究所的。

  如今复印机已经做出来,而且还要进行后续研发,再挂靠在军械研究所就不合适了。

  正好杨小涛也有意培养徐鹏程,让其继续改进复印机,同时研究打印机,便有了现在的复印机研究所。

  此刻,刚成立的复印机研究所中,众人云集。

  与会的人员除了杨小涛跟老洪两名领导,还有研究院的院长叶老、副院长韩三凤以及束兴北、王灿等人。

  而作为主角的自然是刘向东、徐鹏程带领的军械研究所全体研究员。

  不过,现在两人要分家了。

  分家后的机械研究所一部分跟着徐鹏程前往复印机研究所,剩下的人继续原先的研究。

  至于缺少的人员,杨小涛也答应补全。

  来年的大学生会优先照顾。

  新成立的复印机研究所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摸索出复印机加工组装的生产工艺,如何更快的组装生产复印机。

  这也是九部各部非常关注的。

  毕竟就那么一台复印机,根本不够九部用的。

  按照后勤人员的统计,单单总部这里,最少就需要三台复印机,如此才能满足日常办公需要。

  当然,这里面的成本也会增加不少。

  咳咳

  杨小涛跟所有领导讲话前一样,轻咳两声后这才说道,“同志们!”

  “‘拾光’复印机研发出来后,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验,已经获得了上级领导的支持,这也将是我们国内突破性的创新…”

  **

  杨小涛简单说了十分钟,主要负责给众人画大饼。

  同时也将老洪负责复印机生产工作的事情宣示一下。

  对此,老洪深表无奈。

  用杨小涛的话来说,杨佑宁他们四大金刚忙不过来,剩下就他们两个了。

  他还要负责研究院的事情,都快年末了,直升飞机跟机床的设计图都没做出来,哪有时间干别的?

  总不能让老梁来吧。

  没办法,老洪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听杨小涛说完情况后,下方刘向东、徐鹏程几人都是激动不已。

  没有什么比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被认可更加鼓舞人心的了。

  而且这研究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切身的利益。

  杨小涛说完,随后老洪也说了几句。

  等两人说完,这会议也算是结束。

  杨小涛便起身离开,叶老等人祝贺一番也跟着离去。

  屋子里就剩下老洪跟徐鹏程几人。

  “徐所长,复印机的生产要尽快投产,需要哪些部门合作,你给我个清单!”

  老洪说完,徐鹏程立马就将准备好的清单递给老洪。

  对此,老洪也不意外。

  工作做到前头去,这在九部已经是优良传统了!

  否则什么事都让领导催着干,哪个领导会喜欢?

  “洪主任,这是我们生产复印机的具体要求。”

  “一些材料部件需要采购,当然上面的要求也都标明。”

  “此外这是人员的分配安排…”

  徐鹏程认真说着。

  当然,这份资料是刘向东帮着做出来的。

  他就是个技术宅,自从听杨小涛的建议修改墨盒后,就一头扎进去,其他事情知道的不多。

  于是就厚着脸皮找了刘向东,让他帮忙列份清单。

  可刘向东自己也是一堆事啊,红外夜视仪的改进工作也要继续,还得去工厂看下情况。

  尤其是最近,国外对夜视仪的采购订单可是多了不少。

  后勤处那里可是传来消息,一直催促呢。

  只是徐鹏程求到这了,刘向东便将先前研究复印机的工厂随意写了下,反正这些工厂都有加工经验,要不怕出岔子。

  “好,很好!”

  老洪欣慰的点着头。

  可心里却是想起杨小涛的叮嘱来。

  这次复印机的部件很大部分都不是九部下属工厂生产的。

  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后勤处所辖的工厂。

  若是按照以往的作风,九部可能会收编这些工厂。

  只是经过电子厂这件事后,杨小涛就开始整顿九部的工厂。

  同时,对收编工厂的事情更加慎重。

  于是就提出另一种办法。

  就是‘竞标’!

  不再将生产任务限制于九部内部工厂,而是面向全国,提出生产要求后,谁有那个本事,谁能做的更好,就用哪一家的。

  当然,杨小涛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加强跟各个部门的合作。

  也算是将利益让出去一部分。

  同时可以帮助有实力的工厂发展起来。

  毕竟未来不是一家独大就能撑起大梁的。

  对此,老洪只能说,一切以杨小涛的要求为准。

  当然,他不知道杨小涛有这想法还是被自己家老丈人逼的。

  只是最后将可选择的目标从七机部扩展到全国而已。

  老洪将报告看了一遍,随后放在一旁,语气严肃的说道,“徐所长,这份文件不错,基本上囊括了大部分的生产工厂。”

  “但我觉得,咱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徐鹏程没反应过来,然后就听老洪继续说道,“我的意见是将同一个要求的任务发给多个具备资质的工厂,精益求精,哪个做的好,我们就用哪个。”

  “你觉得怎样?”

  徐鹏程立马明白老洪的意思,心里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道,“那这样最好了。”

  “我没意见。”

  在他看来,只要做出来的复印机足够好就行。

  至于谁来做,跟他没啥关系。

  “那就这样吧。”

  “就按照这个清单要求来,回头我让人发个通告,将这上面的要求给相关部门,工厂发任务!”

  “谁要是能够做出来,做的更好,咱们就选谁。”

  徐鹏程没有意见,“领导,您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干。”

  “您放心,我们一定不会拖后腿的。”

  老洪拍拍徐鹏程的肩膀,“徐鹏程同志,还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

  “领导您说。”

  “嗯,你们先组装起一台复印机,陈首长那里急用。”

  老洪说完,徐鹏程立马点头,“领导,这两天我们正在组装第二台复印机,先前实验用的材料还有剩余,若是可以的话,第三台也能做出来。”

  “太好了,第二台啥时候做好?”

  “后天,最迟后天。”

  徐鹏程认真的说道,“要是晚上加班的话,明天下午就能做出来,晚上测试一下,后天就能用。”

  “好,好,那麻烦同志们晚上辛苦下。”

  “这台复印机,上级非常着急。”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说完,徐鹏程立马跑出研究所。

  老洪则是背着手出门,心里捉摸着陈老这么着急要的原因。

  津门电子厂。

  厂长办公室。

  桂明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钢笔,脸色一会儿严肃,一会儿无奈,最后又变成了庆幸。

  如果说一年前的他,那可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啊。

  在并入九部之后,就得到了‘计算器’这个让人眼红的聚宝盆。

  同样的,借这聚宝盆带来的好处,他们这电子厂直接成了闻名全国的工厂。

  更是与津门无线电厂并称为‘津门双珠’,可见在津门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以为这一年平平稳稳过去的时候,噩耗突然降临。

  先是内审部门在工厂里查出一堆问题。

  说起来,他们电子厂在进入九部前就听说过内审部这么个部门,只是以前没有正式接触过,只以为是个寻常检查的部门。

  却不想,这次来的内审部人员这么专业。

  先是法规,再是条例,然后是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财务、物料平衡、质量检验等等是一样不漏。

  更关键的是,整个内审组全程都在总部保卫处的监管下,甚至一到工厂就取得了保卫科的领导权,这让工厂上下都是心中一惊。

  原先不当回事的,这些统统都被审出来,可是让他这个厂长面上无光。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就在他准备给上级汇报下整改情况的时候,一个关于冗员冗事的调查报告从总部发过来。

  那时候,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看着报告后面一百万的数字,心里也是哇凉哇凉的。

  这可是他治下的电子厂啊。

  虽然这利润比起他们挣的钱只是很小一部分,但仍旧是革命的,是国家的啊。

  他也想过反驳,可检查之后,根本就没有反驳的理由。

  于是,在总部的命令下,电子厂的人员开始精简,原先办公大楼进进出出的人影,原先上班时候热闹的景象,登时变得冷清起来。

  不过,相比起办公楼的冷清,车间里却是比以往都热闹,都充满正能量。

  而且不说那一百万的事,就现在的办公效率也比以前提高很多。

  自己安排个任务,很快就能传达下去执行起来。

  他知道,这一切都在总部的掌握中。

  只要有车间的工人支持,电子厂就不会乱。

  “还是总部考虑的周全啊。”

  “不得不服啊!”

  良久,桂明放下钢笔,长叹一声。

  随即对着外面喊道,“小孟,让研发处的王力过来一趟。”

  “是,厂长。”

  秘书离开,桂明则是拿起桌上总部下发的文件。

  这是总部下发的通告,上面写了一些项目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会挑选合适的生产工厂来完成任务。

  看着这份报告,桂明心中五味繁杂。

  这里面有好几个项目他们电子厂都能做,若是以往肯定会指派给他们。

  可在经过这件事后,总部对他们的信任明显打了折扣。

  这对他来说,很危险。

  “这次,一定要好好表现,扭转上级的印象。”

  桂明左拳砸在右掌心上,很是严厉的说道。

  粤府,无线电厂。

  作为粤府的重要电子生产工厂,在59年的时候,就成功制造出粤府的第一台电视机。

  这也只比津门制造出全国第一台电视晚了一年,但制造出来的电视机,比起津门无线电厂的也不差。

  当时更是上了报纸,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轰动的。

  可见当时粤府无线电厂的实力。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联盟专家的撤离,粤府无线电厂在技术上的优势并没有持续保持,反而因为吃老本,不断被四九城、沪上等电子厂所超越。

  如今,粤府无线电厂的门面电视机更是遭到滑铁卢,每年的生产任务都在下滑。

  这里面固然有国内消费能力的原因,同时也是其他地方的电视机生产工厂规模扩大,压缩了他们的任务量。

  其中,后者是主要原因。

  此时此刻,工厂办公楼前,一个身穿长袖外套的中年人坐在台阶上无聊的**烟头,这种用白纸卷起来的烟草,吸起来特别的冲。

  中年人看看左右,然后抬头看看天,等待着下班回家。

  “这日子,过得舒坦啊!”

  伸个懒腰,中年人准备加快速度,将最后的烟头吸完。

  可就在他猛吸一口的时候,身后办公楼里一个青年快步跑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份电报。

  “哥,庆哥,好消息,好消息啊。”

  青年快步跑到跟前,脸上带着兴奋说着,“庆哥,你快看,这是四九城的九部发来的电报,上面是一些部件的要求。”

  “我看了下这里面的曝光灯跟磁辊是咱们的强项,我觉得.”

  青年还没说完,中年人就把嘴里的烟头吐掉,然后一把夺过电报。

  四九城,九部,那是干啥的他们心里门清。

  同时也知道,要是能够跟这艘大船打好关系,以后肯定会顺风顺水啊。

  “这要求,挺高的啊。”

  庆哥眯着眼睛,脸上多了份凝重。

  就在青年要说话的时候,庆哥突然露出自信的笑容,“不过,难不倒我。”

  说着起身,“走,咱们找厂长去。”

  “这老头,肯定又躲在办公室里喝酒了。”

  说着快步往办公楼走去。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铃铛声,接着便是人群从各个车间里出来,勾肩搭背着,笑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