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同学排挤
杨云冲着学生们拱手行礼,只是这些同学的目光有审视,有狐疑,就是没有半点热情。
甚至还有几个人皱起眉头,明显对杨云十分不满。
“杨云,找个地方坐下,咱们开始上课。”
见学生这种反应,卢毅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却没管,只是淡淡地说一声后开始上课。
只是他会时不时地看杨云一眼,心中暗想,这一关, 不好过啊!
杨云察觉到同学们隐隐对他的排斥,但他以为是互相之间不够熟悉,没放在心上,打开书本学起来。
相比四方村的周仲,卢毅讲课又快又密,张嘴是重点,杨云刚来还不习惯,一堂课下来,才勉强听懂一半。
卢毅讲完后,又答几个学生的疑点,看到杨云也在举手,他轻轻一点,“杨云,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杨云低头看看书本,起身问道:
“先生,这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什么意思?”
听到杨云的问题,学堂中的学生有的翻个白眼,有人一脸不屑,还有的轻笑出声,
这种最基础的释义题都不懂,也不知道杨云是怎么混进内舍的。
卢毅知道,之前杨云都是自学,有些不懂很正常,温和地对他讲道:
“这句话是说,君子白天勤勉学习,晚上扪心自省,即便处于困境,亦可脱困而出。”
杨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坐下仔细揣摩这句,不由得有更深的体悟。
卢毅见没人再提问,负手离开,让学生们休息一会儿,接着上课。
见到卢毅走了,杨云拿着书本,转头看向右边的同学,笑着问道:
“同学,你知道先生刚才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同学,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说:
“我当然知道,不光我知道,整个内舍没人不知道。但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见到这个同学对他这么恶劣,杨云眉头微微皱一下,但想到他初来学院,跟同学置气不好,看他一眼后,转头去问另一边的同学。
左边的同学没有对杨云恶语相加,而是在杨云转过来那一瞬,拿书本挡住他的脸,意思很明显,别问我,问我也不说!
杨云再抬头,却发现内舍所有学生都在看着他,眼神中满是不屑和鄙夷。
有的人用眼睛斜看着杨云,嘴里说着阴阳怪气的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连这句话都不懂,竟还有脸学《易经》。”
“德不配位财配位,人家是来咱们书院走个过场而已,咱们都是陪人家唱戏的龙套!”
“我看财不配位,哪家有钱人会穿这种普通棉袄?应该穿貂裘才对。”
一人开口,剩下的怪话如雨点般打来,每一句都精准地命中杨云。
眼看所有同学都在嘲讽他,杨云反而来斗志。
当初在京城,老子连刑部尚书的儿子都敢打,现下还能怕几个书院里的同学?
他把手里的《易经》往桌上一拍,抱着胳膊环视四周,冷笑着说: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你们这些人连《论语》都没读好,也好意思嘲笑我?”
杨云的前一句话是在说一段典故,圣贤的弟子端木赐议论别人,圣贤知道后说,你端木赐什么都好?夫子我都不去议论别人。
蒙在东阳书院读书的人,都是聪明人,立刻明白,杨云这是在借圣贤之言讽刺他们。
有人哼一声,对杨云反唇相讥,
“一个靠关系进来的人,也敢以圣贤之言招摇撞骗?你肚里那点墨水,不出一月,必然原形毕露!”
杨云这才明白,为什么同学对他的敌意这么大,原来以为他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仔细想想,他还真是靠罗孝荣的关系才进来,要不然只能等到九月再考进来。
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杨云也没有解释,反而从垫子上长身而起,冲着周围的人拱手,
“你们既然说我没有才学,可敢在放课之后,与我比较比较学识?”
“但有言在先,五经我才刚入门,不敢与各位相比,范围限定在四书之中如何?”
能进内舍的学生心中都有股傲气,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见到杨云竟狂到这种地步,拍案而起,纷纷说道:
“好,四书就四书,今天让你知道知道,东阳书院的水到底有多深!”
“你以为放两句大话能吓住我?放课之后不见不散!”
有的学生天性谨慎,见到杨云把比试范围圈定在四书之内,忍不住小声提醒,
“此人既然敢放出如此狂言,说不定真在四书上有一定造诣。”
没想到另外一个同学冷笑一声,不屑地说:
“我刚才看过,此人笔记之上的字迹如同狗爬一般,绝不可能在四书上下过功夫。”
字写得好,是学生的基本功,杨云连字都写不好,更不可能沉心读四书。
众人定好后,已经到上课时间,所有人都坐回原位,目不斜视地听着先生上课,心里却想着赶紧下课,好好打杨云这个关系户的脸。
太阳一点点地往西落去,直到天边剩下余晖后,最后一堂课才上完。
往常这时,学生们必然欢呼着去吃饭,今天却全都留了下来,坐在位置上看着杨云。
见到这种场面,杨云不慌不忙把他的书收拾好,对着众多同学,风轻云淡地说:
“你们这么多人跟我一个人比试,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吧?”
坐在杨云左边那个斯文同学,冷冷地笑一声,眼神中带着讥讽说:
“你若是怕了,乖乖认输,找先生调到外舍读书,我们也不会追着你不放。”
剩下的同学纷纷起哄,嚷嚷着让杨云赶快认输。
杨云微微抬手,止住吵嚷的众人,嘴角带着一丝坏笑说:
“我不是怕了,只是觉得这么大的场面,不带点彩头实在提不起干劲。”
“你们敢不敢跟我赌一把?”
杨云冲着学生们拱手行礼,只是这些同学的目光有审视,有狐疑,就是没有半点热情。
甚至还有几个人皱起眉头,明显对杨云十分不满。
“杨云,找个地方坐下,咱们开始上课。”
见学生这种反应,卢毅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却没管,只是淡淡地说一声后开始上课。
只是他会时不时地看杨云一眼,心中暗想,这一关, 不好过啊!
杨云察觉到同学们隐隐对他的排斥,但他以为是互相之间不够熟悉,没放在心上,打开书本学起来。
相比四方村的周仲,卢毅讲课又快又密,张嘴是重点,杨云刚来还不习惯,一堂课下来,才勉强听懂一半。
卢毅讲完后,又答几个学生的疑点,看到杨云也在举手,他轻轻一点,“杨云,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杨云低头看看书本,起身问道:
“先生,这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什么意思?”
听到杨云的问题,学堂中的学生有的翻个白眼,有人一脸不屑,还有的轻笑出声,
这种最基础的释义题都不懂,也不知道杨云是怎么混进内舍的。
卢毅知道,之前杨云都是自学,有些不懂很正常,温和地对他讲道:
“这句话是说,君子白天勤勉学习,晚上扪心自省,即便处于困境,亦可脱困而出。”
杨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坐下仔细揣摩这句,不由得有更深的体悟。
卢毅见没人再提问,负手离开,让学生们休息一会儿,接着上课。
见到卢毅走了,杨云拿着书本,转头看向右边的同学,笑着问道:
“同学,你知道先生刚才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同学,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说:
“我当然知道,不光我知道,整个内舍没人不知道。但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见到这个同学对他这么恶劣,杨云眉头微微皱一下,但想到他初来学院,跟同学置气不好,看他一眼后,转头去问另一边的同学。
左边的同学没有对杨云恶语相加,而是在杨云转过来那一瞬,拿书本挡住他的脸,意思很明显,别问我,问我也不说!
杨云再抬头,却发现内舍所有学生都在看着他,眼神中满是不屑和鄙夷。
有的人用眼睛斜看着杨云,嘴里说着阴阳怪气的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连这句话都不懂,竟还有脸学《易经》。”
“德不配位财配位,人家是来咱们书院走个过场而已,咱们都是陪人家唱戏的龙套!”
“我看财不配位,哪家有钱人会穿这种普通棉袄?应该穿貂裘才对。”
一人开口,剩下的怪话如雨点般打来,每一句都精准地命中杨云。
眼看所有同学都在嘲讽他,杨云反而来斗志。
当初在京城,老子连刑部尚书的儿子都敢打,现下还能怕几个书院里的同学?
他把手里的《易经》往桌上一拍,抱着胳膊环视四周,冷笑着说: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你们这些人连《论语》都没读好,也好意思嘲笑我?”
杨云的前一句话是在说一段典故,圣贤的弟子端木赐议论别人,圣贤知道后说,你端木赐什么都好?夫子我都不去议论别人。
蒙在东阳书院读书的人,都是聪明人,立刻明白,杨云这是在借圣贤之言讽刺他们。
有人哼一声,对杨云反唇相讥,
“一个靠关系进来的人,也敢以圣贤之言招摇撞骗?你肚里那点墨水,不出一月,必然原形毕露!”
杨云这才明白,为什么同学对他的敌意这么大,原来以为他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仔细想想,他还真是靠罗孝荣的关系才进来,要不然只能等到九月再考进来。
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杨云也没有解释,反而从垫子上长身而起,冲着周围的人拱手,
“你们既然说我没有才学,可敢在放课之后,与我比较比较学识?”
“但有言在先,五经我才刚入门,不敢与各位相比,范围限定在四书之中如何?”
能进内舍的学生心中都有股傲气,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见到杨云竟狂到这种地步,拍案而起,纷纷说道:
“好,四书就四书,今天让你知道知道,东阳书院的水到底有多深!”
“你以为放两句大话能吓住我?放课之后不见不散!”
有的学生天性谨慎,见到杨云把比试范围圈定在四书之内,忍不住小声提醒,
“此人既然敢放出如此狂言,说不定真在四书上有一定造诣。”
没想到另外一个同学冷笑一声,不屑地说:
“我刚才看过,此人笔记之上的字迹如同狗爬一般,绝不可能在四书上下过功夫。”
字写得好,是学生的基本功,杨云连字都写不好,更不可能沉心读四书。
众人定好后,已经到上课时间,所有人都坐回原位,目不斜视地听着先生上课,心里却想着赶紧下课,好好打杨云这个关系户的脸。
太阳一点点地往西落去,直到天边剩下余晖后,最后一堂课才上完。
往常这时,学生们必然欢呼着去吃饭,今天却全都留了下来,坐在位置上看着杨云。
见到这种场面,杨云不慌不忙把他的书收拾好,对着众多同学,风轻云淡地说:
“你们这么多人跟我一个人比试,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吧?”
坐在杨云左边那个斯文同学,冷冷地笑一声,眼神中带着讥讽说:
“你若是怕了,乖乖认输,找先生调到外舍读书,我们也不会追着你不放。”
剩下的同学纷纷起哄,嚷嚷着让杨云赶快认输。
杨云微微抬手,止住吵嚷的众人,嘴角带着一丝坏笑说:
“我不是怕了,只是觉得这么大的场面,不带点彩头实在提不起干劲。”
“你们敢不敢跟我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