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此刻和众妃们在西苑休息,若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汪直绝不会找到西苑来。

  而眼下,唯一能称得上十万火急的事,就是在江南了。

  朱祐樘脸上的笑容渐渐退去,目光也变得凝重了起来:“让他过来。”

  “是,陛下。”

  小太监领命之后,立刻便退了下去,召汪直觐见。

  见此情景,原本坐在凳子上的陈圆圆,主动站起身来:“如是,小宛,我们去看看陛下赏赐的清辉殿吧。”

  “我可不敢一个人住在这琼华岛,我要是过来住,你们也得过来陪我!”

  陈圆圆打趣着说道,董小宛从靠椅上蹦起,一蹦一跳地来到陈圆圆的身边:“好啊!好啊!我肯定来这里陪姐姐。”

  “琼华岛这么漂亮,地势又开阔,可比闷在钟粹宫好多了。”

  柳如是站起身,扶着陈圆圆,有些埋怨地看着董小宛。

  “小心些,姐姐身子有喜,可受不了你这么莽撞。”

  董小宛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黏在了陈圆圆的另一边。

  “陛下,嫔妾先行告退了。”

  陈圆圆带着柳如是和董小宛二人,对朱祐樘行礼告辞。

  陈圆圆如此听话懂事,朱祐樘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未多言。

  就在三女转身向后走去时,在长亭上遇到了匆匆而来的汪直。

  汪直向旁边退了一步,拱手行礼:“见过三位娘娘。”

  陈圆圆并未开口,只是点了点头,便径直从汪直的身前,擦身而过。

  待到三女从面前走过之后,汪直才快速来到了朱祐樘的面前,跪下行礼。

  “微臣汪直,参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汪直起身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朱祐樘开口汇报。

  “启禀陛下,江南……乱了!”

  “就在前天晚上,江南造船厂和福清造船厂,同时遭到倭寇袭击!”

  “江南造船厂和福清造船厂,都被倭寇放火点燃,烧毁了部分船厂和已经建造好的郑和宝船!”

  “除此之外,这些倭寇还大肆袭杀船厂内的工匠,超过六十人,还有超过一百五十位工匠身受重伤!”

  朱祐樘的面色一下子便阴沉了下来,眼神微眯,四周的空气一下子便凝固了起来,周身杀气缭绕。

  “谁干的?”

  朱祐樘的语气还算是平静,但汪直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朱祐樘语气中隐藏的怒意和杀意。

  汪直立刻回道:“回陛下,继盛活捉了几个倭寇,根据这些倭寇自己交代,背后指使他们的人,正是南京兵部尚书,张鹏!”

  朱祐樘听到这个名字后,嘴角露出一声冷笑:“张鹏……”

  朱祐樘心中已然动了怒气,他确实没有想到,张鹏竟然会如此迫不及待地,先对这两个造船厂先动手。

  看来在这些江南士绅眼中,下西洋才是他们心目中,最不能触碰的禁脔。

  光是两个造船厂被烧,就已经让朱祐樘动了怒气,起了杀心。

  但江南的异变,还不仅仅只是如此。

  紧接着,汪直又继续汇报道:“陛下,除了两个造船厂被烧之外,江南各地的府县,还出现了大量的民变。”

  “礼部郎中王俨,左佥都御史杨继宗,还有西厂覃鲁所率领的清丈天下田亩的队伍,此前正在沛县清丈田亩。”

  “可同样是在前天晚上,沛县的百姓突然冲击了沛县县衙,将沛县知县刘传当场打死!”

  “王俨等人还是一路奔逃至鲁州境内,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什么?!”

  朱祐樘握紧了手中的鱼食,力气之大,轻易便将其捏成了一团粉墨。

  如此严重的民变事故,让朱祐樘动了真火。

  百姓冲击县衙,打死知县,这种事情,是动摇朱家统治根基的。

  若不能迅速镇压下去,这民变可是随时会变成起义和造反!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头,汪直又继续汇报道。

  “这样冲击各府县衙门的事情,在前天晚上,一共发生了三十三起,涵盖了苏州府,杭州府,南昌府……等地。”

  “死伤知县知府数量,不计其数!”

  “直到现在为止,还有源源不断的江南民变情况,送入京城!”

  “陛下,江南现在已经……彻底乱了!”

  汪直说完之后,对着朱祐樘深深地拱手弯腰,将头低了下去。

  朱祐樘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极力地在按压着心中的愤怒。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自上次厂卫来报,说江南的官员,在私下秘密接触江南各地的地主士绅时,朱祐樘就预感江南会出大事,所以他提前做了部署,

  只是他没有想到,江南会乱得如此之快,乱的规模会如此之大。

  这已经完完全全地超出了,厂卫们办案的程度。

  现在要想解决江南的叛乱,光靠厂卫是没有办法了。

  必须要出动军队,下江南去平叛!

  朱祐樘原本不愿大动干戈,可这些江南士族们,实在是欺人太甚,一次又一次地挑衅着朱祐樘的底线。

  既然如此,朱祐樘不介意重新再打一遍江南!

  江南自太祖高皇帝建立明朝开始,朝廷就一直难以掌控江南。

  特别是在杨士奇和于谦之后,江南几乎已经是对京城听调不听宣了。

  而江南之所以如此大胆,如此放肆,归其原因,还是因为江南实在是太富裕了。

  因为有钱,所以江南的勋贵官员,地主乡绅,富商士族们,才有胆子和朝廷唱反调。

  再加上江南又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每年的粮食产量,占据全大明粮食产量的将近一半。

  并且江南人口众多,弘治年间,大明户籍上记载,天下共有九百万户人左右,而江南就独占一百五十万户人。

  有钱有粮还有人,江南和朝廷,早就已经貌合神离了。

  只是这么多年以来,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过得去。

  直到现在,朱祐樘的强力手段,逼得江南士族们,主动扯下了自己脸上的遮羞布。

  既然江南公然叛乱,那朱祐樘也就不再留手了。

  朱祐樘势要对症下药,彻底清除江南的反骨,让江南从此对朝廷俯首帖耳,再不敢放肆!

  朱祐樘心中杀意已决,嘴角露出一个决绝的冷笑:“江南乱了?乱了好啊!乱了才方便朕清除这些祸根!”

  “去,去把高顺,给朕找来!”

  候在远处的小太监,面色一正,连忙点头领命:“是,陛下!”

  随后,小太监们匆匆离开西苑,想要前往西山军营,传唤高顺。

  可就在小太监刚刚走出西苑门口时,却发现高顺早已等候在西苑门外了。

  原来,就在汪直得到江南的消息之后,就预感朱祐樘将会对江南动兵。

  于是提前派人去了西山军营,让高顺提前来西苑候命,等着朱祐樘的召见。

  “高将军,您就在这儿啊!快跟咱家来吧,陛下正急着召见你呢!”

  小太监面上一喜,高顺就在西苑门口,倒省得他来回跑了。

  高顺面色肃穆,沉默地点了点头,便跟着小太监,一路来到琼华岛上的凉亭内。

  “末将高顺,参见陛下!”

  来到朱祐樘的面前,高顺恭敬行礼。

  朱祐樘抬眼看向高顺,语气中充满了肃杀之意。

  “高顺,朕令你即刻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江南平叛!”

  “凡是出现民变的府县,所有地主乡绅,勋贵士族,全部满门抄斩!”

  “待到平定江南各地后,即刻清查所有田亩,凡是藏银超过十万两,良田多于万亩,私自藏有下海大船的家族,屠戮满门!”

  “南京所有官员,全部下狱论罪!”

  朱祐樘的话音未落,汪直和高顺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的凝重。

  朱祐樘的语气杀意凌然,他下达的命令,更是毫无收敛的杀意冲天。

  就这一句话,江南不知要有多少万人,要血溅五步,流血千里。

  朱祐樘治理方式,永远都是如此的简单粗暴,又杀孽十足。

  江南听调不听宣,归根结底,还是有钱的人太多了。

  人一有钱,腰杆就要硬,就以为自己有能力,有底气挑衅大明的皇权了。

  人们总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历朝历代,皇帝都像满清一样无法无天,至高无上,无人可以压制。

  总觉得,好像只要成了皇帝,有了皇帝这个身份,大臣就要听皇帝的命令了,士族就要害怕皇帝了,当兵的就要对皇帝肝脑涂地了。

  不是的。

  在满清以前,历朝历代,都有制衡皇权的势力。

  有外戚,有丞相,有节度使,有宦官,有世家大族……

  这些势力,都是制衡皇权的势力,皇帝也是需要平衡各方的势力,在夹缝中壮大自身的。

  唯有在满清入关之后,这些刚刚从山上下来的野人们,用屠刀将皇权杀到至高无上,杀到无人敢于制衡。

  外戚?!

  杀!

  文臣?!

  杀!

  武将?!

  杀!

  士族?!

  杀!

  富商?!

  杀!

  勋贵?!

  杀!

  汉人?!

  杀!

  从满清入关开始,这些满人对汉人制造的**,多达数百起。

  辽东**,死亡人数超过三百万。

  江阴八十一日,江阴人民拒不接受剃发令,进行反清起义,抵抗八十一天后城破,全城二十多万人死亡,江阴城仅剩五十三人存活。

  杀人十八甫,清军在广州进行了十个月的围城战后,进行了十二天的大规模屠城,死亡人数在七十万到一百万之间。

  扬州十日,十日不封刀,八十万人惨遭屠杀。

  嘉定三屠,清军颁布剃发令后,嘉定百姓反抗,清军三次对嘉定进行**,估计死亡人数达三万多人

  嘉兴之屠,根据《嘉兴市志》记载,全城被屠,无一幸免。

  江阴之屠,十七万两千人遇难,江阴城仅剩五十三人存活。

  蜀州**,清军屠杀李自成、南明等势力,大明百姓六百万惨死,蜀州十室九空。

  昆山之屠,四万人血染大地。

  金华之屠,五万人命丧。

  泾县之屠,五万人惨遭屠杀。

  赣州之屠,二十万人血染大地。

  同安之屠和南昌之屠,共二十五万人惨死。

  湘潭屠城,城中百姓存活不足百人。

  汾州之屠,四十万人惨遭屠杀。

  潮州之屠,十万人血染大地。

  永昌之屠,百里无人烟。

  清初的屠城事件,使大明的人口由明熹宗天启年间的九千九百多万人,下降到顺治年间的八千八百多万人。

  被屠杀的汉人,多达上千万人。

  而且重点屠杀地区,就是江南!

  所以整个清朝,江南省听话如此听话,和明朝时期,截然相反。

  因为有胆子反抗的人,都在那一场场血腥的**中,被满清杀完了。

  这些人,满清屠得,朕屠不得?

  “是,陛下!”

  “末将这就点齐人马,前往江南平叛!”

  高顺拱手领命之后,转身就向外走去。

  他从不考虑朱祐樘命令的合理性,只考虑如何圆满完成朱祐樘下达的命令。

  可就在这时,朱祐樘却又悠悠地叹了口气。

  “唉……汪直,你也带着西厂的番子,一同前去江南吧。”

  原本沉默不语的汪直,精神突然一怔,激动地看向自己前方的朱祐樘。

  只见朱祐樘面无表情地,将手中最后一点鱼食扔进湖中,看着那群肥鲤拼尽全力争抢着鱼食。

  “切记,杀光那些地主乡绅,勿伤大明百姓一人!”

  “是,陛下!”

  “微臣,这就去清点人马,即刻下江南,斩尽这些乱臣贼子!”

  汪直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对着朱祐樘深深一叩首后,同样起身向外走去。

  汪直身前的高顺,刚才也停下了脚步,恭敬地听着朱祐樘的命令。

  直到汪直走到他身旁时,他才非常有默契地抬脚,和汪直并肩向西苑外走去。

  他们一个是朱祐樘最信赖的厂卫头子,一个是掌管朱祐樘最精锐大军的将领。

  他们就是朱祐樘的左膀右臂,一手特务,一手军队,帮助朱祐樘牢牢地把控着大明北方的朝政。

  现在,他们又要并肩携手,杀光江南所有的反对势力,将江南彻底地纳入朱祐樘的掌管范围。

  让朱祐樘,彻底地控制住大明南北两方的朝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