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931章 三极

小说:大清要完 作者:大罗罗 更新时间:2025-06-27 18:57:50 源网站:2k小说网
  1883年8月,北京东交民巷。

  秋风卷着落叶扫过“梁公府”的朱漆大门,门楣上“顺天府招待所“几个斑驳的大字反射着朝阳的光芒。这座三进三出的宅院曾是前清某位宗室贝勒的府邸,如今成了太平天国**接待外宾的驿馆。四名身着灰色呢子军装的卫兵持枪肃立,他们胸前别着的铜制徽章在晨光中若隐若现——那是太平军近卫师的标志。

  瓦德西紧了紧身上的奥斯曼军服领口,这身借来的装束让他浑身不自在。他身后的克林德男爵正用一方丝质手帕擦拭着金丝眼镜,而俄国特使阿列克谢耶夫则不停地调整着胸前那枚圣安德烈勋章的位置。三辆黑色马车停在石阶前,车夫都是太平军总参谋部派来的军官,腰间别着天京**局生产的左轮枪。

  “这地方倒像是来朝贡的。”瓦德西低声用德语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讽刺。他的目光扫过门廊下那对斑驳的石狮,狮爪下按着的绣球早已残缺不全,却仍透着股森然气势。

  克林德男爵眯起眼睛,打量着门口两名持枪肃立的太平军士兵——他们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肩上的天历22年丙型后装**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两名卫兵的军靴擦得锃亮,绑腿打得一丝不苟,连枪托上的桐油都涂抹得均匀透亮。这种近乎苛刻的军容标准,让见多识广的德意志外交官都暗自心惊。

  “将军,”克林德轻声道,“您注意到这里的卫兵了吗?他们的军姿无可挑剔而我们在汶莱湾登上‘靖远’号后看到的每一个太平军都有无可挑剔的军姿!”

  瓦德西低声嘟哝:“这说明他们不是刻意做给我们看的而是一直如此!”

  阿列克谢耶夫则盯着门廊下的匾额,眉头紧锁。他曾在圣彼得堡的档案室里看过关于太平天国的记载——1852年,这个政权从广西山沟里崛起时,沙俄总参谋部给出的评估是“最多坚持三个月”;如今三十年过去,他们的疆域已经横跨太平洋两岸,海军吨位仅次于英国。

  “立正!”

  一声低喝如惊雷炸响。两名卫兵猛地挺直腰杆,枪托砸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三个洋人同时一震,阿列克谢耶夫的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本该有他的佩枪,但入京前已被太平军礼宾司代为“保管”。

  张德成上校大步走来,军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位曾在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实习过的海军军官,此刻穿着笔挺的藏青色呢子**,胸前别着太平海军最高荣誉“靖远勋章”。他抬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随后做了个“请”的手势:“三位,李侍郎已在议事厅等候多时。”

  瓦德西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领口——尽管他仍穿着奥斯曼军服,但此刻,他代表的却是德意志帝国的意志。他能感觉到,梁公府内至少有二十双眼睛正从各个角落注视着他们,那些隐藏在雕花窗棂后的目光,比德意志总参谋部的档案室还要令人窒息。

  “走吧,先生们。”他沉声道,声音不自觉地压低,“让我们看看,这个‘黄祸’到底想要什么。”

  议事厅内,十二盏电灯将中央的巨型沙盘照得通明。

  李秀成站在沙盘旁,手中握着一根包铜的指挥棒。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鬓角微白,他虽然已经退役,但腰背依旧挺直如松,保持着最佳的军人姿态。在他身后,六名年轻参谋正在调整沙盘上的兵力标识,他们移动模型的动作精准得像是钟表匠在摆弄精密仪器。

  “欢迎。”李秀成微微颔首,他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一扫而过,最后停在瓦德西身上,“军需总监阁下,看来德意志总参谋部很重视这次会面。”

  他的言语马上被翻译成了德语!

  瓦德西心头一紧——他并没有向太平天国方面透露过这个身份。但更让他震惊的是眼前的沙盘:这个长约五米、宽三米的微缩世界,竟然精确标注了全球主要港口的炮台位置和驻军数量。从直布罗陀到新加坡,从好望角到尼加拉瓜运河,每一处战略要地都插着不同颜色的小旗。

  “密苏里河反击战的结果,想必各位已经知晓。”李秀成用指挥棒点了点北美战场。沙盘上,代表“黑红黄军团”的黑红黄三色旗已经插满了整个达科他地区,数十个蓝色小旗——代表美东联邦军——正溃退向加拿大方向。“半个月前,我军在俾斯麦堡全歼美东第19骑兵师,现在前锋距堪萨斯城不到两百公里。”

  阿列克谢耶夫盯着沙盘上的密苏里河,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子。作为沙俄总参谋部派来的特使,他太清楚这些模型意味着什么——太平军在北美的推进速度,比哥萨克骑兵横扫西伯利亚时还要迅猛。

  “而在南洋——”李秀成的指挥棒划过马六甲海峡,三艘铁甲舰模型正对着新加坡方向,“我南洋舰队第一分舰队已在汶莱湾完成集结。”

  瓦德西的瞳孔微缩。他注意到沙盘上的新加坡要塞旁,标注着“36门9.2英寸岸防炮”的字样,但更令人不安的是,太平军在金兰湾的登陆部队模型旁,赫然写着“南洋军团,8万人”的标签。

  “至于南太平洋.”李秀成的指挥棒停在新不列颠群岛,一个红色箭头直指莫尔斯比港,“拉包尔港的船坞已经开工,那是可同时维修两艘两万余吨级铁甲舰的大型船坞。”

  阿列克谢耶夫马上就想到了那条“两万余吨”的“潜龙级”!

  克林德男爵低声对瓦德西道:“他们这是要一口吞下整个太平洋。”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手中的笔记本差点滑落。

  陪同在李秀成身边的王正谊似乎听到了这句话,嘴角微微上扬:“男爵说得对,但也不全对。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侍从无声地端上茶盏。李秀成掀开青花瓷盖,水汽漂浮,模糊了他脸上的皱纹,却让那双眼睛显得更加锐利。

  “我之前就和你们说过,英国的海上霸权,建立在五个关键点上。”他竖起五根手指,每说一个就屈下一指,“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尼加拉瓜运河、直布罗陀、好望角。”

  “只要这五个点被控制,大英帝国的全球统治就会像这样——”李秀成突然将茶盏倒扣在沙盘上的伦敦位置,褐色的茶水顺着泰晤士河的模型蜿蜒流淌,“崩溃。”

  “我们的提议很简单。”李秀成的声音突然变得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太平天国负责拿下马六甲、尼加拉瓜运河和好望角;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负责夺取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至于你们两国怎么分配,我们不问。”

  议事厅内一片死寂。连窗外巡逻士兵的脚步声都清晰可闻。瓦德西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这个方案意味着:太平天国拿下60%的海权,德国和俄罗斯一起拿40%。但更可怕的是,如果拒绝英国想必是不介意继续拿着世界40%海权当西方霸主的!

  “五胜点全破之日,便是新世界诞生之时。”李秀成从参谋手中接过一份文件,羊皮纸上烫金的太平天国国徽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这是《三国军事协调纲要》草案。”

  “德意志帝国需要时间准备。”瓦德西的声音干涩,“至少二十四个月。”

  李秀成轻笑一声,又将目光投向俄国人。

  阿列克谢耶夫急忙道:“俄罗斯同样需要时间整备海军,黑海舰队的新舰.”

  “你们在黑海造船厂的那几艘黑海重炮舰?”李秀成的助手张德成打断道,他从一个海军参谋手中接过另一份文件,“首舰‘塞瓦斯托波尔号’的装甲钢是从英国进口的,而现在.”他翻开文件,‘英国海军部因为需优先建造他们自己的战列舰,已经冻结了对俄军售。”

  俄国特使的脸色瞬间惨白。

  “如果等你们准备好,战争可能已经结束了。”李秀成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百年银杏,“不如这样——我们定一个更灵活的条件。”

  他回到沙盘前,手指点向三个关键位置:“新加坡、莫尔斯比港、尼加拉瓜运河西口。”

  “我军拿下其中两处,德俄便必须参战。”李秀成的声音突然变得冰冷,“否则.”

  “否则怎样?”瓦德西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我们不在乎谁统治西方!”李秀成淡淡地说,“一点都不在乎!”

  子时的更鼓声从紫禁城方向传来时,梁公府的议事厅依然灯火通明。

  十二名书记官轮番记录着条约细则,他们的毛笔在宣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李秀成站在世界沙盘前,手中的指挥棒有节奏地敲击着直布罗陀的模型。

  瓦德西的钢笔在《三国同盟密约》上悬停了足足三分钟。这份用中、德、俄三种文字书写的文件,第七条明确写着:“当太平天国夺取新加坡、莫尔斯比港、尼加拉瓜运河西口三处目标中的两处时,德意志帝国必须在三个月内退出北约,并且在欧洲大陆上发起战争”

  钢笔终于落下。当瓦德西签完最后一个字母时,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大得像战鼓。

  阿列克谢耶夫的签名则显得仓促许多,就像俄国的战争准备一样。

  当三人走出梁公府时,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一队太平军骑兵正从长安街飞驰而过,马刀上的红绸在晨风中猎猎飞舞。瓦德西望着那些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了广泛流传的一些拿破仑一世关于中国的预言:“中国是睡巨人,让它继续睡.它的觉醒将是人类的新太阳!”

  “当东方人开始用我们的规则玩游戏时,就是欧洲霸权的终结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