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鹿记 第八百二十七章 他已是天命?

小说:割鹿记 作者:无罪 更新时间:2025-07-23 14:39:54 源网站:2k小说网
  安知鹿前往松漠都督府是秘密进行的。

  松漠都督府的都督是李尽忠。

  他是契丹大贺氏的首领。

  大贺氏是契丹人的统治氏族,主导了契丹部落联盟的**和军事事务,大唐立国之后,契丹也曾想依附于突厥,但突厥人并不将大贺氏当成自家兄弟,各种压榨,所以弄得大贺氏迅速归附唐朝,其领地也正式成为羁縻府州。

  大唐开国皇帝觉得你们是因为突厥人不将你们当成自家兄弟才跟着我的,那我得让你们觉得我把你们当成自家兄弟,所以大唐皇帝赐姓李。

  大贺氏的首领就得了李姓。

  大贺氏当时自然是十分满意。

  但到了现在,满意不满意就不太好说了。

  毕竟一开始归附大唐的时候,和自己以前的处境相比,这些人已经很满意,但人比人,气死人,时间一长,这些松漠都督府的人都明白,哪怕自己和皇帝一个姓,其待遇和那些禁婚门阀的待遇也是云泥之别。

  不管你是突厥人,契丹人,还是奚族人,在唐人的眼中,那都是胡人。

  胡人除了能在羁縻州当官,其余的人要么被皇帝钦点,要么就是只能通过积累战功去当官。

  一万个胡人里面,都未必能有一个在长安当官,更不用说当真正的大员,三品以上的大官。

  长安街巷之中的普通商贾在饱暖之后尚且思**欲,这些手握着兵权,而且是手握着纯粹归自己统御的军队的胡人首领,他饱暖之后想的就不只是**欲了。

  安知鹿觉得李尽忠此人应该是能够谈一谈的。

  因为能够偷偷养出八千曳落河的人,要的应该不只是一些和顶级门阀那样的特权,他要的,恐怕是整个大唐对他的真正认同,对他的真正尊重。

  因为他也是胡人。

  生活在这个盛世的胡人。

  他能够感同身受。

  他觉得李尽忠或许在见过自己之后会改变主意,因为他确定太子给不了李尽忠真正的尊重,甚至在对于八千曳落河的使用上,太子都缺乏对这个时代顶级骑军的真正尊重。

  而且他会让李尽忠相信,以太子这样的做派,跟着太子干,最后见到的绝对不是胜利。

  只是扬州和松漠都督府之间距离太过遥远,他哪怕马不停蹄的以最快的速度行进,不出任何的意外,他也至少要十五天才能到达松漠都督府。

  来回至少一个月。

  在此时的形势下,主帅悄然离开扬州一个月,这是极其冒险的事情。

  然而就在他出发几天之后,好像老天爷都真的在帮他一样,松漠都督府和营州出事了。

  说是李尽忠原本就和营州都督韩文羽有私仇,而且曳落河既然已经正式露面,有各种证据显示就是李尽忠偷偷养出来的,如此情形之下,营州这边还没有和松漠都督府动手的打算,但松漠都督府已经先下手为强。

  李尽忠联合营州奚族首领萧万荣起兵,攻陷了营州。

  营州一失,不仅意味着大唐的东北边疆陷入混乱,也意味着大唐的羁縻州体系完全失效。

  那一块偌大的疆域,很有可能永远脱离大唐的版图。

  而此时大唐军方本身顾此失彼,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可以前去营州镇压,而所有的朝堂官员看着大唐的版图时,他们无奈的发现,此时唯一能用,最适合镇压营州和这些羁縻州的,只有幽州的军队。

  扬州方面,刚刚接到营州方面的军情时,郑仲夏完全就呆住了。

  这时候他脑海之中出现的是“天命所归”这四个字。

  在去年的春里,幽州方面已经解决了匪患,杨氏在幽州的势力又由于杨灿的死亡而土崩瓦解。

  此时的幽州没有后顾之忧,当地的那些门阀都是安知鹿的拜把子兄弟。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幽州的数万大军,的确可以进军营州。

  安知鹿以前官阶不够,即便明知道他有能力,且能够令所有当地门阀的私军归他统御,也未必能一下子让他成为幽州军的最高统帅。

  但现在他已经是扬州节度使,而且大唐刚刚将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节度使自己募兵,这么多条件加在一起,幽州节度使只有可能是安知鹿了。

  只有安知鹿担任幽州节度使,才能控制幽州,收复营州!

  果然,只是用了一天的时间,长安方面就已经下达了新的任命文书。

  令扬州节度使安知鹿,兼任幽州节度使,令安知鹿暂离扬州,前去幽州率军讨逆。

  所有的朝堂大员似乎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李尽忠和那些羁縻州的胡人首领看看,只要忠于大唐,哪怕是安知鹿这样的胡人,也是可以如此迅速的成为大唐手握重兵的真正权贵的。

  郑仲夏听到营州被攻陷的消息时,之所以脑海之中浮现天命所归四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子在潭州吃了大败仗。

  潭州的大败,不只是让太子想用两千曳落河去河州破坏边贸,找吐蕃人立威,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也导致有些想投靠太子的力量会趋于观望,会让太子的募兵也出现困难。

  谁都知道免除赋税和分一些良田很好,但万一豁出性命跟着太子干,很快成为逆贼,而且很快失败之后,太子做出的承诺压根得不到兑现怎么办?

  太子这时候的重心在江陵,在岭南,他正好是没有时间和能力,来在扬州这边挑动一场叛乱的。

  似乎一切都是刚刚好。

  ……

  太子在黔州起兵之后,接下来一段时间,让大唐的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但等他终于利剑出鞘般展露出自己的锋芒之后,他也渐渐被很多像安知鹿、郑仲夏这样的人看穿了。

  太子得到皇帝任命安知鹿为幽州节度使的消息时,他一点都没有想要对扬州动兵的念头,他也甚至没有感到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

  他甚至觉得这对自己而言是有利的。

  毕竟幽州本来就在安知鹿的实际控制之下,安知鹿又和他有暗中结盟的关系。

  最为关键的是,他也觉得自己看透了安知鹿。

  他觉得安知鹿就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市侩人物,他觉得安知鹿接下来担任幽州节度使之后,又会心照不宣的经营自己的势力,然后默默的捞好处。

  他脑子里想着的是,安知鹿绝对舍不得消耗自己的军力去和李尽忠那些人去硬拼,安知鹿只会为今后各节度使割据的局面积蓄势力。

  他始终没有想到,安知鹿图谋的是李尽忠和他的曳落河。

  太子这时候在等待着那两千曳落河震惊大唐的一场胜利,然后他担心着的是来自于顾十五和明月行馆的报复。

  他觉得这种报复应该在岭南,因为顾留白现在手里头的军队就只有皮鹤拓的军队。

  所以他命令一部分曳落河骑军不要节外生枝,用最快的速度进入岭南吴氏的领地。

  此时他脑子的念头还是曳落河是无敌的。

  只要曳落河和岭南吴氏的私军联合,无论皮鹤拓在岭南搞什么花样,都形成不了什么真正的威胁。

  ……

  安知鹿在接到郑仲夏传递到自己手中的紧急情报,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时,他欣喜的同时,最为担心的却是顾留白和明月行馆会不会针对自己有什么举动。

  他始终觉得,顾留白作为大唐最优秀的边军暗桩,他有着寻常人无法理解的敏锐嗅觉,他恐怕会怀疑自己会有想要接手曳落河的意图。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顾留白从一开始就没有垂涎过这支曳落河骑军。

  顾留白现在关心的,只是他自己扶风郡的那支军队到底组建到了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