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亨不禁想起历史上那位最著名的武将,封狼居胥的故事让他呼吸都变得急促。

  朱厚照继续说道:

  “朕不是朱祁镇那样的庸君,在发动大远征之前,必须确保大明国泰民安。”

  “若要国泰民安,没有一支稳定强大的军队,又如何实现?”

  “将来,若朕欲远征草原,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样不可或缺。”

  “于谦大人信任你的能力,才费尽周折将你从牢中救出,并委以重任。”

  “朕本对你不抱太大期望,但你在战场上的表现,已赢得所有人尊重,也赢得了朕的信任。”

  朱厚照停下脚步,转身直视石亨,目光如炬。

  “石亨,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若有下次,你就安心做个富家翁去吧。到那时候,无论你想饮多少酒,无论你如何荒唐度日,都无人干涉。”

  “切莫让朕失望。”

  石亨情绪激动,跪倒在地,昂首挺胸,高声说道:“末将绝不敢辜负陛下厚望,若有下次,提头来见!”

  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算是通过了这一关。

  他也明白,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倘若日后再次犯下类似错误,仅凭自己过往的斑斑劣迹,皇帝恐怕再也不会给予信任。

  到那个时候,自己能够因犯错主动辞职归隐田园就算很不错了。

  或许会被愤怒的天子一剑斩首。

  想到这里,石亨拍着胸口说道:“末将在此立下军令状!若是以后末将在军中饮酒寻欢,便等同于叛国,按处理!”

  朱厚照注视着跪在地上、浑身肌肉健壮的男子。

  两人对视许久。

  接着,朱厚照轻轻点头,但难以判断他是否因这份军令状而改**度。

  “起来吧。”

  “朕今天前来巡查军营,并非一时兴起。”

  “有些事,于谦不在,朕需要与你商议。”

  石亨急忙站起来,紧跟在皇帝身后。

  两人穿过一处军营,朱厚照特意压低声量,轻手轻脚地进去看了看。

  两边摆放着整齐的木床,每张床上都躺着人,有的打鼾,有的安然入眠。

  整个环境很好,地上没有排泄物和**,估计比这些士兵原来居住的地方条件好得多。

  朱厚照走到几个没盖好被子的将士身旁,给他们盖好被子后才离开帐篷,继续之前的谈话。

  “眼看军校即将开学,朕打算在军中举办武,讨个好彩头,顺便提高军中的竞争氛围,你觉得怎么样?”

  石亨皱眉思索片刻,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如实回答。

  眼前的这位陛下不同于朱祁镇,思维极为清醒,不能敷衍。否则不仅会自取其辱,还会失去皇帝的信任。

  “陛下,末将认为此事不太妥当。”

  “按照于谦大人的意见,军中的将士尽量不要选用勋贵,大多出身贫寒家庭,从小就吃不饱饭。即使最近吃得饱穿得暖且加强训练,恐怕还是无法与那些勋贵相比。”

  “目前,军中依然有很多勋贵,他们大多是士兵和基层将领,能成为中层将领的很少,达到副将级别的是凤毛麟角,称不上主流。”

  “如果没有武,所有奖励都按守卫战的功劳来分配,就能尽可能做到公平,日后能进入军校的人就不会全是勋贵。”

  “但如果有了武,日后进入军校的名额是否需要参考武的成绩?如果参考,普通将士怎么可能竞争得过从小衣食无忧的勋贵?”

  “但如果不用参考武成绩,这场武又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找个借口发些奖励吗?”

  朱厚照明白石亨的担忧。

  实际上,在他考虑这件事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些问题。

  在他到来之前,他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

  “朕所说的武和石总兵理解的武有些不一样。”

  朱厚照一字一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设想的武不是一群人站在擂台上拳打脚踢,也不是一对一单挑或多人混战,而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像这样的简单比试,朱祁钰认为毫无价值与意义,至少在目前看来是这样。

  朱祁钰构想中的比试,主要比拼的并非肉搏能力,参赛者也不限于一两支部队。

  “朕打算将各支部队划分成不同区域,连同众多边境要塞一同参与比试,每个区域可以派出三支队伍参加不同项目。”

  “最终以总积分决定冠亚季军。”

  “比试项目中,有石总兵向往的近身搏斗,但这只是点缀,就像开胃小菜,真正的核心在于射击!”

  “谁能射得更远,谁能射得更准,谁能同时兼顾这两点并打出最出色的成果,谁就是冠军!”

  “在这过程中,所有参赛者的装备都可以自由改装!只要不离谱,就不会有任何规则限制大家自由发挥!”

  大明的统帅总是充满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

  石亨认真听完皇帝的整体规划后,先是一愣,下意识地疑惑这样一场比武大会到底有何意义。

  大家都在努力追求射得更远、更精准、威力更大,谁是最佳射手已不再重要。

  只要是一名神,能准确命中目标即可。

  这样的人虽少见,但在边境要塞或者京城守军中都能找到。

  比武大会难道不该以人为本吗?如果太过偏重技术展示,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接着,石亨明白了过来。

  朱祁钰的新式比武大会,关键就在最后那几个字。

  “自由改装,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自行研发改进火铳?”

  石亨打了个寒颤,意识到皇帝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比武大赛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要选出几个射术超群的神。

  皇帝真正想要的,是借由比武大会推动军事技术的进步!

  军队内部本身就存在强者为尊和相互竞争的氛围,

  像是一堆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定期举办比武大会,既是点燃**的引线,也是释放压力的出口!

  能让整个大明军队良性竞争起来。

  石亨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如果皇帝的想法能够实现,这场比武大会真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到那时候,大明会呈现出怎样的盛景?

  朱祁钰笑着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比武大会的前三名,奖励必须非常丰厚。”

  “例如,只要能拿到前三名的小队,就可以直接免试进入军校;如果愿意参加考试并且取得优异成绩,还可以以特优生的身份得到重点培养。”

  第一名的奖励,必须别具一格,要高出其他所有名次一个等级。”

  “至于具体的奖励内容,朕还未决定。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所有获得前三名的小队,都能为他们背后的部队争取到五万两白银的军费!”

  这笔钱不算多。

  但也足以支撑一个边防重镇多年运转了。

  无论是对于边疆的重镇,还是对大明内部的其他军队来说,这笔钱都极具吸引力。

  别说别人,就连石亨自己深思熟虑之后,也不得不对这笔钱动心了。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除此之外,还有荣誉带来的体面。

  那么,军队最看重什么呢?一是钱粮,二是功勋。而这功勋二字拆分开来,不正是名声与利益吗?

  朱祁钰为优胜者准备的就是这份荣耀!

  “每一届比武大会的优胜者都将获得一面象征其成就的旗帜!”

  “冠军有冠军的旗帜,亚军有亚军的旗帜!除了前三名,还会设立八强,而八强之外,则不会享有这份荣耀,以免荣耀贬值。”

  “这些旗帜,这些荣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不断流动,随着每届比武大会重新排名和分配。”

  朱祁钰说道:“到时候,再对排名垫底的部队施加一些适度的惩罚,相信我国的军队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石亨心中暗自赞叹。

  他原本以为皇帝只是想要效仿古人,玩些新鲜花样来解闷。

  如今看来,是他眼光太局限了。

  皇帝这哪里是在模仿古人?分明是在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啊!

  如果这种创新形式的比武大会真的能够实现,整个大明都会因此发生本质上的转变!

  石亨严肃地说道:“陛下这个设想,在末将看来非常值得推崇!”

  “身为武将,所追求的无非是名与利。”

  “有了冠军的荣誉在前,数万两银子在后,即便是末将也会倾尽全力去争取!”

  “到那个时候,各支部队为了荣誉,为了丰厚的奖励,必定会大力投入资源,研究新型技术。”

  “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但时间一长……”石亨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从他急促的呼吸和激动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石亨已经预见到了这些改变对未来的影响。

  朱祁钰没想到这个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汉子,居然能有这么长远的眼光。

  他本以为需要自己详细解释一番。

  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位“大明安禄山”。

  “没错,石总兵的想法,正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

  “石总兵认为,这一届比武大会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

  朱祁钰直接跳过是否实施的问题。

  两人都是聪明人,都知道这种好事是注定要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