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弑母换荣华?这世子不当也罢! 第116章 书院

小说:让我弑母换荣华?这世子不当也罢! 作者:老君 更新时间:2025-05-18 21:22:11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书院

  杨云愣一下,罗孝荣提的这个问题,涉及《中庸》的根本要义,必须谨慎作答。

  连一边的周仲都微微皱一下眉头,罗师出的这个题,有点难。

  沉思片刻之后,杨云抬头看着罗孝荣,试探着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也……圣贤是教导我们,做人保持恒常的适度与克制,不可极端。”

  周仲的脸色稍缓,这个回答虽然有点浅薄,但也算答到点子上。

  罗孝荣微微颔首,看着杨云说:

  “听周仲说,你才读半年书,能有此等见识也算不错。”

  “但你的回答失于片面,所谓中,不只是说情绪,更是说我们的为人处世,乃至身边的一切,都要保持在一个中正不偏,无过无不及的状态。”

  杨云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罗孝荣不愧是秀才,才学果然不是他能比的。

  见到杨云脸上露出钦佩之色,罗孝荣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对杨云这个学生很满意,但又担心他仗着聪明不听教诲,故意出一道难题,挫挫他的锐气,方便他以后管教。

  眼看罗孝荣没有继续问话的意思,杨云躬身行礼说:

  “罗师学识渊博,杨云愿意拜在罗师门下聆听教诲,不知罗师可愿收下学生?”

  罗孝荣对这个学生也很满意,当场点头答应,

  “既然你愿意拜我为师,那以后要勤勉读书,发奋上进。”

  杨云把罗孝荣的话记在心中,又把束脩和拜师礼交给他,才算是拜师成功。

  旁边的周仲见到杨云走完流程,笑呵呵地恭喜他说:

  “杨云,从今以后你也不用叫我先生,现下咱们是同门,你叫我周兄即可。”

  两人开几句玩笑,罗孝荣又让人上些点心,气氛比刚才亲近不少。

  罗孝荣坐在主位之上,看着喜笑颜开的杨云,嘴角微微上翘着问:

  “杨云,我听周仲说,你还没有定下本经,不知道你想专攻哪一经?”

  五经乃传世经典,可谓是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寻常读书人很难把五经全都搞懂。

  朝廷为选才考虑,准许考生在五经之中专攻一经,故此有本经之说。

  凡是读书人想要在科举之路上有所作为,定本经绝对是件大事。

  杨云已经拜罗孝荣为师,也不用在他面前藏着掖着,说:“老师,我想把《易经》定为本经。”

  听到杨云想要专攻《易经》,罗孝荣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之色,好奇地问:“杨云,你为什么选《易经》?”

  看着周仲和罗孝荣疑惑的神色,杨云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不算理由的理由,

  “因为《易经》字数最少!”

  五经之中,《易经》两万四千两百零七字,最长的《春秋》,有二十八万字左右。

  《春秋》虽字数多,但能写的东西不少,很多人依旧把本经定为《春秋》。

  其他读书人或许有因为字数原因,不选《春秋》作为本经的,但像杨云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还是十分少见的。

  罗孝荣看着杨云毫无羞愧之色的脸,不怒反笑,抬手指着他说:

  “好小子,能把这么不要脸的理由,这么直白说出来,你也算是够诚心的。”

  见到罗孝荣没有骂他,杨云嘿嘿笑两声,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他选《易经》作本经,当然不是表面上说得那么简单。

  五经之中,唯有《易经》与天地神秘有所联系。

  杨云想着研究《易经》,说不定能搞懂他身上发生的事。

  只是这个理由太过隐秘,不要说刚拜的老师罗孝荣,即便是母亲姜梅也不能说。

  周仲看着杨云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连忙劝道:

  “杨兄,我觉得你还是不要读《易经》,跟着老师学《诗经》吧。”

  “老师在《诗经》上的造诣,别说是东平县,哪怕放眼整个云州,那也是名列前茅。”

  五经互相不通,杨云要是不改本经,罗孝荣这个老师起不到太大作用。

  没等杨云说话,罗孝荣抬手打断周仲的劝告,看着杨云说:

  “我的本经虽然不是《易经》,但我可以推荐你去东阳书院。那里内舍老师卢毅乃我的至交好友,他的本经是《易经》,有我的面子,他必然会对你倾囊相授。”

  “又或,你可以改易学诗,我也会对你悉心指点。”

  杨云这个学生十分聪慧,既然他想学易经,恐怕别人的话劝不动他。

  周仲的眼中闪过一抹诧异惊奇的目光,却没有开口打扰杨云。

  罗师的意思很明显,他想让杨云抉择,周仲当然不能越俎代庖。

  杨云沉思片刻,最终抬起头来,神色坚定地看着罗孝荣说:“罗师,我还是想学《易经》。”

  前世杨云读书的时候,已对《易经》很感兴趣,还买过不少国学大师对《易经》研究的著作,有这些作为基础,杨云在本经上一定可以突飞猛进。

  要是跟着罗孝荣学《诗经》,固然可能有所成就,但相比《易经》,肯定要花更多时间。

  见到杨云坚持要学《易经》,罗孝荣也没说什么,唤人把纸笔拿过来,立刻写一封信交给杨云,目中带着鼓励之色说:

  “既然你想学《易经》,那拿着这封信去东阳书院找卢毅,他会指点你的学习。”

  “但你要记住,书院内舍学生颇多,你得用心读书,奋发上进,莫要丢我的脸面。”

  罗孝荣在东平县城也算一号人物,杨云又是他亲自写信让好友指点,若杨云在书院里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别人不会说杨云,反而会说罗孝荣教徒不严。

  杨云用力地点点头,十分慎重地接过罗孝荣的亲笔信,沉声说道:

  “请老师放心,学生在书院必然给老师争光!”

  听到杨云有这个决心,罗孝荣的神色才不像方才那么严厉,平和地说:

  “你回去准备一下,后天拿着信到东阳书院去找卢毅,我会跟他提前打招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