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官场:高中学历的他青云直上 第1157章

小说:重走官场:高中学历的他青云直上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6-04 11:45:39 源网站:2k小说网
  ();

  李仕山看了一眼手机,立刻起身走到阳台这才接通。

  电话那头,正是自己的老师苏牧。

  “仕山,赵孝荣有消息了......”

  “好,我知道了,谢谢老师。”李仕山声音异常平稳地挂断电话,缓缓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此刻他需要静一静,消化老师传递过来的消息。

  李仕山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支点燃。

  橘红的火苗在指间明灭,青灰色的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他深沉的眼。

  他的另一只手,无意识地、缓慢地摩挲起来。

  信息碎片在李仕山深思的脑中高速碰撞、拼接。

  老师给出的第一个消息是赵孝荣几天前借着去南方考察的机会,秘密拜会了沈家。

  根据老师推测,赵孝荣和沈家之间建立联系的时间不长。

  第二个消息,那就是新任**顾常青。

  虽然资料上显示他的籍贯在北方,可是他的母亲是南方人。

  顾常青和南方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老师的可靠消息,顾常青和沈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他来汉南任**,很有可能就是沈家的手笔。

  这两个消息一结合,李仕山就想通了很多事情,基本推测出事情的原委。

  自己上次组织的谷山专项行动,把李太奇送到了赵晓荣的手中。

  而李太奇知道的事情是白朗现在最大的隐患。

  沈家为了消除这个隐患,联系上了赵孝荣。

  或者是赵孝荣从李太奇口中知道他与沈家关系密切,主动联系了沈家。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总之赵孝荣应该是攀附上了沈家。

  赵孝荣突然开始针对自己,让李仕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白朗。

  只有白朗会对自己恨之入骨,赵孝荣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在讨好白朗。

  李仕山已经看明白赵孝荣心里打着什么算盘。

  他分明是嗅到了风向的变化,看到了更大的靠山和更远的前程!

  项书记三年后离开汉南几乎是定局,接棒者,极有可能就是这位背景深厚的**。

  难怪,难怪赵孝荣对自己如此步步紧逼。

  **与沈家关系密切,而自己,早就是沈家眼中的一根刺了。

  这敌意,是自上而下,层层传导的。

  赵孝荣现在拼命踩自己,不就是在向新主子递投名状、表忠心吗?

  一个市委书记,若能攀上未来的省委书记。

  在他五年任期一满,副省级的位置,似乎唾手可得。

  好算计!

  真是好一笔划算的**买卖!

  想通了这一切,李仕山指尖的摩挲倏然停止。

  烟灰无声地坠落。

  李仕山缓缓抬起头,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他深深吸了一口烟,任由辛辣的烟雾在肺里打了个转,再缓缓吐出,心里默念了一句。

  “既然已经成了敌人,那就不能心慈手软。”

  李仕山正沉浸在那冰冷的决断思绪中,忽然感到肩头一沉,一只温热有力的大手按在了他肩上,带着熟悉的关切。

  不用回头,李仕山也知道是唐博川。

  “山子,没事吧?”唐博川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不易察觉的担忧。

  刚才李仕山接完电话后那片刻的失神和点烟时的凝重,都没逃过这位老伙计的眼睛。

  李仕山肩上的肌肉微不可察地放松了一瞬,随即又绷紧。

  他微微摇头,声音平静无波:“没事。”

  这件事背后的旋涡太深、太险,他不能让唐博川卷进来,更不愿他为自己担心。

  唐博川显然不信,眉头拧着,手依旧搭在他肩上没放:“真没事?咱俩之间,有什么你可别硬扛,压在心里算怎么回事?”

  “真没事。”李仕山侧过脸,扯出一个带着安抚意味的微笑,顺势不着痕迹地卸开了肩上的手。

  “对了,等会儿你直接坐火车回保康吧。我这边还有点事要处理,可能明天才能回去。”

  省城飞保康的航班并非天天有,今天恰好就是空窗期。

  “哦~知道了。”唐博川拖长了音调,脸上那点担忧瞬间被一种“恍然大悟”的**笑取代。

  他眼神在李仕山身上暧昧地扫了扫,“是不是刚才干妈提孩子那事儿,给你上弦了?”

  “你这是……准备去找弟妹,连夜‘攻关’,完成任务去啊?”

  他故意把“攻关”两个字咬得重重的。

  李仕山额角青筋一跳,瞬间一脑门子黑线。

  这都什么跟什么?

  但他张了张嘴,终究没去辩解。

  算鸟,由他误会去吧。

  这个由头……倒也省得再编其他理由。

  为了不让父母看出端倪担心,李仕山收拾心情,回到餐厅,若无其事地把剩下的饭吃完,又陪着父母聊了些家长里短,才起身告辞。

  先是将唐博川送到火车站,看着那货挤眉弄眼、带着一脸“我懂的”表情消失在进站口,李仕山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回到车里后,李仕山对驾驶座上的赵刚沉声道:“走吧,去黄岚。”

  黑色三菱车无声地滑入省城午后的车流,如同一条游鱼,坚定地朝着南方驶去。

  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李仕山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但微微蹙起的眉头,显示他的思绪远未停歇。

  临近下午五点,车辆终于驶入了黄岚县界。

  时隔两年再次踏足此地,当车窗外的景象映入眼帘时,饶是李仕山有所准备,心头也不由得微微一震,几乎要认不出来了。

  在那言的治理下,这座曾经熟悉的县城,已然脱胎换骨。

  记忆中狭窄拥堵的主干道,如今拓宽成了笔直的四车道,车流顺畅。

  道路两旁,新起的建筑拔地而起,商铺林立,透着蓬勃的生机。

  绿化带修剪得整整齐齐,街面干净得几乎不见一片纸屑,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派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景象。

  唯一熟悉的,大概就是位于县城中心的黄岚县委大院了。

  县委和县**依旧分列两栋大楼,保持着合署办公的传统格局。

  当三菱车平稳地在县委大楼前停下时,一个身影已经快步迎了上来,动作麻利地替李仕山拉开了后座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