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深知锦衣卫的办事效率,不相信他们能在几天之内找到自己,但也明白自己无法长久地隐藏身份。
捅破了天,早晚有一天会被抓住。
要想活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唯一的办法就是逃往关外。
“可恶!那个昏君还活着!如今我一无所有……”张玉的神情更加复杂。
还没等他下定决心,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砰的一声巨响,房门被一脚踹开!
“什么人?!”张玉猛然回头。
紧接着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伴随着天旋地转,整个人倒在地上。
“就是他吧?!”
“鼻子旁有一颗痣,脖子上长着一根长毛,面容清秀,双眉浓密。”
“没错,就是他!”
卢忠左手按在刀柄上,一步步走进房间,目光锁定地上的张玉,露出一抹阴狠的笑容。
“终于抓到你了!”
张玉看到锦衣卫的飞鱼服,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锦衣卫捕获。
顿时脸色苍白,怎么会这样?
锦衣卫的效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了?
他怎么就不想想呢?
他可是捅破了天啊。
锦衣卫的效率怎么可能不高?
当然了,也许并不是张玉没考虑到这一点,而是他不愿往这个方向想。
毕竟,张玉已经无路可退了。
……
“抓到人了吗?”
郕王府内,朱祁钰惊讶地挑了挑眉。
事情从发生到现在,不过短短几天,卢忠居然就把人抓到了。
要知道这个内鬼,在事情发生的前几天就已经提前逃跑了。
卢忠挺直腰杆,自豪地说:“现在人已经在锦衣卫大牢里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露出满意的表情。
他不指望自己的锦衣卫创造奇迹,但并不妨碍他对锦衣卫的表现抱有期待。
“很好。”
"仔细审问这个人,如此重大的事情,绝不可能只靠他一个太监就能完成,内应肯定不止他一人。"
"从他嘴里挖出详细的名单,一个都不能放过!"
"臣等遵旨!"卢忠行礼完毕,正准备退下,打算亲自去处理张玉的事情。他对这个内奸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被皇帝叫住了。
"别急着走,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去做。"皇帝说道,"瓦剌已经盯上了新式武器的配方,虽然这次他们的尝试失败了,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次卷土重来。"
"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朕决定主动出击,将真假配方混杂后散布出去,以此来迷惑他们。这件事就交给你们锦衣卫去完成吧!"
直接将新式武器的配方散播出去?
卢忠脸色微微一变,忍不住低声问道:"陛下,这样做是否不太妥当?如果把真假配方混杂后散布出去,瓦剌岂不是只需一一实验,就能找到真正的配方?"
他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
但实际上,皇帝才是正确的。
皇帝笑着解释说:"是啊,你说得对,这种方法确实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如果将真假配方混杂后散布出去,瓦剌只需实验几次,就能得到新式武器的配方。"
"但是,卢忠,你忽略了一点。"
"瓦剌常年在草原上放牧,居无定所,没有稳定的工业基础。"
"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周边国家进行不平等贸易,付出大量资源,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瓦剌实际上一直处于贫困潦倒的状态,他们又如何有足够的资源和人才去试验新式武器的配比呢?"
"搞科研需要花大笔钱,他们没有这笔钱,也没有这样的基础,所以只能对着真假配方一头雾水,分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卢忠听后,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在他看来,瓦剌既野蛮又可笑,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对手。
如果不是有陛下这样千古罕见的明君,再加上于谦这样的猛将联手,京城保卫战的结果恐怕真的会是京城沦陷,明朝朝廷南迁,成为另一个南宋!
像这样的强敌,怎么可能如此贫穷?
但实际上,现实就是如此荒谬。
瓦剌真的穷到了这种地步。
否则他们也不会如此着急让朱祁镇与摩罗成婚。
因为朱祁镇每天的吃喝开销,他们真的负担不起!
正是由于这样的困境,瓦剌才会一次次南下,即使牺牲再多也心甘情愿。
漫长的中华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相较其他地方,中原地区同样不缺乏天灾人祸,但资源确实丰富得多。
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
卢忠终究还是没能明白为何瓦剌会如此贫困,甚至连一种都无法制造出来。
但他并未再追问,而是默默行礼退出,决心尽快将此事安排下去。
因为卢忠心里清楚,陛下并非一时冲动,想出一个糟糕的主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这般决定。
封建朝廷上下一致,正是如此。
同样是太监,皇帝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事风格和行为方式。
朱祁钰下令之后,锦衣卫的效率极高,与朱祁镇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没过多久,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半真半假的情报就在四处传播开来。
一些已经被确认为的内鬼,虽然暂时未被锦衣卫清除,而是被用来引诱更大的目标,却在“机缘巧合”下,意外接触到了这些情报。
他们兴奋异常,还没来得及验证情报的真实性,就将其转交给上级。
锦衣卫借此锁定了不少,其中包括一些被边缘化的低级太监,也有商人,甚至还有几个疑似接受瓦剌贿赂的读书人。
最令人鼓舞的是,借助全天候的监控,几个京城衙门里的小内鬼也被一并揪出。
这些小内鬼职位虽不高,但作为衙门的一员,他们对各种消息极其敏感。
如果任由他们传递消息,瓦剌将会对京城衙门内发生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
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利用这些情报制造出巨大的动静。
此时若能发现他们的存在,日后就可以利用他们向瓦剌传递虚假信息,以假乱真,反过来清除潜伏在大明内部的瓦剌。
这对锦衣卫而言意义非凡。
可惜,这些内鬼十分警觉,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上交,很快察觉到了事情的异样,切断了彼此间的联系。
锦衣卫迅速行动,逮捕了一部分内鬼,其中八成是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两成则是较高级别的内鬼。
这一举措既是打草惊蛇,也是安抚这些内鬼,让他们误以为:“我还没有被发现,否则为何我没有和其他人一起被抓?”
当然,内鬼之间互相联系,他们总是担心被捕的人会泄露秘密。
一部分内鬼因此选择逃跑,锦衣卫也无可奈何,只能先放他们逃离京城,再在路上将其捕获。
通过控制这些人,冒充他们的身份,不断释放假消息,局势便逐渐趋于稳定!
别看卢忠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真到做事时,那可是毫不含糊!
一套套操作打得这些内鬼措手不及,整个京城内的瓦剌情报网络被彻底摧毁。
偏偏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整日醉生梦死,却不知自己早已被列入必杀名单。
锦衣卫的这些举措既迅疾又隐秘,未被外界所察,却逃不过文武大臣的眼睛。看着当今天子手中的锦衣卫宝刀已被磨砺得如此锋利,不少文武官员的心中盘算也悄然熄灭。
朱祁钰意外地发现,自己上早朝时那些没事就爱挑剔的大臣,如今竟变得温顺许多。细细思索后,他才明白其中的奥秘,愈加感叹道:“皇帝若想稳固龙椅,宗族礼法和个人品德虽不必过分在意,即使存在瑕疵也无妨。唯独军权,是皇权的根本,绝不能有丝毫削弱,否则距离逊位之日已不远矣。”
正如李世民弑父杀兄之事,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明君。随着朱祁钰手中掌握的暴力工具日益强大,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在他面前也显得愈加和蔼可亲,甚至格外乖巧、顺从。
每日练完枪法后,朱祁钰都会翻开小本子查看记录的成绩。经过数次改良后,他的射击精准度显著提升。在七十米范围内,落点与瞄准时三点一线瞄点之间的偏差,已经控制在半径一厘米以内。即便是顶尖射手使用,经过短暂训练后,几乎可以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
对于这一成就,朱祁钰内心十分满意,这不仅彰显了他的个人能力,也是明朝工业水平进步的标志。如果没有高质量钢铁作为支撑,他的诸多设计将毫无价值。
想到此处,朱祁钰计算了一下时间,军校应该快要开学了,于是随意问了成敬一句:“对了,石总兵那边的学员名单准备得怎么样了?是否已经提交?朕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听闻皇帝询问学员名单的情况,成敬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封面写着“备忘录”三个大字。上行下效,皇帝热衷于做备忘录,身边的太在耳中,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纷纷模仿起来。
成敬还略作改进,在每条备忘录后加上了目录,将事项概括为几字,写在前十几页中。不久后,他便通过目录找到有关学员名单的记录,查看之后回答道:“启奏陛下,石总兵尚未将学员名单呈上。”
朱祁钰微微挑眉,一份学员名单不过按功劳排序罢了,为何这么久还未完成?很快他便恍然大悟,难怪近日文武百官们看起来更加友善,原来学员名单也起了作用。
任何一个视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出皇帝大力推动的军校,必将对未来的权贵阶层造成深远影响。这些首批进入军校的成员,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他深知锦衣卫的办事效率,不相信他们能在几天之内找到自己,但也明白自己无法长久地隐藏身份。
捅破了天,早晚有一天会被抓住。
要想活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唯一的办法就是逃往关外。
“可恶!那个昏君还活着!如今我一无所有……”张玉的神情更加复杂。
还没等他下定决心,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砰的一声巨响,房门被一脚踹开!
“什么人?!”张玉猛然回头。
紧接着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伴随着天旋地转,整个人倒在地上。
“就是他吧?!”
“鼻子旁有一颗痣,脖子上长着一根长毛,面容清秀,双眉浓密。”
“没错,就是他!”
卢忠左手按在刀柄上,一步步走进房间,目光锁定地上的张玉,露出一抹阴狠的笑容。
“终于抓到你了!”
张玉看到锦衣卫的飞鱼服,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锦衣卫捕获。
顿时脸色苍白,怎么会这样?
锦衣卫的效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了?
他怎么就不想想呢?
他可是捅破了天啊。
锦衣卫的效率怎么可能不高?
当然了,也许并不是张玉没考虑到这一点,而是他不愿往这个方向想。
毕竟,张玉已经无路可退了。
……
“抓到人了吗?”
郕王府内,朱祁钰惊讶地挑了挑眉。
事情从发生到现在,不过短短几天,卢忠居然就把人抓到了。
要知道这个内鬼,在事情发生的前几天就已经提前逃跑了。
卢忠挺直腰杆,自豪地说:“现在人已经在锦衣卫大牢里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露出满意的表情。
他不指望自己的锦衣卫创造奇迹,但并不妨碍他对锦衣卫的表现抱有期待。
“很好。”
"仔细审问这个人,如此重大的事情,绝不可能只靠他一个太监就能完成,内应肯定不止他一人。"
"从他嘴里挖出详细的名单,一个都不能放过!"
"臣等遵旨!"卢忠行礼完毕,正准备退下,打算亲自去处理张玉的事情。他对这个内奸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使被皇帝叫住了。
"别急着走,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去做。"皇帝说道,"瓦剌已经盯上了新式武器的配方,虽然这次他们的尝试失败了,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次卷土重来。"
"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朕决定主动出击,将真假配方混杂后散布出去,以此来迷惑他们。这件事就交给你们锦衣卫去完成吧!"
直接将新式武器的配方散播出去?
卢忠脸色微微一变,忍不住低声问道:"陛下,这样做是否不太妥当?如果把真假配方混杂后散布出去,瓦剌岂不是只需一一实验,就能找到真正的配方?"
他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
但实际上,皇帝才是正确的。
皇帝笑着解释说:"是啊,你说得对,这种方法确实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如果将真假配方混杂后散布出去,瓦剌只需实验几次,就能得到新式武器的配方。"
"但是,卢忠,你忽略了一点。"
"瓦剌常年在草原上放牧,居无定所,没有稳定的工业基础。"
"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周边国家进行不平等贸易,付出大量资源,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瓦剌实际上一直处于贫困潦倒的状态,他们又如何有足够的资源和人才去试验新式武器的配比呢?"
"搞科研需要花大笔钱,他们没有这笔钱,也没有这样的基础,所以只能对着真假配方一头雾水,分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卢忠听后,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在他看来,瓦剌既野蛮又可笑,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对手。
如果不是有陛下这样千古罕见的明君,再加上于谦这样的猛将联手,京城保卫战的结果恐怕真的会是京城沦陷,明朝朝廷南迁,成为另一个南宋!
像这样的强敌,怎么可能如此贫穷?
但实际上,现实就是如此荒谬。
瓦剌真的穷到了这种地步。
否则他们也不会如此着急让朱祁镇与摩罗成婚。
因为朱祁镇每天的吃喝开销,他们真的负担不起!
正是由于这样的困境,瓦剌才会一次次南下,即使牺牲再多也心甘情愿。
漫长的中华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相较其他地方,中原地区同样不缺乏天灾人祸,但资源确实丰富得多。
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
卢忠终究还是没能明白为何瓦剌会如此贫困,甚至连一种都无法制造出来。
但他并未再追问,而是默默行礼退出,决心尽快将此事安排下去。
因为卢忠心里清楚,陛下并非一时冲动,想出一个糟糕的主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这般决定。
封建朝廷上下一致,正是如此。
同样是太监,皇帝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事风格和行为方式。
朱祁钰下令之后,锦衣卫的效率极高,与朱祁镇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没过多久,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半真半假的情报就在四处传播开来。
一些已经被确认为的内鬼,虽然暂时未被锦衣卫清除,而是被用来引诱更大的目标,却在“机缘巧合”下,意外接触到了这些情报。
他们兴奋异常,还没来得及验证情报的真实性,就将其转交给上级。
锦衣卫借此锁定了不少,其中包括一些被边缘化的低级太监,也有商人,甚至还有几个疑似接受瓦剌贿赂的读书人。
最令人鼓舞的是,借助全天候的监控,几个京城衙门里的小内鬼也被一并揪出。
这些小内鬼职位虽不高,但作为衙门的一员,他们对各种消息极其敏感。
如果任由他们传递消息,瓦剌将会对京城衙门内发生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
说不定哪天,他们会利用这些情报制造出巨大的动静。
此时若能发现他们的存在,日后就可以利用他们向瓦剌传递虚假信息,以假乱真,反过来清除潜伏在大明内部的瓦剌。
这对锦衣卫而言意义非凡。
可惜,这些内鬼十分警觉,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上交,很快察觉到了事情的异样,切断了彼此间的联系。
锦衣卫迅速行动,逮捕了一部分内鬼,其中八成是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两成则是较高级别的内鬼。
这一举措既是打草惊蛇,也是安抚这些内鬼,让他们误以为:“我还没有被发现,否则为何我没有和其他人一起被抓?”
当然,内鬼之间互相联系,他们总是担心被捕的人会泄露秘密。
一部分内鬼因此选择逃跑,锦衣卫也无可奈何,只能先放他们逃离京城,再在路上将其捕获。
通过控制这些人,冒充他们的身份,不断释放假消息,局势便逐渐趋于稳定!
别看卢忠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真到做事时,那可是毫不含糊!
一套套操作打得这些内鬼措手不及,整个京城内的瓦剌情报网络被彻底摧毁。
偏偏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整日醉生梦死,却不知自己早已被列入必杀名单。
锦衣卫的这些举措既迅疾又隐秘,未被外界所察,却逃不过文武大臣的眼睛。看着当今天子手中的锦衣卫宝刀已被磨砺得如此锋利,不少文武官员的心中盘算也悄然熄灭。
朱祁钰意外地发现,自己上早朝时那些没事就爱挑剔的大臣,如今竟变得温顺许多。细细思索后,他才明白其中的奥秘,愈加感叹道:“皇帝若想稳固龙椅,宗族礼法和个人品德虽不必过分在意,即使存在瑕疵也无妨。唯独军权,是皇权的根本,绝不能有丝毫削弱,否则距离逊位之日已不远矣。”
正如李世民弑父杀兄之事,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明君。随着朱祁钰手中掌握的暴力工具日益强大,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在他面前也显得愈加和蔼可亲,甚至格外乖巧、顺从。
每日练完枪法后,朱祁钰都会翻开小本子查看记录的成绩。经过数次改良后,他的射击精准度显著提升。在七十米范围内,落点与瞄准时三点一线瞄点之间的偏差,已经控制在半径一厘米以内。即便是顶尖射手使用,经过短暂训练后,几乎可以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
对于这一成就,朱祁钰内心十分满意,这不仅彰显了他的个人能力,也是明朝工业水平进步的标志。如果没有高质量钢铁作为支撑,他的诸多设计将毫无价值。
想到此处,朱祁钰计算了一下时间,军校应该快要开学了,于是随意问了成敬一句:“对了,石总兵那边的学员名单准备得怎么样了?是否已经提交?朕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听闻皇帝询问学员名单的情况,成敬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封面写着“备忘录”三个大字。上行下效,皇帝热衷于做备忘录,身边的太在耳中,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纷纷模仿起来。
成敬还略作改进,在每条备忘录后加上了目录,将事项概括为几字,写在前十几页中。不久后,他便通过目录找到有关学员名单的记录,查看之后回答道:“启奏陛下,石总兵尚未将学员名单呈上。”
朱祁钰微微挑眉,一份学员名单不过按功劳排序罢了,为何这么久还未完成?很快他便恍然大悟,难怪近日文武百官们看起来更加友善,原来学员名单也起了作用。
任何一个视力正常的人,都能看出皇帝大力推动的军校,必将对未来的权贵阶层造成深远影响。这些首批进入军校的成员,未来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