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后,娇软知青赢麻了 第三百零七章 不小心听了墙角

小说:下乡后,娇软知青赢麻了 作者:微风不燥 更新时间:2025-07-27 04:18:40 源网站:2k小说网
  ();

  京市机械厂农用机生产车间十年间都没出过这样的事故,装配车间更是安全生产标兵车间。

  李春梅这事一出,怕是今年拿不到安全生产标兵的流动红旗了。

  在去车间的路上,杨柳了解到,控制机械臂安装的操作台之前没有任何故障,这一次李春梅同志受伤,纯粹是点子背。

  事故出现时,李春梅同志正在正常作业,没有任何违规操作,这属于工伤。

  李春梅是京市机械厂农用机生产车间的装配女工。

  尽管已经三十几岁了,但工龄已经十几年了。

  杨柳对她有印象,好像还是去年的生产标兵。

  听说她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从未出现过失误,也未受过伤。

  杨柳到达的时候,李春梅虽然还躺在地上,但机械厂医务室的医务人员已经到达现场简单做了处理。

  “小杨同志,李春梅同志的右小腿骨折,必须得送到医院才行,我们已经给她做了简单处理,您看接下来——”

  “立马送医院!这事耽误不得,小刘哥,你去帮着联系一下厂里的三轮车,我送李春梅同志去医院。”

  “小杨同志,这里还离不开你,要不我去?”

  “你去能行吗?李春梅同志是女同志,我去更方便一些。”

  装配车间女工比较少,还都离不开岗位。

  现在来说,杨柳是最合适的人。

  “小杨同志,谢谢你,给你添麻烦了。”

  李春梅疼的龇牙咧嘴,却也算是刚强,愣是没掉一滴泪。

  “别说了,李春梅同志,你的腿要紧。”

  隆平县机械厂生产的电动三轮车现在已经风靡全国,京市机械厂就购进了好几辆。

  刘大华不一会儿就开了一辆过来,几人合力一起将李春梅抬上三轮车的后车斗。

  刘大华要帮忙开车,这次杨柳倒没拒绝。

  “我走了,这里离不开你,等把我们送过去了以后,你再回来盯着些。医院那边若是有什么事,我再给厂里打电话。”

  李春梅送去的早,又在厂里做过急救,医生说不会留下残疾,但可能要养上几个月才能好。

  杨柳自然是明白的,老话说的好,伤筋动骨一百天。

  李春梅的情形,怕是真得养上一段时间了。

  李春梅倒是有些唉声叹气,她十九岁就结婚,三个孩子大的都已经八岁。

  她丈夫又是临时工,每个月只有十几块的收入。

  可以说,李春梅一家五口人,收入的大头都在李春梅这呢。

  她这一倒下,家里怕是就要揭不开锅了。

  “李春梅同志,别上火,你这是工伤,厂里肯定不会不管你的。”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这段时间你就好好养伤,等腿恢复好了就能上班了,也别着急上火,大夫不是说了,只要好好养着,将来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复健,你这条腿就和之前一样。”

  李春梅的丈夫是下午来的,他还给杨柳和李春梅带了午饭。

  “杨柳同志,我经常听春梅提起你,她说你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今天真是多谢你了。我特意打了肉菜,你和春梅一起吃。”

  “不不不,中午我已经吃过,实在吃不下了,谢谢你的好意。既然你来了,那我就先回去,厂里那边也得上报一声。”

  杨柳说的是实话,中午的时候她给李春梅买了肉粥,当然,她自己也垫了肚子的。

  大夫说,李春梅的情况,前几天最好吃些好消化的东西,还得注意饮食,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吃。

  杨柳在医院食堂走了一圈,最后给李春梅买了一碗热粥,里边还特意加了胡萝卜丁绿菜叶末和肉糜。

  杨柳自己不太喜欢喝粥,尤其是大中午的,现在喝了粥怕是挨不到晚上就得消化没了。

  她干脆买了个老京市炸酱面,还别说,确实好吃。

  这会儿看着李春梅爱人打包过来的肉沫茄子和芹菜粉条,她是真吃不下去。

  李春梅两口子拉着杨柳的手,说了好一番感谢的话,杨柳才终于脱身。

  等出了病房,她才长舒口气。

  这两口子,也太热情了吧。

  她得赶紧回厂里一趟,把李春梅这边的情况向厂领导上报一下。

  毕竟李春梅和她不一样,她相当于借调,李春梅则是京市机械厂的正式员工。

  李春梅的住院部在在医院大院的最后边,要想出医院,得绕回医院大门才能出去。

  这点距离,对杨柳来说不算什么,走动一下,就当锻炼身体了。

  京市的隆冬有些冷,背风的地方还好些,可没有建筑物遮挡的地方,西北风吹的人脸颊生疼。

  杨柳吸了吸鼻子,紧了紧身上穿着的棉衣。

  该说不说,京市虽然冷,可和地处更北边的黑省相比,还算好的,至少气温还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今天已经腊月初九,再有二十天就要过年了。

  既然决定了要去海市一趟,杨柳就想趁着过两天休息,提前把车票买出来。

  虽然现在还没有“春运”一说,可过年回家的火车上,肯定也是人挤人人挨人。

  提前买票,既能有个座位,也有个保证。

  万一过两天买不着票了,那她不是白计划一回了。

  “云老,这次我们又白跑了一趟。”

  不远处,站着一老一少两个人。

  两人都穿着湛蓝色的棉袄,戴着厚厚的帽子,就连唯一围巾,也捂得严严实实。

  可即使这样,那年龄大的老者仍是冻的直跺脚。

  刚刚说话的是那年轻人,老者听见年轻人的话没好气的说道,“怎么又白跑了一趟?你说说——这都白白浪费了多少时间?三年啊!三年!怎么就修补不上这张古药方?”

  年轻人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开口劝道,“云老,要不咱们放弃吧?这方子本就是失传的,上面又不是缺了一两味药草,找了这么多年都没人能修补得上,怕是现在没人能配的出来。”

  老者明显有些动气,“我就不信没人能配出这张方子,这可是咱们国家的宝贝,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肯定是有用的,只要配出来,作用不可限量。”

  “可是——”

  “别可是了,继续去找!对了,董家不是还有一个外嫁的女儿在世吗?想办法找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