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二百九十五章、危机四伏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03-13 13:18:20 源网站:2k小说网
  巡抚衙门。

  “北虏劫掠地方?”

  看着来人,贾萧尘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

  自北虏入寇以来,哪天没有劫掠地方,这根本算不上消息。

  “是的,巡抚大人。

  城外的北虏,分兵进入青州府劫掠。

  提督大人,希望你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武大个一脸憨厚的说道。

  “我们手中没兵,能有什么办法,让你家大人赶紧出兵救援!”

  贾萧尘没好气的说道。

  内心深处,他是崩溃的。

  前面丢城失地,有替罪羊背锅,他靠朝中的关系争取到了“戴罪立功”的机会,这才病好恢复办公的。

  万万没有想到,北虏都开始撤军了,还给他搞这么一出。

  山东的地方军,早就已经糜烂,根本不是北虏的对手。

  敌人还是骑兵,就算立即通知青州府,也来不及做出反应。

  单纯从现实角度出发,青州府遭到北虏劫掠,怪不到他头上。

  可惜官场上,很多时候不看过程,大家只关注结果。

  作为山东巡抚,治下的州府发生问题,那就难辞其咎。

  尤其是在朝廷强令坚壁清野,地方上没有按规定执行造成的损失,更是他的**污点。

  “巡抚大人,这话你还是去和钦差大臣说吧!

  没有钦差的军令,谁敢私自调动大军啊?

  我就是一个带话的,做不了这个主。

  劳烦您在回执上签收,末将还有军务在身,没法在这里耽搁。”

  说完,武大个把公文回执递了过去。

  程序走的这么严密,主要是把事情过明路。

  接下来的战斗,如果顺利的话,北虏现在抢的都是勤王大军的战利品。

  涉及到了利益,不提前把风险隔离掉,未来御史弹劾他们为谋取私利,故意放纵北虏劫掠,那就说不清楚了。

  现在公文程序一走,他们的责任就尽到了。

  无论地方衙门自己想办法抵御北虏入侵,还是找舞阳侯协商出兵救援,那都需要时间。

  按官场规矩走完流程,北虏也该抢完啦。

  多了战利品拖累,敌军的高机动性就没了。

  后续的大战,勤王大军胜算将大幅度提高,顺带还能小发一笔。

  不爽的在回执上签上大名,贾萧尘心情越发糟糕。

  刚刚才砸钱在朝中运作,保住了自己的官帽子,现在又需要花钱打点。

  他为官二十余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这下子全赔了进去。

  如果不能捞回来,那可就亏大发了。

  偏偏山东地界上,多了舞阳侯这尊真神。

  前面查抄乱党的收获,全部在勤王大军手中,他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连青州府都遭到祸害,那么大半个山东都被战火洗礼了一遍。

  战后重建工作他没兴趣,可金主的大量减少,严重影响到了他发财。

  仕途遭受挫折,发财的路子,也被堵死了大半。

  ……

  勤王大军帅营,李牧正和舞阳侯悠闲的喝着下午茶。

  从北虏主力撤离之后,营中的紧张气氛,就不复存在。

  收拾敌军的断后部队,无非是战绩大小的问题,不会对勤王大军带来致命威胁。

  这次北上勤王,他们可是赚的盆满钵满。

  前面的济南大捷,已经捞取到了足够的军功。

  只等战争结束,朝廷论功行赏。

  从得到的消息来看,封爵是板上钉钉的。

  大虞这座房子,已经腐朽到随时可能坍塌的地步。

  李牧对爵位,没有多少执念。

  可舞阳侯就不一样了。

  放着京中的好日子不过,跑到地方上任职,就是被世袭爵位钓着过去的。

  现在到了临近收获的时候,内心不是一般的激动。

  相比之下,李牧的好心情,更多还是源于丰厚的收益。

  前面抄家的时候,他跟着大发了一笔横财,把这次出征的军费都给赚了回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续处理查抄的不动产,还能够再发一笔。

  运气好的话,城外的北虏,也会给他贡献一笔。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朝廷承诺的钱粮,再一次失言了。

  不光两广勤王大军的军饷,无法及时到位,其他各路援军的情况也差不多。

  因为身份的缘故,李牧不好发表意见,但朝廷信誉沦丧正在成为现实。

  按照这种折腾法,往后皇帝想要调兵,靠空头支票怕是很难忽悠住下面的官兵。

  “城外的北虏,还真够贪婪的,也不怕我们给他们一个狠的。”

  舞阳侯笑着说道。

  或许是因为心情好,现在他看北虏都顺眼了很多。

  尤其是城外的北虏,在他眼中已经不是仇敌,而是送上门的军功。

  “侯爷,他们有嚣张的资本。

  南京的伪王,前不久誓师北伐,此刻正在进攻扬州城。

  扬州知府的能力凑合,但那位南直隶总督,却是一个十足的草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全据南直隶。

  无论叛军随后挥师山东,还是挺进中原,朝廷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去。

  知道朝廷不可能全力拦截他们北归,他们自然敢嚣张了。”

  李牧略带嘲讽的说道。

  倘若城外的是鞑靼精锐,这么嚣张他也就认了。

  人家战斗力强悍,四万精锐摆在那里,勤王大军根本啃不动。

  问题是外面的敌军,仅仅只有三万鬼方军队,以及不足一万的仆从军。

  战斗力比大虞普通军队,要略微强上几分,可距离精锐还有很长的距离。

  全军聚集在一起,或许能够让勤王大军崩掉大牙,分兵纯粹就是自取灭亡。

  不过眼下虽然是战机,李牧却不准备出手。

  城外的敌军没有任何拖累,机动性远超勤王大军,打不过人家也跑的过。

  虽然在黄河上有部署,可黄河流域的范围太广,水师只能在附近区域布防。

  倘若敌人一路向西,从上游的河南地区渡河,那就不好拦截了。

  “李提督,这次你可看走眼了。

  江南总督裴云轩,可不是等闲之辈。

  此人体恤下属,在地方上很得人心,军事上也有不俗的造诣。

  此前主政陕西的时候,表现就非常亮眼。”

  舞阳侯摇了摇头说道。

  相比一般的官员,裴云轩的官声一直不错。

  尤其是朝中同僚,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平定乱世的王佐之才。

  如果不是大家都看好,永宁帝也不会把江南总督,那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

  “侯爷,末将这次可没看走眼。

  裴大人做官厉害,但不等于做事也厉害。

  看他在江南总督任上这些日子,前后策划了多次针对叛军的围剿,就没有一次建功的。

  尽管每次失败之后,他都有充足的理由开脱,可以归结为时运不济。

  可接连不断的失败,那就不是运气问题了。

  至于他在陕西的政绩,那些都是吹出来的牛逼。

  下官祖籍就在陕西,对那边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就差一根火星就会爆炸。

  如果裴云轩在任期间,真取得了亮眼的功绩,他也不用急着从陕西跳出来。”

  听了李牧的解释,舞阳侯瞬间脸色大变。

  倘若李牧预测准确,裴云轩是废物,那么战火烧到中原大地,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陕西再发生意外,日子可就真没法过了。

  到时候天下遍地烽烟,谁能够挽救局势啊?

  “李提督,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局势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舞阳侯慌乱的问道。

  作为外戚之首,他可是和大虞完全绑定的。

  一旦局势失控,大虞朝走向灭亡,他也免不了要为这个古老帝国殉葬。

  涉及到一家老小的性命,突然间世袭的爵位,也没有那么香了。

  “侯爷,大乱之后才有大治。

  国朝传承至今两百七十余载,比历史上很多王朝的寿命都长。

  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太多的社会矛盾,需要进行解决。

  先帝时期推动改革失败,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

  好在陛下勤政爱民,,朝堂上有无数忠贞之士,能够在乱世之中力挽狂澜。

  天下大乱只是暂时的,等平定了白莲教叛军,消耗了多余的人口,社会矛盾就会区域缓和。

  到时候励精图治,就会开启一轮中兴之治!”

  李牧当即忽悠道。

  自己挖的坑,只能自己来填。

  本来只是吐槽了一句江南总督废材,万万没有想到引出这么多麻烦。

  内心深处,他已经打定主意,往后这真心话是不能说了。

  “你说的不错,我大虞有无数忠贞之士在,定能渡过这次危机!”

  舞阳侯语气坚定的说道。

  甭管局势如何发展,他这位国舅爷都没得选择。

  想要在乱世中逆势而起,那是不可能的。

  他的权势完全来自于皇帝,大虞一旦崩溃,他就啥也不是。

  没有怀疑李牧的用心,那是两人的情况很像。

  勋贵与国同休,荣华富贵均来源于皇权。

  一旦改革换代,文官士绅可以换个主子,但是他们这些“前朝余孽”不行。

  即便是愿意投降,也很难有好下场。

  哪怕有人出手收买,出价也不可能比大虞更高。

  等到大战过后,不光他能获得军功爵,李牧同样可以获得一个爵位。

  这些都是勋贵子弟身份,带来的**加持。

  换成草根将领,想要获得爵位,绝对没有这么容易。

  按部就班的发展,就能够位极人臣,完全找不到背叛的理由。

  “侯爷,这些只是最糟糕的局面,现实情况未必会那么糟。

  陕西局势紧张,主要源于连年干旱,影响到了粮食产量。

  灾情是偶然现象,只要能够风调雨顺,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东南战场也是如此,结束了勤王之战后,朝廷就有能力组织平叛大战。

  到时候我们只要及时收复南京,给叛军予以重创,就能消除前面的恶劣**影响。”

  李牧开口安慰道。

  坦率的说,他不想这么快发起收复南京之战。

  战争进行到现在,麾下的官兵也出现了厌战情绪,急需进行休整。

  可是没有办法,话都说到了这份儿上,作为大虞朝的忠臣,肯定要努力重拾河山。

  积极参与勤王,这是在向皇帝表忠心。

  出兵收复南京,同样是在向皇帝的表忠心。

  勋贵子弟的出身,决定了李牧必须经营“忠臣”人设。

  眼下的大虞虽然有分崩离析的风险,但依旧拥有足够的向心力。

  官场**成风,却没有烂透。

  到了王朝末期,还能够拥有现在的班底,那就偷着乐吧!

  只要皇帝不瞎折腾,挽回局势是大概率事件。

  “你说的不错,是本侯想岔了。

  局势艰难,方显英雄本色。

  那帮文官不成器,还有我们这些勋贵。

  为了挽救局势,陛下已经给地方衙门进一步放权。

  迫于局势的需要,或许不久的将来,你也能主政一方。”

  听了的舞阳侯的话,李牧暗自叫苦。

  好不容易在两广经营出了成果,他可不想这么快挪窝。

  主政一方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却是一个靶子。

  看舞阳侯就知道了,担任总督以来,各种弹劾就没断过。

  相比之下,他这个武将提督,小日子就要舒心的多。

  因为双方赛道不一样,文官们根本没把他当成敌人。

  即便是出手打压,也是以文御武的国策需要。

  “侯爷此事万万不可,文官们受到的刺激够大了,再进一步会把他们逼疯的。

  现在需要同舟共济,不适合掀起文武之争。”

  李牧当即拒绝道。

  甭管这是不是试探,他都不准备接招。

  与其去争取主政一方,不如多培养点儿亲信,在军中占几个位置。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军权,其他都是旁枝末节。

  “你想多了,不是我要强推你上位,而是有些位置根本不用争。

  比如说:江南总督,看似是天下第一督,实际上现在却是烫手山芋。

  倘若裴云轩完蛋,你觉得有人敢接手么?

  总督是如此,下面的巡抚,同样也是如此。

  治下的土地全在叛军手中,纯粹就是一虚职,这种位置谁上谁背锅。”

  舞阳侯没好气的说道。

  在这方面他最有发言权,兼任的闽浙总督,就是因为找不到合适人选,才落到了他的头上。

  “侯爷,现在讨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还是先收拾城外的北虏吧!

  他们的人头,可比叛军值钱多了。

  你我的功名前程,全部都靠他们。

  那帮边军,对我们的战绩,一直都不怎么服气。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向外界展示一下实力。”

  李牧当即转移话题道。

  济南大捷,在外界眼中,运气的成分太多。

  如果北虏没有那么傲气,偷营也不会那么顺利。

  正面进行厮杀,就算能够获胜,也很难建全功。

  同样的战术,只能运用一次。

  接下来的大战,将是硬实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