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七十三章 离京风云
杨鸣为徐阶斟满茶:"阁老如今执掌都察院,这些证据正可助您肃清朝纲。"
徐阶锐利的目光扫过杨鸣:"世子为何不亲自呈交皇上?"
"明日我便启程北疆,此生不得返京。
"杨鸣声音平静,却让徐阶手中茶盏一顿。
"皇上真如此决绝?世子立下救驾大功,却..."
杨鸣摇头打断:"阁老明鉴,离京是我所愿。北疆虽苦寒,却无京城这般步步惊心。"
徐阶沉吟片刻,突然压低声音:"听闻陆炳暴毙,东厂大换血,皇上近日又调锦衣卫指挥同知赵全忠南下,朝中恐有变故啊。"
杨鸣心下了然。
赵全忠是徐阶门生,这显然是皇帝对清流派的安抚。
他不动声色道:"阁老德高望重,皇上倚重您是自然的。"
一老一少对坐饮茶,看似闲谈,却句句机锋。
临走时,徐阶忽然问道:"世子可曾想过,若有一日边关告急..."
"武端王府世代镇守北疆,保境安民乃我杨家本分。
朝中之事,就托付阁老了。"
离开醉仙楼,杨鸣绕道去了趟东城。
在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前,他驻足片刻,将一袋银子放在门墩上。
院内传来孩童的咳嗽声,和妇人轻柔的安抚。
这是已故月影卫阿术的妻儿,杨鸣暗中托人安置在此。
回到王府已是三更。
杨鸣刚踏入西厢,就听见一阵轻微的布料摩挲声。
宇文千凝坐在灯下,手中捧着一封泛黄的信笺。
"还没休息?"杨鸣轻声问道。
宇文千凝抬头,眼圈微红:"整理了母妃的遗物,发现了这个。"
杨鸣走近,信上是柔妃娟秀的字迹:「凝儿若见此信,母妃已不在人世。莫要悲伤,我与你白茹姑姑早有约定,你与杨鸣的缘分是天定的。北疆虽远,却比京城干净...」
信纸有些潮湿,显然被泪水打湿过。
杨鸣不知如何安慰,只得递过自己的帕子。
宇文千凝接过时,两人的手指不经意相触,又同时微微一颤,各自收回。
"明日就要启程了。"宇文千凝打破沉默,"王爷身体可还撑得住?"
杨正自从那日苏醒后,一直虚弱不堪。
太医诊断是多年沉疴加上牢狱之苦,需要长期调养。
"父亲坚持要骑马出京。他说武端王就算病得要死,也得挺直腰板离开。"
这话让宇文千凝也笑了。
烛光下,她眼角的泪痕未干,笑容却如春风拂过冰湖。
杨鸣一时看得有些出神。
"比试一番如何?母妃信中说,她当年与你母亲常在月下比剑。"
杨鸣挑眉:"现在?"
"反正也睡不着。"宇文千凝已经取下墙上挂着的两把木剑,抛给杨鸣一把,"怕了?"
杨鸣接剑一笑:"怕你输了哭鼻子。"
后院月光如水。
两人持剑对立,片刻静默后同时出手。
木剑相击的脆响惊起了树上的夜莺。
宇文千凝的剑法轻盈灵动,如蝶穿花;杨鸣则稳如磐石,每一击都恰到好处。
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宇文千凝突然变招,剑尖直取杨鸣咽喉。
杨鸣侧身避开,木剑顺势贴上她的手腕,轻轻一挑……
"啪!"
宇文千凝的剑应声落地。
她怔了怔,随即莞尔:"我输了。"
杨鸣却摇头:"最后一招是我母亲独创的"月影拂柳",你不可能知道破解之法。"
"白茹姑姑教过我母妃,母妃又教给了我。只是我学艺不精。"
廊下突然传来掌声。
杨正披着外袍站在那里,眼中**复杂的情绪:"好一场比试...像极了当年..."
他没有说像极了谁,但杨鸣知道父亲想起了什么。
月光下,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次日清晨,武端王府门前车马齐备。
杨正一身戎装端坐马上,虽面色苍白却腰背挺直。
杨鸣与宇文千凝共乘一辆马车,掀开车帘回望这座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府邸。
"舍不得?"宇文千凝轻声问。
杨鸣放下车帘:"只是想起母亲。她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北疆看看。"
车队刚要启程,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冯保手持黄绫包裹的匣子,尖声道:"皇上口谕,赐武端王路上用度!"
杨正下马接旨。
冯保凑近低语:"王爷,皇上还有句话让老奴私下传给您,"北疆安稳,朕心方安"。"
杨正眼神微动,郑重接过匣子。
回到马上打开,里面除了银票,竟还有半块虎符!
杨鸣看得分明。
那是调动边关驻军的凭证,按理说武端王离京就该上交。
皇帝此举,意味深长。
车队缓缓驶出城门。
杨鸣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宇文千凝:"送你的。"
宇文千凝打开,是一支朴素的白玉簪,簪头雕着小小的月牙。
"在琉璃厂看到的,想着适合你。"
杨鸣语气随意,耳根却有些发红。
宇文千凝取下头上的金簪,换上了这支白玉簪。
没有道谢,只是轻轻握了握杨鸣的手。
车窗外,京城的轮廓渐渐模糊。
"听说北疆的星空特别明亮。母妃说她年轻时在那里见过银河垂地的奇景。"
杨鸣点头:"等到了边关,我带你去鹰嘴崖看星星。那里是北疆最高处,伸手可摘星辰。"
宇文千凝笑了:"一言为定。"
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
前方,杨正的背影在官道上显得格外挺拔。
这位历经沧桑的武端王,终于带着家人踏上了归途。
而在他们身后,京城巍峨的城墙之上,一道明黄色的身影静静伫立,目送车队远去,直到变成天地间的一粒黑点。
北疆的风与京城截然不同。
它裹挟着细碎的沙粒,呼啸着掠过边城的土墙,拍打在初来乍到的三人脸上,生疼。
杨鸣勒住马缰,眯眼望向远处的胡杨林。
那些扭曲的枝干在暮色中如同张牙舞爪的鬼影,与记忆中京城的垂柳画舫恍如两个世界。
"再往前三十里就是雁门关了。"
杨正扬鞭指向北方,声音中透着久违的振奋。
"武端王府的旧部应该已经收到消息,明日就会派人来接。"
宇文千凝掀开车帘,一阵风沙立刻灌入,她忙用袖子掩住口鼻。
发间的白玉簪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与这粗犷的边塞风光奇异地和谐。
"先找客栈住下吧。"杨鸣下马走到车前,"这风沙一时半会停不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离京风云
杨鸣为徐阶斟满茶:"阁老如今执掌都察院,这些证据正可助您肃清朝纲。"
徐阶锐利的目光扫过杨鸣:"世子为何不亲自呈交皇上?"
"明日我便启程北疆,此生不得返京。
"杨鸣声音平静,却让徐阶手中茶盏一顿。
"皇上真如此决绝?世子立下救驾大功,却..."
杨鸣摇头打断:"阁老明鉴,离京是我所愿。北疆虽苦寒,却无京城这般步步惊心。"
徐阶沉吟片刻,突然压低声音:"听闻陆炳暴毙,东厂大换血,皇上近日又调锦衣卫指挥同知赵全忠南下,朝中恐有变故啊。"
杨鸣心下了然。
赵全忠是徐阶门生,这显然是皇帝对清流派的安抚。
他不动声色道:"阁老德高望重,皇上倚重您是自然的。"
一老一少对坐饮茶,看似闲谈,却句句机锋。
临走时,徐阶忽然问道:"世子可曾想过,若有一日边关告急..."
"武端王府世代镇守北疆,保境安民乃我杨家本分。
朝中之事,就托付阁老了。"
离开醉仙楼,杨鸣绕道去了趟东城。
在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前,他驻足片刻,将一袋银子放在门墩上。
院内传来孩童的咳嗽声,和妇人轻柔的安抚。
这是已故月影卫阿术的妻儿,杨鸣暗中托人安置在此。
回到王府已是三更。
杨鸣刚踏入西厢,就听见一阵轻微的布料摩挲声。
宇文千凝坐在灯下,手中捧着一封泛黄的信笺。
"还没休息?"杨鸣轻声问道。
宇文千凝抬头,眼圈微红:"整理了母妃的遗物,发现了这个。"
杨鸣走近,信上是柔妃娟秀的字迹:「凝儿若见此信,母妃已不在人世。莫要悲伤,我与你白茹姑姑早有约定,你与杨鸣的缘分是天定的。北疆虽远,却比京城干净...」
信纸有些潮湿,显然被泪水打湿过。
杨鸣不知如何安慰,只得递过自己的帕子。
宇文千凝接过时,两人的手指不经意相触,又同时微微一颤,各自收回。
"明日就要启程了。"宇文千凝打破沉默,"王爷身体可还撑得住?"
杨正自从那日苏醒后,一直虚弱不堪。
太医诊断是多年沉疴加上牢狱之苦,需要长期调养。
"父亲坚持要骑马出京。他说武端王就算病得要死,也得挺直腰板离开。"
这话让宇文千凝也笑了。
烛光下,她眼角的泪痕未干,笑容却如春风拂过冰湖。
杨鸣一时看得有些出神。
"比试一番如何?母妃信中说,她当年与你母亲常在月下比剑。"
杨鸣挑眉:"现在?"
"反正也睡不着。"宇文千凝已经取下墙上挂着的两把木剑,抛给杨鸣一把,"怕了?"
杨鸣接剑一笑:"怕你输了哭鼻子。"
后院月光如水。
两人持剑对立,片刻静默后同时出手。
木剑相击的脆响惊起了树上的夜莺。
宇文千凝的剑法轻盈灵动,如蝶穿花;杨鸣则稳如磐石,每一击都恰到好处。
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宇文千凝突然变招,剑尖直取杨鸣咽喉。
杨鸣侧身避开,木剑顺势贴上她的手腕,轻轻一挑……
"啪!"
宇文千凝的剑应声落地。
她怔了怔,随即莞尔:"我输了。"
杨鸣却摇头:"最后一招是我母亲独创的"月影拂柳",你不可能知道破解之法。"
"白茹姑姑教过我母妃,母妃又教给了我。只是我学艺不精。"
廊下突然传来掌声。
杨正披着外袍站在那里,眼中**复杂的情绪:"好一场比试...像极了当年..."
他没有说像极了谁,但杨鸣知道父亲想起了什么。
月光下,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次日清晨,武端王府门前车马齐备。
杨正一身戎装端坐马上,虽面色苍白却腰背挺直。
杨鸣与宇文千凝共乘一辆马车,掀开车帘回望这座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府邸。
"舍不得?"宇文千凝轻声问。
杨鸣放下车帘:"只是想起母亲。她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北疆看看。"
车队刚要启程,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冯保手持黄绫包裹的匣子,尖声道:"皇上口谕,赐武端王路上用度!"
杨正下马接旨。
冯保凑近低语:"王爷,皇上还有句话让老奴私下传给您,"北疆安稳,朕心方安"。"
杨正眼神微动,郑重接过匣子。
回到马上打开,里面除了银票,竟还有半块虎符!
杨鸣看得分明。
那是调动边关驻军的凭证,按理说武端王离京就该上交。
皇帝此举,意味深长。
车队缓缓驶出城门。
杨鸣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宇文千凝:"送你的。"
宇文千凝打开,是一支朴素的白玉簪,簪头雕着小小的月牙。
"在琉璃厂看到的,想着适合你。"
杨鸣语气随意,耳根却有些发红。
宇文千凝取下头上的金簪,换上了这支白玉簪。
没有道谢,只是轻轻握了握杨鸣的手。
车窗外,京城的轮廓渐渐模糊。
"听说北疆的星空特别明亮。母妃说她年轻时在那里见过银河垂地的奇景。"
杨鸣点头:"等到了边关,我带你去鹰嘴崖看星星。那里是北疆最高处,伸手可摘星辰。"
宇文千凝笑了:"一言为定。"
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
前方,杨正的背影在官道上显得格外挺拔。
这位历经沧桑的武端王,终于带着家人踏上了归途。
而在他们身后,京城巍峨的城墙之上,一道明黄色的身影静静伫立,目送车队远去,直到变成天地间的一粒黑点。
北疆的风与京城截然不同。
它裹挟着细碎的沙粒,呼啸着掠过边城的土墙,拍打在初来乍到的三人脸上,生疼。
杨鸣勒住马缰,眯眼望向远处的胡杨林。
那些扭曲的枝干在暮色中如同张牙舞爪的鬼影,与记忆中京城的垂柳画舫恍如两个世界。
"再往前三十里就是雁门关了。"
杨正扬鞭指向北方,声音中透着久违的振奋。
"武端王府的旧部应该已经收到消息,明日就会派人来接。"
宇文千凝掀开车帘,一阵风沙立刻灌入,她忙用袖子掩住口鼻。
发间的白玉簪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与这粗犷的边塞风光奇异地和谐。
"先找客栈住下吧。"杨鸣下马走到车前,"这风沙一时半会停不了。"