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三百六十一章、各取所需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04-29 02:40:20 源网站:2k小说网
  争吵解决不了问题。众人绞尽脑汁,也拿不出完美的筹饷方案。

  广西这地方,好欺负的软柿子,兜里没钱。

  兜里有钱的,又不好惹。

  一番极限拉扯后,众人最终还是采取了大虞官僚的常用手段,逐级向下面进行摊派。

  六十万两聚集在一起,对众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

  别的地方,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广西这边不行。

  哪怕张思翰这位巡抚三年任期结束,扣除一应开销之后,结余都没有十万两。

  固然有他注重吃相的缘故,更多还是韭菜数量不够。

  白莲教叛乱之后,当地人口数量锐减。人口密度最大的,反而是地方卫所。

  许多州府,治下平民数量不足十万。居住还非常分散,广泛分布在各个山头。

  一些偏远地区的村民,除了纳税服徭役外,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和官府打交道。

  作为白莲教叛军的起家之地,广西士绅被清洗的最干净,少数幸存者也夹着尾巴做人。

  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

  官员想勾结地方士绅敛财,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不过拆分开后,压力就小得多了。

  能筹到钱最好,筹集不到足够份额,那就自己先想办法垫上。

  等后续征税的时候,慢慢摊派下去便是,免得一下子巨额加征激起民愤。

  官员们这么听话,那是之前被**过了一次。

  前面舞阳侯筹饷的时候,就收拾了一帮消极怠工的。

  操作非常简单,谁没有完成任务,就派人查谁。

  没有问题的,直接调离岗位,换成有能力完成任务的官员过来任职。

  若是抓到了贪腐证据,直接罢官抄家,用来填补亏空。

  毫无疑问,在贪腐横行的大虞,经得起考验的官员没几个。

  那帮消极怠工的家伙,没有一个幸免的。

  现在这套玩法,被几位总督学了过去,在南方各省中推广开来。

  吏治问题没有得以根治,但各地官府的执行力,却是大大增加。

  在封建王朝,官老爷们下定决心要搞钱,就不存在搞不出来。

  ……

  时光飞逝,一晃就到年底,广州城中的年味越发浓郁起来。

  朝廷的圣旨正式下达,李牧开始代行两广总督的职权。

  事实上,同平常时期没有多少区别。

  两广总督这种非常设职位,如果想要揽权,那么什么事都能管。

  倘若想要咸鱼,什么事都不用干,各级衙门依旧正常运转。

  李牧不是好权之人,只要下面的官员能够履行职责,他也不想多事。

  主要工作依旧扑在军事上,不是这边卫所视察,就是在那家卫所狠抓训练。

  不光卫所部队严格训练,就连有家眷的战俘,也一并被操练起来。

  同安南人的战争会打到什么地步,李牧同样无法确定。

  多做一些准备,肯定是没错的。

  “侯爷,前线送来捷报。

  继官军收复淮安府后,辽东镇攻克了徐州府,同多省联军在凤阳完成了会师。

  整个长江以北,仅剩安庆府和庐州府在叛军手中。

  南边浙江一线的官军,向徽州府、宁国府的叛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占据了两府大部分疆域。

  叛军在九江和南昌的守军,在沦为孤军之后,也出现了疲态。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坚持不了多久。

  或许是觉察到了危险,傅逆在南京聚集重兵,准备和官军进行决战。

  只不过舞阳侯和成国公没有理他,依旧按照之前的计划,逐步蚕食叛军的控制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叛军会在近期发起一场大反攻,以扭转被动的局面。”

  兰林杰淡定的介绍道。

  跟着李牧混了几年,他的军事水准,也是大幅度提高。

  能够对战场局势,进行相对客观的分析。

  “嗯!”

  “叛军的战斗力,比之前下降了不少,看样子是那股子气泄了。

  官军只要能够稳扎稳打,赢得这场战争,就是时间问题。

  傅逆还是有几分能力的,可惜他反应的时间太晚。

  倘若在大战爆发初期,就破釜沉舟集中兵力和官军决战,没准还有一线生机。

  拖到现在这种时候,他们的胜算已经微乎其微。”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同大多数农民起义一样,傅皓轩在战略上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推倒朝廷之前,起义军是不能停下脚步的。

  一旦放慢脚步,让朝廷反应过来,就是灭顶之灾。

  经营根据地,也要等天下大乱之后。

  以一隅之地对抗天下,除非有超强的组织能力,不然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从南京称帝开始,傅皓轩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倘若在攻克南京之后,就率领麾下全部精锐北伐中原,同北虏大军形成呼应。

  就算覆灭不了大虞,也能予以朝廷重创。

  丢了南京,再丧失了中原之地,大虞朝的正统地位不复存在。

  天下人心发生变化,改朝换代的时机也就来了。

  到了那一步,再回头经营南直隶,夺取天下的可能最少有两成。

  乱世之中,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足以让一众世家争先下注,人才将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可惜傅皓轩没经受住诱惑,早早在南京称帝,错过了最佳北伐时机。

  当然,战略决策失误,背后肯定还有多方面原因。

  世家分投下注,不代表前面的血仇就一笔勾销。

  搞不好其中就有人是为了报仇,才投奔到麾下,故意把他往沟里带。

  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

  “侯爷,除了这份捷报外,成国公和舞阳侯还派人询问,您对接下来的大战的看法。

  您看怎么给他们回信?”

  兰林杰关心的问道。

  涉及到数十万大军的决战,交战双方都输不起。

  在大决战开启前,少不了龙争虎斗。

  “告诉他们,一个字——拖!

  此刻叛军的战略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那么多军队聚集在一起,每天的物资消耗,都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继续压缩敌军的战略空间,增加敌人的心理压力,逼迫傅皓轩主动出来决战。

  施加的压力越大,敌人犯错误的概率就越高。

  算了!

  这封书信我亲自写,你负责润色。”

  李牧缓缓说道。

  终归远在千里之外,他的话有多少份量,也是一个未知数。

  下面那么多将领,虽然多是李牧亲自带出来的,但不代表大家就没有自己的想法。

  全是年轻人,想要表现一二,也可以理解。

  前面进展的顺利,让这些部队成了骄兵,很多人根本不把叛军放在眼里。

  相较于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叛军,直接展开决战的功劳明显会更大。

  为了战功,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舞阳侯的军事水准有限,成国公的水平略高一些,那也只是中等偏上水准。

  万一他们被下面的人说动,想要搞一把大的,搞不好官军会损失惨重。

  一众新编部队也就罢了,两广六镇的那些老兵,李牧可舍不得赔进去。

  ……

  辽东,鞑靼王庭。

  “大单于,刚刚从南边传来消息,白莲教叛军就快要坚持不住了。”

  额尔德上前汇报道。

  尽管傅皓轩称帝建立吴国,可是在天下人眼中,他们身上的标签依旧是白莲教叛军。

  想要获得正统地位,除非把大虞朝干翻,不然官僚士绅们能把他们黑到死。

  白莲教叛军在大虞内部不受待见,但是对鞑靼一族来说,却是最好的盟友。

  如果不是有这些叛军,牵制住了大虞朝的精力,鞑靼也不敢放心大胆的出兵远征。

  不需要多,只要一两万虞军骑兵出现在草原上,他们就只能回援老巢。

  “白莲教叛军,那么废材么?

  本单于还记得,他们和我们交易了一万匹战马,刚发了一千匹就违约了!”

  呼格吉勒愤愤不平的说道。

  从来都只有他违约别人,到了白莲教叛军那边,他居然成了被违约的对象。

  要知道答应战马交易,他也是顶着内部压力做出的决定。

  在一众鞑靼权贵眼中,所有虞朝人都是敌人,交易战马过去就是资敌。

  他推动这次交易,一方面是想换取粮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扶持盟友。

  相较于大虞,白莲教叛军的实力,明显要弱上一些。

  呼格吉勒想通过交易,帮叛军建立骑兵,从而平衡双方的实力。

  万万没有想到,看起来诚意满满的白莲教叛军,刚交易没多久就选择了违约。

  更令他无语的是,违约之后的叛军,还是没有扛住虞军的围剿。

  “大单于,白莲教叛军的控制区,受到了极大的压缩。

  同巅峰时期相比,他们残存的地盘不及五分之一,兵力也大幅度锐减。

  与之相比的是虞军,在围剿过程中,不断扩充部队。

  据说虞军光在南方各省,就有二十多镇募兵,还有数量庞大的卫所部队。

  这些募兵,大都是从两广六镇中拆分出来的。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之后,应该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叛军不是对手也可以理解。

  何况辽东镇也分出了一部,参与了这场大战。”

  额尔德帮忙解释道。

  在鞑靼高层眼中,大虞最有战斗力的两支部队,就是辽东镇和两广六镇。

  两支部队一起出现在战场上,就算鞑靼精锐,也要小心应对。

  “额尔德,没必要太过担心。

  两广六镇战斗力不弱,不等于拆分之后,也有那么强的战斗力。

  以虞朝官府的后勤供应能力,根本养不起那么多精锐。

  别忘了他们的军费投入,大部分都在北疆,南方这些部队获得的份额非常小。

  那帮虞朝官员的作风,你还不了解么。

  地方衙门自筹粮饷,只会筹到自己腰包里,根本舍不得花在士卒身上。”

  萨日娜哈哈大笑道。

  对待虞朝,他们的感官非常复杂。

  羡慕、畏惧、鄙视,各种情绪都有。

  “内相,甭管敌军的战斗力有几分,我们的盟友马上就要完了。

  江南和湖广一直都是大虞的钱粮重地,叛军在那边肆虐,虞朝人才没有能力给我们制造麻烦。

  一旦让他们平定叛乱,虞朝糟糕的财政,就会逐步好转。

  到时候他们有更多的钱粮,投入到军事上。

  大虞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可以失败十次、二十次,但我们只要失败一次,就会有灭顶之灾。”

  额尔德忧心忡忡的说道。

  最近没有袭扰大虞边界,不是他们转了性,而是太忙了。

  一边出兵高句丽,一边要震慑草原上的鬼方部落,暂时顾不上寻大虞的晦气。

  “大虞的内部问题多得去了。

  没有了江南的叛军,还有关中叛军和蜀地叛军,剿灭不干净的。

  何况前些日子,还收到消息说安南人在窥视他们的南疆,估摸着此时双方也该打了起来。

  这么多麻烦,岂是短时间内,能够收拾干净的。

  至于我们在江南的盟友,那就让他们自求多福吧!

  如果你有心的话,就让他们想办法多坚持一阵子。

  等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收拾完了高句丽,汗国就出兵大虞为他们解围。”

  萨日娜一脸淡定的说道。

  不是他不愿意帮忙,主要是现在这种时候,鞑靼王庭兵力空虚。

  冒然在边界上掀起大战,很容易被虞朝人看破虚实。

  以双方的仇恨,一旦露出破绽,虞军必定会发起反击。

  别看辽东镇经常消极怠工,真要是有重创他们的机会,人家一样不会手软。

  养寇自重,绝不包括他们这种失控的寇。

  “好了,你们两个都是王庭的支柱,不要为这些小事争吵。

  我们和白莲教叛军之间,又没有签订过盟约,不存在军事义务。

  能够帮忙,就顺手帮上一把。

  现在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就只能让他们先坚持一下。

  就和上一次大战一样,只要他们坚持到我们下一次南下,现在失去的都可以加倍拿回来!”

  见火药味弥漫,呼格吉勒当即叫停了这场争吵。

  能够占据辽东大地,成为草原霸主,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逐鹿中原,那只是吸引虞人投奔的**口号。

  光鞑靼这点儿人口,放到中原大地,瞬间就会被淹没。

  纵使他们的军队再怎么能打,族人数量一共就这么点儿。

  维持十万大军,就是穷兵黩武的结果。

  想要继续扩充兵马,先把族人数量发展起来再说。

  上一次深入大虞腹地,看似抢到了无数战利品,实际上却是血亏。

  一万多名儿郎,永久的留在了大虞的土地上。

  多来几次的话,大虞有没有被覆灭不知道,鞑靼一族却是先要被打光了。

  正是上次的大战,让鞑靼高层意识到大虞依旧强大,不是他们能吃下的。

  战后他们才会转变战略目标,改为入侵高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