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七十四章 边城星辉

  边城唯一的客栈名叫"胡杨居",是座低矮的土坯建筑。

  掌柜的是个独眼老汉,听说来的是武端王,那只独眼瞪得溜圆,忙不迭地将最好的三间上房收拾出来。

  "王爷恕罪,小地方简陋得很..."老汉搓着手,目光却不住往宇文千凝身上瞟。

  北疆女子多为胡人,这般气质高雅的汉家姑娘实在罕见。

  杨鸣侧身挡住掌柜的视线,递过去一块碎银:"备些热食,再烧些热水来。"

  房间比想象的干净。

  宇文千凝放下行囊,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

  远处,一轮红日正沉入戈壁尽头,将整片天空染成血色。

  风似乎小了些,隐约能听见街上驼铃叮当。

  "看什么呢?"杨鸣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宇文千凝没有回头:"看这片我们将要生活的地方。"

  她指向远方,"那里应该就是西域了吧?母妃说,月氏部落的故地在更西处。"

  杨鸣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见连绵无尽的黄沙。

  左腕上已经消失的月牙印记处突然隐隐作痛,仿佛在回应着什么。

  晚饭是粗糙但实在的羊肉泡馍和奶茶。

  杨正吃得津津有味,连尽三大碗,气色竟比路上好了许多。

  "边关的吃食养人!"

  他抹了抹嘴,对杨鸣道,"明日到了军营,你先从校尉做起。北疆不同京城,没人在意你的出身,只看真本事。"

  杨鸣点头。

  离京时皇帝虽未明说,但那半块虎符已经暗示了杨家的地位。

  既是放逐,也是托付。

  北疆安危,从此系于武端王府一身。

  夜深人静时,杨鸣独自来到客栈后院。

  边塞的星空果然如宇文千凝所说,明亮得近乎奢侈。

  银河横贯天际,繁星低垂,仿佛伸手可及。

  "睡不着?"

  宇文千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杨鸣回头,见她披着一件素色斗篷,发间只簪着那支白玉簪,在星光下宛如画中仙子。

  "在想以后的事。"杨鸣仰头看向星空,"鹰嘴崖在哪个方向?"

  宇文千凝轻笑,指向北方一处隐约的山影:"那边。不过得等开春雪化了才能上去。"

  她顿了顿,"我已经想好了,在城里开间药铺。"

  "药铺?"杨鸣挑眉。

  "母妃留下的医书我都带着。北疆缺医少药,正好可以帮人。而且..."

  她压低声音,"药铺人来人往,消息最是灵通。"

  杨鸣会意。

  宇文千凝是要建立情报网络。

  想到她在京城展现的机敏,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我给你当护卫。"他半开玩笑地说。

  宇文千凝却认真摇头:"不行,你得在军营建立威信。"

  她望向星空,"王爷说得对,北疆只认实力。我们要在这里立足,必须各展所长。"

  夜风吹拂,两人的衣袖轻轻相触。

  在这陌生的边城星空下,一种无需言明的默契悄然生长。

  ……

  三日后,雁门关。

  武端王府的旧部果然如约而至。

  为首的是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将,见到杨正便单膝跪地,声音哽咽:"王爷!老周等了您十年啊!"

  杨正连忙扶起老部下,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有泪光闪动。

  杨鸣在一旁看着,突然明白了父亲为何执意要骑马出京。

  在边关将士眼中,一个病恹恹坐马车的王爷,如何能镇得住这虎狼之地?

  军营比想象的整齐。

  显然老周这些旧部并未因武端王离京而懈怠。

  校场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响。

  "世子请看。这些都是按当年王爷定的规矩,每日必练的科目。"

  杨鸣随手拿起一张弓,试了试弦。

  是把硬弓,没几分力气拉不开。

  "让我试试。"

  宇文千凝突然上前,接过长弓。

  在老周惊讶的目光中,她轻松拉满弓弦,一箭正中百步外的靶心!

  "好!"周围的士兵齐声喝彩。

  杨鸣也吃了一惊:"你何时学的箭术?"

  宇文千凝微笑:"母妃教的。她说女子在外,总得有些防身的本事。"

  说着又连发三箭,箭箭穿心。

  士兵们看她的眼神顿时变了,从最初的惊艳转为敬佩。

  北疆崇尚武力,这一手箭术比什么身份都管用。

  杨正拍拍儿子肩膀:"明日开始,你负责训练新兵。"

  他看向宇文千凝,"至于郡主...老周,城里可有合适的铺面?"

  老周会意:"东街有间药铺正要转让,掌柜的是个汉人,药材都是从西域运来的好货。"

  正说着,院门被敲响。

  老周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黄绫包裹:"世子,京城来人了!"

  来的是个不起眼的驿卒,却持有大内腰牌。

  他恭敬地呈上包裹:"皇上命小的务必亲手交给世子。"

  包裹里是一幅详尽的北疆军事布防图,上面标注了各处关隘驻军情况。

  杨鸣初时不解皇帝用意,直到发现图上有几处用朱砂标记的据点。

  正是宇文千凝刚才所指的月氏故地方向!

  "这是..."杨鸣与宇文千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图上还有一行小字:「胡骑善突袭,慎之。」

  字迹工整,却与皇帝平**阅奏折的笔迹略有不同。

  杨鸣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母亲留下的信笺比对,笔迹竟有七分相似!

  "皇上他..."宇文千凝轻声道,"是在提醒我们。"

  杨鸣默然。

  皇帝与母亲是姐弟,笔迹相似也在情理。

  但这般暗中关照,显然已经超出了君臣之谊。

  想到那日在乾清宫,皇帝那句未说完的话,杨鸣心中五味杂陈。

  夜深人静,杨鸣独自在院中擦拭佩剑。

  明**要带兵巡视边境,特别是图上标记的那几处据点。

  无论皇帝出于何种目的送来这份布防图,边关安危总是实实在在的。

  "还没休息?"

  杨正不知何时站在了廊下。

  他已经换上了久违的铠甲,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英武。

  "父亲。明日我要去西北哨所看看。"

  杨正点头:"我正要说此事。老周报告说那边近来有胡商异常活动,你多带些人手。"

  父子俩相对沉默。

  边关的夜比京城安静得多,只有偶尔的风声和远处军营的更鼓。

  "她很像白茹。不是长相,是那股子韧劲。"

  杨鸣知道父亲说的是宇文千凝。

  一个月来,她从京城贵女变成边城药铺掌柜的转变,确实令人惊叹。

  "母亲当年..."

  "你母亲初到北疆时,也是这样。白天帮人看病,晚上偷偷绘制地图。她说边关的风**京城的勾心斗角干净得多。"

  杨鸣第一次听父亲这样详细地谈起母亲。

  在京城时,白茹是个禁忌话题,如今到了北疆,那些往事似乎也能说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