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使曷鲁和大迪乌到了东京汴梁城的第二天,接伴使赵良嗣就奉命对他们说:朝廷在举行科举,为国选拔人才,我大宋皇帝陛下这几日没时间接见你们,你们可以待在同文馆休息,也可以出去转转散心。
曷鲁和大迪乌当然选择了后者。
于是,赵良嗣每天领着曷鲁和大迪乌,在京城中四处参观浏览。
他们先是登上明堂,眺望御街街景。
明堂是赵宋王朝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的地方,坐落在大庆殿东侧,宣德楼左掖门后边。明堂自成一院,院四周还建有回廊,四边有门:北为平朔门、东为青阳门,南为应门,西为总章门。明堂前面的广场是汴梁城中心,是汴梁城最繁华之处,也是赵宋王朝最繁华之处。
只见皇宫大殿,巍峨高耸;青楼画阁,珠帘绮户;雕车竞赛,宝马争驰;金翠耀目,罗裙飘香。
两位金使站在明堂上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赵宋王朝能如此繁荣。
他们还参观了袁倾城的农业基地、外国人喜欢聚集的胡街、各类奢侈品店、玻璃坊和香皂坊。
汴梁城里住宅区与商业区已打破界限,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限制,既有夜市也有早市。
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汴梁城里有许多勾栏瓦舍,观者如潮,热闹非凡。
曷鲁和大迪乌很喜欢汴梁城,他们不仅喜欢皇家的宫殿建筑,对于东京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娱乐,也有极大的兴趣,不过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赵宋王朝丰富的商品,比如那些漂亮的玻璃镜、装上就能让整间屋子都变得明亮的玻璃窗、洗完身上就香喷喷的香皂还有胡商带来的丰富的商品。
经过曷鲁和大迪乌的观察,赵宋王朝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万国来朝,极为富有。
赵良嗣对曷鲁和大迪乌说,他们看到的商品,赵宋王朝跟辽国都有交易。辽国用金银,马匹,牛羊,人参,皮毛(狐皮、貂皮等),东北地区的鱼类(如辽河流域的淡水鱼、又如女真特产大马哈鱼)、野生动物(鹿、熊等)及其制品(鹿茸、熊胆),蜂蜜、松子、蘑菇等山货,跟赵宋王朝交易这些商品以及生活用品,甚至是交易粮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曷鲁和大迪乌一听辽国用来跟赵宋王朝交易的商品,有很多都是他们女真的特产,不禁想到,‘既然契丹可与大宋交易,我女真为何不可?’
曷鲁和大迪乌心中暗自盘算,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使,更是为他们大金国开创商路的一个重要契机。
曷鲁与大迪乌深知,女真部落虽地广人稀,物产却极为丰富,若能找到合适的市场,定能极大地促进部落的繁荣与发展,进而让他们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翌日,赵俣在崇政殿接见了金使。
曷鲁与大迪乌跪地奏道:“外臣拜见大宋皇帝陛下。臣等来时,我家皇帝让臣等传语大宋皇帝,因契丹昏主无道,故举兵伐辽,现已大获胜捷,求请大宋皇帝陛下册封我家皇帝。”
说完,将国书呈上。
赵俣接过内侍呈上来的国书,展开细看。国书措辞恳切,字里行间却藏着一股新兴势力的锐气——既陈述了伐辽的“大义”,历数耶律延禧的昏聩,又明言金军已连获大捷,最后落在“求大宋皇帝陛下隆恩,赐封尊号”的核心诉求上。
赵俣的指尖在宣纸上轻轻点了点,抬眼看向阶下的曷鲁与大迪乌。这两位金使虽身着粗布劲装,眉宇间却带着一股山野里闯出来的悍勇,此刻垂首侍立,看似恭顺,眼神里的期待却藏不住。
“你家皇帝连胜辽主,朕亦有耳闻。”赵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特有的沉稳,“辽室失德,欺压女真太甚,你主举义兵伐之,顺天意,合人心。”
曷鲁闻言,忙叩首道:“陛下圣明!我家皇帝常言,大宋乃天朝上国,若得陛下册封,如苍鹰得翼,必能早日荡平契丹,还北疆安宁!”
大迪乌也跟着附和:“臣等在汴梁多日,见大宋物阜民丰,法度严明,方知何为‘正统’,大国行事,合乎天道,顺应民心。我家皇帝渴望能与大宋缔结秦晋之好,共谋发展,互市通商,共享太平盛世。再恳请陛下,念及我女真一族饱受契丹欺凌之苦,赐予册封,使我大金得以正名,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赵俣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利弊,又似在展望未来:“两国交好,互市通商,自是利国利民之事。”
新建立的政权寻求大国册封,本质上是通过借助外部权威巩固自身合法性、获取实际利益的策略,金国建立初期寻求赵宋王朝或者辽国册封便是典型。
要知道,新政权刚建立时,统治基础往往不稳,需要通过“册封”这一形式,向国内民众、部族或其他势力证明自身地位的“正统性”。
而且,东亚世界长期存在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册封”被视为政权获得“天认可”、“正统性”的象征。
对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得到传统大国(如宋、辽)的册封,能向部众传递“自身统治符合普遍秩序”的信号,减少内部质疑。
女真长期受辽统治,完颜阿骨打反辽建国后,通过赵宋王朝或者辽国的册封,可让女真各部及被征服的其他部族承认其领导地位,避免内部分裂。
而且,古代政权间的交往中,“册封”是确立彼此关系的重要方式。新政权通过大国册封,能被纳入现有国际体系,获得其他势力的承认。
若未获册封,新政权可能被视为“叛逆”、“蛮夷”,面临被其他政权联合打压的风险。反之,得到大国认可后,可减少外部军事干涉的可能,为自身发展争取空间。
现如今,金国虽然在军事上连战连胜,但仍需这样的认可,向周边部族展示“已获大国承认”,提升自身威慑力。
关键,册封往往伴随实际的**、经济好处:
经济层面:获得册封后,可名正言顺地与大国开展贸易(如通过“朝贡”换取赏赐,或进入对方市场),获取急需的物资(如铁器、丝绸、粮食等)。
**层面:可能获得大国在军事上的间接支持(或至少不干涉),甚至借助大国的力量牵制其他对手。
对金国而言,原来可以通过与辽国贸易获得商品和生活用品,缓解自身经济的短板。而现如今辽金已经发生了战争,辽国肯定不会再资敌了。这时,金国如果能够跟赵宋王朝交易,则无疑为金国打开了一扇通往繁荣与强大的大门。赵宋王朝,这个坐拥天下繁华,商贸四通八达的天朝上国,其市场之广阔,物资之丰富,足以让任何一个渴望发展的政权心动不已。
总之,如果能够得到赵宋王朝的册封,通过依附现有权威,金国能快速解决合法性危机、融入国际体系,并换取实际利益。
为此,金使这次给赵俣带来了大量的贡品。
别的不说,单单是长白山野生千年人参,就给赵俣送来了十箱。
可谓是诚意满满,也是充满了期待。
赵俣问一众大臣:“金国求我大宋册封,你等意下如何?”
其实,对于此事,赵宋王朝这边已经快吵翻了天。
支持联金灭辽的大臣认为,燕云十六州被异族占据已逾二百多年,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失地,更是赵宋王朝历代君臣难以释怀的国耻。如今辽国国力日衰,金国崛起迅猛,金军在对辽军的战事中屡战屡胜,关键赵宋王朝前所未有的强大,只要宋金两国联合,肯定能一鼓作气灭掉辽国收回燕地五州、平滦营三州以及所有关隘,凭此险要之地巩固北疆边防,彻底了却先帝们的遗愿。
况且,辽国长期以来对赵宋王朝并非毫无觊觎,如今其势已颓,若不抓住机会,待其缓过劲来,或是女真独吞辽地后势力更盛,赵宋王朝将错失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
反对联金灭辽的大臣,则秉持着稳健保守的态度。他们强调,宋辽两国自澶渊之盟后,已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边境无大规模战事,尤其是上次赵俣御驾亲征大败耶律延禧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榷场贸易互通有无,既节省了巨额军费,也让民生经济得以休养生息。
他们认为,宋辽两国好不容易才获得了真正的和平,一旦主动毁弃,便是失信于天下。
更让他们忧心的是,女真部族虽战力强悍,却如同未被驯服的猛兽,今日能反辽,明日难保不会将矛头对准赵宋王朝。
而辽国虽弱,却正好可以充当赵宋王朝北方的一道屏障,若辽国覆灭,赵宋王朝则将直接与新兴的金国接壤,届时面对虎狼之师,恐无险可守,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认为,贪图一时的失地之利,而引狼入室,实在是得不偿失,绝非治国良策。
两派各执一词,一方着眼于百年国耻与战略机遇,一方坚守和平盟约与潜在风险,双方谁都不肯退让。
这几天,赵俣之所以没有见金使,也是因为双方没能吵出一个结果。
最后,这事还得是赵俣亲自拿主意。
在跟张纯以及一众宰执商量过后,赵俣决定,跟辽金两国全都交往,谁弱就帮谁,促成鹬蚌相争之势,让他们互相消耗,就像当年辽国用西夏不断给赵宋王朝放血一样。
这虽说有点不讲武德了,但大国博弈往往复杂又现实,拼的不只是表面的规则,更是综合实力——经济的韧性、科技的突破、军事的底气,还有对国际格局的把控力。
说到底,大国竞争最终还是要看谁能在长期竞争中稳住阵脚,把手里的牌打好。
所以,赵俣的决定得到了赵宋王朝的大多数大臣的认可。
毕竟,这么做的结果是,不仅赵宋王朝会安全处于不败之地,还能不断削弱辽金两国,关键还能在辽金两边捞好处。
赵俣君臣达成一致之后,赵俣才宣金使觐见的。
此刻,赵俣问臣下意见,蔡京立即上前一步,“仗义执言”道:“陛下,金受辽欺压日久,今反辽自保,与辽苦战二年,此时求册封,一来是借我大宋声威稳固自身,二来也是想与我朝深结同好。依臣之见,可暂许其请,再遣使赴金,议定册封礼仪与岁贡细则。”
“蔡京的意思”是,可以册封金国,但金国得成为赵宋王朝的藩属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换而言之,蔡京这是想将册封金国当成一笔交易。
不等金使表达意见,赵俣就说:“趁火打劫岂是大国风范,更非王者之道。我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以仁义立国,以和为贵,岂能在他人危难之时,行此不义之举?”
蔡京听言,立马与赵俣打配合道:“陛下圣明,恁地时,我大宋可依他所请,先册封他金国皇帝为‘大圣皇帝’,至于细节,可遣使去金国细谈。”
赵俣说:“大善,正合朕意,礼部着手册封事宜、礼器,着赵良嗣为册封使,马政为副使,出使金国,册封金国皇帝为“大圣皇帝”,不得有误。”
曷鲁与大迪乌大喜,当即跪地行大礼感谢赵俣的慷慨。
赵俣微微一笑,让曷鲁与大迪乌去蔡京府上,商议细节。
三日后,赵良嗣、马政、呼延庆、马政的儿子马扩等带着册封所需的礼器与国书,以及赵俣送给完颜阿骨打的玻璃镜、玻璃窗、香皂、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各种各样可以久放的果蔬,前往金国。
金使前脚刚走,辽使后脚就在接伴使的陪伴下,来到了赵宋王朝,照例住进了都亭驿,等着赵俣接见……
……
金使曷鲁和大迪乌到了东京汴梁城的第二天,接伴使赵良嗣就奉命对他们说:朝廷在举行科举,为国选拔人才,我大宋皇帝陛下这几日没时间接见你们,你们可以待在同文馆休息,也可以出去转转散心。
曷鲁和大迪乌当然选择了后者。
于是,赵良嗣每天领着曷鲁和大迪乌,在京城中四处参观浏览。
他们先是登上明堂,眺望御街街景。
明堂是赵宋王朝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的地方,坐落在大庆殿东侧,宣德楼左掖门后边。明堂自成一院,院四周还建有回廊,四边有门:北为平朔门、东为青阳门,南为应门,西为总章门。明堂前面的广场是汴梁城中心,是汴梁城最繁华之处,也是赵宋王朝最繁华之处。
只见皇宫大殿,巍峨高耸;青楼画阁,珠帘绮户;雕车竞赛,宝马争驰;金翠耀目,罗裙飘香。
两位金使站在明堂上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赵宋王朝能如此繁荣。
他们还参观了袁倾城的农业基地、外国人喜欢聚集的胡街、各类奢侈品店、玻璃坊和香皂坊。
汴梁城里住宅区与商业区已打破界限,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限制,既有夜市也有早市。
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娱乐生活的发展。汴梁城里有许多勾栏瓦舍,观者如潮,热闹非凡。
曷鲁和大迪乌很喜欢汴梁城,他们不仅喜欢皇家的宫殿建筑,对于东京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娱乐,也有极大的兴趣,不过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赵宋王朝丰富的商品,比如那些漂亮的玻璃镜、装上就能让整间屋子都变得明亮的玻璃窗、洗完身上就香喷喷的香皂还有胡商带来的丰富的商品。
经过曷鲁和大迪乌的观察,赵宋王朝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万国来朝,极为富有。
赵良嗣对曷鲁和大迪乌说,他们看到的商品,赵宋王朝跟辽国都有交易。辽国用金银,马匹,牛羊,人参,皮毛(狐皮、貂皮等),东北地区的鱼类(如辽河流域的淡水鱼、又如女真特产大马哈鱼)、野生动物(鹿、熊等)及其制品(鹿茸、熊胆),蜂蜜、松子、蘑菇等山货,跟赵宋王朝交易这些商品以及生活用品,甚至是交易粮食。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曷鲁和大迪乌一听辽国用来跟赵宋王朝交易的商品,有很多都是他们女真的特产,不禁想到,‘既然契丹可与大宋交易,我女真为何不可?’
曷鲁和大迪乌心中暗自盘算,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使,更是为他们大金国开创商路的一个重要契机。
曷鲁与大迪乌深知,女真部落虽地广人稀,物产却极为丰富,若能找到合适的市场,定能极大地促进部落的繁荣与发展,进而让他们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翌日,赵俣在崇政殿接见了金使。
曷鲁与大迪乌跪地奏道:“外臣拜见大宋皇帝陛下。臣等来时,我家皇帝让臣等传语大宋皇帝,因契丹昏主无道,故举兵伐辽,现已大获胜捷,求请大宋皇帝陛下册封我家皇帝。”
说完,将国书呈上。
赵俣接过内侍呈上来的国书,展开细看。国书措辞恳切,字里行间却藏着一股新兴势力的锐气——既陈述了伐辽的“大义”,历数耶律延禧的昏聩,又明言金军已连获大捷,最后落在“求大宋皇帝陛下隆恩,赐封尊号”的核心诉求上。
赵俣的指尖在宣纸上轻轻点了点,抬眼看向阶下的曷鲁与大迪乌。这两位金使虽身着粗布劲装,眉宇间却带着一股山野里闯出来的悍勇,此刻垂首侍立,看似恭顺,眼神里的期待却藏不住。
“你家皇帝连胜辽主,朕亦有耳闻。”赵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特有的沉稳,“辽室失德,欺压女真太甚,你主举义兵伐之,顺天意,合人心。”
曷鲁闻言,忙叩首道:“陛下圣明!我家皇帝常言,大宋乃天朝上国,若得陛下册封,如苍鹰得翼,必能早日荡平契丹,还北疆安宁!”
大迪乌也跟着附和:“臣等在汴梁多日,见大宋物阜民丰,法度严明,方知何为‘正统’,大国行事,合乎天道,顺应民心。我家皇帝渴望能与大宋缔结秦晋之好,共谋发展,互市通商,共享太平盛世。再恳请陛下,念及我女真一族饱受契丹欺凌之苦,赐予册封,使我大金得以正名,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赵俣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利弊,又似在展望未来:“两国交好,互市通商,自是利国利民之事。”
新建立的政权寻求大国册封,本质上是通过借助外部权威巩固自身合法性、获取实际利益的策略,金国建立初期寻求赵宋王朝或者辽国册封便是典型。
要知道,新政权刚建立时,统治基础往往不稳,需要通过“册封”这一形式,向国内民众、部族或其他势力证明自身地位的“正统性”。
而且,东亚世界长期存在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册封”被视为政权获得“天认可”、“正统性”的象征。
对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得到传统大国(如宋、辽)的册封,能向部众传递“自身统治符合普遍秩序”的信号,减少内部质疑。
女真长期受辽统治,完颜阿骨打反辽建国后,通过赵宋王朝或者辽国的册封,可让女真各部及被征服的其他部族承认其领导地位,避免内部分裂。
而且,古代政权间的交往中,“册封”是确立彼此关系的重要方式。新政权通过大国册封,能被纳入现有国际体系,获得其他势力的承认。
若未获册封,新政权可能被视为“叛逆”、“蛮夷”,面临被其他政权联合打压的风险。反之,得到大国认可后,可减少外部军事干涉的可能,为自身发展争取空间。
现如今,金国虽然在军事上连战连胜,但仍需这样的认可,向周边部族展示“已获大国承认”,提升自身威慑力。
关键,册封往往伴随实际的**、经济好处:
经济层面:获得册封后,可名正言顺地与大国开展贸易(如通过“朝贡”换取赏赐,或进入对方市场),获取急需的物资(如铁器、丝绸、粮食等)。
**层面:可能获得大国在军事上的间接支持(或至少不干涉),甚至借助大国的力量牵制其他对手。
对金国而言,原来可以通过与辽国贸易获得商品和生活用品,缓解自身经济的短板。而现如今辽金已经发生了战争,辽国肯定不会再资敌了。这时,金国如果能够跟赵宋王朝交易,则无疑为金国打开了一扇通往繁荣与强大的大门。赵宋王朝,这个坐拥天下繁华,商贸四通八达的天朝上国,其市场之广阔,物资之丰富,足以让任何一个渴望发展的政权心动不已。
总之,如果能够得到赵宋王朝的册封,通过依附现有权威,金国能快速解决合法性危机、融入国际体系,并换取实际利益。
为此,金使这次给赵俣带来了大量的贡品。
别的不说,单单是长白山野生千年人参,就给赵俣送来了十箱。
可谓是诚意满满,也是充满了期待。
赵俣问一众大臣:“金国求我大宋册封,你等意下如何?”
其实,对于此事,赵宋王朝这边已经快吵翻了天。
支持联金灭辽的大臣认为,燕云十六州被异族占据已逾二百多年,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失地,更是赵宋王朝历代君臣难以释怀的国耻。如今辽国国力日衰,金国崛起迅猛,金军在对辽军的战事中屡战屡胜,关键赵宋王朝前所未有的强大,只要宋金两国联合,肯定能一鼓作气灭掉辽国收回燕地五州、平滦营三州以及所有关隘,凭此险要之地巩固北疆边防,彻底了却先帝们的遗愿。
况且,辽国长期以来对赵宋王朝并非毫无觊觎,如今其势已颓,若不抓住机会,待其缓过劲来,或是女真独吞辽地后势力更盛,赵宋王朝将错失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
反对联金灭辽的大臣,则秉持着稳健保守的态度。他们强调,宋辽两国自澶渊之盟后,已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边境无大规模战事,尤其是上次赵俣御驾亲征大败耶律延禧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榷场贸易互通有无,既节省了巨额军费,也让民生经济得以休养生息。
他们认为,宋辽两国好不容易才获得了真正的和平,一旦主动毁弃,便是失信于天下。
更让他们忧心的是,女真部族虽战力强悍,却如同未被驯服的猛兽,今日能反辽,明日难保不会将矛头对准赵宋王朝。
而辽国虽弱,却正好可以充当赵宋王朝北方的一道屏障,若辽国覆灭,赵宋王朝则将直接与新兴的金国接壤,届时面对虎狼之师,恐无险可守,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认为,贪图一时的失地之利,而引狼入室,实在是得不偿失,绝非治国良策。
两派各执一词,一方着眼于百年国耻与战略机遇,一方坚守和平盟约与潜在风险,双方谁都不肯退让。
这几天,赵俣之所以没有见金使,也是因为双方没能吵出一个结果。
最后,这事还得是赵俣亲自拿主意。
在跟张纯以及一众宰执商量过后,赵俣决定,跟辽金两国全都交往,谁弱就帮谁,促成鹬蚌相争之势,让他们互相消耗,就像当年辽国用西夏不断给赵宋王朝放血一样。
这虽说有点不讲武德了,但大国博弈往往复杂又现实,拼的不只是表面的规则,更是综合实力——经济的韧性、科技的突破、军事的底气,还有对国际格局的把控力。
说到底,大国竞争最终还是要看谁能在长期竞争中稳住阵脚,把手里的牌打好。
所以,赵俣的决定得到了赵宋王朝的大多数大臣的认可。
毕竟,这么做的结果是,不仅赵宋王朝会安全处于不败之地,还能不断削弱辽金两国,关键还能在辽金两边捞好处。
赵俣君臣达成一致之后,赵俣才宣金使觐见的。
此刻,赵俣问臣下意见,蔡京立即上前一步,“仗义执言”道:“陛下,金受辽欺压日久,今反辽自保,与辽苦战二年,此时求册封,一来是借我大宋声威稳固自身,二来也是想与我朝深结同好。依臣之见,可暂许其请,再遣使赴金,议定册封礼仪与岁贡细则。”
“蔡京的意思”是,可以册封金国,但金国得成为赵宋王朝的藩属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换而言之,蔡京这是想将册封金国当成一笔交易。
不等金使表达意见,赵俣就说:“趁火打劫岂是大国风范,更非王者之道。我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以仁义立国,以和为贵,岂能在他人危难之时,行此不义之举?”
蔡京听言,立马与赵俣打配合道:“陛下圣明,恁地时,我大宋可依他所请,先册封他金国皇帝为‘大圣皇帝’,至于细节,可遣使去金国细谈。”
赵俣说:“大善,正合朕意,礼部着手册封事宜、礼器,着赵良嗣为册封使,马政为副使,出使金国,册封金国皇帝为“大圣皇帝”,不得有误。”
曷鲁与大迪乌大喜,当即跪地行大礼感谢赵俣的慷慨。
赵俣微微一笑,让曷鲁与大迪乌去蔡京府上,商议细节。
三日后,赵良嗣、马政、呼延庆、马政的儿子马扩等带着册封所需的礼器与国书,以及赵俣送给完颜阿骨打的玻璃镜、玻璃窗、香皂、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各种各样可以久放的果蔬,前往金国。
金使前脚刚走,辽使后脚就在接伴使的陪伴下,来到了赵宋王朝,照例住进了都亭驿,等着赵俣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