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小三关

  方才方怀礼说,所有内舍学生都是考进去的,连卢汲也不例外,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卢汲的出身不凡,应该可以跟杨云一样,免试进入内舍。

  卢汲见杨云问起,也没有什么遮掩,十分坦荡地说:

  “我爷爷是咱们书院现下的院长,这件事同学们都知道。”

  听到卢汲竟是院长的孙子,杨云不由得有些惊讶,他在卢汲身上完全没有看到官三代的痕迹,反而好像是个普通学生一样。

  由此可见,卢家家教还是挺严的,将来说不定又要出一位朝廷大员。

  杨云想到这里,嘿嘿笑两声,故意跟卢汲开玩笑说:

  “这么说来,日后还要请卢少爷多多照顾啊!”

  剩下的方怀礼和席衍也纷纷起哄,弄得卢汲反而有点不好意思。

  四人笑闹一阵,听到外面响起清脆的梆子声,知道亥时三刻到,纷纷闭口睡觉。

  第二天卯时三刻,响亮的钟声把杨云从睡梦中叫醒,同舍伙伴都纷纷起床,四人在饭堂吃过早饭,才去学堂上课。

  杨云很快习惯这里的生活,在卢毅的指导下,对《易经》的理解突飞猛进。

  短短三天之后,杨云发现一个问题,趁着午饭过后,找到卢毅,委婉地说:

  “先生,我觉得您近日讲课的速度有些慢,能不能稍微快点?”

  这几天卢毅讲的东西,杨云当场能理解消化,下午别人都在揣摩的时候,他已经无所事事,只能温习以前学过的东西,或者练字。

  卢毅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皱眉问道:

  “我讲课的速度不算慢,你把我之前讲的东西都吃透了?”

  现下的讲课速度,是卢毅结合内舍学生的能力,经年累月揣摩出来的,杨云竟觉得慢?

  杨云脸上泛起一丝羞涩的笑容,假装不好意思地说:

  “老师讲课通俗易懂,又上的是刚入门的课,我确实吃透了。”

  卢毅之前见过故意在老师面前装样的学生,考杨云几道有关《易经》的题。

  没想到杨云不仅答得非常快,还能在他讲课的基础上,进行发散!

  见到杨云竟这么聪明,卢毅皱眉思考片刻,对杨云说:

  “从今日开始,每天放课之后你来找我,我给你单独再上一个时辰。”

  杨云要的正是这个,他连声道谢,满意地从卢毅的房间离开。

  看着杨云远去的背影,卢毅的嘴角也渐渐翘起来,孝荣,你给我送来个好学生啊!

  从这一天开始,杨云每天都开小灶,短短十天将《易经》的精义上完,开始跟着卢毅学习八股,策论。

  这天写完策论后,杨云**发酸发胀的手腕回到学舍。

  没想到刚进门,卢汲几人把他按在床上,憋粗嗓子,故意装出凶神恶煞的样子问:

  “大胆杨云,放课之后偷偷溜走,是去做什么不好的事吗?”

  杨云知道这是卢汲他们跟他开玩笑,连连求饶说:

  “几位好汉饶命,我只是跟卢先生多学些东西而已,罪不至死啊!”

  东阳书院的学习氛围很浓,先生开小灶也不是什么罕见事,杨云才说出来。

  听到杨云老实交代,卢汲三人才把他放开,方怀礼好奇地问:

  “杨云,你现下学到哪了?是不是赶上我们的进度了?”

  内舍的学生都知道,杨云刚来的时候,不懂五经,老师给他开小灶补课也很正常。

  杨云从床上坐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漫不经心地说:

  “五经我已经上完,现下卢先生在指点我八股和策论。”

  这下方怀礼几人沉默,他们原以为领先杨云一步,没想到杨云用十天追上。

  最终还是席衍长叹一声,颇为哀怨地说: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我要是也有杨兄的天赋该多好啊!”

  方怀礼点点头,明显也一副羡慕之色,卢汲沉思片刻,忽然问道:

  “杨兄学习这么刻苦,难道是想参加今年的童试,破小三关?”

  听到卢汲的话,杨云好奇地看着她,眨眨眼睛问:“什么是小三关?”

  同舍的其他三人都不由得都翻个白眼,杨云在学习上很聪明,但有的地方又完全不懂。

  方怀礼起身,慢慢地在屋中踱步说:

  “所谓小三关,是指童试的三步,县试,府试,院试。”

  “只要过这三关的人,可成为秀才,有朝廷承认的正式功名。”

  听完方怀礼的解释,杨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紧接着问道:

  “那童生呢?童生是个什么功名?”

  青山村只有三个童生,村民对他们很尊敬,只是杨云搞不清楚, 这到底是个什么功名。

  没想到方怀礼嗤笑一声,不屑地说:

  “所谓童生,只是参加童试失败的落选之人,不值一提。”

  东阳书院的内舍学生,全都是冲着秀才举人去的,自然不把童生放在眼里。

  明白小三关的意思后,杨云轻轻点头说:

  “我确实有意参加今年的童试,破小三关。不然咱们一起去,就算没中,也能积攒经验。”

  没想到卢汲十分诚恳地对杨云说:

  “内舍学生确实都有参加童试的实力,但我们都不去,你知道是为什么?”

  杨云想半天,没有想出原因,只能摇摇头。

  卢汲看着杨云,带着几分神秘说:

  “因为我们都在养气,养连破三关的锐气!”

  “童试是个很耗精气的事,若是一次不中,锐气会折去几分;若是多次不中,锐气全消,此生再也中不了秀才。”

  “若在书院养好锐气,做足准备,不仅中秀才的把握更大,对日后考举人也有帮助。”

  杨云略微思量,明白这是在给学生培养自信心,

  这样只要中秀才,就算举人连战连败,也能用连破小三关的往事,鼓起信心再战。

  方怀礼看到杨云沉默不语,以为他在犹豫,开口劝道:

  “杨云,不如你再积累一年,跟我们一起参加明年的童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