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2890章 重修族谱,单开一页

小说: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作者:八零阿涛 更新时间:2025-10-23 12:31:15 源网站:2k小说网
  杨家庄。

  铛铛铛

  村口的破钟被用力敲打着。

  村里的人听到声音,连忙放下手上的活计往村子大队部走去。

  往常这破钟敲响的时候,就代表着村子里要开全村大会,要跟村民宣布重要事情。

  只是这些年已经很少碰到了,有记忆力不错的人还记得,上次应该是为了修路才敲响的。

  就是不知道这次是啥情况。

  众人从家里出来,然后顺着胡同快速赶往村子。

  此时,村中大队部里。

  太爷坐在一旁瞅着旱烟,九叔也是吧唧这大烟杆子。

  在他们旁边还有村里几个年纪大的,此刻正凑在一起笑着,不时交头接耳说两句。

  杨大壮杨石头一众杨家村的管理层坐在一起,几人凑成一个大圈子。

  作为大队书记,杨大壮这两年的历练也有了一丝当家做主的威严,坐在那里周围人目光都透着敬畏。

  杨石头是村里的民兵连连长,这位置是从杨大壮手里接过的。

  如今,嘴上留着胡须,也成熟不少。

  周围还有村里的妇女主任,还有副业队长,大队的会计,保管员等等。

  整个杨家庄的高层聚在一起,也让这次全村大会显得更加重要。

  “石头,看看人齐了没。”

  杨大壮率先开口,石头立马点头,然后跑出大队部,对着民兵一阵吩咐。

  然后就是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声音传来,过了一会儿就跑了回来。

  “书记,已经查了,都到齐了。”

  “好!”

  杨大壮起身,然后回头看向太爷。

  “太爷,您.”

  “别说我,我就是看看,什么事你们自己拿主意。”

  太爷打断杨大壮的声音,手里的烟杆子还冒着烟,没有掺和的意思。

  “好,那我去跟乡亲们说一声。”

  杨大壮点点头,然后走出屋去。

  其他人也都对着太爷九叔等人点点头,这才陆续离开屋子。

  等人都都走了,九叔这才笑道,“这次咱们村的娃儿,有福喽。”

  话音落下,屋里其他老人也都跟着笑起来。

  九叔却是话锋一转,“想当年咱们建立学校的时候,那难的呀,没有学校,没有教师,就连老师也只有秋叶一个,小涛还要上班,只能算是半个。”

  “那时候!”

  九叔看向墙角边上的老人,直接开口喊道,“杨掸子,你这家伙还让大妮二妮在家里刨土呢。”

  九叔说完,杨掸子脸上露出羞愧神色。

  周围老人立马哄笑起来,惹得杨掸子脸皮发烫。

  然后对着身边的老兄弟伸手招呼着,“去去去,一边去,一边去。”

  “我那是,那是年轻不懂事。”

  “哈哈哈,五十多岁的年轻不懂事。”

  “去去去,再说我翻脸了啊。”

  杨掸子也是有脾气的,可周围都是从小打到大的,谁怕谁啊。

  “行了,行了,我认识到错误了还不行?”

  杨掸子没法子,只能求饶,然后目光看向太爷,“我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还能享受这福分。”

  “真的,我做梦都想不到啊。”

  周围人听了都是点点头。

  别看这杨掸子家里就他跟两个孙女,可人家两个孙女那是真有本事。

  农科院里工作不说,还是个当官的,管着人。

  这就是城里人啊。

  每个月发着粮食吃着,还有各种票票补贴,每个月的工资都有四十多块啊。

  这让杨掸子的日子一下子起来了,吃饭吃得饱,冷了还有棉大衣穿,逢年过节两个孙女回来都会带着肉菜,还能带两瓶酒。

  这日子,他说做梦都做不到,那是假的。

  因为压根就不敢这么想。

  两年说媒的媒婆差点将家里门槛踏烂了,要不是这俩孙女,他杨掸子一辈子也就是个土疙瘩。

  “你不是做梦梦不到。”

  太爷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责备,“你是没有相信咱们的国家,没有相信咱们的革命。”

  杨掸子听了深吸口气,随后用力点头,“队长,您说的对。”

  “那些年,我确实没了奔头,家里连个带把的都没有,我.”

  “可现在我是看明白了,只要我自己不放弃,只要我自己想进步,只要跟着旗帜走,什么都不晚。”

  杨掸子说着,周围沉默片刻,然后九叔笑道,“可以啊,掸子,你这说话有水平了啊,是你家大妮教的?”

  说完,周围人又笑了起来。

  杨掸子昂着头,“那当然了,我家大妮还说了,只要跟着冉老师跟杨老师走,就一定不会错。”

  说完,立马有人点头附和,“这杨掸子总算是说了句像样的话。”

  “去去去,你们一个个的就知道欺负我。”

  杨掸子直接站起来,“这些年你们的孙子孙女哪个没上学?”

  “咱们杨家庄现在孩子到年纪的谁要不去上学,那就是**。”

  “你们得了好处,一个个的默不作声,就知道欺负我这老实人啊。”

  九叔听了拿着烟杆子起来,然后走到杨掸子身旁,“我们不欺负老实人,我们欺负的是年轻人。”

  噗嗤

  众人又笑了起来。

  这时候,太爷咳嗽两声,屋子里立马冷静下来。

  “咱们这些年啊,做了不少事情。”

  太爷拿着烟杆子在鞋跟上敲打两下,烟灰抖落在地上,随即说道,“这其中啊,两件事,我是很满意,很满意。”

  众人听了都是点头,心里已经猜到是什么事了。

  “第一个,就是咱们的杨村一号。”

  “杨村一号啊,咱们村的名字命名的,对得起祖宗了。”

  一群老头用力点头。

  “这第二个,就是让娃娃们有了更好的路,让他们有了选择道路的机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这件事,我心里高兴着,高兴着啊。”

  众人又是点头,眼中隐隐透着泪花。

  他们吃了一辈子的苦,为的就是子孙后代少吃点苦。

  他们现在吃的窝窝头、草疙瘩,为的就是让子孙们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馒头,吃上肉。

  而现在,他们已经做到了。

  最起码,完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老支书,前一阵大壮找到我,说现在咱们村子的人太多了,一些外村的闺女都往咱们村里嫁,对比十年前,户头增加了三倍。”

  “现在算上刚出生的孩子,咱们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多。”

  “还有啊,这些年不少家里的小子上完学就出去参加工作了,这以后搞不好更多。”

  “到时候天南海北的,别到时候找不到根!”

  “所以就想着,将咱们老杨家的族谱重新修一修。”

  九叔说完就看向一旁的太爷,以前这话也跟他说过,只是那时候太爷没答应。

  他也清楚原因,就是环境影响嘛,说什家谱是封建残余。

  可这两年,社会形势一天好过一天,以前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少了,闹事的也更少了。

  而这里面,也有杨小涛的缘故。

  毕竟因为他的到来,打麻将的人都少了一对,更有不少人去了西北‘搞建设’,西南‘修铁路’,对比起来,要比历史上好多了。

  去年高家庄、秦家村等周围的村子已经将家谱搞出来了,上面知道后,也没说啥。

  这也让更多的村子胆子大起来。

  现在,杨大壮对他又提出来了,他觉得是时候劝一劝了。

  九叔说完,杨掸子立马得到九叔的眼神示意,然后来到太爷跟前,“队长,我觉得老九说的有道理。”

  “你看,咱们这一代人,还知道老祖宗是谁,知道咱们杨家的过往事情。”

  “可其他人知道吗?”

  “就是小涛也不敢说知道吧。”

  “要是咱们都走了,这后辈问起咱们老祖宗的事情,咋说?”

  太爷刚开始还在犹豫,可听到杨掸子的最后一句话,心动了。

  是啊,自己这些人还有几年好活?

  要是一个个的都走了,谁告诉子孙后代先辈的不易?

  就是如今的安定生活咋来的,怎么说?

  这一刻,太爷动摇了。

  沉思片刻,太爷这才说道,“那就,做吧。”

  随着太爷话音落下,屋子里众人立马高兴起来。

  而此时,外面已经传来了欢呼声。

  “哈哈。”

  “这些家伙知道好消息,估计得放鞭炮吧。”

  九叔走到门口笑着说道,然后下一刻村里就有鞭炮的声音传来。

  “走,咱们去看着点。”

  太爷出现在门口,“九部的要求看好了,谁要是敢闹幺蛾子,别怪我不客气。”

  说完往外走去。

  身后九叔等人都冷着脸跟上。

  他们知道,九部招人的两个要求对村子里的孩子来说已经很照顾了。

  这要是还有人想要动歪脑筋,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杨家村里一阵欢闹,同属于一个庄园的高家庄跟白马村也是不遑多让。

  他们两个村子里的孩子虽然不如杨家村里上学的多,考上考中的也没多少,但总归是一个成为工人的机会。

  只要成为工人,就能摆脱土地的束缚。

  而消息传开后,那些村里上完初中的孩子立马成了香饽饽。

  甚至家里有闺女的已经瞅好了。

  而那些还在上学的孩子更是被家里人再三要求,一定要好好学习。

  当然,棍子、擀面杖没少招呼。

  九部。

  杨小涛在车间里忙着拆卸面前的机器。

  这是从电炉厂中要来的绕线机。

  本以为这玩意不是什么精密仪器,做起来应该不难。

  却不想,这机器确实不难,但难得是满足709厂的精度要求。

  于是杨小涛就只好亲自下手,准备重新设计一番,看看能不能做出符合精度的绕线机。

  “杨部!”

  就在杨小涛戴着手套拆卸的时候,娄晓娥从外面走进来,手上还拿着一份文件。

  “怎么了?”

  “杨部,这是钢铁厂那里发来的报告,管厂长让您亲自过目。”

  娄晓娥将报告递给杨小涛。

  摘下手套,杨小涛接过材料看了眼,随即眉头皱起,“告诉管志勇,我不管什么推车的铲煤的,九部的要求就是要求,谁也不能打破。”

  “还有,告诉他给我看好钢铁厂,要是出了问题,就给我铲煤去。”

  说完就将报告扔给娄晓娥。

  娄晓娥见杨小涛发火不敢多说,连忙拿着报告走开。

  虽然她也觉得这锅炉工、铲煤工什么的,跟学历没啥搭边的。

  随便找个身强体壮的就能胜任,为啥还要学历?

  她想不通,却不敢反驳杨小涛的意思。

  或许,这里面还有其他隐晦用意。

  等娄晓娥跑回办公室将情况跟刘丽雪说了,还将自己的看法也说出来,却是得到刘丽雪的严肃表情。

  “晓娥,你觉得,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是农村的人多,还是城里的人多?”

  娄晓娥挠挠头,“这个,应该是城市里的人多吧。”

  刘丽雪却是摇头,“虽然城里的教育水平更好,工人的子女也更容易接受教育。”

  “但我觉得,这两个要求,还是农村的孩子更有优势。”

  “为啥?”

  “出身!”

  刘丽雪轻轻说着。

  娄晓娥眉头轻轻皱起,因为她的出身可不太好,所以一直以来都在潜意识里淡化着,可现在听刘丽雪如此说,这才仔细思考起来。

  “这次咱们对出身的要求很严,中农的出身很多都被刷下去了。”

  “就是咱们四九城的特殊人群,也只给了很少一部分,而且还要街道办出具推荐信才行。”

  “你觉得,在这种要求下,谁更占据优势?”

  娄晓娥立马明白,然后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过了会儿才抬起头说道,“那要求学历,这是在鼓励孩子们上学?”

  刘丽雪点头,然后笑道,“准确的说是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学。”

  娄晓娥恍然。

  “我说为啥要这样啊,原来这里面都有深意啊。”

  刘丽雪走回座位上,拿起研究院的文件说道,“赶紧忙吧,这段时间人多了,活会更多。”

  “早点干完,咱们还能去看个电影。”

  “电影院?”

  “不是,上次我从香江带回来的,唐山大兄。”

  “啊?你,带回来的?”

  “嘘,小声点”

  傍晚时候,杨小涛将绕线机全部拆完,剩下的就是画设计图了,不过今天是做不完了,干脆就留到明天。

  放下工具,走出车间,杨小涛也没回办公室,直接开车回了四合院。

  刚进中院,就看到屋子里暖气管子里冒着白烟,杨小涛就知道是冉秋叶回来了。

  回到家,果然,冉秋叶正忙着煮饭。

  放下东西,杨小涛来到冉秋叶身后,一把抱住,“今个怎么回来了?”

  “孩子们呢?”

  今天可不是休息日。

  冉秋叶靠在杨小涛怀里,感受着对方不怀好意的动作,笑着说道,“我这次回来有事跟你说。”

  “啥事?”

  “太爷说村里要修下族谱,咱们家要单开一页,问你要不要当户主”

  “修族谱?单开一页?”

  杨小涛正在往上攀爬的手陡然一滞,脸上有些恍然。

  这就完成单开一页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