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校花分手后,我直接演唱会封神 第711章

小说:被校花分手后,我直接演唱会封神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6-08 08:28:39 源网站:2k小说网
  ();

  苏灿演唱《将进酒》的视频全网爆红,掀起的震撼早已超越音乐的范畴。

  有人翻出尘封的中学语文课本,重新读起李白;

  有人打开纪录片,被盛唐风采深深吸引;

  甚至有许多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模仿吟诗作赋,掀起一场席卷全网的“唐诗挑战热”。

  一位高校中文系的学生在社交平台发帖感叹:“学了四年古典文学,从没想过,有一天它能这么火。”

  这诸多现象,正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回响!

  也是《经典咏流传》节目最初的梦想——

  让经典“活”起来,让诗词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冷文字,而是能穿透时代,与当代人对话、共鸣,真正扎根于亿万人的心中。

  节目组的官方账号也在热搜之下发文写道:

  “当诗词不再只是考试题,当音乐不止于娱乐,我们的节目使命,已经完成了一半。”

  而《将进酒》不是终点,而是一场文化复兴的起点。

  苏灿的演绎,如同一道星火,点燃亿万观众心中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骄傲。

  从校园到社区,从讲台到剧场,从线上的弹幕评论到线下的书店展览——

  古诗词正在被重新理解,传统文化正在被重新点燃。

  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蓬勃生长。

  ……

  这是一所普通的高中,课间的教室里静悄悄的。

  学生们正陆续收起课外书,准备迎接即将开始的语文课。

  门外,一道熟悉的身影推门而入。

  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嘴角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今天的语文课,有点不一样。”他扫视全班,语气轻松却透着神秘,“我们先不讲课文,先听一首歌。”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哇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吧?”

  “这还是语文课吗?不是音乐课放错地方了吧?”

  “老师今天怎么回事?不会是被盗号了吧?”

  “……”

  学生们七嘴八舌,交头接耳,但更多的是掩不住的好奇和兴奋,纷纷把目光投向讲台。

  老师淡定地打开电脑,将画面投射到教室大屏上。

  熟练地移动鼠标,点开一个视频。

  画面跳转,灯光聚焦的舞台中央,苏灿身着一袭简洁白衣,静静伫立。

  全班轰然一震。

  “是苏灿!!”

  “**,他上《经典咏流传》的那场!!”

  几位走读生早就看过这段演出,此刻压抑不住激动,互相用胳膊碰碰对方,像是提前猜中谜底的赢家。

  而一旁的住校生大多第一次见,一双双眼睛紧紧盯住屏幕,像被钉住一样,呼吸都慢了半拍。

  有的学生紧握拳头,眼中闪着莫名的光。

  有的则微张嘴唇,眼神呆滞,却又情绪翻涌。

  几个平日里调皮惯了的男生也安静下来,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眼神竟出奇地认真,似乎此刻正在接受一场庄严的洗礼。

  坐在窗边的女生抬着头,迅速拿起纸笔,准备记录歌词。

  很快,视频中苏灿的歌声响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歌声流淌的一瞬间,偌大的教室立刻鸦雀无声。

  所有学生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内心受到一万点暴击!

  一首歌的时间过去的很快。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空中回荡,教室里依然寂静,还沉浸在那片古意苍茫的大唐风云中。

  老师轻轻一笑,开口问道:“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讲哪首诗吗?”

  学生们几乎没有思考,异口同声:

  “《将进酒》!”

  这一刻,他们忽然明白,他们学的不仅是一首古诗,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大唐文化!

  也是从这天起,《将进酒》成了这个班级的精神图腾。

  他们在未来奔赴不同人生的路口时,仍会记起这天下午的教室。

  那首诗,那句豪情万丈的吼声: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那不只是诗词的光芒,更是青春的火焰,热烈、滚烫、永不熄灭!

  ……

  北方一座普通小镇的老屋里,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里是一位年轻时身穿军装的老人。

  他叫周长河,七十岁,退伍老兵,一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除了喝酒、读诗和听广播。

  “爷爷,快来听这首歌,是你喜欢的《将进酒》!”孙子小尧拿着平板兴奋地跑了过来。

  “《将进酒》?”老人眼睛一亮,苍老的手指轻轻颤抖,酒杯“咚”地一声放回桌上,仿佛酒也跟着清醒了。

  “那不是诗吗?现在也成歌了?”老人疑惑地问。

  “苏灿改编的。”小尧笑着回答。

  那一刻,老人的眉头微微动了动,脸上露出久违的期待。

  他没上过大学,但从小背诵诗词,尤其喜欢李白。

  他说,李白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就像他年轻时冲锋在战场时的热血,不问生死。

  平板屏幕亮起,视频播放。

  镜头扫过气势恢宏的舞台,鼓声、琴音、酒樽和刀光交织,一道白色身影缓缓走出。

  苏灿站在万众瞩目下,开口便如惊雷轰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老人眼眶湿润了。

  他仿佛又听到了战场的炮火声,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手握钢枪奔赴边疆;

  仿佛又看见了战友醉卧沙场前的那句豪言:“兄弟,若我回不去,你替我喝完这碗酒!”

  苏灿的歌声洒脱肆意,眼中有泪,有火,流露出不肯屈服的生命力量。

  老人的手微微颤抖,嘴唇轻轻颤动,喃喃念着: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这是许多年里,老人第一次这样哭,不是悲伤,而是热血沸腾,是魂魄燃烧。

  小尧愣住了,从没见过爷爷如此激动,连打麻将赢了都没这反应。

  “爷爷,你没事吧?”小尧关切问。

  老人咧嘴笑了,把杯中剩酒一饮而尽:“没事,这酒,是我替战友喝的。”

  他指着屏幕里那个唱歌的青年,说:“这小伙子,好,他懂诗,也懂我们那一代人的心。”

  小尧眼睛亮了起来。

  他从没觉得古诗有意思,但今天,他听懂了爷爷的泪水,

  也第一次明白,一首《将进酒》,承载了多少人的热血和记忆。

  那晚,爷孙俩喝了三杯酒。

  一杯敬李白,一杯敬战友,第三杯——敬苏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